方序中「小花計畫」用藝術守護家鄉!為屏東東港眷村留下記憶的溫柔抗爭

今年繼續與蘇益良合作,以 外公的局部表情放大,從他臉 上的皺紋看到歲月流逝的痕跡。

每個人心中都有珍視、最無以取代之物,對設計師方序中來說,外公居住的屏東眷村老家,就是乘載著他兒時回憶、與家人親密情感的具體象徵。從二〇一五年起,方序中展開紀錄外公和眷村生活的「小花計畫」,他想提醒大家,只要我們深情地凝視並全心擁抱此些事物,無論相隔多遠,它們都不會消逝。

 

我從國小開始,寒暑假就會被丟回屏東東港的外公家,小時候對外公家的印象是眷村很舒服,屏東氣候很好,反而回到台北,會覺得北部常下雨天氣很不好。外公是軍官,住在共和新村的乙級宿舍,生活狀況在當年來看是很不錯的,每年夏天我都會穿著背心短褲,騎單車、游泳,當英文老師的外婆也會帶著我們看書。小時候根本不覺得屏東很熱,就像漫畫《抓狂一族》裡精力旺盛的主角小鐵,每天都在外面玩,覺得熱就泡進水裡,一直到出社會,正式開始有固定工作之前,每年都會回去很多次。

 

因為小時候的記憶,讓我對眷村的各種事物一直有很深的感情,我一直在擔心,眷村的房子和住在裡面的人逐漸變老,住民開始選擇離開這裡,年久失修的房子也開始腐朽倒塌,這幾十年間台灣各地不斷有拆除眷村的計畫在發生,但似乎沒有人意識到,眷村所代表的事物,是台灣很珍貴的存在。對我來說,從眷村的老屋和老物逐漸被拆毀散失時,會覺得我心裡最珍愛的家快不見了,是不是該做點什麼,開始會搜集很多關於眷村的資料,也會聽到很多聲音,知道哪裡又要被拆掉了,心裡一直很抗拒,還想過如果有人要拆掉我家,我一定會回去抗爭,一直想自己到底能做些什麼。

 

小花計畫的溫柔抗爭

但是我工作很忙,要為眷村做些什麼的念頭,在心裡糾結了快十年,直到二〇一五年,群眾募資平台開始盛行,人們不需要出門,只要上網就能幫助一件事情誕生以至於成功,透過募資能讓每個人都有存在感和參與感。當時我就在想,我在台北工作,如果也能透過募資行動,讓更多人在參與的過程中知道,東港不是只有燒王船、迎王平安祭典這些民俗活動,還有一個地方叫「共和新村」的眷村,它不只是老屋,它還是很多人寄託情感和記憶的具體存在,它快被政府拆掉了。我本來就是個性比較溫和的人,知道自己沒辦法聲嘶力竭的激烈表達自己的反抗,但我可以用自己擅長的展覽、作品、計畫方式,讓這裡重新受到注意。

 

二〇一五年第一次的「小花計畫」在信義區眷村文物館,以「小花。門裡門外家 寫真」攝影展呈現。當時我和攝影師蘇益良,在紀錄眷村的時候發現,很多廢棄、半倒塌或被剷平的房子的門和門框,都是整個建築最堅固的部分,可能當初為了支撐門的結構和重量,門框的地基也打得比較深,這些門框老物,它同時也是一個家的象徵,所以當時我們就以「門」做第一次展覽的主題。當時有人看完自己跑來告訴我,他也想回自己的老家走走,甚至有人真的在照片裡找到自己頹圮的家。當時文化部長和政府部門長官,也因為我做了這些事主動來跟我聊,雖然我沒辦法撼動政府的決策,無法左右最後拆或不拆的決定,但他們有聽到我的訴求,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可以感動來看展覽的人。文化是生活的人創造的

 

文化從來就不是課本的硬知識,而是你一言我一句,

從大家的記憶裡拼湊起來的日常生活,也是房屋和物件使用者共同的記憶。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的眷村一樣,外觀是日式建築,卻有著外省人和台灣人居住的使用痕跡,房子會隨著住民的使用習慣改變,老屋和老物承載著生活記憶,點滴累積成我們所謂的「眷村文化」。當年我們搬到這裡的時候,房子的結構很簡單,因為所有人都等著要反攻大陸,一、兩年後才知道根本不可能,才開始在沒有圍牆的房子邊上,把圍牆築起來。我們家本來在後院的廚房,需要走下一個階梯,這是原本日本人的建築設計,但後來長輩年紀漸長,上下樓梯很不方便,才把廚房填高,原本日式宿舍的模樣就變了,還有人會在主屋旁,再多蓋台式住屋,增加住居空間,實體的建築和物件因此與人們的生活樣貌緊密相連,眷村的樣子漸漸變得很多元。這裡圍牆上都會留一個窺視孔,這也不是原本的設計,而是住在那裡的人,為了不用出門就和鄰居聊天,還可以窺看外面的車子特別挖的洞。這些事物的細節,沒有被記錄在教科書裡,對我來說,文化從來就不是課本的硬知識,而是你一言我一句,從大家的記憶裡拼湊起來的日常生活,也是房屋和物件使用者共同的記憶。

 

 

找回生活中的情感物件

「小花計畫」算是我的自發性活動,雖然主題很難想,當初連「小花」這個名稱也一度難產,但很明確的是,每年都是圍繞在外公和眷村事物的議題上,我很喜歡做這件事,可以讓我一直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但手邊還是有其他的案子在忙,不太可能每年都花很多精神在上面。所以故意讓每年的規模不同,也是為了讓它自己有呼吸的空間。因為前兩年都是規模比較小,搭著其他展覽的主題呈現,去年和瑪莎、陳勇志聊到這件事,剛好跟我原本想和音樂結合的想法一拍即合,決定用流行音樂和藝術結合,讓更多人願意走進當代藝術館看展覽,也促成小花的專輯誕生。這也是「小花計畫」規模最大、籌備時間最長、最累的一次。

 

外公今年已經一〇四歲了,因為我持續地做這件事,讓我更常回去看他,我常常會突然出現,和他們吃個飯就離開,這樣蠻好的。「小花計畫」還會繼續發生,我也思考自己還能再做什麼,現在我會特別強調,我來自東港共和新村,久而久之這個本來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開始因為大家接近我的作品、喜歡展覽裡創作者而主動靠近,開始對共和新村這個名字有印象,對眷村老屋有了些認識,或找回他們與自己生活中情感物件的連結,這樣也蠻好的。

 

口述 方序中

整理 詹筱苹

圖片提供 方序中、台北當代藝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富邦美術館《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國際大展登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模在台亮相

富邦美術館《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國際大展登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模在台亮相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將於今(2024)年5月4日至9月23日展開。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精選典藏來台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展覽由美國西部最大的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下稱LACMA)策劃,為LACMA藏品首度大規模來台,展出該館典藏精選100件,出自羅丹及其藝術生涯中一起工作、展覽的印象派畫家與雕塑家之手。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集結知名印象派畫家塞尚、雷諾瓦、莫內珍稀畫作

本次大展將呈獻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及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塞尚(Paul Cézanne)、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竇加(Edgar Degas)、西斯萊(Alfred Sisley)、高更(Paul Gauguin)和波納爾(Pierre Bonnard)等名家珍稀雕塑與畫作。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美術館是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在台設計的首座建築,而皮亞諾亦曾為LACMA設計兩間展館。

➯ 台北信義「富邦美術館」5月開幕!建築詩人Renzo Piano在台首件設計作品

富邦美術館由享譽國際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RPBW) ,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這是RPBW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攝影:Lucas K. Doolan)
富邦美術館由享譽國際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RPBW) ,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這是RPBW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攝影:Lucas K. Doolan)

奧古斯丁.羅丹藝術生涯代表作全蒐羅

羅丹(1840–1917)是19世紀最受推崇的雕塑家之一,在西方藝術史的論述中,他被奉為備受折難、堅毅而又才華洋溢的天才代表。羅丹在雕塑上的成就,在於其舉重若輕地跨越許多藝術界線。他可被視為一位浪漫主義者,因其雕塑以身體形式表達強烈情感;從他強調古典敘事所特有的張力來看,他也可被視為一位古典主義者;若就他透過觀察人體肌腱骨骼所深刻掌握的動作精確度來說,他則稱得上是一位自然主義者。無論就觀念或形式,羅丹的各種藝術思維都對其過往與當前的藝術提出諸多質疑和挑戰,這無疑地讓他的創作帶有一種面向未來的藝術前瞻性。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巴爾札克紀念像〉(Monument to Honore de Balzac),原型塑於1897年,本作翻鑄於1967年,青銅,297 x 120 x 1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the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巴爾札克紀念像〉(Monument to Honore de Balzac),原型塑於1897年,本作翻鑄於1967年,青銅,297 x 120 x 1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the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巴爾札克紀念像〉為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重要作品。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尚.德爾〉(Jean d'Aire),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72年,青銅,216 x 85 x 72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尚.德爾〉為羅丹最為人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尚.德爾〉(Jean d'Aire),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72年,青銅,216 x 85 x 72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尚.德爾〉為羅丹最為人討論的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其中之一。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影子〉(The Shade),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192 x 97 x 77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影子〉(The Shade),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192 x 97 x 77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影子〉為位於羅丹〈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 頂部的經典作品。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是一場試圖重新建構藝術家羅丹及其雕塑的展覽,藉由重新梳理羅丹與同期藝術家作品的關係脈絡,探討這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與定位。此次展覽將展出多件羅丹在學術上重要性極高的作品,其中包括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巴爾札克紀念像〉、最為人所討論的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位於〈地獄之門〉頂部的經典作品〈影子〉,以及一系列羅丹精湛的人體表現之作,包括〈哭喊〉、〈皮耶‧德維松的左手〉等,更有羅丹早期職涯發展階段創作〈蘇珊〉,是符合當時審美主流、極受市場喜愛之作,邀請大家前來富邦美術館共享羅丹與印象派盛宴,近距離觀看國際級大師藝術經典。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哭喊〉(The Cry),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64年,青銅,27 x 32 x 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哭喊〉(The Cry),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64年,青銅,27 x 32 x 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皮耶‧德維松的左手〉 (Left 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原型塑於約1885-1886年間,本作翻鑄時間不明,青銅,32.9 x 17.1 x 12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anonymous gift, photo © Museum Associat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皮耶‧德維松的左手〉 (Left 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原型塑於約1885-1886年間,本作翻鑄時間不明,青銅,32.9 x 17.1 x 12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anonymous gift,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蘇珊〉(Suzon),約作於1872年,青銅,40 x 20 x 1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Leona Cantor Palme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蘇珊〉(Suzon),約作於1872年,青銅,40 x 20 x 1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Leona Cantor Palme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精選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 
展覽日期 | 2024.05.04(SAT)-09.23(MON)
展覽地點 | 富邦美術館 水景展廳

資料提供|富邦美術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米蘭家具展】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迎接全新感知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2024米蘭家具展正式開跑,在踏入熱鬧的展會前,首先淨空自己的身心靈,帶著最純粹的好奇心前進吧!本屆展覽由鬼才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所創作的空間裝置「A Thinking Room」揭開序幕,以「卵」為概念打造寧靜而私密的沉浸體驗,邀請觀眾在此重整再出發,用包容萬象的心迎接爆炸般的創新感知。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大衛林區所創作的「A Thinking Room」,為整個家具展揭開序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看似空蕩實則飽滿,釋放身心靈的思考空間

「A Thinking Room」由兩個空間組成,設計上引用電影和戲劇的敘事手法,除設有沙發座椅、書寫及繪畫工具外,還有一面鏡子和電子鐘,看似空蕩的環境,仔細感受卻能注意到色彩、光線、寂靜的飽滿存在。

「A Thinking Room」內部以「卵」為概念,想像被舒適、私密的羊水承載,令人沉浸其中。大衛林區希望參觀者在走進充滿人群的吵雜展會前,獨自一人體驗這個完全相反的空間,在此釋放身心靈,放下既有觀點、預設與成見,讓自己成為一個空容器,準備好接納新的思想與感知,更深刻地體驗接下來的展覽內容。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在設計上引用電影和戲劇的敘事手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壁龕中展示著由大衛林區選出的幾幀電影畫面。(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波浪窗簾、金色光線,將抽象概念化為物質

打造「A Thinking Room」的幕後團隊,是義大利建築工作室Lombardini22,他們規劃了這座體驗空間的位置、外觀,將大衛林區所提出的迷人意象與藝術思想轉化為現實,作為觀眾踏進展場的第一個亮點,也不搶走參展品牌的鋒頭。

「A Thinking Room」的兩個卵型空間對稱並置,外部披上紅色布簾,與劇院、影廳等場所的意象連結;內部以波浪狀的窗簾圍繞,為牆面帶來節奏感;壁龕中展示著大衛林區選出的幾幀電影畫面;天花板則以金色管狀曲面排列而成,與空中七道光線交會相映。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Lombardini22團隊將大衛林區所提出的迷人意象與藝術思想轉化為現實。(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天花板以金色管狀曲面排列而成,與空中七道光線交會相映。(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啟發空間設計的思考

策展人Antonio Monda解釋:「對於大衛林區來說,沒有什麼是無生命的,沒有什麼是沒有內在的,這個概念在他的每一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包含電影、藝術、家具設計等。」

「『A Thinking Room』以令人著迷的方式重申:真正的藝術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問題。」

「A Thinking Room」透過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大衛林區的世界,在多重感官的交互刺激下,將物件和空間的角色交由觀眾解讀,為米蘭家具展打造最恰好的前導體驗。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透過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大衛林區的世界。(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 2024米蘭家具展 Salone del Mobile.Milano 】

日期|2024/4/16-2024/4/21
地點|Milan Fairgrounds, Rho (Mil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