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鹿港登場!穿梭紅磚瓦巷弄,尋訪10件裝置藝術作品

彰開藝境-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 鹿港裝置藝術展

彰開藝境-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於7月2日至7月24日在鹿港登場,本次邀請藝術家以在地歷史、古蹟建築、巷弄文化為發想,打造10座藝術裝置,活動期間也推出16場藝術手作工作坊,以及邀請在地文史者規劃的8條路線16場藝術走讀,帶大家漫步鹿港小鎮的同時,感受新舊融合的文藝氣息。而這10件藝術裝置將一路展至8月31日,詳細作品地點可點此線上導覽地圖。  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更多資訊請點此。

 

小檔4.考⼯記⼯作室|魯班⽉ DJI_0234-編輯
在鹿港登場的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邀請藝術家打造10件藝術裝置,邀大家穿梭於鹿港巷弄間、尋訪藝術作品。

鹿港10件藝術裝置亮點!

范承宗|《遊戲》

地點:鹿港文武廟 

范承宗以古早的戲台為發想,並運用上千支竹子在文武廟的草地上搭起大型裝置,作品兩側帶弧度的曲線也呼應了廟宇屋簷。而人們可以走進戲台裝置中,自由穿梭於台上或戲棚腳下,化身為表演者,或是在外頭觀看遊走於其中的人們,既模糊了看戲與演戲的界線,也帶有一種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意味。當夜晚裝置的燈光亮起時,也別有氛圍。

小檔1.范承宗|遊戲 DJI_0324-編輯
范承宗|遊戲

 

小檔1.范承宗|遊戲 FIX_1113-HDR-編輯
范承宗|遊戲

 

成若涵|《鹿港,好!》

地點:鹿港龍⼭寺

坐落鹿港龍山寺前的一正一反筊杯裝置,即是代表著好的意象的「聖杯」。而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帶著鹿港國中美術班的同學們一起共創,將龍山寺的相關元素化為圖騰創作,再透過雷射切割將其轉化呈現在作品上。同時一旁還設有互動籤筒,人們可以藉由掃描QR code,了解籤上面的圖騰之於龍山寺代表什麼。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作品的所有說明牌也邀請鹿港美術班學生一同打造,更添意義。

小檔2.成若涵|⿅港,好! DJI_0313-編輯
成若涵|⿅港,好!

 

小檔2.成若涵|⿅港,好! FIX_1362-HDR-編輯
成若涵|⿅港,好!

LUA RIVERA|《水神》

地點:舊鹿港溪⽔岸

墨西哥藝術家LUA RIVERA的作品經常包含自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再融合當代人的敘事來創作,此次她以水岸為靈感,打造出這件代表著河的靈魂的裝置,並運用回收再利用的藍色布料為材料,既帶有種永續環保的概念,會隨風飄逸的布料,也展現出《水神》做為一種在運動和思想中的水和「流動」的概念比喻。

小檔3.Lua Rivera |⽔神 FIX_0107-編輯
Lua Rivera |⽔神

 

小檔3.Lua Rivera |⽔神 FIX_1036-編輯
Lua Rivera |⽔神

 

考工記工作室|《魯班月》

地點:鹿港意樓

范承宗過往的創作多與逐漸消失的傳統技藝與記憶有關,此次他以有千年歷史的三軸組合積木「魯班鎖」為基礎,並透過數位參數化建模軟體進行運算,產生外圍密集至中央逐漸空透且由實漸變到虛的圓形立體木製雕塑。入夜後燈光亮起,作品也將成為鹿港老街牆上猶如一輪明月般的存在。

小檔4.考⼯記⼯作室|魯班⽉ FIX_9706-編輯
考⼯記⼯作室|魯班⽉

 

小檔4.考⼯記⼯作室|魯班⽉ FIX_0254-HDR-編輯
考⼯記⼯作室|魯班⽉

    

王振瑋|《湧流》

地點:和興青創基地

鹿港的和興青創基地前身為和興派出所宿舍群,藝術家便以注入活水為概念,運用傳統建築屋瓦下的輔助材料「瓦壓條」為材料,打造出這件蔓延至二樓的大型裝置,而作品的形色姿態也意味著這裡有許多創意店家進駐,與老屋激盪出新火花。

小檔5.王振瑋|湧流 FIX_0980-編輯
王振瑋|湧流

小檔5.王振瑋|湧流 FIX_0223-HDR-編輯

 

小檔5.王振瑋|湧流 FIX_0237-HDR-編輯
王振瑋|湧流

 

賴彥勳|《不材之木》

地點:⼗宜樓

為「櫟社」創社九人之一的陳懷澄,常邀請櫟社詩人到鹿港陳家十宜樓聚會,而藝術家賴彥勳便使用櫟社命名時所取的櫟木(台灣欒樹)來創作,九根木雕作品也象徵創設九人的精神標註。作品名則來自櫟社用意「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雖他們自嘲為廢材,在文化保存運動上,卻是相對重要的存在;削尖朝上的根部,也象徵著朝向當權者的銳利武器。

小檔6.賴彥勳|不材之⽊ FIX_0725-HDR-編輯
賴彥勳|不材之⽊

 

小檔6.賴彥勳|不材之⽊ FIX_0705-HDR-編輯
賴彥勳|不材之⽊

 

宮城有加|《蛙港神社》

地點:鹿港鶴棲別墅

日本藝術家宮城有加在爬梳鹿港歷史時,得知其過去為貿易重鎮、有許多國家來的商船,而隨著船隻南來北往的不只是民生物資與舶來品,還有各式在貨櫃夾縫中的青蛙、壁虎等小動物,加上昔日曾有鹿港神社的存在,作品便將兩者做結合。人們穿過越來越低的鳥居後,視線便會對到為小動物而蓋的小神社,有趣的是,上頭的裝飾更融入了鹿港有名的鳳眼糕與蝦猴,兩旁的壁虎陶瓷則象徵著神社兩側的守護神獸「狛犬」。

小檔7.宮城有加|蛙港神社 FIX_0187-HDR-編輯
宮城有加|蛙港神社

 

小檔7.宮城有加|蛙港神社 FIX_9577-編輯
宮城有加|蛙港神社

 

吳芊頤|《窗景詩鹿仔港》

地點:鹿港公會堂廣場

藝術家以清代前期「鹿港飛帆」景象為發想、重現當時商業熱絡繁華景觀,並以手作膠帶的形式轉化呈現,再用數位輸出貼於壓克力板上,觀者可藉由解讀窗裡的元素,回望此地原為港灣的熱鬧風貌,同時藉由每日自然光映照出的色塊變化,帶人們發現城市中的意外風景。

小檔9.吳芊頤|窗景詩-鹿仔港FIX_9540-編輯
吳芊頤|窗景詩-鹿仔港

 

小檔9.吳芊頤|窗景詩-鹿仔港 FIX_1499-HDR-編輯
吳芊頤|窗景詩-鹿仔港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無限陣列=[]》

地點:桂花巷藝術村公園三路旁

鹿港過去曾是港口,但以現在人的視角來看,會覺得是個不可思議的想像,而這個空間如同時間的走廊,靜下來或慢下來時,或許能夠再次看到海濤撲岸而來、帆船緩緩靠岸地景象;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利用聲音與光線,帶觀者回到過往的時光。作品白天隨著機器的搖擺搭配光影,好似回到百年前的灣岸邊,晚上將搭配燈光成為炫目音樂,猶如舊時岸邊工人們歡唱的場景。

小檔8.⿊川互動媒體|無限陣列=[] FIX_0998-編輯
⿊川互動媒體|無限陣列=[] 

 

小檔8.⿊川互動媒體|無限陣列=[] DJI_0358-編輯
⿊川互動媒體|無限陣列=[] 

 

禹禹藝術工作室|《合十》

地點:桂花巷藝術村

禹禹藝術工作室以信仰為出發點,將人拜拜手合十的形象以及鹿港傳承百年的手工曬麵意象做結合,讓「傳承」成為這塊土地的能量,夜晚燈光亮起時,也形成一股別具氛圍的光影效果。

小檔10.禹禹藝術⼯作室|合⼗ DJI_0215-編輯
禹禹藝術⼯作室|合⼗

 

小檔10.禹禹藝術⼯作室|合⼗ FIX_0139-HDR-編輯
禹禹藝術⼯作室|合⼗

 

 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澎湖登場!展出手稿、陶器與攝影作品,線上預約方式一次看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澎湖登場!展出手稿、陶器與攝影作品,線上預約方式一次看

由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與澎湖縣政府共同舉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於澎湖開拓館登場,展覽期間為2024年3月29日至2024年9月1日,並採線上預約制,而此次不僅是奈良美智首次到離島策展,更規劃了為期5天的駐村計畫,體驗當地的歷史風貌及文化。

為台灣創作《朦朧潮濕的一天》

因捐贈口罩給日本,及當年311東日本大地震時對日本的關懷與協助,台灣牽起與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緣分,奈良美智不僅特別為台灣創作畫作《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展開了「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讓這幅作品能被更多台灣民眾看到。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繼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展出後,此次將由澎湖接棒,成為十年巡展計畫的離島首站。(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繼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展出後,此次將由澎湖接棒,成為十年巡展計畫的離島首站。(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奈良美智首次到離島策展

十年巡展計畫第一站,在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啟航,而第二站則選擇在澎湖舉辦,此次不僅是《朦朧潮濕的一天》首次前進離島,奈良美智更是特別選擇在自日本時期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築裡辦展,邀請民眾一起在日式建築裡欣賞展品,感受不同於過去的全新觀展體驗。

奈良美智特別挑選了日治時期保存下來的建築展出,希望能在有著90年歷史的澎湖開拓館內,讓展品與建築展開對話。(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奈良美智特別挑選了日治時期保存下來的建築展出,希望能在有著90年歷史的澎湖開拓館內,讓展品與建築展開對話。(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親自到現場參與佈展

為了此次展覽,奈良美智3月24日就抵達澎湖,除了事前構思帶來的展品,也親自到現場參與佈展,他在這個傳統建築中,規劃了異於美術館白盒子般空間的展示方式,讓作品融入空間,希望帶給前來觀展的民眾不同於以往的體驗。他也提到,這次展場不像以往是在美術館,有固定的光線,澎湖開拓館比較像是住家,會隨著時間的改變呈現不一樣的感覺。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奈良美智表示,日本雖然也有許多島,但他從未造訪過本島以外的小島,他第一次探訪的島嶼是台灣的蘭嶼,再來則是澎湖,蘭嶼有著濃厚原住民文化特色,而澎湖則有種延伸自台灣本島生活方式的感覺,但當他參觀到澎湖開拓館時,又感受到澎湖與日本的聯繫,並說道:「從歷史上來看我覺得很有意思,而且日本時代的建築物完善地保留下來且被活用讓我很感動。」

奈良美智3月24日就抵達澎湖,除了事前構思帶來的展品,也親自到現場參與佈展。(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奈良美智3月24日就抵達澎湖,除了事前構思帶來的展品,也親自到現場參與佈展。(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首度在台展出陶器作品

這次展覽除了可欣賞到尺寸達220*195公分的巨幅畫作《朦朧潮濕的一天》,更是奈良美智第一次在台灣展出《思考者》(Thinker)、《和平的夜》(Peaceful Night)、《激昂世代》(Fired Up Generation)及《在風中哭泣》(Crying in the Wind)等陶器作品,還有2015年在台灣旅行的攝影作品,同時也能欣賞庫頁島攝影作品的幻燈片展示等。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比起前一站高雄展,增加了許多作品,像是庫頁島的攝影作品、陶器作品及疫情期間在台南旅館隔離時繪製的手稿。(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比起前一站高雄展,增加了許多作品,像是庫頁島的攝影作品、陶器作品及疫情期間在台南旅館隔離時繪製的手稿。(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奈良美智陶器作品《月球時代⋯》(Moonage…)(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奈良美智陶器作品《月球時代⋯》(Moonage…)(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同步展售熱門周邊商品

除此之外,場館內的「掌上明珠 瑚途門市」也將同步展售奈良美智周邊商品,讓民眾可於觀展後就近選購喜歡的商品,這次除了帶來托特包、存錢筒、拼圖及玻璃杯等展覽熱門周邊商品外,更有許多新進品項,而時鐘 Y.N. Clock、插畫托盤、iphone 14 Pro Max 手機殼及紋身貼紙更是第一次出現在實體店面,商品豐富且多樣,希望與澎湖在地居民及前來觀展民眾分享奈良美智的創作。

民眾逛完展後,可就近至「掌上明珠 瑚途門市」購買周邊商品。(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民眾逛完展後,可就近至「掌上明珠 瑚途門市」購買周邊商品。(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場館內的「掌上明珠 瑚途門市」也將同步展售奈良美智周邊商品。(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場館內的「掌上明珠 瑚途門市」也將同步展售奈良美智周邊商品。(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採線上預約制

需留意的是,由於「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此次在有著90年歷史的和洋混合式建築澎湖開拓館(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0號)舉辦,因考量建築容留人數及觀展體驗,採線上預約制,並於每月一日開放隔月預約。

預約方式
1. 開館日開放五個場次線上預約,開放時間為9:00、10:00、11:00、14:00、15:00。參觀日線上預約截止時間於前2日停止受理(例:4月1日參觀日,於3月29日停止受理線上預約)。
2. 團體預約為開館日16:00場次,開放10人(含)以上團體於1週前電洽聯絡人提出申請。
3. 參訪採線上預約,1人可預約4位,於每月1日開放次月之預約。每場次參訪時間為40分鐘並開放40人入場(3歲以上幼兒需計入參訪人數內)。
4. 線上預約申請完畢經審核通過後,參觀需出具報名郵件「審核通過信函」,參觀者請自行確認,並憑藉通知信於參觀時配合出示。
5. 為維護參觀者之參觀品質及權益,預約者於預約系統上完成預約後無法前來,且未主動事先通知取消者或於預約系統上大量預約後,再取消超過兩個以上預約時段,本館將取消其預約資格。
6. 預約參訪應提早10分鐘至本館服務台報到,現場保留10分鐘,逾時逕予取消預約,由現場候補參觀者依序遞補(請至服務台填寫候補單)。若因故取消,須於參觀日3日前電話通知,否則2個月內不得提出申請。

完整預約辦法請點此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記者會後,文化總會會長蔡英文總統與奈良美智一同前往澎湖開拓館參觀展覽。(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記者會後,文化總會會長蔡英文總統與奈良美智一同前往澎湖開拓館參觀展覽。(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府、奈良美智基金會)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
展期:2024年3月29日〜2024年9月01日
時間:週三至週日 9:00-12:00、14:00-17:00(每週一、二、國定例假日休館)
備註:4月4日至4月5日清明假期特別開館,6月10日端午節休館,免費入館
地點:澎湖開拓館(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0號)

資料提供|文化總會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入山城尋光做夢!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開展:乘著藝術窺探未知,探索生死、靈魂、地獄等議題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每個人潛意識的體現,存於現實和超現實之間,魔幻也赤裸寫實;也是許多民間信仰、身心靈療儀式中,通往過去、窺探未來的通道。

啟發於夢的無盡想像,《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帶人們在蜿蜒的山城裡,迎著光、走進夢,以10組藝術家之作為中介,一同在本我、非人與另類時空的溝通之間,探索未知、窺視未來,爬梳生死、地獄、靈魂等命題。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開幕市集。(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為何以「夢」為題?

經歷疫情的衝擊,站在科技奇點的臨界,人類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不安和恐懼,於是許多人寄託於科學解釋外的儀式,如宗教、占卜、身心靈療等,期待能窺探未來事件和未知世界,藉以尋得心靈慰藉。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不只新人類,早在千年以前的人類祖先,就已透過非科學方式尋求理解世界的方法,如中國殷商時代巫師占卜、南美洲馬雅文明祭司的預言等;人們懷抱著對未知的恐懼、崇拜與好奇,費盡心思想獲得訊息或啟示。這種科學難以闡述的溝通過程,正如人類在夢境中,總會獲得細微、而不易被察覺的訊息。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你是否曾做過預知夢?活著活著,忽然覺得眼前畫面有種既視感,想了想,才發現是在夢裡出現過。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每個人都曾體驗、擁有的平行時空,也是人類潛意識的引路人,乘載無法估量的思緒;偶爾還是泛靈與民間信仰中窺視過去與未來的通道。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暫在此地的紅黃綠〉。(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夜夢》作品帶看:探問地獄、生死、未知,講述寶藏巖故事

我們將在十字藝廊與陳瀅如的作品相遇,藉由影像,從宇宙視角感知生死,探討靈性實踐。接著遇見在半樓廣場搖曳生姿的藍蓮花〈從風中來〉,這是張乃仁闡述靈魂流動與匯集的花園。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從風中來〉。(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山城53展間成為與外星人、與人類「未知」對話的空間,詹宏祿透過互動元件〈與內在外星人的對話〉尋訪人類心靈,探究恐懼、期待和偏見的投射。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與內在外星人的對話〉。(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在轉角二號,〈如樹之生,默思禪行〉黃晞竭與寶藏巖歷史聚落中古樹的合作,樹木如何看待人類短暫虛幻的生命?透過裝置與表演開展生物間的共生道路。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黃晞竭〈如樹之生,默思禪行〉。(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黃晞竭〈如樹之生,默思禪行〉。(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展在防空洞遺跡的〈地獄空+地獄籤詩+地獄現〉,是姚瑞中、海闊拉帝、李可共創之作,以「地獄可能空滅嗎?」、「若能證空性何處現地獄?」等提問,藉互動裝置及影像,呈現信仰場景與反思。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姚瑞中 X 海闊拉帝 X 李可〈地獄空+地獄籤詩+地獄現〉。(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寶藏巖防空洞入口。(攝影:izzie pang)

夢幻、溫柔的虛擬自然場域在邊境52展間發生,吳克軍的作品〈禪〉用自然的繁榮與未來的美好希望,溫柔包覆城市中迷失的靈魂。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吳克軍〈禪〉。(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鈴木英倫子〈寶藏故事〉則在邊境54展間,以複合媒材搭配光影,細細述說寶藏巖的故事。鄰近公館商圈的寶藏巖,可以說是「台灣最出名的違建」。早在日治時期,就有違建民居在此出現;1960年代兩岸情勢緩和後,違建數量更是迅速增長,它們多半是駐軍、榮民老兵與家屬為尋求生活住所,就地取鵝卵石、荒廢碉堡的舊磚塊建成,依山而建的大量違章建築幾十年下來共築獨特的山城景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鈴木英倫子〈寶藏故事〉。(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寶藏巖村內零星處,安筆行策、林政佑的合作讓現實與夢境交織。〈碎空夢廊〉透過燈光引導,開啟蜿蜒巷弄中如夢境般的奇異開端;〈捕夢與掙脫〉則以「捕夢網」概念於綠野地呈現生命的循環,象徵寶藏巖複雜空間中的受困與穿梭;〈暫在此地的紅黃綠〉展現生猛、有機、具生命力的寶藏巖聚落,麻雀作為過去鄉愁、未來嚮往,甚至是白日夢的寄託,暫時停留於巷弄中。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安筆行策、林政佑〈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安筆行策、林政佑〈捕夢與掙脫〉。(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最後,〈裂縫,斷面記憶〉不只是差事劇團的演出主題,同時也是一件燈光設計概念,其於歷史斷面探究散落各處的日光、在光影的縫隙中重拾返家的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裂縫,斷面記憶〉。(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依山的封閉劇場

寶藏巖紀錄了大時代下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自力造屋、自尋謀生之路的過程,乘載了值得被銘記的一段台灣歷史。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經時光淘洗的聚落,在台北市顯得不太真實,猶如一座依傍山丘的封閉「劇場」,千階萬轉間埋藏著等待開採的故事。而《寶藏巖光節》正是每年都會在這座「劇場」上演的年度大戲,今年就讓我們一起做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寶藏巖一景。(攝影:izzie pang)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展覽期間|2024.03.25-05.05(週一休園)

開放時間|11:00-22: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參展藝術家

陳瀅如|張乃仁|詹宏祿|Salty黃晞竭|姚瑞中 X 海闊拉帝 X 李可|吳克軍|suzueri鈴木英倫子|差事劇團|洪國城 & 蔡依樺 ft. 非常深藍藝術工作室 + 明立工程 + 好進燈光音響|安筆行策 ft. 2022北美獎得主林政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