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東門站,這串聯歷史與時尚的蛋黃區,即將迎來全新建築地標──『上東門』。名稱靈感取自紐約上東城(Upper East Side),試圖以那座菁英聚居區的典雅與高級感,為台北打造象徵精緻生活的新經典。由布登建設推動,品牌整體視覺規劃交由曾操刀松菸男澡堂「遇・場 P_L_A_C_E」、高雄台電宿舍群「光影綠洲」品牌設計的得時創行擔綱,室內設計規劃由穆得設計擔任顧問。以全新視覺語言,為捷運東門站注入嶄新的生活想像。

跨界的視覺靈感與品牌價值塑造
得時創行擅長讓設計在文化、空間與品牌之間建立對話。曾於松菸策劃多場展覽,包括《那些,我們所探究的真實》、《自由之境》、《萬惜:回憶募集照片展》,總能激發品牌能量,引發大眾共鳴。
此次,得時創行團隊將這股創意能量導入『上東門』這個全新建案。由布登建設指定的玫瑰金建築外觀出發,選定粉紅與橄欖綠作為主色,跳脫過往高端建案慣用的冷調色,卻保有視覺穩定性與高級感,為品牌形象創造鮮明辨識度。

品牌識別設計 是三方協作的產物
品牌識別設計從來就不是一廂情願的創作,更像是一場三方共演──客戶的期待、市場的邏輯,以及設計師的堅持。
客戶關注品牌是否清晰可辨、是否具備記憶點;市場則有自身的審美默契與預設框架——以此案為例,在高端住宅領域,視覺語言不能過於有機或奔放,否則容易與消費者心中的「高級感」預期產生落差。設計師則需在限制與縫隙中找出平衡,讓設計兼具美感、識別性與應用性。在這樣的過程中,設計早已不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而是一次次的平衡與轉譯。

「得時」即是剛剛好的品牌設計哲學
得時創行中的「得時」來自台語「著時」——合時、應景,是一種對時機的判斷與節奏感。這個概念與日本著名設計大師原研哉所提出的無意識設計不謀而和——好的設計應該是「似有若無」的,讓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設計的存在,而不是被設計所強烈吸引。在『上東門』中,這樣的設計態度展現得淋漓盡致。視覺系統從建築語彙延伸至品牌識別,標誌從「上」、「東」、「門」三字中提煉幾何與拱形符號,感受到高級設計感的同時,符號也保留了無形的文化厚度。

得時 × 穆得室內設計,讓品牌設計擁有更多可能性
得時創行能跳脫單一視覺解法,打造可落地的品牌系統,關鍵在於與穆得室內設計的深度合作。一方專注品牌策略與視覺語言,一方掌握空間動線與居住邏輯,兩者共同建構完整的住宅想像。

這樣的合作模式打破品牌與空間設計分離的慣性,真正實現從 CIS 到空間的一體統整。當策略與空間同步思考,設計不再侷限於標準模板,而能因應場域與使用情境自由生成,展現多樣的表現力。

品牌設計從來不是標準答案式的解法,更像是一種「合適的剛剛好」。讓品牌從無到有,長出樣子,也長出說服力。這正是得時創行所奉行的「著時」哲學——以對的節奏、合宜的美感、精準的策略,創造能被感受的品牌價值。
文|劉承運 圖片提供|穆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