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
藝術家2025/10/13
墨西哥藝術家Frida Kahlo博物館「卡蘿之家」新開幕!改建自家族宅邸,聚焦家庭對芙烈達創作生涯的影響
想一探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的藝術養成,造訪墨西哥城除了藝術家故居「藍屋」之外,又多了新去處!2025年9月新開幕的「卡蘿之家博物館(Museo Casa Kahlo)」改建自卡蘿家族曾持有、被暱稱為「紅屋」的宅邸,由家族成員參與策劃,探討「家庭」對芙烈達個人生活及創作生涯的影響。
-
藝文展覽2025/10/08
南美館「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開展:攜手策展人秋元雄史策畫,從10位日本女藝術家的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南美館在今年秋季,邀請到日本GO FOR KOGEI 2025 總監、當代藝術領域的前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直島藝術計畫推手秋元雄史擔任策展人,策劃「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覽,藉由其專業視野拓展並深化台日雙方於工藝、設計與當代藝術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
藝文展覽2025/10/05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開展:以經典舊作與全新創作,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將於10月4日至2026年1月11日推出年度壓軸大展,邀請成軍15週年的豪華朗機工帶來個展「宇宙寫生」,集結14件重新詮釋的舊作與1件全新創作,以「萬物皆連結 It's all connected」為核心,透過沉浸空間、跨媒體裝置和運算式技術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希望喚起觀眾對於環境的珍視,並觸發對未來的幻想。
-
藝文展覽2025/10/03
奈良美智12月前進嘉義縣!「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落腳新港,舊榖倉化身展覽空間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巡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甫落幕,關於眾所矚目的下一站,就在嘉義縣的「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展期為2025/12/12至2026/5/17,奈良美智經典之作《朦朧潮濕的一天》將在嘉義縣停留5個月,與大家一起創造更多美好時光。
-
藝術2025/09/29
「奈良監獄博物館」2026年4月開館:星野集團活化日本重要文化財,走進紅磚建築感受歷史氣息
星野集團將在奈良縣開設「奈良監獄博物館」,並預計於2026年4月27日開館,毗鄰的「虹夕諾雅 奈良監獄」也預計於同年迎來開幕。這不僅是星野集團首次涉足博物館事業,更特別邀請佐藤卓擔任藝術總監,為整體規劃注入嶄新視角。
-
藝術家2025/09/26
大型裝置藝術海外委託製作如何解?專訪藝術家范承宗,公開提案、談判、包裝、國際運輸、搭建經驗與難題
受2025東京六本木藝術之夜邀請委託製作〈六本木帆城〉的范承宗,首度公開從收到邀約到現地搭建的過程,包括談判方式、提案技巧、回信速度、包裝尺寸等細節,以及慘痛經驗的代價與教訓,都不藏私揭露!
-
藝文展覽2025/09/26
邁向東南亞:藝廊經營的下一個10年想像?專訪伊日藝術計劃總監黃禹銘
「其實我覺得伊日的使命一直很浪漫,浪漫到甚至有些不切實際。」回顧伊日藝術計劃這10年多來的歷程,總監黃禹銘笑著說道。今年6月,伊日藝術計劃將版圖正式擴展至雅加達,設立首個海外空間「YIRI Jakarta」,為其國際布局開啟新的篇章。事實上,這個海外據點的構想早在黃禹銘心中萌芽已久——10年前,伊日曾同時在北中南3地經營畫廊,卻仍深感難以為新生代藝術家提供足夠的舞台,因而舉辦「台北藝術自由日」,並推動「台灣藝術家世界巡弋計劃」,每年帶領藝術家參與海外博覽會。隨著跨國交流的累積,藝廊的「國際化」也逐漸成了他們賦予自己的使命。
-
工藝作品2025/09/26
邱俞鳳的「治器」哲學:從空間設計到跨域工藝的創意實驗室
臺中大容東街河畔的「治器 doTsuwa」,乍看以為是一頗具生活風格的選店,然而在店舖空間的裡邊,藤編屏風的背後,卻隱藏了兩座大小電窯以及拉坯機,儼然是一座迷你作坊。再往上走,才發現二樓其實是間室內設計公司—這個空間的成分複雜,一如邱俞鳳的雙重身份,除了室內設計的專業,她也是「治器doTsuwa」的藝術總監,跨領域的特質也因此反映在她的創作之中。
-
藝術2025/09/22
MoMA首家書店登陸首爾!精選藝術、設計、建築領域書籍,販售特色設計商品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書店正式進駐首爾,並收藏超過200種不同的書目、總共1,100本以上的出版品。除了書籍,書店也將販售MoMA Design Store的精選商品,邀請人們走進這座首爾新文化地標。
-
攝影師2025/09/22
打造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專訪創辦人曹良賓與Steidl出版社傳奇創辦人Gerhard Steidl
攝影是民主的媒材,它讓記錄生活、觀點表達甚至創作都更加容易且普及。而民主,正是從每個個人的實踐開始。第1屆「TIPF 台灣國際攝影節」從美國經典攝影家Robert Frank的攝影製書祕辛、民主的3種切面,以及15位攝影新銳「New Waves」的視角,帶你探索攝影與民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