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作品
-
藝術2025/08/19
從甜點到陶作:藝術家黃郁婷以陶探索創作與生活
關注臺南小店或是甜點的人,多少都會聽過神農街上的「海丘」,以及結束營業後改在西寧街老屋二樓復出的「沼澤」,先後兩家店的經營者「亨利Henri」正是黃郁婷。「很多人以為我是從甜點轉行到陶,事實剛好相反,我是為了做陶才去學甜點的。」兜兜轉轉了十年,黃郁婷如今專心於陶作,以本名的拼音縮寫「Hyt」為品牌,代表了直面創作的決心。
-
藝術2025/08/03
2026米蘭冬奧獎牌設計!兩種牌面質地象徵團結精神,展現義大利精湛工藝
2026米蘭-科爾蒂納冬季奧運將於明年2月6日至2月22日登場,近期於發表會上公開獎牌設計。如兩個半圓結合為一的獎牌,象徵著每位奧運與帕運運動員的旅程,以及那些一路陪伴他們的所有人。該獎牌由義大利國家印刷局與造幣廠(Istituto Poligrafico e Zecca dello Stato,簡稱IPZS)設計製作。
-
藝術2025/07/27
專訪攝影師簡子鑫:用快門與轆轤,形塑生活的形狀
作為攝影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背著相機與腳架,穿梭在不同活動或忙碌著商業拍攝,開始做陶後,他決定從臺北搬到臺南,與巷弄裡的陶藝工作室當鄰居。工作節奏與心情也大幅轉變。一切都發生地很自然,只是因為「喜歡做陶時進入心流的狀態」,人生也開出一條自己未曾想過的路徑。
-
藝術2025/07/16
當代的鍊金術師!「2025 LOEWE工藝獎」得獎作品:溶解織物 X 銅線復刻古建築,廢鋁雕塑反思消費主義
「LOEWE工藝獎」致力挖掘世界各地的新銳工藝家,2025年大獎及優異獎得主日前公布——工藝家們或藉古老的泥條盤築技法,試驗陶土材料的變異可能;或以汽車行業回收鋁材質製成金屬雕塑,傳達對消費主義的反思;或以銅線、水溶性織物的巧妙組合,為家鄉傳統編織及刺繡工藝賦予新貌。
-
藝術2025/06/09
「金玉良研-2025花蓮寶玉石首飾創作設計及切磨人才培訓補助計畫」即刻啟動,廣邀設計人為花蓮玉石帶來最美的「共變之奏」!
漫長的地質演化,讓花蓮這片位於板塊交界的土地,孕育出各類特有玉石,像是溫潤的豐田玉、宛如山水畫般紋理交錯的玫瑰石,以及色澤唯美的紅碧玉與白玉髓等,都是此地深藏的瑰寶。過去,這些玉石曾為花東帶來一段輝煌時光;然而,進入 20 世紀下半葉後,隨著全球經濟轉變、礦產供需失衡與市場價格波動,玉石產業逐漸走向沉寂,曾經風光無兩的玉市場,也逐步褪去光芒。
-
藝術2025/06/07
皇家哥本哈根250週年推限定作品!以「台灣百岳」為靈感、對應原生花卉入瓷的優雅之作
丹麥瓷器品牌「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在今(2025)年迎來250週年,除推出數款別具意義的紀念作品,更發表以「台灣百岳」為靈感的丹麥之花特別訂製系列,以優雅美學與精湛工藝呈現台灣高山之美。
-
藝術2025/05/03
把馬諦斯的剪紙藝術收進日常生活:陶藝家曾孫Alex Matisse在餐盤、馬克杯上重現美學遺產
「The Matisse Collection」選用的作品,多出自於馬諦斯的生命後期。當時,馬諦斯健康狀況不佳,轉而發展「紙上剪影」技法(papier découpé),而這種「用剪刀作畫」的技術,也讓他得以探索大膽造型與純粹色彩,作品中動感與活力也成為馬諦斯的經典。
-
藝術2025/03/30
當骨灰罈顛覆傳統,成為藝術品:藝術家與職人以美感雕琢思念,延續生命的獨特光輝
Urn Studios成立於2024年,由Merel Swart和Jonathan Hancock共同創辦。他們相信,骨灰罈的選擇是一生一次的難得機會,能夠以充滿意義的方式紀念所愛之人;然而,他們卻無法在市面上找到一款既美觀、又能真正反映個人性格的骨灰罈。
-
藝術2025/03/28
林靖格竹藝展在台北101!步入竹編織錦、與竹蜻蜓共舞,在城市中展開心靈的登高之旅
竹工藝藝術家林靖格於台北101舉辦個展《登高 | 竹影千尋》,運用數千片竹篾、層層交疊的編織技法,以及懸浮、光影、數位邏輯等語彙,構築一場融合傳統與現代、自然與都市、工藝與數位的對話,邀觀者於城市摩天大樓裡沈浸於竹藝,展開心靈的「登高之旅」。
-
藝術2025/03/09
為竹林披上天地衣裳:走進南投孟宗竹林古戰場,藝術家林靖格以竹編工藝反映大自然的律動姿態
絲綢般層層疊疊的竹篾隨風輕揚,錯位交織間,彷彿裁出的衣襬柔順地披掛於林間。位於南投鹿谷鄉的「孟宗竹林古戰場」,最近披上了一襲竹製衣袍,在光影的推移中,與大自然一同呼吸、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