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BUILDING
-
世界建築2025/07/15
Snøhetta設計「上海歌劇院」即將完工!扇子躍出戲曲融入建築,成開放式屋頂和螺旋階梯
「上海歌劇院」無疑是2025年世界各地預計落成的公共建築中,最令人期待的目的地之一。劇院建築由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中國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ECADI)合作設計,以壯觀的螺旋樓梯為亮點,其自屋頂一路延伸至地面,流線輪廓如展開的扇面,令人聯想戲曲表演者的優雅身姿;開放式的設計邀請人們沿著「扇的紋理」拾階而上,行至屋頂將上海城景觀和黃浦江景盡收眼底。
-
世界建築2025/07/13
「英國女王紀念園區」5組入選提案:Foster + Partners、Heatherwick如何以設計訴說70年歲月?
近日,英國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贏得「伊麗莎白女王紀念園區」設計競圖,將於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打造一處展現女王人格特質、生命歷程與價值觀的公共開放場域,以紀念這名在位最久的君主。
-
台灣建築2025/07/07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還。原點》重返南美館:伊東豊雄、隈研吾、MVRDV團隊都參展,4大區域重構「家」的感知
由臺南市美術館與臺南市建築師公會共同主辦的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Re-turning「Home」:還。原點》,即日起至2025年9月14日於臺南市美術館展出。延續2022年首度在南美館舉辦的深刻迴響,本屆再集結建築大師伊東豊雄、隈研吾及MVRDV、OMA等國際知名團隊,開展空間、文化與建築的深層對話。
-
世界建築2025/07/03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坐落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今(2025)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其由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模糊室內外界線、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奢華別墅。
-
台灣建築2025/06/30
MVRDV在台首件住宅作品!「跳出來的盒子」趣味造型背後,是對台灣建築法規的深刻洞察
這棟位於天母的大樓以「Out of the Box 跳脫框架」為名,透過凸窗、懸挑式戶外空間等,為建築立面創造數十個「跳出來的盒子」,讓住戶得以在此遠眺台北市景及陽明山景觀,其趣味造型背後是MVRDV對台灣建築法規的深入研究。
-
世界建築2025/06/25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一把淺開的「油紙傘」輕輕覆蓋草坪。因應威尼斯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徵,MAD事務所自傳統工藝汲取靈感,構築出既有劇場光影美感、又有涼亭遮蔽功能的戶外空間裝置。宣白色油紙糊於不規則曲線結構中,與大地相映成趣,優美實踐了本屆雙年展主題。
-
台灣建築2025/06/24
台南「信義硓𥑮石黃宅」對外開放!百年私宅化身建築實驗場:木構屋頂引入日光,金繼擁抱歲月痕跡
台南神秘老宅「信義硓𥑮石石黃宅」對外開放!這座氣派的私人宅邸已佇立百年,見證街區從繁盛的「五條港」商業區,隨時代變遷沒落並重歸平靜。如今,黃宅經修復後化身「建築美術館」,不僅建築本身就是件大尺度展品,新設的木構屋頂、地面的金繼修復痕跡都是亮點,未來也將持續帶來建築相關展覽及活動。
-
世界建築2025/06/18
轉播建築設計現場!海澤維克打造「Making House」開放式工作室,啟發下一代投入設計
海澤維克Heatherwick Studio位於倫敦的全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空間,更是面向社區、對大眾敞開的創意交流平台——大面玻璃窗邀人們窺探設計工作現場、預約制展間展出團隊歷年代表作模型,不僅要讓更多人認識海澤維克的設計哲學,更期待啟發下一代投入建築與設計。
-
世界建築2025/06/13
獻給所有人的「Play Pavilion」:英國建築大師Peter Cook × 蛇形藝廊 × 樂高,打造一座繽紛多彩的互動遊戲亭
由蛇形藝廊(Serpentine)、樂高集團(LEGO Group)攜手英國建築大師Peter Cook設計的「Play Pavilion(遊戲亭)」,於今(2025)年6月11日正式開放。Play Pavilion為一座擁有繽紛色彩、融合樂高積木且富有互動性的藝術裝置,邀請人們以嶄新的方式體驗遊戲的魅力。
-
世界建築2025/06/13
【編輯帶逛】2025大阪世博推薦展館6選:Better Co-Being、Future of Life、BLUE OCEAN DOME、荷蘭、韓國、巴林館亮點與策展分析全收錄
2025大阪世博盛大進行中,La Vie編輯在4天內密集參觀超過35座展館,繼上篇推薦的5座展館後,此次再推6座!除了分享第一手體驗心得,也分析參觀方式、主題策劃等,探索什麼是能留存心中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