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有62篇文章
-
生活2025/08/20
繼大阪世博鋼彈館,日本航空 x 萬代南夢宮再聯動:10款機場限定「鋼彈御翔印」+4款原創周邊,價格、販售點一次看
朝聖大阪世博鋼彈館後,這款破次元壁的超絕伴手禮必得拿下——當「御朱印」早已是神社巡禮的搜集與收藏目標,日本航空JAL x 鋼彈GUNDAM共同打造的「天空版御朱印」怎可錯過!10種設計在10座日本機場限定發售,還有4款原創周邊商品同步登場,本篇隨即帶來各機場對應款式、價格、販售點等所有你需要的入手資訊。
-
展演2025/08/07
2025東京看展推薦:編輯精選近期10檔展覽,從設計、藝文到建築通通有
日本向來是台灣人的出國首選,如果你已經走遍東京各大熱門景點,不妨安排一場特色展覽之旅。本文盤點東京近期的10檔展覽,帶你一次看亮點。
-
展演2025/08/06
【編輯帶逛】LV大阪特展《Visionary Journeys》:行李箱成和紙燈籠、萬花筒藏聯名宇宙、百年工坊重現等7大亮點
與2025大阪世博和鳴,Louis Vuitton品牌特展《Visionary Journeys》即日起至9/17登陸大阪中之島美術館。這是一趟回溯品牌170歷史的沈浸式旅程——由OMA建築師重松象平設計的展場,邀你感受行李箱轉譯而成的和紙燈籠,走進竹編建構的歷史檔案室、乘載百年歷史的Asnières工坊,遇見來自1897年的LV Monogran原始樣布,及LV驚艷時尚圈的高級訂製服與草間彌生、村上隆等聯名之作,同時從中發掘品牌與日本文化的深遠聯繫。
-
設計2025/06/24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海蛞壽司等8款新作亮相
春池玻璃延續「透明扭蛋店」熱潮,再度推出一系列玻璃扭蛋,於2025大阪世博如火如荼進行之際,特別打造台灣人氣原創角色「a-We」玻璃版本,另集結7位工藝師以「生命力」為題的創作。
-
藝術2025/06/19
給藝術迷的2025日本行程推薦:除了大阪世博、直島新美術館,5個展覽活動帶你從箱根、金澤玩到京都!
下半年日本「文化旅遊路線」怎麼走?包含展覽、工藝盛會和跨領域交流活動,本篇精選5處藝術迷們不能錯過的目的地,若你正好規劃到東京以外地區看看,不妨收藏起來做個參考。
-
展演2025/06/13
【編輯帶逛】2025大阪世博推薦展館6選:Better Co-Being、Future of Life、BLUE OCEAN DOME、荷蘭、韓國、巴林館亮點與策展分析全收錄
2025大阪世博盛大進行中,La Vie編輯在4天內密集參觀超過35座展館,繼上篇推薦的5座展館後,此次再推6座!除了分享第一手體驗心得,也分析參觀方式、主題策劃等,探索什麼是能留存心中的展覽。
-
建築2025/06/06
專訪|藤本壯介談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從接下會場設計總監的心境轉折,到以大型木構建築向世界發聲
2025大阪世博由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擔任會場設計總監,以「大屋根」為主軸描繪整體藍圖。在世界最大木造建築物的話題下,更引人關注他為何選擇木材?又是如何發想出此一兼具象徵意義與功能性的圓環廊道?藤本壯介接受La Vie視訊專訪,從頭談起他操刀本屆世博設計的歷程與想法。
-
展演2025/05/29
藤本壯介大型個展東京森美術館登場!從設計圖、建築模型、大型裝置作品,回顧其25年的創作軌跡
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將於7月2日至11月9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首次大型個展,「藤本壮介の建築:原初・未来・森」將全面介紹他從初期到目前於世界各地進行中的各項計畫,透過設計圖、模型、竣工照片、裝置作品,呈現其跨越25年的創作軌跡。
-
生活2025/05/27
滿滿台灣味的超Q「a-We」周邊!珍奶、小籠包、茄芷袋躍上徽章,還有可愛手機殼、絨毛玩偶
2024巴黎奧運期間選手、民眾都搶著要的珍奶徽章,如今呼應大阪世博再推「a-We版」就問你買不買?隨「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即將在2025年8月2日至20日登場,文化部日前再於日媒交流會上正式公開「We TAIWAN」原創角色「a-We」系列療癒周邊,從手機殼、絨毛玩偶,到最能代表臺灣的珍奶、小籠包和茄芷袋徽章讓人直呼太可愛。以下開啟預購時間、品項攻略,同場加映Line官方帳號前導遊戲入手資訊。
-
設計2025/05/26
2026米蘭冬奧火炬亮相大阪世博!三登《時代》發明榜CRA工作室操刀,可重複填充燃料、天空與山脈兩色映現永續之光
2026米蘭科爾蒂納冬季奧運與帕運火炬於大阪世博義大利館、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同步亮相,取「Essential」為名表彰極簡理念,並由曾三度登榜《時代》雜誌的Carlo Ratti Associati工作室開發設計。這款以回收材料打造的火炬可重複使用10次之多,僅1,060克輕量握把亦讓傳接不成負擔;天空色奧運款、山脈色帕運款各富巧思,更將主角重新聚焦「火焰」本身而非火炬硬體,充分體現永續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