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ISSUES
選擇年份
-
2022 年 08 月號 第 220 期
職人與他的工具
工藝師手中那把因為順手好用而被磨得發亮的錘子,藝術家大筆揮毫的油畫刷具,又或是咖啡師千挑萬選的手沖壺,這些是我們想到「工具」這兩字時最常出現的畫面。這些日常生活中合於人手尺度的工具,溫馴謙和地成為了我們構築日常美好的親密夥伴。我們對它投注情感,有時更培養出比人與人之間更相知相惜的情誼。
-
2022 年 07 月號 第 219 期
居住的n種方式
當我們在談論居住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過去La Vie開箱過許多台灣創作者的家,這次我們則將場景拉到國外,獻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居住提案。說是居住,「替代生活方式」(alternative living)成為一種生活新態度,世界上有一群人過著住在露營車展開生活在路上的vanlife,也有人將工作與玩樂帶上海島的沙灘邊,探索共居生活的可能。
-
2022 年 06 月號 第 218 期
全球設計新銳
放眼創意產業,不乏年紀輕輕就奪得大獎或是成為創意總監的案例,但誰能被譽為新銳、怎樣稱得上優秀?大家心裡各有標準。本次封面專題我們一方面以年紀為切點,一方面邀請業界資深專家推薦,以及評估其過往作品與獲獎成績作為參考,期待以較為全面的客觀方式,將近幾年在產業界冉冉上升的新星們呈現在這次專題中。
-
2022 年 05 月號 第 217 期
創業者的冒險
當La Vie要談創業,我們選擇從長期關注的文化創意產業切入,想著不同於常見的科技新創,創作者與文化創意相關業者會遇到哪些挑戰?又是否發展出有別於其他產業的生存方式?當La Vie要談創業,我們選擇從長期關注的文化創意產業切入,想著不同於常見的科技新創,創作者與文化創意相關業者會遇到哪些挑戰?又是否發展出有別於其他產業的生存方式?
-
2022 年 04 月號 第 216 期
給下一代的設計
如果「設計」是一份禮物,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送到下一代手裡?這次的封面專題就是從這樣簡單的提問開始。設計,可以是名詞,指的是經過設計的物件、建築、甚至是資訊。透過環繞在我們生活中的這些具體事物,有沒有可能將設計加諸於內,創造出一個沉浸式的環境,讓大人與孩子們都因而開始不同?
-
2022 年 03 月號 第 215 期
任性的收藏
收藏,大致來說,都出於一種任性的執念。是一種物和人之間,說不清理還亂的糾纏關係。所收藏的,表面看起來是具體有形的器物,一件件拿起來各自介紹彷彿都有回事;但實際上, 那些藏在心底捫心自問時才會出現的或長或短內心小劇場,才是藏品所匯集的真意。
-
2022 年 01 月號 第 214 期
人生的味道是__
簡單如一顆蛋、一碗泡麵、隨手可得的超商食品……為何能成為某個人生命中重要的日常或珍貴的回憶?再怎麼忙與累也想要在家煮食,代表著人與料理間什麼樣細微的內在默契?將食物作為人生志業的這群人,看待料理時夾雜了哪些理性與感性的拉鋸?從農鎮到菜市,串聯起我們的又是哪樣的人情滋味?
-
2022 年 01 月號 第 213 期
設計未來式
你對未來的想像是什麼呢?是不再需要出門社交、沉浸於虛擬世界,或是一個充斥著機器人的反烏托邦社會?又或者先別想那麼遠,讓我們聚焦近一點的「近未來」。
-
2021 年 12 月號 第 212 期
2021台灣創意力100 關於未來的共同創作
La Vie 2021台灣創意力100邁入第5屆,2020~2021年的雙年獎時間軸正與疫情疊合,文創產業因現實挑戰而出現危機,卻也因用創意回應時代而更顯自身價值。
-
2021 年 11 月號 第 211 期
時代中的創作世代
「自由、大膽、創意、前衛、現代」是CHANEL N˚5的時尚宣言,歷經百年的風格演進與時代變遷,屹立恆久地在每一個世代中潛移默化。對於創作者、藝術家或表演者而言,每一次的創作都是對於未來的宣言,隨著世代而產生,也隨著時代演繹著,以不同的媒介、語言或肢體展現品味與風格。
-
2021 年 10 月號 第 210 期
建築裡的城市
穿越大街小巷,你是否會抬頭環視,觀察那些具有時代感的建築呢?每一棟建築物都乘載著城市文化的足跡,這些不同材質所構築出的大盒子佇立在熱鬧大街、成排寧靜巷弄、低調藏身校園,它們是鑲嵌在生活中匆匆一瞥的存在,也是人們橫跨時代的立體記憶。
-
2021 年 09 月號 第 209 期
植感生活新風潮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就像是有向光性的植物們,當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人們對於大自然的渴望就越強烈。若要取得「平衡」,何不把大自然元素帶入家中,讓彼此互相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