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ISSUES

選擇年份

  • 島嶼的想像
    2020 年 08 月號 第 196 期

    島嶼的想像

    島嶼,給我們來自山海的身體感,也給我們群島之洋的世界觀。在擁抱山海的同時,島嶼承載了什麼故事或觀點,是我們過去不曾注意的?本期帶你深入!

  • 台茶新日常
    2020 年 07 月號 第 195 期

    台茶新日常

    這幾年台灣茶好像有點不一樣,雖然傳統茶行愈來愈少,但新式茶行卻愈來愈多,手搖茶店家數量與品項更逐年衝出新高峰,珍珠奶茶甚至在國外市場掀起熱潮。也讓人好奇,台灣茶究竟出現何種程度的變革?

  • 推測未來的設計
    2020 年 06 月號 第 194 期

    推測未來的設計

    對你來說,設計,意味著什麼? 大多時候,設計的存在,是為了解決人類生活大小問題;近10多年來,國際間興起一股名為「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思潮,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年度大展,到全球知名的創新設計公司IDEO作品,都能見到推測設計的存在。

  • 共同生活的可能
    2020 年 05 月號 第 193 期

    共同生活的可能

    《La Vie》全新一期以「共同生活的可能」為主軸,探討理想的空間關係指南。窩居在家、離開辦公室、或重新回到公眾場域,隨著疫情來襲,身處的建築與空間,所代表的意義,不再是單純的硬體或空間設施。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再日常,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與自己、與他人、以及與所處空間的關係。帶著這樣的心情,這次封面故事將一路穿越家屋來到廣場,我們想談的不僅有宅在家的生存美學,也想探問人們該如何患難與共地共同生活。

  • 策展的門道
    2020 年 04 月號 第 192 期

    策展的門道

    你喜歡看展嗎?什麼展覽最讓你印象深刻?截至目前,台灣的策展相關產業收益已成長6年,儼然成為休閒與流行的新指標。但在這個策展最好的時代,卻遇上了最壞的時代。

  • 生活裡的植物學
    2020 年 03 月號 第 191 期

    生活裡的植物學

    每一株為日子帶來野趣味的綠蕨草樹,背後都有一座森林的故事…… 愛植物成癡者的家屋與店家、台灣最大植物產銷中心彰化田尾,讓你一窺近20年的植物發展脈絡,同場加映仙人掌、書店與多肉的神秘貿易。除了初階版的植物們,高階版玩家的收藏名單一次大公開,並帶你一訪世界最大植物方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與城市中的植物珍藏地點。而在紙本上、展覽中,植物的文化與藝術性同樣迷人;更有不少現代建築將植物化作結構的一環。讓我們重新看待這些綠朋友們,找到自己的生活植物學。

  • 從風格到風土!吃懂餐飲新趨勢
    2020 年 02 月號 第 190 期

    從風格到風土!吃懂餐飲新趨勢

    從20世紀所興起的法國新料理運動、慢食運動,到21世紀的西班牙分子廚藝、新北歐料理等風潮遞嬗,今日許多人更常聽到的是「風土」、「在地化」、「台灣味」這些詞語,這股探究在地料理脈絡與風味特質的趨勢從何而來?是所謂本地意識抬頭,或是世界各地所興起的「在地顯學」趨勢?而當《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登陸台灣,「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聲量越益壯大,這些國際評鑑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文化?此外,新生代主廚勇於表達料理觀點,擁有國際視野與在地關注的他們,如何汲取土地與生活裡的靈感,向國人與世界展現屬於台灣的料理?

  • 你好!2020
    2020 年 01 月號 第 189 期

    你好!2020

    一整年的好玩事全部打包帶走! 迎向2020 這個看起來有點科幻感的年份數字,在這個有如理想視力的 2.0/2.0 的年度,我們準備了充滿未來想像的封面故事企畫,從近未來到大未來,讓你一次打包全部帶走。

  • 時間裡,創作的人
    2019 年 12 月號 第 188 期

    時間裡,創作的人

    La Vie 2019年12月號188期《時間裡,創作的人》,我們生活的每一刻都在與時間協作,只是這關係遠比我們想像得複雜許多。

  • 2019台灣創意力100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2019 年 11 月號 第 187 期

    2019台灣創意力100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2019年,邁入第4屆的La Vie台灣創意力100,我們看到產業裡更豐富的想像力,從家鄉的價值和美好出發,肯定我們所擁有的文化及創意,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當自己的巨人!

  • 城市單車之旅
    2019 年 10 月號 第 186 期

    城市單車之旅

    騎單車的速度,是認識城市最好的速度! 世界各大城市的出租單車系統已相當成熟,從台灣到歐美各地,都能用簡便又經濟的方式使用公共出租單車,不少官方觀光網站還提供單車地圖和行程推薦。單車文化發展成熟的歐洲,相關建築和公共設施, 也晉升成重要景點。挑個想去的城市和路線,一起出發吧。

  • 日常萬物論
    2019 年 09 月號 第 185 期

    日常萬物論

    我們的日常就是一部萬物交織成的史詩小說。 德國哲學家班雅明在《柏林童年》裡,大量描述曾與他一同親密生活的各式物件,透過那些低調靜默的日常之物,他勾勒出物件背後飽滿豐厚的意涵,如同〈櫃子〉一文,不僅充滿了他的童稚情懷和惜物情感,當他回憶起伸手入暗櫃探索的感覺時,物所代表的世界彷彿是充滿未知冒險的遼闊宇宙。 當我們在構思這次封面故事時,也有類似的心情。我們想藉著這次的封面故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將物與人之間的距離關係,如光譜般展開,物可以帶我們去到哪裡? 為了盡可能地傳遞這個「超展開」的概念,我們決定運用這本雜誌的「物」的特質,將過去習慣的閱讀方向稍稍改變一下。當這本雜誌送到你手上時,你應該可以用手感快速摸索到雜誌中間有個偏厚的拉頁設計,請別猶豫,就請由此作為本次封面故事的大門,進入這場日常萬物論的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