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日常所需,無處不需用電,也因此全台的發電廠可說是推動社會運轉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你知道嗎?這些發電廠不只點亮島嶼,更成為許多動物的歸依——原來,台電深知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在營運發電廠時也關心周遭生態環境, 今年更推出八大電廠、十個明星物種生態地圖,不只展現台電長期投入生態保育的豐碩成果,也讓大眾更進一步認識這些獨特的物種。
近年來,如何提升「生物多樣性」儼然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聯合國官網甚至指出,「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魚類為近30億人口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超過80%的人類膳食來自植物⋯⋯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威脅到所有生物,包括人類的健康。」在在顯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看見八座發電廠,十個物種明星
然而,其實早在2015年時,台電便立下「一廠一特色,一處一綠點」願景,更依據每座發電廠所在地的生態特色推動物種保育。長久以往,如今發電廠周圍已形成許多生物的重要棲息地。
於是,當人們攤開十個明星物種生態地圖,可以看見協和電廠的珊瑚、卓蘭電廠的紫斑蝶、大甲溪電廠的鉛色水鶇與臺灣石賓(魚賓)、萬大電廠的霧社血斑天牛與台灣大豆、興達電廠的黑面琵鷺、核三廠的雀鯛、尖山電廠的荸薺,以及台西風場周遭的東亞家蝠等特色物種。不只如此,台電也聯手曾獲美國全球電影競賽最佳紀錄片、休斯頓影展白金獎等知名大獎肯定的生態導演許鴻龍拍攝《蝙蝠喬遷大計》生態紀錄片,將台西風場蝙蝠搬家計畫完整收錄呈現。
展開蝙蝠喬遷大計,至今住房率高達95%
從影片中不難看見,台西風場實行《蝙蝠喬遷大計》的契機,可以追溯至今年初台電於雲林縣台西海埔新生地北堤防風林內展開「台西風力發電計畫」,意欲打造四部風力發電機的時刻。當時台電在環境調查時發現當地豐富的蝙蝠生態,因此除了特意調整工程整地時程,巧妙避開蝙蝠繁殖季節;也設置即時感應系統,只要偵測到蝙蝠或鳥類大量遷徙,工作人員便能讓風機降載或停機,兼顧綠電發展與動物生態保育;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風機運轉影響蝙蝠活動,台電特意透過「棲地補償」方式,在風機預定地附近打造遷移廊道,引導東亞家蝠遷移至風場南側防風林。
為此,台電不只設置100個蝙蝠巢箱,也為蝙蝠戴上塑膠翼環,並搭配聲波偵測器,有效掌握其活動狀況。如今,蝙蝠巢箱已累積超過1700隻次使用,「住房率」高達95%。發現東亞家蝠對於新居相當滿意後,台電更再次增設70個巢箱,擴大東亞家蝠的喬遷計畫。
穩定供電與生態保育,不再是終極二選一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台電營造電力設施的生態共識,既為人類營造便利的電力環境,也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做更多設想,將對環境的疼惜及對環境永續的關注,內化為自身的DNA與價值。
而透過這樣的台西風場東亞家蝠的搬家紀錄,人們或許更能發現,穩定供電與生態保育,從來不是一個終極二選一。只要抱持著關心環境生態的熱情與初心,透過縝密思考與日日篤行,發電廠周遭也能是棲地,風力發電與東亞家蝠更能相存相依。
台電廣告
文 / 郭慧 圖 / 台灣電力公司、導演許鴻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