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全球巡迴藝術展限時登台!收藏級作品以金屬板為底、32圖層重塑立體感,賽博龐克迷不可錯過的經典再現

《攻殼機動隊》全球巡迴藝術展限時登台!收藏級作品以金屬板為底、32圖層重塑立體感,賽博龐克迷不可錯過的經典再現

賽博龐克迷看過來,本週末超限時登場——《攻殼機動隊》全球巡迴藝術展即日起至2025年9月14日快閃來台,於台北奇想會展售結合運用先進媒材與技術的收藏級作品,領觀眾一面重溫這門寄宿於金屬的藝術,一面親身感受已然存在動畫中數十年的人物、場景,如何入駐創新載體,獲得再生與永生。

如果說漫畫家大友克洋1982年推出的《阿基拉》系列漫畫及其改編的動畫電影,正式開啟並普及了日本賽博龐克類型作品的發展,那麼連載始於1989年的《攻殼機動隊》就當屬緊隨於後的經典再立。無論原作漫畫,抑或分別由押井守、神山健治兩位導演翻拍的劇場動畫和電視動畫,至今都在此類創作中穩居代表性地位,坐擁跨世代、跨地域的廣大影迷。

▼ 東京虎之門之丘頂層藝廊TOKYO NODE預計在2026年舉辦《攻殼機動隊》大規模展覽

而此次由專注流行文化與藝術的國際品牌GAAAT主辦、獲官方授權的全球巡迴藝術銷售展,正聚焦神山健治所執導的電視動畫《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簡稱「攻殼機動隊 S.A.C.」),預計9、10月間接連登陸台北、新加坡、巴黎、洛杉磯、西雅圖及芝加哥共6座城市。台北作為海外巡迴第一站,將首先探索這門寄宿於金屬的藝術,標誌出一次超越媒介邊界的全新實驗,實現上世紀經典與現當代工藝的共榮再生。

《攻殼機動隊》看展重點#01

先進技術重新演繹藝術經典,催生收藏級作品與新型觀賞體驗

《攻殼機動隊》原作以「近未來」網絡社會為舞台、交融銳利視覺與哲學命題,展覽內容則透過全新形式詮釋劇中獨特世界觀,將動畫裡多幀標誌性動態場景轉化並再現於「金屬畫布藝術(Metal Canvas Art, MCA)」這項GAAAT的原創媒材上,既賦予每幅畫面精緻美感,亦突破了傳統藝術創作的界線。其核心特色在於選用具高耐久度的金屬板作為畫布,有效抵抗濕度與時間造成的老化,使作品得以被長遠保存卻不失原有色澤;再藉由反覆疊加UV塗料的獨特工藝,強化鮮明色彩與細緻紋理,進而因應光線角度變化生成不同的視覺效果,提供觀眾一種超越平面數位影像、視覺上富深度與立體感的新型觀賞體驗。

展品選用金屬板作為畫布,有效抵抗質材老化。(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展品選用金屬板作為畫布,有效抵抗質材老化。(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並覆蓋UV塗料強化鮮明色彩與細緻紋理。(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並覆蓋UV塗料強化鮮明色彩與細緻紋理。(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除此之外,作品的立體感還來自其中搭載的數據設計技術:多至32層圖層的數位原畫堆疊,最高可構築出1mm的凹凸效果;藝術總監與設計團隊在操作時便根據原作的視覺衝擊力,判斷哪些部位需要增加層次,待成品完成後經熟練工匠逐一檢查,確保品質達到最細緻的標準,才進入裝裱程序,成為收藏級的作品。

除光線變化會加成立體度外,多至32層圖層的數位原畫堆疊實為其主要立體感來源。(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除光線變化會加成立體度外,多至32層圖層的數位原畫堆疊實為其主要立體感來源。(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每件以MCA技術重新演繹的畫作均附有證書,不同光影條件下可見其多樣化層次。(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每件以MCA技術重新演繹的畫作均附有證書,不同光影條件下可見其多樣化層次。(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攻殼機動隊》看展重點#02

「近未來」就快到了?從《攻殼機動隊》回望與展望

帶來可長久收藏的作品之餘,此次展覽同步回顧《攻殼機動隊》在動畫史中的地位。故事設定於西元2030年左右,主要講述當網絡滲透至社會各層面,人類意識逐漸數據化,但「孤立的個體」卻仍未完全融入龐大的資訊集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日本政府成立了內務省直屬的特別情報機構「公安9課」(即攻殼機動隊),肩負追查與消除犯罪的任務。他們的工作範圍涵蓋從調查兇殺、揭發貪腐到保護要人和祕密狙擊,在網絡戰或高性能義體的實戰中皆展現精銳部隊的特質。值得思索的是,歷史時間線如今直直奔向原作所定義的「近未來」,此刻我們又如何定義再40、50年或更久以後的「近近未來」?

此次藝術展同步回顧《攻殼機動隊》在動畫史中的地位。(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此次藝術展同步回顧《攻殼機動隊》在動畫史中的地位。(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在展售之餘也引發思索。(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在展售之餘也引發思索。(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 周邊商品搶先看

(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圖片提供:藝術展台灣統籌仙丹案內)

S.A.C. Global Art Sales Event in Taipei

《攻殼機動隊》全球巡迴藝術銷售展台北站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9月14日12:00-20:00
  • 地點:Whimsy Works 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富藝斯亞洲十週年!秋季拍賣台北預展奈良美智〈粉紅〉8件精選作品一次看

拍賣場上總有些特殊的時刻,讓人靜靜地驚嘆一件作品如何捕捉了那個年代的精神。而2025年9月,富藝斯(Phillips)的香港秋季拍賣正值進駐亞洲十週年,9月13~14日,近50件臻選作品將率先在台北BELLAVITA寶麗廣塲B1「藝文空間」與觀眾見面,奈良美智2000年的傑作〈粉紅〉便是這場現代及當代藝術拍賣的焦點之作。

日本當代藝術大師看這裡


❶ 奈良美智〈粉紅〉

2000年對奈良美智而言是個分水嶺。那年他創作了33幅畫作,其中僅有11幅採用了這種「半身肖像」構圖。其中,〈粉紅〉是藝術家生涯中僅有的4幅同名作品之首,且是首次現身拍場。畫中那位藍衣少女穿著淡色連衣裙,與觀者四目相對。這種從90年代延續而來的經典意象,既透露純真又縈繞著靜謐憂傷,如同一段漸次淡去的記憶。標誌性的淺藍色調在此顯得格外柔和,初看簡約的畫面,實則通過層次豐富的壓克力顏料技法,將複雜情感烙印在每一筆觸之中。這樣的手工痕跡,正是奈良作品獨有的溫度。

奈良美智,〈粉紅〉,2000年作|壓克力 畫布,160 x 145 公分|估價:60,000,000-80,0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奈良美智,〈粉紅〉,2000年作|壓克力 畫布,160 x 145 公分|估價:60,000,000-80,0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❷ 村上隆〈我凝視著你的眼〉

這是一件來自首爾貝浩登畫廊〈療癒〉展覽的重要作品。作為千禧年之際「超扁平運動」的領軍人物,村上隆始終致力於融合高雅藝術與大眾文化。這件作品通過色彩鮮豔的同心圓構圖,將觀者引入一個看似膚淺卻需要深度思考的「表裡不一」狀態。那些汲取自動畫、漫畫及日本傳統藝術的元素,以活潑的視覺語彙暗示著對消費主義、歷史記憶與文化身份的深刻批判。這種充滿趣味又尖銳的美學風格,正是村上隆創作的精髓所在。

村上隆,〈我凝視著你的眼〉,2020年作|壓克力 畫布,直徑150公分|估價:3,500,000 – 5,5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村上隆,〈我凝視著你的眼〉,2020年作|壓克力 畫布,直徑150公分|估價:3,500,000 – 5,5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波普藝術大師的感官探索


❸ 安迪・沃荷〈粉紅之心〉

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首現拍場之作〈粉紅之心〉(1982年作),展現了這位波普藝術教父後期創作的另一面向。早在1979年初,沃荷就創作了一系列小尺幅心形畫作,靈感來自情人節心形符號,原計劃作為禮物贈予Studio 54的朋友們。到了1980年代初,他系統性地重拾該主題,以典型波普手法對情感符號進行解構與重塑。通過細膩的層次與色彩微差,他將情感封裝於熟悉的符號之中,讓藝術成為一份無言而永恆的饋贈。

安迪・沃荷,〈粉紅之心〉,1982年作|壓克力 絲印油墨 鑽石粉 畫布,38 x 38 公分|估價:1,600,000 - 2,4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安迪・沃荷,〈粉紅之心〉,1982年作|壓克力 絲印油墨 鑽石粉 畫布,38 x 38 公分|估價:1,600,000 - 2,4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傑出女性藝術家的突破


❹ 魯斯・阿薩瓦〈無題 S.013(懸吊單瓣,五層連續嵌套形體)〉

日裔美國藝術家魯斯・阿薩瓦(Ruth Asawa)以金屬絲編織模糊了雕塑與工藝、高雅與通俗的界限。她曾因日裔身份於二戰期間被困於拘留營,卻將鐵絲網帶來的創傷與苦難轉化為創作語言,使束縛的金屬絲成為連接生命與自由的媒介。他的雕塑將長期被忽視的「觸覺」帶回被視覺中心主義主導的現代藝術史。在本季拍賣呈現的〈無題 S.013(懸吊單瓣,五層連續嵌套形體)〉(1987年作)中,線條的糾纏與開放所形成的虛空與實體同樣重要。她用雙手穿梭、彎折、撚合金屬絲,每一個環扣都記錄著身體的節奏,創造出一種既透明又飽滿、既輕盈又穩固的形態。

魯斯・阿薩瓦〈無題 S.013(懸吊單瓣,五層連續嵌套形體)〉,1987年作|懸吊雕塑 氧化銅線編織,20 x 29 x 29 公分|估價:2,200,000 - 4,2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魯斯・阿薩瓦〈無題 S.013(懸吊單瓣,五層連續嵌套形體)〉,1987年作|懸吊雕塑 氧化銅線編織,20 x 29 x 29 公分|估價:2,200,000 - 4,2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❺  洛伊・霍洛韋爾,〈懸掛(向下)〉

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的〈懸掛(向下)〉(2016年作)則是她藝術生涯中的關鍵作品。通過鮮明的色彩與對稱的形式,該作喚起人們對女性氣質、性意識及政治張力的思考,尤其針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媒體對待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方式。這幅畫作首次亮相於其售罄的個展《母語(Mother Tongue)》,同時汲取了艾格尼絲·佩爾頓(Agnes Pelton)和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等先驅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遺產。

洛伊・霍洛韋爾,〈懸掛(向下)〉,2016年作|油彩壓克力 麻布 裱於木板,121.9 x91.4公分|估價:4,500,000 – 6,500,000 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洛伊・霍洛韋爾,〈懸掛(向下)〉,2016年作|油彩壓克力 麻布 裱於木板,121.9 x91.4公分|估價:4,500,000 – 6,500,000 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亞洲現代藝術的東西對話


❻ 朱德群,〈蒙紗的透明〉

談到亞洲現代藝術,朱德群無疑是融合中國傳統筆墨技法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重要代表。〈蒙紗的透明〉(2003年作)為其抒情抽象風格的典範,通過半透明的油彩層次,營造出如水奔流般的自然生命力;流暢近乎書寫的筆觸,喚起動態韻律、記憶迷思與夢幻般的靜謐。

朱德群,〈蒙紗的透明〉,2003年作|油彩 畫布,130 x 96.5 公分|估價:2,000,000 – 3,0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朱德群,〈蒙紗的透明〉,2003年作|油彩 畫布,130 x 96.5 公分|估價:2,000,000 – 3,0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趙無極,〈無題〉

本季富藝斯將呈現6件已被克勞德・博特默(Claude Bottemer)家族珍藏逾75年的趙無極作品。博特默原為法媒阿爾薩斯共和報記者,二戰期間以筆名克勞德從事地下抵抗運動。據家傳軼聞,其弟曾以法語課與趙無極交換乒乓課。這段珍貴的跨文化友誼,見證了藝術家旅法初期的創作歷程。其中最大亮點是創作於1948年的〈無題〉,標誌著趙無極開始脫離具象與傳統透視框架的轉捩點。趙無極並未描繪具體場景,而是構建出一個層次豐富的翠色光域,其間嬌嫩的粉彩花朵燦然盛放。這種充滿氛圍感的構圖輻射出蓬勃生機與萬象更新的氣息,精準捕捉了藝術家在巴黎早期創作階段所特有的蛻變精神。

趙無極,〈無題〉,1948年作|油彩 紙板,37 x 46 公分|估價:2,000,000 – 3,0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趙無極,〈無題〉,1948年作|油彩 紙板,37 x 46 公分|估價:2,000,000 – 3,0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❽ 梅忠恕,〈園中漫步〉

越南現代藝術先驅梅忠恕的〈園中漫步〉(1971年作)同樣值得關注。作為1930年代越南新興進步藝術家群體的關鍵人物,梅忠恕以其獨特的視覺語彙將民間意象與西方抽象融合,展現出越南現代藝術身份的演進。畫面中女子與兩童在翠綠色的奇幻背景中行走,構圖平衡,渲染出輕柔懷舊的氛圍,彷彿遙望藝術家夢中烏托邦般的越南映像。

梅忠恕,〈園中漫步〉,1971年作|水粉 絹本 藝術家畫框,57.5 x 31公分|估價:800,000 – 1,2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梅忠恕,〈園中漫步〉,1971年作|水粉 絹本 藝術家畫框,57.5 x 31公分|估價:800,000 – 1,200,000港元。(圖片提供:富藝斯)

預展資訊

《台北預展》
9月13日及14日,11:00-18:00
地點:BELLAVITA寶麗廣塲B1《藝文空間》(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28號)

 

《香港拍賣》
晚間拍賣:9月27日晚上7時
日間拍賣:9月28日下午2時
地點:富藝斯亞洲區總部(香港九龍西九文化區柯士甸道西8號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G層)

豪華朗機工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10月登場!以「宇宙寫生」為題,展出重新演繹的經典之作與全新創作

豪華朗機工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10月登場!以「宇宙寫生」為題,展出重新演繹的經典之作與全新創作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年度壓軸大展即將於10月4日至2026年1月11日登場,本次邀請臺灣極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團體——豪華朗機工(LuxuryLogico)帶來個展「宇宙寫生」,為觀眾開啟一場跨越自然、科技與人文的藝術體驗。

豪華朗機工成軍15年個展將登場

豪華朗機工成軍於 2010 年,由藝術家張耿豪、張耿華、陳乂與林昆穎組成,以跨界協作為標誌性手法,將音樂、科技、文本、影像與裝置融合為獨特的創作語彙,他們在自然與生活經驗中汲取靈感,從串聯全臺數萬名學童參與的《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到備受矚目的  2017年臺北世大運聖火裝置、2018年臺中花博《聆聽花開的聲音》,再到以回收燈具打造的公共藝術《日光域》,他們持續透過創作回應公共與社會議題,激盪出豐沛的藝術能量。豪華朗機工於2019年榮獲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近年更受邀於日本奧能登國際藝術節中展出作品《家靜》,持續以創意連結臺灣與世界。15年來,豪華朗機工以連結與共創為核心,不斷在實驗與實踐之間推進,形成其獨特的群體創作方式。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主視覺(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主視覺(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此作品並未於本展展出,僅供參考)《家靜》(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此作品並未於本展展出,僅供參考)《家靜》(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重新演繹14件經典作品+1件全新創作

本次展覽「宇宙寫生」以「萬物皆連結 It's all connected」為核心,將14件經典作品重新演繹,並以1件全新創作開啟對未來的想像,作品從三個層次相互連結呈現,在「連結的生命」中,看見人與環境如何互為依存;「記憶的物件」呈現時間與物質所留下的痕跡;而「凝視的宇宙」則以新作裝置開啟對未來的探索。

《在屾》(攝影:陳建邦)
《在屾》(攝影:陳建邦)

舊作新生,兩件代表作率先亮相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透過多重媒介與場域轉換,展開對記憶、生命與未來的探索,不只邀請大家凝視與珍惜我們所處的環境,也激發對未來的幻想與思索。而展出的舊作中,有2件曾在當代館展出,本次將再度與觀眾見面。

《日光域・臺北市立美術館》(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日光域・臺北市立美術館》(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很難很難》最初於2019年「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呈現,由豪華朗機工攜手音樂人魏如萱、鳳小岳與音樂總監陳建騏共同創作,作品以光與音樂交織,回應生命中誕生與離別的對比經驗,讓光點在日常場景間緩緩游移,成為觸發記憶的媒介。它不追求外在震撼,而像是一場私密的對話,引領觀眾在重溫回憶的同時,感受從失落到新生的力量,歷經6年時間,將於同一展間重新演繹。

《很難很難》(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很難很難》(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始於15年前,豪華朗機工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企劃,以空白鳥圖紙邀請全臺37,200位孩童描繪心中飛翔的夢想,作品曾於2012年在當代館舉辦的「心動EMU」展覽中展出。2025年,藝術家再次打開圖紙,重組天氣鳥,穿越教室飛進眾人的天空,這件大型集合創作再次展翅,象徵自由與勇氣不因時代而停歇,無論天氣如何,都要勇往直前飛。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
展期:2025/10/04-2026/01/11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1F、2F主題策劃展區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