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麻布台之丘「高畑勳展」紀念吉卜力大師90歲冥誕:《螢火蟲之墓》原畫首度公開,《小天使》主題餐點限時登場

東京麻布台之丘「高畑勳展」紀念吉卜力大師90歲冥誕:《螢火蟲之墓》原畫首度公開,《小天使》主題餐點限時登場

「這不是一部反戰電影。」對於1988年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導演高畑勳曾這麼說。同時作為宮崎駿最佳夥伴與前輩、吉卜力工作室共同創辦人之一,高畑勳近60年創作生涯中除此之外亦留下諸多雋永作品。迎其90歲冥誕之際,東京麻布台之丘藝廊即日起至9月15日推出《高畑勳展 育成日本動畫的男人》回顧展,亮點展品、特別活動、限定餐點本文帶你一次看。

由麻布台之丘藝廊與NHK共同主辦、吉卜力工作室協力企劃的《高畑勳展 育成日本動畫的男人(日本のアニメーションを作った男)》兼為紀念日本動畫史上重要創作者高畑勳(Takahata Isao)2025年10月29日將迎來的90歲冥誕,以及對他人生有著深遠影響的太平洋戰爭終戰80週年而舉辦。主視覺以其經典之作《螢火蟲之墓》和《平成狸合戰》演繹兩款設計,展覽內容更將首度曝光《螢火蟲之墓》、《平成狸合戰》、《小天使》等著名作品的賽璐璐動畫原畫與背景繪圖。

展覽以高畑勳經典之作《螢火蟲之墓》和《平成狸合戰》畫面設計兩款主視覺。(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展覽以高畑勳經典之作《螢火蟲之墓》和《平成狸合戰》畫面設計兩款主視覺。(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螢火蟲之墓》展區一隅。(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螢火蟲之墓》展區一隅。(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平成狸合戰》展區一隅。(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平成狸合戰》展區一隅。(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珍貴展品「賽璐璐畫」首度公開

展覽亮點之一無疑是珍貴「賽璐璐畫」的首度公開。日本動畫大師、《新世紀福音戰士》導演庵野秀明(Anno Hideaki)過去曾以原畫人員身分參與《螢火蟲之墓》製作,並親自繪製日本於二戰史實中遭美軍擊沉、在《螢火蟲之墓》則具重要歷史背景象徵性的重巡洋艦「摩耶號」設計圖,後由動畫師樋口法子以其為底,進一步繪製出「和諧賽璐璐畫」(註),將一併在本展初次公開。

來自《螢火蟲之墓》的摩耶號重巡洋艦賽璐璐畫。(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野坂昭如/新潮社,1988)
來自《螢火蟲之墓》的摩耶號重巡洋艦賽璐璐畫。(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野坂昭如/新潮社,1988)

註:一般賽璐璐畫(Celluloid)上色以單色區分,相當於「色塊填色」,如衣服一個顏色、褲子一個顏色,甚至臉上的膚色也一個顏色;而和諧賽璐璐畫(Harmony Celluloid)則能以同繪畫般的精緻筆觸為賽璐璐畫賦予更多光影變化與寫實細節,塑造愈加深層的情緒、氛圍和臨場感。

《螢火蟲之墓》角色手稿。(圖片來源: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螢火蟲之墓》角色手稿。(圖片來源: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輝耀姬物語》場景手稿。(圖片來源: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輝耀姬物語》場景手稿。(圖片來源: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動畫聲優擔綱語音導覽,著名導演精選展場曲目

《高畑勳展 育成日本動畫的男人》語音導覽由《輝耀姬物語》阿部右大臣角色配音演員伊集院光(Ijuin Hikaru)與聲優玉川砂記子(Tamagawa Sakiko)共同擔綱,讓觀眾在眼觀之餘更能深入了解展覽內容。

展場音樂方面,憑《情書》、《燕尾蝶》、《花與愛麗絲》等作揚名影壇的日本導演岩井俊二,亦活躍於電影以外的各類創作中,2012年曾為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支援歌曲〈花將綻放〉作詞。此次更因與高畑勳和吉卜力工作室的深厚關係,特別為展覽精選官方播放清單共5首曲目。展前記者會上,岩井俊二深刻表達了對高畑勳的敬仰之情,「我始終追隨著他的背影——一個讓我想著只要堅信『高畑主義』(註)就不會錯的存在。要完全學起高畑先生一身,我還遠遠不夠。我想一次次探求他究竟是如何一路創作過來的。對我們這代來說,他是一路同行的偉大影像創作者。」

日本導演岩井俊二操刀此次展場播放清單。(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日本導演岩井俊二操刀此次展場播放清單。(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註:特別一提,岩井俊二使用的是「高畑-ism」的說法,足見極高推崇。

同場另位與談人太田光(Ota Hikari)也提到高畑勳曾表示《螢火蟲之墓》並非反戰電影,「我想,高畑先生在經歷過戰爭之後,內心或許懷有不希望這部作品僅僅被封閉在『反戰』一詞裡的想法。高畑先生『這不是一部反戰電影』所言深沉,我感覺如今我們再次被這句話所拷問。

岩井俊二(右)、太田光(左)於展前記者會上皆表達對高畑勳的敬仰之情。(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岩井俊二(右)、太田光(左)於展前記者會上皆表達對高畑勳的敬仰之情。(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4大特別活動亮點整理

而為回應6月底開展以來的好評,麻布台之丘將與旗下藝廊攜手於7月25日至9月15日期間展開一系列合作企劃,透過打卡造景、限定餐點(及限定咖啡廳)、電影鑑賞會等精彩內容,將整個麻布台之丘打造成一座高畑世界,提供動畫迷們沉浸式觀展體驗。以下帶來4大特別活動亮點整理,文末亦附上官方網站連結,有興趣了解詳情的讀者可點入查看。

一系列展覽相關活動將於7月25日展開。(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一系列展覽相關活動將於7月25日展開。(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01 電影場景拍照點

  • 時間:7月25日起至展覽結束

麻布台之丘內各角落設置《平成狸合戰》、《小天使》、《熊貓家族》等電影場景拍照點,劇中角色包括《螢火蟲之墓》清太和節子兄妹、《輝耀姬物語》輝耀姬亦將現身其中。

《平成狸合戰》拍照點。(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1994 Isao Takahata / Studio Ghibli)
《平成狸合戰》拍照點。(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1994 Isao Takahata / Studio Ghibli)
左為《小天使》拍照點(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ZUIYO);右為《熊貓家族》拍照點(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TMS)。*此為示意圖,實際展示狀況以現場為準。
左為《小天使》拍照點(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ZUIYO);右為《熊貓家族》拍照點(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TMS)。*此為示意圖,實際展示狀況以現場為準。

5處拍照點分布於麻布台之丘花園廣場(Garden Plaza)及大樓廣場(Tower Plaza),待粉絲們逐一尋訪留念:

① 花園廣場C 地下1樓「TEAPOND」旁:《平成狸合戰》
② 花園廣場C 地下1樓「麻布台之丘市場」前:《平成狸合戰》
③ 花園廣場C 地下1樓「小川咖啡實驗室」旁:《熊貓家族》
④ 大樓廣場 1樓「Pelican Café」旁:《小天使》
⑤ 大樓廣場和Residence A大樓間橋下:《小天使》鞦韆
展覽限定拍照點重現《熊貓家族》場景,觀眾可坐於熊貓又大又柔軟的肚子上與其合影留念。(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展覽限定拍照點重現《熊貓家族》場景,觀眾可坐於熊貓又大又柔軟的肚子上與其合影留念。(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 演員岡田將生近日也在個人社群曬出打卡照。

#02 《小天使》主題咖啡廳&特別菜單

館內部分餐廳亦將於展覽期間提供以《小天使》為靈感的限定餐點,位於大樓廣場地下1樓的麻布台之丘咖啡廳更將搖身為「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 鞦韆咖啡廳」,預計8月8日至9月7日限時推出印有海蒂(小蓮)和其山羊玩伴小雪等角色的特別菜單。「Pelican Café」則提供使用拉克萊特起司(Raclette)重現阿爾姆爺爺手作起司麵包風味的起司吐司、在「Orby Restaurant」能品嚐瑞士傳統思華力腸(Cervelat),帶大家從味覺上感受高畑勳作品。

麻布台之丘咖啡廳化身「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 鞦韆咖啡廳」。(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麻布台之丘咖啡廳化身「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 鞦韆咖啡廳」。(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並將於8月8日至9月7日推出印有小蓮和小雪的《小天使》特別菜單。(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並將於8月8日至9月7日推出印有小蓮和小雪的《小天使》特別菜單。(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除特別展覽打造的《小天使》主題咖啡廳外,尚有《熊貓家族》限定餐點及飲品於「高畑勳展聯名喫茶」(麻布台之丘藝廊咖啡廳)中提供。(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除特別展覽打造的《小天使》主題咖啡廳外,尚有《熊貓家族》限定餐點及飲品於「高畑勳展聯名喫茶」(麻布台之丘藝廊咖啡廳)中提供。(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03 高畑勳經典片單播映會

  • 時間:8月2日至4日(*各場次時間詳見活動官方網站)
  • 地點:麻布台之丘「森JP Tower」

位於34樓的「Hills House Sky Room」將在8月初週末舉辦高畑勳電影鑑賞會,每日上、下午各一場播映其經典作品,並由33樓餐廳「Dining33」名廚三國清三監製推出主題套餐。

電影欣賞會隨附餐點由日本首位法國最高騎士勳章廚師三國清三監製。(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電影欣賞會隨附餐點由日本首位法國最高騎士勳章廚師三國清三監製。(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04 「麻布台之丘納涼祭2025」限量贈禮

  • 時間:8月8日至11日16:00-21:00(首日17:00開始,終日20:00結束)
  • 地點:麻布台之丘「中央廣場」

凡持有高畑勳展覽門票可獲得《小天使》角色面具(2款隨機),未持票者亦可於現場拿取印有電影視覺的限定團扇。

搭配「麻布台之丘納涼祭2025」推出的團扇將在8月限期限量發送。(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搭配「麻布台之丘納涼祭2025」推出的團扇將在8月限期限量發送。(圖片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

同場加映:平日觀展特典

平日前往觀展即贈展覽特製多用途紙盒,以不同動畫設計的5個款式將於週一至週五分別提供,得用於盛裝和收納任何東西(官方介紹可做薄荷糖盒或火柴盒,別具古早味樂趣),紙盒內還有漫畫家石井久一繪製的高畑勳插圖作為驚喜。

展覽限定多用途紙盒(H50mm*W70mm*D15mm)共5款設計於週間發送,送完為止。(圖片截自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展覽限定多用途紙盒(H50mm*W70mm*D15mm)共5款設計於週間發送,送完為止。(圖片截自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高畑勳展 育成日本動畫的男人》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10:00-20:00(最後入館時間19:30);6月27日至7月18日間的週二、週日開放至17:00(最後入館時間16:30)
  • 地點:麻布台之丘藝廊(東京都港區虎之門5-8-1 麻布台之丘 花園廣場A MB層)
  • 票價:一般 ¥2,000/高中.專科.大學 ¥1,700/4歲至國中 ¥1,400;當日現場「一般票」享200日圓折扣,不可與其他優惠併用

>> 更多資訊可至高畑勳展官方網站了解。

資料來源:森ビル株式会社、高畑勳展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南美館「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開展:攜手策展人秋元雄史策畫,從10位日本女藝術家的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南美館「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開展:攜手策展人秋元雄史策畫,從10位日本女藝術家的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臺南市美術館自開館以來,持續策劃當代工藝展覽與論壇,自2021年起舉辦「工藝協奏曲:臺灣X金澤工藝交流展」、2022年「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及2024年「臺南X金澤雙城論壇:工藝與藝術的碰撞」,不僅呼應臺南作為工藝創作者聚居地,也建構出產、官、學的交流網絡,在各界引發廣大迴響。

南美館延續工藝推展的歷史脈絡,在今年秋季,邀請到日本GO FOR KOGEI 2025 總監、當代藝術領域的前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直島藝術計畫推手秋元雄史擔任策展人,策劃「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覽,藉由其專業視野拓展並深化台日雙方於工藝、設計與當代藝術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大廳放置著藝術家山下茜里《渴望光明》。(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大廳放置著藝術家山下茜里《渴望光明》。(圖片提供:南美館)

集結10位日本當代女性藝術家

展覽從皮膚與內臟的感知為起點,試圖將自我、世界與時間組織起來。展覽從身體接觸和感官經驗中,所產生的既神秘又具象徵性的表現,以探求自我在現代的存在方式,及如何面對世界的方法。展覽由10位日本當代女性藝術家共同參與,作品涵蓋玻璃、漆藝、陶藝、織品、纖維等多元媒材,藝術家透過創作展現對生命、感官與存在的探問,每件作品都是對自我、世界與時間的深度思考。觀眾不僅能欣賞工藝的精緻,也能獲得個人感官啟發。

草間彌生在自傳《無限之網》中曾寫道:「不應該受到舊道德的束縛,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在自由中求生存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這群藝術家的創作。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展。(圖片提供:南美館)

動漫《葬送的芙莉蓮》啟發的感官隱喻

展覽以動漫《葬送的芙莉蓮》中主角打敗魔王後的旅程故事為隱喻,觀者可透過作品審視自我,重新建構與他者及「來世」的關係。展覽也藉此引導觀眾從過去與幻想中追憶與懷舊、體會靜謐與內在情感,並啟發想像力。觀者透過感官體驗,感受自我與世界的連結,探索存在的意義。

藝術家宮田彩加〈核磁共振 SM20110908〉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宮田彩加〈核磁共振 SM20110908〉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透過工藝之作感受生命流動

展覽分為4大子題,探討人類生命的經驗累積、身分認同、對話與交流,以及心靈與身體的連結。透過工藝作品,引導觀眾逐步延伸至設計與當代藝術領域,探索文化意涵與創作魅力,也促進台日文化在美學觀點與創作思維上的深層對話。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首先從「記憶與情感:過去與幻想」展開,介紹牟田陽日小林萬里子綿結3位藝術家。牟田將陶瓷傳統圖像結合個人想像,投射自然觀;小林以「生命的循環」跨越人類與動植物的界線;綿結透過原始技法,追尋超越時代與地域的根源之美。

藝術家牟田陽日《某時某地 一對一》(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牟田陽日《某時某地 一對一》(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小林万里子的作品《無盡的喜悅》(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小林万里子的作品《無盡的喜悅》(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二子題「旅程:探索超越界限」關注旅程與他者的相遇,成為藝術家靈感泉源。佐佐木類透過植物採集展開《植物的記憶》系列,直面土地與旅行的感受,重新發現自我。

藝術家佐々木類透過旅行中採集到的職務,將其封印在玻璃中進行燒製的特殊技法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佐々木類透過旅行中採集到的職務,將其封印在玻璃中進行燒製的特殊技法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不同來源或成分的玻璃,也會形成不同效果,這件系列作品的玻璃帶了些許綠色感,即是使用回收玻璃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不同來源或成分的玻璃,也會形成不同效果,這件系列作品的玻璃帶了些許綠色感,即是使用回收玻璃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而在「邂逅:與他人的共鳴」中,藝術家三嶋律恵則與義大利穆拉諾島的工匠合作,在玻璃工藝中引入新表現,使作品隨光線展現不同姿態。中田真裕以時間沉澱記憶,透過色層堆疊留下製作過程的軌跡;佐合道子則在觀察與造形之間探問生命本質。留守玲則從日常素材挖掘並顯現其新質地與特性。

展覽室C第三子題「邂逅:與他人的共鳴」陳列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室C第三子題「邂逅:與他人的共鳴」陳列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三嶋りつ惠在玻璃燒製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創造出作品的多樣性。(圖片提供:南美館)
三嶋りつ惠在玻璃燒製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創造出作品的多樣性。(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中田真裕的漆器作品《漂浮》。(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中田真裕的漆器作品《漂浮》。(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留守玲用金屬熔接與熔斷技法進行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留守玲用金屬熔接與熔斷技法進行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佐合道子用瓷土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佐合道子用瓷土創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最後「生與死:生命的律動與心理」回到「生命本質的追尋」,山下茜里剝除皮膚的表象,以鮮烈色彩描繪人類的身體,探問「人」的本質;宮田彩佳將MRI影像轉化為藝術,將原本帶有死亡預兆的影像,化為面對身體不確定性的心理回應。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山下茜里的蠟染作品《超越肌膚》。(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宮田彩加本次展示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自身在醫院檢查所進行的MRI核磁共振檢驗報告圖片。(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宮田彩加本次展示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自身在醫院檢查所進行的MRI核磁共振檢驗報告圖片。(圖片提供:南美館)

皮膚と內臓-自己、世界、時間
展出時間:2025年10月3日至2026年1月18日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 展覽室 A-D
更多資訊可至展覽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臺南市美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開展:以經典舊作與全新創作,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開展:以經典舊作與全新創作,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將於10月4日至2026年1月11日推出年度壓軸大展,邀請成軍15週年的豪華朗機工帶來個展「宇宙寫生」,集結14件重新詮釋的舊作與1件全新創作,以「萬物皆連結 It's all connected」為核心,透過沉浸空間、跨媒體裝置和運算式技術建構深刻的感官體驗,希望喚起觀眾對於環境的珍視,並觸發對未來的幻想。

豪華朗機工由藝術家張耿豪、張耿華、陳乂及林昆穎組成,以跨界協作為標誌性手法,將音樂、科技、文本、影像與裝置融合為獨特的創作語彙,他們在自然與生活經驗中汲取靈感,並持續透過創作回應公共與社會議題,15年來,以連結和共創為核心,不斷在實驗與實踐之間推進,形成其獨特的群體創作方式。

豪華朗機工表示,「15年的創作旅程裡,每一次合作、挑戰與轉變都成為養分,讓我們在創作中,加入更多真實的體悟。這次的個展不只是回望,也是前行,舊作重生、新作誕生,就像生命持續朝向陽光的流動。我們希望觀眾也能在『宇宙寫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共鳴。」

「宇宙寫生」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從三個層次相互連結呈現,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錄像等多樣媒材,在「連結的生命」中,看見人與環境如何互為依存;「記憶的物件」呈現時間與物質所留下的痕跡;而「凝視的宇宙」則以新作裝置開啟對未來的探索。

光影與自然的交響,展現生命共生的律動

位於入口形象區的裝置作品《四合》,以緩慢律動的光影迎接觀者進入,彼此獨立的燈管在明暗之間相互牽引,如同豪華朗機工四位成員,各自擁有不同的節奏與聲音,最終能在同一個框架中找到平衡,展現合作中微妙而和諧的能量。《游泳》透過白光燈管的波浪起伏,喚起人們對生命循環的感知。《風場II》將風的數據,轉化為機械與光影模擬自然律動,細長的發光體化為一片人工風林,在展場裡靜靜呼吸。

《四合》(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四合》(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游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游泳》(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風場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風場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在屾》使用鋼筋廢料重新構築出山的形象,反思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回應人為過度開發的問題。《雨霾II》以藝術家親手撿拾的海廢構築出海面景象,隨裝置律動上下起伏,物件相互撞擊,化為如午後陣雨般的聲響,喚起屬於臺灣人共同的感官記憶。《冷凝》將冷氣銅管與羽毛並置,展現氣候變遷下冰冷與柔軟的對話。

《在屾》(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在屾》(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雨霾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雨霾II》(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冷凝》(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冷凝》(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在記憶的光影裡,勾勒情感與時間的軌跡

《15年工作室》以繪畫與投影構築3個曾經的工作場域,這些熟悉的場景被轉化為略帶疏離的幻想,隨著畫作中光球的遊動,邀請觀者在凝視中穿越,沉澱於豪華朗機工15年的創作記憶。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展示於展場3個樓梯間的「照顧計畫」系列,靈感源自2006年張耿豪、張耿華在當代館展出的《啄木鳥》,延續鳥與樹木互惠共生的意象,作品以影像與訪談呈現,由3個段落組成,是展覽中唯一「現身說法」的篇章。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15年工作室》(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2010年誕生的《日光域》,隨豪華朗機工走訪各地,藉由回收燈具重新聚合光源,化為物質與環境的詩意對話,作品一路迭代至今,於當代館推出全新版本《日光域XI—台北當代藝術館》。新版作品以回收平板電腦作為光的載體,映照當代人們被網路、社群與演算法環繞的處境,數位藍光宛如日光,再次引導觀眾在凝視中思索。

《日光域XI—台北當代藝術館》(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日光域XI—台北當代藝術館》(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2019年跨界力作《很難很難》攜手音樂人魏如萱、鳳小岳與音樂總監陳建騏共同創作,於當代館再度原地重現。作品以光與音樂交織,回應生命中誕生與離別的對比經驗,讓光點在日常場景間緩緩游移,成為觸發記憶的媒介。它不追求外在震撼,而像是一場私密的對話,引領觀眾在重溫回憶的同時,感受從失落到新生的力量。

《很難很難》(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很難很難》(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始於15年前,豪華朗機工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企劃,以空白鳥圖紙邀請全臺37,200位孩童描繪心中飛翔的夢想,2025年,藝術家再次打開圖紙,重組天氣鳥,穿越教室飛進眾人的天空,這件大型集合創作再次展翅,象徵自由與勇氣不因時代而停歇,無論天氣如何,都要勇往直前飛,現場也邀請觀眾加入「天氣團」,一起為小鳥繪製彩色翅膀。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第15件作品—「宇宙寫生」的終章

展覽尾聲在二樓最大的展間以《宇宙201》作為能量聚合點,結合《生光》《物林》《手識》3件相互連動的核心作品,構築出一個會呼吸的宇宙場域,每一部分獨立閃耀,卻在同一片宇宙中運行。《生光》將聲音與光編織成一個可以被包覆的宇宙,邀請觀眾開啟全身的感知,跟聲音的頻率與光的震動一起呼吸;《物林》由漂流木打造而成,圍繞而彼此聯結的森林,而在林間深處,《手識》運作著聯想生命的手勢,仿若熟悉的身影,與《生光》的多重光場互相牽引,象徵人類的意識,將人與自然、宇宙連結。這3件作品所組成的《宇宙201》,是豪華朗機工對「宇宙寫生」的深層思考,在思念耿豪的手感當中繪製完成。作品以詩意的現實幻境,使觀者意識到科技之中的溫度與靈性,生命與記憶在此延伸,化為展覽中最為深沉的心跳。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201》(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另外,展覽期間也將舉辦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包括涵蓋科技藝術、詩性美學、團隊共創與文化共生等主題的系列講座;以身體和感官為主的工作坊、親子手作活動,以及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導覽,讓觀眾在展覽之外延伸更多想像。活動詳情與報名請參見當代館官方網站公告。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周邊商品 藝術商店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周邊商品 藝術商店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期|2025 / 10 / 4 Sat. – 2026 / 1 / 11 Sun.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