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最新常設館「teamLab Biovortex Kyoto」正式揭幕,La Vie前往京都搶先開箱,且有幸與主導團隊創作方向的teamLab共同創辦人猪子寿之先生短暫座談,聽他講述創作的方方面面。其中,關於【teamLab如何看待越來越多沉浸式展覽的出現和跟進】這題,猪子先生的回應一解編輯心中迷惑:「teamLab的作品都是基於『理論結構』製作出來的。若沒有理論結構支持,只是一味地去模仿透過鏡頭拍下的『表面(影像)』的話,可能並不能讓體驗者得到和在我們這裡一樣的沉浸感受——因為它的理論是不對的。」彼時,我們置身teamLab代表作之一《Forest of Resonating Lamps: One Stroke - a Year in the Mountains》,該作品正是經由數學運算控制鏡面空間中無數盞掛燈的明滅,一切不證自明。
無明顯招牌的霧黑建築融會日式庭園元素和布局方式,極度低調的用色、手工燒製的磚材皆無違和融入京都靜謐自然的獨特市容;入館廊道一側整齊栽種綠植,並鋪飾透黑的碎玻璃塊,呼應館內展出的彩色玻璃作品《Sea of Solidified Light》。整體外觀簡約歸簡約,卻悄然漫溢古都風韻,入口處一棵來自北山地區的台杉甚至直接了當地告訴你:這裡是京都。
空間中除了最普通的肥皂、水和空氣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物質,眼前的泡沫由肥皂構成,但與想像中的濕滑質地不同,這些撫過肌膚竟是乾燥微黏的觸感(入內需戴口罩,雨衣則可自由選擇是否穿著)。此作表述了物質非以具備穩定結構的物體存在、而以特殊環境下產生的能量秩序存在,形成teamLab所稱之「High Order Sculpture(高階雕塑)」,扣合「環境現象」這一主題——即「環境產生現象,而現象創造存在」的概念。它時大時小,可被破壞也可自行修復;它輪廓曖昧,看似輕盈無形跡,卻無法透過人類行為去「操作」。編輯自己對這件作品格外有感,非常推薦大家依循直覺,無論觸摸、擁抱甚或直接走進它,你都將感受到它用四散、破碎和崩解等「能量秩序重組」的方式來應對你的擾亂。
#03 《Megaliths in the Eternal Existence of the Open Universe/開いた宇宙の永遠の存在の中のメガリス》
此次日本首發,《Megaliths in the Eternal Existence of the Open Universe》以較其他展間明顯溫暖許多的空氣和間歇性雨水補充,試圖在室內環境孕育四季生機,不僅苔蘚植被茂盛,還有不少小香菇冒頭。猪子先生於座談中提及,打造此作正是為了證實一個有別於一般認為傳統藝術品珍藏所需的「開放環境」也能使藝術品價值永存(因人們向來利用「密封環境」確保藝術品保存良好)。目前作品也算成功完成,各株「植物藝術品」數月以來生長狀況相當良好。
《Traces of Life》是描繪型作品中編輯個人最喜歡的一件,音樂的配合也恰到好處,完美加成個體和個體相會時莫名神聖的力量感。若沒有人身在其中,空間僅僅作為空間本身存在,什麼都沒有,什麼也都無法描繪。這個作品的世界,是依著人們的存在而開始被描繪;作品的空間與空間裡人們連動,人們的腳下所留的痕跡延展成一條綿長軌跡存在作品世界,漸成巨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