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點世界降臨大阪!草間彌生《INFINITY》路易威登空間免費入場:再現〈無限鏡屋〉系列首作,從繪畫到裝置一次看

圓點世界降臨大阪!草間彌生《INFINITY》路易威登空間免費入場:再現〈無限鏡屋〉系列首作,從繪畫到裝置一次看

即將朝聖世博的你,這裡還有一個行程需收進口袋!位於心齋橋的Louis Vuitton大阪御堂筋旗艦店5樓展覽空間,現正進行草間彌生典藏作品展《INFINITY》,以數十年的時間跨度呈現其多元媒材創作,包括〈無限鏡屋〉系列首作也再現其中。3大觀展重點本文先為大家整理,展覽則將持續至2026年初,喜歡草間彌生的朋友不能錯過。

配合如火如荼迎接全球旅客的大阪世博,大阪路易威登空間(Espace Louis Vuitton Osaka)即日起至2026年1月12日舉辦草間彌生《INFINITY -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COLLECTION》展覽,呈現從她初登國際舞台到近幾年間,跨越悠長歲月、涵蓋繪畫和裝置的典藏作品;除了揭示這位當代藝術家的廣泛活動外,亦照見自1960年代旅居紐約、大幅開展藝術生涯以來,持續引領她創作至今諸多主題之間的連結。

《INFINITY》展出內容涵蓋繪畫和裝置,且時間跨度從草間彌生初登舞台之時一路領觀者來到近年創作。(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INFINITY》展出內容涵蓋繪畫和裝置,且時間跨度從草間彌生初登舞台之時一路領觀者來到近年創作。(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本展屬於路易威登基金會「Hors-les-murs(牆外)」計畫的一環;此國際性計畫基於將作品帶給世界各地更多觀眾的宗旨,陸續在東京、慕尼黑、威尼斯、北京、首爾、大阪的路易威登空間展出基金會收藏作品,並免費開放大眾參觀。而過去曾與路易威登兩度攜手的草間彌生,作為日本代表性藝術家,展覽自然選於日本當地登場。

草間彌生與路易威登分別於2012、2023年共推聯名系列;圖為2023年合作時品牌於東京表參道店運用經典南瓜元素打造特別店裝,藝術家本人親臨合影。(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LOUIS VUITTON, YAYOI KUSAMA, Keiichiro Nakajima)
草間彌生與路易威登分別於2012、2023年共推聯名系列;圖為2023年合作時品牌於東京表參道店運用經典南瓜元素打造特別店裝,藝術家本人親臨合影。(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LOUIS VUITTON, YAYOI KUSAMA, Keiichiro Nakajima)
包括展示櫥窗內也設置了以草間彌生為原型的人形機器人。(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LOUIS VUITTON, SINYA KEITA)
包括展示櫥窗內也設置了以草間彌生為原型的人形機器人。(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LOUIS VUITTON, SINYA KEITA)

觀展重點#01:創作脈絡呼應當代藝術史

和普普藝術雙向影響,最終仍回到個人化表達

可謂一位「極多產」藝術家,草間彌生(Kusama Yayoi)以自在變幻的表現形態、強迫式重複與增殖為創作特色。兼有畫家、雕塑家、小說家、行為藝術家、時尚設計師多重身分,她的卓越創造力在各個階段盡顯於不同領域。而依循此次展品脈絡,即可見得其創作軌跡何以和日本及美國藝術史上的主要潮流產生關聯——時而與之對峙,時而也在與之貼近的同時,持續開展自己的創作;既受到普普藝術、極簡主義的影響,相對也為這些流派帶來啟發。然而,草間彌生作品最強勁的力量,始終還是來自那些甚為個人化的表達所持續形塑的極致獨創性。即使在此次展覽的最新作品中,這樣的獨創性依然歷久彌新。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圖片來源:Espace Louis Vuitton Osaka © YAYOI KUSAMA/攝影:Yusuke Miyazaki)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圖片來源:Espace Louis Vuitton Osaka © YAYOI KUSAMA/攝影:Yusuke Miyazaki)
其創作風格與普普藝術、極簡主義有所呼應。(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其創作風格與普普藝術、極簡主義有所呼應。(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但最終仍是那些私密而個人化的表達使她作品別具強勁力量。(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但最終仍是那些私密而個人化的表達使她作品別具強勁力量。(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觀展重點#02:「強迫式重複」手法源於精神性掙扎

著名系列作〈無限的網〉、〈圓點〉是內心恐懼的具象化產物

熟悉草間彌生的朋友們肯定已經聽過這個故事。她生長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一個從事種苗業的家庭,被植物包圍著度過童年,並且在還是個10歲左右的小畫家時,首次遇上幻覺的襲擊:家中被花紋覆蓋,最終連自己也遭徹底吞沒。這段記憶不僅構築了草間彌生往後獨特的世界觀,從此產生的精神性掙扎,時至今日仍不斷推動其藝術歷程;在她自己稱之為「自我治療」的創作上,一切強迫式重複的意象漸成重要的表現手法,此特徵也將在本次《INFINITY》展出作品上深刻反映。

其中,1960年代之作〈無限的網〉和〈圓點〉系列所蘊含草間彌生「根本哲學」的標誌性圖像,在近年作品中發展成為讓人聯想到星體、細胞或純粹抽象的漂浮形式——貫穿其生涯的,即是藉由這些技法將自身恐懼與強迫意念具象化的創作姿態。

「強迫式重複」作為草間彌生的標誌性手法,實為其自身在精神性掙扎中產生之強迫意念的具象化。(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強迫式重複」作為草間彌生的標誌性手法,實為其自身在精神性掙扎中產生之強迫意念的具象化。(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觀展重點#03:放下自我,與空間合而為一

幻覺式視野、沉浸式體驗帶領觀者來一場「自我消解」

此次展覽尤值得親臨觀賞的作品如1965/2013年的〈無限鏡屋:陽具原野〉這件象徵性地面裝置,是其眾多〈無限鏡屋〉創作中的首件作品,將觀者帶入無盡延展的圓點世界,賦予眾人失去方向感的沉浸式體驗;2023年的〈我每天為愛祈禱〉亦通過與前述共通的詩意手法,建構幻覺式視野,以及有關個體在這個宇宙裡所處位置的哲學。草間彌生藉圓點、無限的網等多樣技法,促使觀者思考「無限」意涵,更引導人們於她所謂「自我消解」的過程內,全然潛進視覺感知之中:放下自我,與包圍我們的空間合而為一。

展品〈無限鏡屋:陽具原野〉。(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展品〈無限鏡屋:陽具原野〉。(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帶領走入圓點的無限世界,放下自我,擁抱一段失去方向感的沉浸式體驗。(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帶領走入圓點的無限世界,放下自我,擁抱一段失去方向感的沉浸式體驗。(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展品〈我每天為愛祈禱〉建構幻覺式視野,同樣促使觀者思考「無限」意涵。(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展品〈我每天為愛祈禱〉建構幻覺式視野,同樣促使觀者思考「無限」意涵。(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Jérémie Souteyrat)

路易威登基金會(Louis Vuitton Foundation)

路易威登基金會為一座位於法國巴黎,由LVMH集團贊助的博物館和文化中心,專注於現代藝術、藝術家及啟發其創作的20世紀重要藝術品,透過收藏作品與主辦展覽,致力於引起更多人對藝術的興趣。自2014年10月開館以來,不僅推動館內企劃,也積極和世界各地美術館合作。同時,由其擔任藝術總監所構思並製作的「Hors-les-murs」國際巡迴展覽計畫現正於慕尼黑、威尼斯、北京、大阪等地同步進行。

草間彌生典藏作品展《INFINITY -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COLLECTION》

  • 時間:即日起至2026年1月12日12:00-20:00,休館日以路易威登大阪御堂筋旗艦店為準
  • 地點:日本大阪路易威登空間(Louis Vuitton大阪御堂筋旗艦店5樓|大阪市中央區心齋橋筋2-8-16)
  • 票價:免費
  • 團體導覽:每月首週五、六舉辦,無需事先預約;每場次於15:00開始,時長約15分鐘(若因故變更日期,將於官方網站另行公告)

【場次】

  1. 2025年8月1日、2日
  2. 2025年9月5日、6日
  3. 2025年10月3日、4日
  4. 2025年11月1日(週六)、7日(週五)
  5. 2025年12月5日、6日
  6. 2026年1月2日、3日

資料來源:Louis Vuitton Jap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澀谷公廁化身展覽空間!《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藝術計畫登場,限時展出森山大道攝影作品

東京澀谷公廁化身展覽空間!《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藝術計畫限時登場,展出森山大道攝影作品

《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藝術計畫將於7月19日至9月23日,在東京澀谷的11座「THE TOKYO TOILET」(以下簡稱TTT)公共廁所舉行,展出攝影家森山大道拍攝的TTT攝影作品。另外,活動期間的這些公廁現場也將提供印有森山大道攝影作品的特製廁紙。

集結16位建築師、創作者參與

廁所可說是日本「款待(おもてなし)」文化的象徵,然而,多數公共廁所因給人「陰暗、髒亂、臭味、可怕」的負面印象,導致使用者有限。而始於2018年的TTT計畫,正是集結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佐藤可士和、NIGO、藤本壯介等16位創作者參與,透過設計與創意之力,將澀谷的17座公共廁所轉化為不論是什麼性別或年齡的人都能舒適使用的空間。

東京美感公廁化為《我的完美日常》場景

比如由安藤忠雄操刀的公廁,便以日式建築「緣側」為靈感,外牆採用了可通風、透光的垂直格柵設計,讓人們可以沿著圓形牆體環繞通行,營造出能安心使用的空間;坂茂打造的「透明公廁」,在無人使用時,人們可以經由透明玻璃看到廁內狀況,當門鎖上時,玻璃牆則會自動變為不透明;伊東豊雄設計的廁所以「Three Mushroom」為題,其蘑菇狀的外觀不僅與後方的樹林形成巧妙的和諧,也猶如生長在大樹旁的三朵蘑菇⋯⋯。每一座公廁都極具特色,且讓人耳目一新,這些廁所也成為電影《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的重要場景。

THE TOKYO TOILET藝術計畫誕生

不過,即便是由知名創作者打造的設施,若無妥善維護,也難以持續被人們使用。因此,自TTT計畫初期,便將清掃頻率從一般的一天一次提升至最多一天三次。藉由維持廁所的整潔,深化使用者「好好使用、保持清潔」的意識。而如果這些公共廁所能夠在設計與創意的領域中,被視為「美麗的空間」,那麼人們對於「維持廁所整潔」的觀念,也可能因此更進一步地提升。基於這樣的理念,以 TTT為主題的藝術計畫正式啟動,進而延伸出森山大道的攝影展、電影《我的完美日常》等多樣表現形式。

由文溫德斯執導、役所廣司主演的《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以東京公廁為舞台,電影中可見由藤忠雄、伊東豊雄、坂茂、佐藤可士和等建築與設計大師打造的美感公廁。(圖片來源:X@perfectdays1222)
由文溫德斯執導、役所廣司主演的《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以東京公廁為舞台,電影中可見由藤忠雄、伊東豊雄、坂茂、佐藤可士和等建築與設計大師打造的美感公廁。(圖片來源:X@perfectdays1222)

TTT藝術計畫的第一彈,是於2022年發表的《THE TOKYO TOILET / MILANO》,其於「米蘭國際家具展」期間,改造了位於「Duomo Station」地鐵站中的公廁,並展出森山大道拍攝的TTT攝影裝置作品。第二彈為2023年於巴黎舉行的國際攝影藝術博覽會「Paris Photo」,同樣呈獻了森山大道的攝影裝置作品《THE TOKYO TOILET / PARIS》。

↓ 米蘭國際家具展期間,由藝術家和創作者組成的「SKWAT」與攝影師森山大道、平面設計師町口覺共同推出《THE TOKYO TOILET / MILANO》計畫。
↓ SKWAT再次與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攜手呈現《THE TOKYO TOILET / PARIS》。

第三彈重返發源地「澀谷」

而在今年夏天,TTT藝術計畫重返發源地,推出第三彈企劃「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以位於澀谷的TTT公共廁所為舞台,將把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設置於11座風格各異的公廁中。其中,神宮通公園廁所設有介紹 TTT 計畫與《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概要的設計裝置;幡谷公廁則將化身為展示森山大道攝影作品的藝廊空間。特別的是,此次也準備了印有他作品的特製衛生紙,將為來訪的人們帶來嶄新的體驗。

©️Daido Moriyama
©️Daido Moriyama

對於此次的《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計畫,森山大道也提到,「我在澀谷拍攝的TTT照片,如今將回到這些公共廁所場域展出,這就像是把在城市中拍下的景象,再次歸還給城市一般。當作品離開創作者之手、以不同形式向外延伸時,它也會在人們的記憶中不斷變形與擴散,逐漸成為一種無名的存在。這正是我所認為,攝影所蘊藏的最大力量。」

©️Daido Moriyama
©️Daido Moriyama

THE TOKYO TOILET / SHIBUYA
活動期間:2025年7月19日~9月23日
活動場所: THE TOKYO TOILET 11處の公共廁所
笹塚緑道公衆、幡ヶ谷公衆、七号通り公園、西原一丁目公園、はるのおがわコミュニティパーク、代々木深町小公園、神宮通公園、鍋島松濤公園、恵比寿公園、恵比寿東公園、広尾東公園

資料提供|THE TOKYO TOILET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65工藝節」與工藝人齊一同行,共探島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顏水龍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創辦人,亦是揭開臺灣工藝史序章傳奇的工藝大師,他的生辰為65日,如今,每年同日登場的「65工藝節」不僅向這位大師致敬,也巧妙呼應「世界環境日」,提醒我們工藝本於自然,也承載著永續的未來想像。2025年「65工藝節」以「從心開始」做為年度主題,扣合「65(留我)初心,71(齊一)同行」的願景,象徵工藝人對信念的回望,更以傳承與創新並進的姿態,邀請大眾一同走進當代工藝的迷人風景!

工藝中心
2025「65工藝節」開幕日上,文化部主任秘書林宏義(前左4)、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前左5)等貴賓與各單位代表共同參與鳳凰樹漫活儀式。

從七大主軸出發,帶來超乎想像的工藝盛典

在此之際,工藝中心也以「多元、國際、承新、旅遊、互動、體驗、活動」七大主軸,帶來一場場溫度與意義兼具的工藝慶典。首先登場的「跨國對話-工藝大師班與講座」特別邀請橫跨金工、陶藝、漆藝、竹藝、纖維與木藝等領域的日本六位工藝大師,與臺灣工藝人展開為期兩天的技藝交流。從技法展示到深度對談,不僅交會兩地工藝精神,也讓傳統技術在對話中煥發當代光彩;緊接著的國際工藝講座,更為臺日工藝文化開啟嶄新的連結可能。

工藝中心
「跨國對話-工藝大師班與講座」邀請日本金工、陶藝、漆藝、竹藝、纖維與木藝六大領域大師跨海來台,與台灣工藝人在交流中激迸出精彩火花。
工藝中心
臺日工藝代表人物在「國際工藝講座」上齊聚一堂,以對話牽起兩座島嶼之間的工藝新連結。

而「工藝辦桌‧文化饗宴」則圍繞「生活有感 Craft in Daily」與「藝土共生 Craft as Art」兩大主題,由40位工藝家化身「工藝桌長」與360位民眾共席互動,透過工藝展示、創作分享、現場販售,讓工藝從展臺走入家中,從作品成為日常風景。

工藝中心
「工藝辦桌‧文化饗宴」以「生活有感」與「藝土共生」為題,由40位工藝家與民眾共席交流,在沒有炊煙的辦桌上,慢熬出最有滋有味的工藝生活。
工藝中心
民眾可在「工藝辦桌‧文化饗宴」上,看見工藝家展示作品、娓娓述說創作點滴,甚至直接將工藝品帶回家。

以工藝為名,一齊回娘家、去旅行

不只如此,今年「工藝人回娘家」同樣溫暖人心。在此,工藝中心廣邀退休職人、工藝獎得主,或是參與過專業課程的老師與學員等曾在工藝路上並肩前行的夥伴,一起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回顧並分享屬於他們的工藝記憶。

工藝中心
「工藝人回娘家」邀請退休職人、工藝獎得主、老師與學員等工藝夥伴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共憶溫暖往昔。

而對熱愛旅行的朋友而言,今年的「工藝行旅」也是令人難忘的回憶。原來,工藝中心在今年5月至8月,針對不同年齡層與族群設計出10條主題行程,邀請外國旅人、親子家庭與銀髮族群等,踏上島嶼工藝尋旅,以雙腳丈量、以雙手感受,讓工藝不再遙遠,而是日常的一部分。到了週末時光,則有一連串豐富活動點綴,像是李天祿掌中劇團《武松打虎》、融合創意與傳統的大兵市集、繪本音樂劇場等接連登場,讓大小朋友皆能在歡笑與驚喜中認識工藝;外型討喜、令人療癒的雲朵阿Q也驚喜現身,成為親子合影的最萌亮點。

工藝中心
從臺東出發,走進手作與文化交錯的原民場域,展開一段以英語為橋的工藝行旅,讓語言不只是翻譯,而成為文化共感的媒介。
工藝中心
在繪本音樂故事劇場,大小朋友可在老師帶領下,敲出生活節奏,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聲音紀念品」。

在「逐工」努力下,看見「染」的工藝魅力

最後,不可錯過的壓軸亮點則是生活工藝館1樓自即日起展出至8月31日的「逐工逐工互動展」!策展人鹽池工作室以台語「逐工」(意為「每日」)為題,展覽重新審視日日努力鍛鍊的染色工藝,並從藝術觀點出發,呈現一系列生活物件的「染」之魅力,更進一步拓展「染」的意涵,使其成為連結生活、時間與日常實踐的親密語言。

工藝中心
「逐⼯逐⼯互動展」在⽇光、物件、勞動、記憶四大層次交織下,鋪排出⽣活中被染上的痕跡與留下的⾊彩。

在工藝中心策劃下,65工藝節不只是紀念日,更是一場屬於島嶼過去、現在、未來的工藝盛典。在這裡,工藝不只照映出過往榮光,也作為一種持續生成的日常哲學,陪伴我們慢慢生活、細細感受。也許,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裡,正藏著工藝最動人的靈光。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