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傳統布袋戲走出戲臺,會變成什麼樣子?在今年第 23 屆 雲林國際偶戲節,答案是─「超越偶」。
23歲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首度導入角色IP設計,象徵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布袋戲,正以嶄新的姿態持續蛻變,自 9 月 22 日起,虎尾高鐵特定區、布袋戲館、同心公園將化身為跨界藝術的大舞台,延續至 10 月 12 日,橫跨教師節、中秋節與雙十連假,63 個團隊、65 場演出,從傳統到潮流,從地方到國際,把「偶」重新植入我們的日常。

偶戲的跨界想像
開幕音樂會是今年最受期待的亮點之一。
台語歌王「許富凱」×「豎琴獵人管弦樂團」攜手,重新演繹史豔文的經典氣勢;滅絕師太「黃小琥」 將與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共演,一場「師太」對上布袋戲的霸氣對話;金曲樂團 「TRASH」帶來搖滾能量;偶像 婁峻碩(SHOU) 結合 Cosplay 玩轉潮流文化;更有 「百合花」× 「永興樂皮影戲團」帶來意想不到的「搖滾皮影秀」。這不只是演唱會,而是一場跨界共振的文化實驗。
主持人 郎祖筠、黃鐙輝 以幽默魅力穿針引線,讓整晚演出成為今年秋天最難忘的藝術派對。



世界的偶戲、偶戲的世界
今年國際團隊同樣讓人驚喜,10/11-10/12在高鐵舞台區及雲林布袋戲館帶來和台灣傳統布袋戲大不同的演出,包括韓國的巨型偶、美國的手指劇、日本「Theater for One」一人劇院以及哥倫比亞的偶戲,4國形式多元樣貌、特色鮮明的國際偶戲,是偶戲節最後兩天假期中親子共享一段超越語言的藝術時光。



從雲林到台北 101──偶戲新舞台
雲林縣府更與 台北 101 攜手合作,10 月下旬於 89 樓秘境花園觀景台展出偶戲與竹林結合的雙策展,象徵雲林既是布袋戲的故鄉,也是「世界竹地標」的代表。這不僅是文化的延伸,更是一次將地方故事帶上國際視野的嶄新嘗試。
文化的傳承與蛻變
「超越偶」不只是今年的主題,更是雲林對文化永續的態度。從 2020 年開始,偶戲節主視覺已連獲 iF 設計獎、美國 The Telly Awards、MUSE 等多項國際獎項。今年再以「掌中傳藝、共融永續」獲得 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再度證明傳統藝術也能以當代語言走向世界。
閉幕壓軸的「金掌獎」頒獎典禮,更將比照三金規格舉辦,邀請許效舜、李竺芯等藝人,結合語偶交鋒脫口秀,給予布袋戲藝術最隆重的致敬。
10/10-12的重量級節目都在虎尾高鐵特定區旁的主舞台登場(建成路/永興南七路口),外縣市民眾趕快手刀把高鐵票訂下去,到時和所有觀眾一起high 翻虎尾~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打造了天王天后 “與偶同在”的開幕音樂會;菁英雲集的金掌獎競賽;國內頂尖演藝團隊傾力演出以及國外偶戲團共襄盛舉,就是要讓民眾在”熊青操”、超澎湃的偶戲饗宴中感受雲林國際偶戲節的”不共款”。
今年秋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雲林,走進「超越偶」的想像。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 9/22-10/12 相關活動細節請上官網及臉書粉絲團查詢
官網: https://2025yunlinpuppet.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uppet.yunlin.gov.tw
雲林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