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 we run even faster? Can we do it even quickly? 」舞台上,一台長達十公尺的巨型跑步機不斷運轉,多位表演者接續踏上跑道,他們奔跑、跌倒、相遇、錯身,不知停歇,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而跑?捷克夜店馬戲團(Cirk La Putyka)的作品《奔跑者》,將這樣的提問直接拋向觀眾。如同現代人在時間洪流裡的縮影,總是追求再快一點、再多一點、再好一點⋯⋯。

當代馬戲的新語言
成立於 2009 年的夜店馬戲團,是捷克當代馬戲的代表性團隊。與傳統馬戲強調技藝展演不同,他們的作品融合舞蹈、雜耍、音樂與戲劇,以跨界的形式探索「馬戲」更多元的可能性。對團隊而言,這樣的表演語言並非單純的形式突破,而是一種「共同創作」的方式——在舞台上,沒有一種藝術是主角,每一個元素都是平等的,彼此呼應交織,構築出新的情感張力。

舞者 Šárka Říhová 分享:「我喜歡《奔跑者》的一點是,這裡沒有主導的藝術成分。我們都是平等的,彼此共同創造出一種力量。這齣戲講述的是生活,以及我們被給予的時間。」

巨型跑步機上的隱喻,人生停不下來的追求
《奔跑者》最引人注目的設計,莫過於舞台上那台十公尺長的跑步機。它不僅是空間上的挑戰,更是全劇的隱喻核心,表演者不停的狂奔直到失速跌落,彷彿眼前有一個永遠追不上的目標——永遠感到不夠好的自己。當觀眾隨著節奏屏息注視時,這不只是馬戲表演,而是一場對生命節奏、內心速度與存在意義的思辨。音樂家 Jakub Ruschka 直言:「奔跑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否則就會讓自己筋疲力盡。」

在這部作品裡,表演者需要一邊跑、一邊舞動,甚至邊唱邊演奏樂器。舞者 Aneta Bočková 回憶起加入作品時的挑戰:「我最擔心的部分是,一邊在跑步機上走路跳舞,一邊還要唱歌。起初我覺得自己完全做不到,但現在我真的很享受這段表演。」這樣極高難度的身體調度,使《奔跑者》在舞台上顯得格外震撼。

除了肢體語言,音樂也是《奔跑者》的靈魂。作曲家 Veru Linhartová 分享,她與音樂家們原本計劃以純電子音樂為基底,但在首演前一週臨時轉變方向,改為現場演奏。這樣的突發決定,反而賦予音樂強烈的直覺性與即興感。「我們的結構來自每位表演者的獨舞,音樂則反映他們各自的主題與故事。最後再加入後末日風格的親密歌曲,完成整體的氛圍。」Veru 解釋。

引起滿滿共鳴的表演舞台,亞洲首次登台
《奔跑者》的舞台不只是一部跑步機,還有旋環(Cyr Wheel)、雜技特技、舞蹈與音樂的層層交織。演出中,表演者幾乎等同跑完一場馬拉松,每一個片段既具爆發力,又充滿細膩的情感傳遞。觀眾的反應也印證了這份力量,從布拉格到歐洲其他城市,幾乎場場獲得熱烈迴響,有人因為強烈的共鳴而一看再看,有人則將舞台上的隱喻串聯到自己的生命經驗。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奔跑者》為觀眾打開一個短暫的停格——提醒我們,在奔跑之外,還要學會呼吸,學會找到自己的速度。這次選擇在台灣登台,對團隊而言是新鮮而期待的挑戰,Jakub Slovák 希望觀眾在看完後,「能慢慢走回家,在奔忙中找回一份寧靜與喜悅。」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捷克夜店馬戲團《奔跑者》
演出場次:10/31 (五) 19:30、11/01 (六) 14:30、11/02 (日) 14:30
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演出長度:約70分鐘 (無中場休息)
購票連結:馬上購票
*中信卡友85折倒數熱賣中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信用卡循環年利率:本行ARMs指數+加碼利率(5.97%~13.47%);上限為15%,預借現金手續費為每筆預借金額X3.5%+150元,循環利率基準日為104年9月1日,其他費用請上官網查詢
文|黃阡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