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早期東莞理工學院教學樓、吉山茶室,到嘉定螺旋藝廊和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大舍的作品,總因其處理量體的大塊面手法而令人印象深刻。但步入建築,卻可發現比起外表的簡潔俐落,內部更多了迴旋游移的情趣:無論是嘉定螺旋藝廊中不斷變化的視角、視點,增添了走入建築的愉悅感;新城幼兒園鮮活而充滿光線魅力的牆面;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大小各異牆面,組合出饒富意境的中庭與迴廊,簡潔中藏不住的是玲瓏與秀氣。
抽象,新具象的源頭
自2004年青浦夏雨幼兒園起,大舍主持建築師柳亦春與陳屹峰加強思考了建築構成背後的空間關係,以及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無法割捨後,開始有意識地將江南地區的傳統建築——如蘇州園林和民居等的空間經驗,以抽象的方式重構於現代建築中:嘉定幼兒園多樣窗景的概念源自於「園林」和「庭院」兩種類型的空間抽象後加以並置或疊加;螺旋藝廊是關於「曠」和「奧」──傳統園林遊園經驗的抽象構成;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則是對青浦舊城空間尺度的再現...。在大舍的作品中,這些深層空間關係的重要性遠高於我們所見的表象。
自承「現代性」和「地方性」是大舍所無法迴避的心結,為了具體實踐這兩個命題,兩人發展出以「抽象性」做為實踐的方法,而「離」和「並置」,正是其中的關鍵手法。「離」是中國傳統美學精神上的重要態度,在「附麗」(意指相互依靠而不離)和「離合」(分離又相合)之間,呈現出若有似無、若輕又重的深刻對比。就如同在嘉定新城幼稚園中,面紗般的打孔板弱化了水泥量體的堅實,卻又和一塊堅實的量體並置,虛與實的同時存在,衝突帶出的不確定性曖昧,在觀者心中留下淡淡的詩意,而這亦與中國傳統詩歌、繪畫、音樂等領域廣泛運用的「並置」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和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因其處理量體的大塊面手法而令人印象深刻。但步入建築,卻可發現比起外表的簡潔俐落,心以大小各異牆面,組合出饒富意境的中庭與迴廊,內部更多了迴旋游移的情趣。
文_陳玟晴 圖片提供_ 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欲知更多請見La Vie雜誌第1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