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串聯超過百場設計活動

 

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將有超過100場的設計活動與串聯行動,把設計融入臺北街區的每一條巷弄以及街角,為臺北每個生活的角落,灌滿不可思議的創意能量!
 

在8月9日的開幕公園記者會中,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先生表示,文化局每年投入經費在舉辦創意街區活動,就是希望讓市民親近設計、了解設計,其實設計不是那麼高高在上,設計就在你我的生活當中,「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就是要持續透過設計進行城市改造運動,期盼人們與設計互動的過程中產生對生活有益、溫馨動人的化學變化,共創美好未來的城市生活願景。
 

計畫主持人周育如則指出,去年的探索設計開啟民眾對設計的想像,今年,和設計師們及串聯的企業單位攜手,發展出一系列人人可以參與的設計活動,讓民眾走出家裡就能看見設計、參與設計,開始與設計有更多的互動,共同創造設計的意義,也讓臺北走出自己的城市特色。
 

有了生活,人們才懂得設計;有了設計,人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去年臺北市文化局與都市酵母攜手企劃執行「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成功將設計引領到街角的生活場域,獲得廣大迴響!今年再度攜手「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於8月1日至9月30日陸續展開系列活動,主題是「探索生活=?的設計」。預計將有超過100場以上的設計活動與串聯行動,把設計融入臺北街區的每一條巷弄以及街角,為臺北城每個生活的角落,灌滿不可思議的創意能量!
 

邀請民眾一起參與「探索生活=?的設計」 豐富臺北四大街區的設計感
「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將在臺北市的四大街區(民生、西門町、港墘碧湖、景美)展開一連串的相關活動。除了延續去年與企業、民間團體、店家、設計師、藝術家......等的跨界串聯合作之外,還會把設計與城市生活的想像,做一個深度而全面性的結合。將在短短的60天當中舉辦超過100場以上的民間設計活動,讓形形色色的人們與設計不期而遇,在深入而有趣的交流裡,一起為我們的城市創造出絢麗光彩!
 

開幕記者會處處有驚喜!超大冰磚清涼一夏
8月9日的記者會特別選在戶外的民生公園舉行,經由設計師的創意,充分展現設計融入生活的巧思,像是大涵建築師事務所的「夏蟲語冰」冰塊地景裝置,1立方公尺的大冰磚盤坐在公園的廣場中央,跟大人、小孩們,進行一場夏日的清涼對談!還有設計師林凱葳的「三輪車行動花店」,與現場民眾趣味互動,除了發送美麗花朵來妝點人們的生活之外,只要是前50名自行帶容器的民眾,就可以免費添滿特色花藝;另外還有攝影師邱春雄的「走進攝影師的街景」活動,只要走進街角的攝影棚,就能拍下與街景交融的美好身影,並可當場列印照片留下美好的回憶!
 

除此之外,由都市酵母、鑫薪廣告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協力策畫的「市長美學創意PK大賽」,也是公園記者會的重頭戲,在城市美學領域人人都可以是市長,多達百支的麥克風聚集在演說台上,讓市民發表政見,大聲說出自己獨特的美學創意;公園記者會的活動琳琅滿目,民眾不但可以扮演記者,向設計師們自由提問,還可以體驗公園裡面,厲害無比的生活設計活動。
 

金獎設計師操刀 設計招牌!只要999元 改造店面煥然一新
除了記者會現場的精彩活動之外,「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從8月1日到9月30日更有一連串精彩的設計活動,讓臺北街角再度閃亮!

延續2013年廣受好評的街角設計活動「小招牌製造所」,完成24面充滿創新與創意的特色招牌;今年「小招牌製造所」,請來甫獲金曲獎的設計師聶永真、以及設計師蕭永明、吳孝儒和林文山,他們將與竅門設計、水越設計、器研所和天晴設計,配搭成4組超強設計團隊,以皮件、鐵和木頭等多元材質,將為24個店家,量身打造出24面獨特的招牌。
 

還有今年首度舉辦的「999非常店家微改造」計畫。999元能做什麼?當999元融入設計的時候,999元創造出來的價值可就不止999元。這項計畫由徐景亭、廖軍豪、OHM-跨界所和玩美文創將與8位新一代設計師和在地居民,組成4支夢想團隊,以999元的微基金,進行12個店家創意改造計畫。
 

8-9月系列活動精彩連連 臺北街角處處有設計
「街角設計站 info station」提供第一手的活動資訊!今年四大街區裡的店家們,成了生活設計最閃亮的主角。包括小草作、八拾捌茶輪番所、12café和cubeePLUS,將於所在的街區,扮演起「街角設計站 info station」的角色,提供民眾街角活動的最新資訊。
 

「街角人地景」活動中,由建築師邱文傑帶領的大涵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好氏品牌研究室、黑生起司、花花手林凱葳以及都市酵母團隊,把生動活潑的地景藝術裝置,一點一滴溶進臺北街角,與民眾親密互動,讓設計不再是有距離感的藝術品,而是存在於城市中的每一個街角,處處都是設計最好的舞台。
 

「新一代巷弄展」由46組新一代的設計師,打破設計作品與一般民眾生活的距離,把作品帶離亮麗展間,走進巷弄,用獨一無二的設計物件跟店家和民眾做60天的親密接觸。
除了店家發生的設計變化,也特地為民眾策劃了「設計師帶你串門子」,包括喻幼眉、邱文傑、潘一如、郭耀煌、張吉民等五位民生街區的重量級設計師,將在8-9月的週末,把工作室的大門對外敞開,親自帶領民眾入內參觀,讓民眾一窺設計王國的奧祕。每位設計師會領著大家在街區的巷弄裡穿梭遊走,到另一位創意友人的基地串門子,在輕鬆的氣氛下,真心誠意用設計交朋友。
 

在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民眾有機會用生活的角度親自參與設計,美化生活環境,「我的街角設計3小時」、「街角綠人」、「創造你的一條街」、「臺北金招牌網羅計畫」等活動,鼓勵民眾開始擔任街角設計師,把人們與設計的關係活絡起來,也期盼臺北的450多個里,可以融入更富設計感的街景。
 

此外,還有許多精彩的串聯設計活動也不容錯過,例如: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感光–臺北光偵探、貳拾陸巷與專業美髮師以及西門町21 Cafe、Somebody Café、八拾捌茶輪番所、南蠻堂、八海餐飲、町‧記憶旅店的合作「西門町改變之旅.遇見第二個自己 」;「早安設計 –綠巨人」的綠色街頭記錄行動等超過100場行動串聯,敬請期待。
 

臺北成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屆時,「設計」一詞,將以磅礡的交響樂曲之姿,豐盈並灌溉整座城市。


想了解更多請看:

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http://www.cityyeast.com/passion_list.php?newstype_id2=87
臺北邁向2016世界設計之都: http://www.taipeidesign.org.tw/
 

資料圖片來自 台北市文化局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由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座落於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群,在一方巷弄內重現山林景觀樣貌。每一季度於山物所現場,亦舉辦「山友會」講座,特邀跨界專業人士開講,透過知識科普或個人經驗分享,與關注台灣山林議題的聽眾們進行深度交流!

舉辦於「0km 山物所」的第3屆山友會會員講座,於去年10月登場,以「巡山之徑: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之旅」為題,邀請7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者,他們都熱愛台灣山林與百年步道,從公民運動、推廣教育、故事分享、藝術創作等不同視角,傳達對於這座島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世代傳承、永續守護的美好心意。 以下盤整7位講者的演講重點,帶大家一同走進森林,認識與重新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1)重新思考「砍伐森林」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展示資料:台灣每年需要約600萬立方公尺木材,但自給率不到1%,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導致3大問題:進口木材常來自非法砍伐,對原產地生態造成破壞;運輸木材的碳排放對環境不利;全球政經不穩可能帶來木材供應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林業署自2017年起推動「國產材」計畫,希望到2028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並透過科學管理實現永續森林經營。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芝瑩表示,社會大眾對砍伐森林的直觀反應常是負面的。但森林其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經過合理經營,就可持續利用。台灣目前合法的砍伐區域以低海拔人工林為主,而非天然林。更重要的是,在當前世界追求減碳的趨勢下,木材比水泥與鋼筋更符合節能減碳需求,將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2)山林的文學啟發

「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景觀規劃師兼步道設計師李嘉智,在演講中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回憶起個人第一次雪山之旅,獨自面對挑戰與未知,在風雨欲來的高山中學會了敬畏與順應,也體悟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那段旅程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啟發他對山林的熱愛與思考。

有趣的是,他提及了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啟發,例如川端康成的《山之聲》曾提到:「每片森林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樹。」每次進入山林,他都試圖尋找那棵樹,也尋找與自然共鳴的自我。村上春樹更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即使我們從未踏足其中,它依然存在。」山林就像人類心靈的棲息地,也是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場所。

(3)步行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

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帶領的步道運動,從2006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推動,成功將步道運動打造為一場大型的公民行動。協會鼓勵一般大眾從徒步旅行開始,藉由步行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讓自己從「消費者」轉變為「守護者」的角色。

 周聖心表示,「步行」其實就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以20243月協會舉辦的「海岸山脈浪遊縱谷」活動為例,帶領參與者從台東池上走到花蓮,途經田埂、山脈與部落,聆聽阿美族、客家人與漢人的故事,感受土地的多元文化。協會亦於2012年開設「步道學」課程,結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推廣步道修復與環境調查。目前已舉辦29期課程,並提倡聘用在地工班修繕步道,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傳承工匠技藝,保護步道文化。

(4)台灣特有的「有人的山林」

現任「山盟公益協會」監事,同時也是攝影師的雪羊,分享了10年來登山旅程中的心得與成長。雪羊強調,與歐美荒野不同,台灣的山林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座與土地、文化對話的平台,富含人文歷史。他多次在原住民朋友的指引下,探訪深山部落,例如沿著馬遠部落的遷徙路徑走訪其老家 Takibakha(布農族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中,他深入了解山林作為生活靈魂的意義,並認識到尊重與共鳴的重要性。

從台灣群峰繼續向海外冒險,雪羊也在攀登中亞列寧峰等國際挑戰中,重新審視自己登山的初衷。他認為,登山並非追求英雄式成就,而是成為一位忠實的講述者,將山林的故事與感動傳遞給更多人。而登山也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是心靈探索與文化交融的旅程。台灣擁有獨特的「有人的山林」,這是一份值得珍視與守護的財富。

(5)如何透過策展傳達在地文化?

「孩在 Hi! Kidult」近年透過工藝創作的方式策展,藉以傳達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總策劃林心恬首先分享2024年於自來水博物館園區舉辦的展覽「獵島計畫」(Hunter Island),巨型版畫作品「考古化石-岩層說」,將紙漿與雕刻結合,以層層堆疊的手法,重現不同年代的考古地層;以馬祖海域奇景「藍眼淚」為靈感發想的作品「藍眼淚-時間的軌跡」,運用複合媒材結合傳統編織技法,加上燈光特效,將原本黑夜海上的藍色奇景,開展於空間上方,觀眾經過時頭頂彷彿空中銀河,奇幻重現馬祖海域特色。

她也介紹如何透過策展重現地方文化,例如與文化部合作的「芝味祭」,運用當代藝術與數位科技,深入挖掘三芝地方的文化特色。三芝因為地理環境相對隔絕,至今仍留存傳統生活方式,流傳數代的大道公信仰,透過當地數個庄頭輪流祭祀,讓信仰與生活結合。策展團隊於是擷取大道公形象,作為導覽三芝當地各景點的代表,並與LINE結合,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推廣,讓外地參觀者能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

(6)用藝術探索山林多樣性

「木直牛勿 plant practice」品牌主理人暨植物藝術家 Hsin ,擅長以壓克力和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自然風景為靈感來源。2022年起開啟了「近山計畫」創作主題,以「海拔」為分界,針對低、中、高海拔地區,系統性探索台灣山林風貌,藉由畫作來記錄台灣山林的多樣性景觀。

「近山計畫」著眼於台灣山脈的整體性,Hsin透過五感捕捉各海拔區域的不同特質:低海拔靠近平地,蘊含日常生活的親切景象;中海拔有著霧氣繚繞與迷人的森林層次;高海拔則呈現群峰遼闊與湖泊純淨的景致。這些不同特質都被 Hsin 巧妙融入作品,例如她描繪了高山中的山屋或低海拔與都市的緊密連結,在在展現人與山之間不同的距離。

(7)淡蘭古道的爬山「生活感」

平日任職於中研院分生所、從事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同時也是登山愛好者。在這次演講中,他分享了淡蘭古道的獨特魅力。淡蘭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日本接管台灣後繪製的地圖。當時的古道是連接台北城、大稻埕、艋舺與基隆的重要交通路徑,經過如今的南港、小巨蛋等地區,最終通往瑞芳、草嶺等地。

這條總長約200公里的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串聯茶葉運輸、礦產開採與居民生活等文化痕跡。吳雲天強調,淡蘭古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具備深厚的歷史意義與自然生態價值。例如,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曾在此地發現多種台灣特有種植物,如石碇佛甲草,甚至還能見到穿山甲等珍稀動物,部分區域更設有生態保護區。若想要更深入了解淡蘭古道,吳雲天推薦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作為探索工具,透過地圖的透明化功能,能對比古今地貌的變遷。他呼籲人們親自踏上古道,用雙腳感受它的魅力,挖掘更多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資料、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字整理|張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