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返回文章

在故宮重探材料的可能性

在故宮重探材料的可能性

在故宮重探材料的可能性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設計師觀點-曾熙凱:在故宮重探材料的可能性

+3
+3
+3

倫敦的V&A 雖然以工藝取向為主,但始終站在前端,常有許多前衛展覽,例如近年流行的食物設計,館方早已開始積極思考如何將其納入館藏,值得一訪;河岸邊的Tate Modern 也常有精彩的當代展覽,還記得2003 年Olafur Ealisson 的《The Weather Project》在館內大廳重現太陽,帶給我很大的衝擊。這幾年我持續重新發現材料的可能性,一直在思考有什麼是我們獨有的,2011 年時在台北故宮看到一個以《遵生八箋》為本的動畫,裡面談論許多器物的製作方法及材料,非常有趣,啟發了我後來前往中國河南駐地完成的青銅器計畫「Bronze China」。

 

曾熙凱推薦的必訪美術館清單

倫敦/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以工藝收藏聞名的博物館,珍貴館藏包含1851 年萬國博覽會後各國贈予英國的工藝品。館藏豐富並以材質為區分,是許多設計師及時裝設計師尋找靈感以及材料運用時最常前往的博物館

 

倫敦/ Tate Modern

建築本身原為發電廠,寬廣大廳令人印象深刻,也常成為當代藝術展覽最具發揮性的展場空間,曾舉辦過的知名展覽有:2003 Olafur Elisson《The Weather Project》、2010 艾未未《葵花籽》。

 

● 倫敦/ Serpentine Galleries 蛇形藝廊

位於倫敦著名的肯辛頓花園中,不可錯過館方每年邀請國際建築師設計的蛇形藝廊夏日展館。這個獨特的計畫善用了蛇形藝廊所在的綠意環境,大大增加了一般人親近美術館的可能性。

 

BOX | 曾熙凱

產品設計師。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11 年時於倫敦成立個人工作室「Studio Shikai」,關注於設計品的文化、材質和製作方式。2013 年與陳函谿成立Poetic Lab,於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Salone Satellite)發表玻璃燈具作品《波光》獲得沙龍衛星獎第三名及設計報告獎。

 

 

Text / Stephie Chiu

via / 曾熙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