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擊退污名!「天賦城市」計畫反轉街賣形象打破販賣同情

用善擊退污名!《天賦城市募資計畫》讓街賣者從心站起來

「我們不是社會大眾說的詐欺、假殘障、受集團控制,我們背負很多的汙名,可是,我們是一群認真的生活的人。」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理事長陳安宗在2017NPOst年會上說道。

 

黑道?詐騙集團?以偏概全的謠言,受害者卻有苦難言

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是座落於板橋大觀路上的倉庫,也是街賣者口中的「家」。敞開的鐵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公共空間,那是彼此交流吐露心聲的地方,後方幾個高聳貨架,整齊地堆放著街賣商品,再往裡面移動可以看到十幾間獨立的小房間,每間約三坪大,讓街賣者可以保留個人隱私的空間,走廊接著連結到廚房和浴室,盡頭則是洗衣、晾衣的地方。

 

吃住同在一塊,日子久了,彼此已經像是家人般的存在。下班後或著天氣不好無法上街做生意時,他們會聚在一起關心彼此的近況。然而新聞的片面報導、人們以訛傳訛,使這個家一夕間失去了社會的信任,已處於社會邊緣的他們,又再被狠狠地向外推了一把。

 

看見他們的辛苦與無奈,也深知打破謠言的困難,台灣新創團隊點點善決定展開天賦城市計畫,希望透過整體街賣形象的改造計畫,還給街賣者一份生存正義。

 

翻轉天賦,讓心智受限者成為文創設計師

2016年,點點善發起「翻轉天賦」計畫,透過定期舉辦陪伴創作活動,將心智受限者(大孩子)獨特的繪畫天賦,轉化成產品及包裝設計,讓人們因為喜歡與需求而去購買,重新定義公益產品的模式。此計畫獲得廣大的響應,更受到台北設計金獎的肯定。同年間,受台北設計之都設計進站之邀,大孩子的畫作出現在台北捷運站出口(國父紀念館站5號出口)的設計;近期,點點善也和世大運開發聯名周邊商品,也掀起一波搶購風潮,讓設計的能量不再只體現於美觀或功能,還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走入田野,看見社會問題的真實貌

今年,點點善攜手長期關懷街頭弱勢者的「人生百味」團隊進行實際街頭探訪,並和同樣身為身障者、街賣者的「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陳老闆進一步的商討後,深入地了解了街賣者目前的處境,也聽見了最真實的聲音。

 

規模與銷量無法與一般店家比擬,讓看似不合理的產品價格,成為民眾眼中的詐騙集團;深受謠言所害,但也因為資源的不足,遲遲無法平反不實謠言。除此之外,不時受到污辱謾罵,使他們對社會築起了一道心牆,寧願處在社會的邊緣。明明是一家人,卻因為懼怕輿論的力量而不敢出門聚餐,只能拉下鐵捲門默默慶祝。

 

眼睜睜的看者他們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點點善深感不捨。在計畫團隊的反覆討論之後,終於看見了改變的可能性。於是,於今年發起「天賦城市街賣募資計畫」,希望能從根本改善街賣者的處境。

 

打造天賦城市,讓街賣者成為行動特色店家

以巨輪協會目前的經營模式,街賣者的收入取決於賣出產品的多寡。然而,銷售情況深受天氣與街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影響,不只銷量不穩定,也容易造成堆積如山的庫存;再加上產品長期暴露在室外,導致品質產身疑慮,在價格又相對高的情況下,便成為支持“詐騙”謠言看似合理的原因。對此,團隊將串聯不同企業以提供優質商品、進行服裝和工具上的改善,並且提供品牌訓練和銷售培訓課程,讓他們在不用擔憂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以乾淨明朗的形象和自信專業的態度,來販售合理價格、品質保證,且符合民眾需求的產品,搖身一變為街頭的行動特色店家,為城市一隅注入創新活力。

 

募資計畫啟動,邀請民眾參與一場社會實驗

這次的募資計畫,有別於以往依循已定的計畫按部就班地執行,點點善邀請大眾參與一場社會實驗,利用影片紀錄,實際走訪街頭,測試民眾對街賣者改變的反應與想法,透過不斷的實測與修正,用更符合社會邏輯與期待的方式去進行一系列的改變,並持續更新進度給支持者。期望直接的與民眾互動,一同探討弱勢生存空間的議題,透過意見交流,打造出全民認證的天賦城市。

 

天賦之間的聯手,創造善的產業鏈

大孩子竟然可以成為設計師?街賣者攤位前竟然大排長龍?在天賦城市中,沒有所謂的“弱勢”,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也為社會創造價值。而在這之中,點點善將負責挖掘人們背後的天賦,並提供發揮的舞台,陪伴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突破心中的限制,更突破社會的框架。

 

未來,團隊也希望透過天賦之間的聯手,打造出「善的產業鏈」,持續連結到更多需要幫助的族群,發揮天賦,創造價值,讓“弱勢”不再存在,也期許透過商業模式的設計,讓公益融入生活,實現一個充滿善能量的天賦城市。

 

 

Info│「點點善,讓公益融入生活」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goood/

集資頁面: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agoood

 

via / 點點善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於1月1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辦理「2025台北雜誌年會暨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並舉辦「內容有價、侵權案告捷:百家媒體攜手保護著作權」記者會,吸引眾多媒體領袖與產業專家出席。記者會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內容創作價值,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內容有價:消費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2023年某讀者因於 LINE 群組非法轉傳雜誌媒體 PDF 檔案遭檢舉,並由雜誌公會聯合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及今周刊提起訴訟。歷經一年多審理,法院於 2024 年 11 月判決被告拘役 30 天並駁回上訴,展現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嚴正態度,再次強調「內容有價」的核心理念。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媒體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公會將持續推動立法,堅守內容有價的理念,並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從合法使用做起,尊重內容創作價值。」

產業呼籲: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智慧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柱,媒體作為第四權,為民眾權益發聲,不僅應捍衛大眾權益,也必須為自身權利發聲。梁永煌直言:「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權益都無法守護,又有什麼資格號稱能帶領新聞媒體推動公平與正義?」

他提到,近期成功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道德勇氣,這也應成為每個人共同擁有的責任。他認為,上述判例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立下更清晰的標準,讓社會了解非法行為的危害。並提出未來三大行動方向:第一,應讓大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誤觸法網。第二,希望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協助擴大宣導,促進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理解。第三,鼓勵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尖兵」與「文化警察」,勇於檢舉侵權行為,為文明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他最後呼籲:「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台灣走向文明與創新的重要一步,也是媒體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法務總監邱大山則指出,非法轉載對內容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他強調,民眾如需分享內容,應選擇付費閱讀或透過合法管道,如圖書館借閱或電子書平台,培養尊重創作者的文化氛圍。

此外,天下雜誌集團法務總監邱愛倫指出,非法轉傳行為早已滲透至各類社群,這些地方頻繁轉載雜誌數位媒體內容,卻缺乏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基本認識,這類行為已對內容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盼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應對數位化所帶來的侵權挑戰,並確保數位時代內容創作的永續發展。

共同行動:守護內容價值,支持智慧財產權

雜誌公會藉此機會提醒消費者,非法轉傳電子檔案或盜版連結均屬侵權行為,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合法使用與分享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維護知識生態的重要一步。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攝影:黎泰山)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圖片提供:雜誌公會、攝影:黎泰山)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愛心獎放眼全球,跨越港澳台,發掘無數行善生花的動人故事,將為善不欲人知的行動匯流成無疆的愛心大海,本屆有9個得獎者獲此殊榮,這些行善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從作家、企業、社福基金會到醫療團體,幽谷伴行,點亮無數生命,他們的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社會大眾看見人性最真摯的光芒。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愛心獎始終秉持著表彰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慈善工作者與機構的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心靈無聲無息在社會每個角落播撒著愛與希望。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鳳凰衛視大埔總部舉行,獲獎者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莫言、安踏集團創始人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潘江雪,還有來自香港的無止橋慈善基金發起人紀文鳳、「送炭到泰北」香港發起人曾醒明以及台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甚至有海外的美國方李邦琴基金會主席方李邦琴,持續發光發熱,揮灑大愛。

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是社會向善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的獲獎代表並非個人,而是以「組織」形式獲獎。

之一為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落實創辦人釋聖嚴法師的莊嚴聖念,以整體關懷、凈化人心為主軸,推行國內外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及災難救助項目,多次獲內政部、衛福部基金會評鑒優等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已邁入第23年,累計總受獎學生逾6萬人次。

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創會23年,每年不僅提供逾1200件弱勢家庭經濟補助,先後參與多項重大災害後續關懷與援助,如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緬甸納吉斯風災、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大地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3年土敘大地震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之二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病是台灣健康的最大殺手,回顧創會歷程,時間回到1994年,來自台大醫院的多名肝膽專科醫師在與無數肝病病人接觸的過程中,有感於民眾對肝病的無知,再加上肝病初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都是在肝病很嚴重或肝癌末期才就醫,導致肝病的悲劇不斷上演,留下悲傷的肝病遺族家庭。因此發起一場消滅肝病的革命,成立一個以肝病防治的民眾宣導及醫療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教育民眾正確的肝病常識。

走過30個年頭,肝基會在台灣300多個鄉鎮及偏鄉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900場、肝炎衛教講座逾2000場,服務逾100萬人次,甚至補助貧困病患醫療與交通。此外,更設立「肝病優秀論文獎暨研究獎助金」鼓勵肝病研究、獎助國外研修、出席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2021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2年堉璘台灣奉獻獎,至今仍以消滅台灣肝病為己任,持續推廣正確預防保健觀念。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愛心獎藉由這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傳遞愛與力量,激勵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讓愛心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愛心獎涵蓋範疇廣泛深遠,從教育、醫療、環保、貧困救助,到災難援助,每一名慈善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通過無數日夜堅持與付出,點亮基層受苦者生命,讓世界更美好。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致詞時表示,在當前這個衝突不斷、戰火紛飛的世界中,這份對基層受苦者的摯誠關愛,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