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豪宅現身台北水岸?百年義式美學體驗升級!TRUSSARDI CASA轉型直營店

TRUSSARDI CASA,全方位傳遞義式生活風尚的美好

居家氛圍的營造可以怎麼帶給人們更舒適理想的生活?好的設計除了要貼近日常所需之外,同時該如何保有風格與質感?

 

這不僅僅是空間設計師們不斷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每一位追求感知與感受之美的人時常在思考的。

 

隨著現代人對生活品味與質感要求的提升,一個「理想的家」的裝潢佈置就更顯得需要精心挑選,親力親為。對比於木料更為滑順、散發金屬無法比擬的溫暖,而相較於布料又更具韌性等特性,優良的皮革正介於三者之間的屬性裡,遊刃有餘地演繹著。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奢華皮具世家,Trussardi在成立初期便以精緻細膩的皮革運用備受英國皇室青睞,至今已儼然成為涵蓋生活全方面的高端當代時尚代名詞。Trussardi攜手同樣來自義大利的頂級傢俱集團Luxury Living Group推出的傢俱系列,皮革與異材質搭配在Trussardi Casa裡巧妙發揮得淋漓盡致。

 

承襲Luxury Living Group的優良血統,在首席設計師Carlo Colombo匠心獨運地打造下,延續品牌精髓中的藝術和經典元素,轉化成當代奢華傢俱象徵,從設計理念到配色陳列,由洗練精準的幾何線條來定義、傳述居家空間的親密情感。Trussardi Casa以其融合義大利經典文化的設計美學,發揮品牌的歷史傳統和世代傳承的專業工藝,融合了精美細緻的手工技術,同時也專注於產品細節和純正的義大利品質,滿足了所有品味人士對於居家設計的細膩要求,在台灣也培養了諸多的忠實顧客。

 

藏身大直明水路的米蘭豪宅 – TRUSSARDI CASA直營店現身台北

Trussardi Casa在台灣獲得義大利總部支持下,全面轉型為Trussardi Casa直營店,將原本位於台北明水路的展間進行升級,並於6月21日隆重對外公開,將純正義大利製造的工藝美學風貌完整地陳列展示,讓更多台灣消費者能夠就近擁有Trussardi Casa超越言語形容的質感和奢華品味居家輪廓。隨著Trussardi Casa在台直營店的開設,也充分顯示品牌對台灣市場的信心與期待。

 

當代設計是一種永不過時的雋永,平衡傳統與現代,詮釋渾然天成的優雅也始終忠於Trussardi的優良基因,既舒適又富有造型感,玩轉善用材質的特色進而凸顯整體的細膩度。此次Trussardi Casa藉由全新的直營店成立,讓台灣消費者不需再遠赴歐洲或是透過網路搜圖的想像,楚薩迪台灣用更為優雅的方式貼近每一位顧客,直接傳達Trussardi Casa所營造的設計美學和實際感受,完整呈現全方位的生活雅韻。台灣的品味人士、注重用料和工藝價值與崇尚當代時尚風格的消費者,從此不需奔波尋覓,Trussardi Casa台北直營店將是打造時尚精品居家的夢幻首選地。

 

而藉著本次Trussardi Casa直營店的轉型蛻變新生,業者同時宣布6/22~24限時三天,將在店內舉辦其代理經銷的ZANOTTA 以及Arper雙義大利品牌展示品優惠特賣活動,回饋消費者長期的支持,亦同慶Trussardi Casa精品傢俱品牌正式地進軍台灣市場以及直營店成立的喜悅。

 

TRUSSARDI CASA – 融合LUXURY LIVING的優良血脈

2014年米蘭傢俱展(Salone del Mobile)是Trussardi以精品品牌之姿,首度跨足傢俱領域成立Trussardi Casa及發佈完整商品系列之初始,其傳承卓越工藝和濃厚的摩登優雅元素頓時驚艷了全球精品傢俱市場。這項計畫背後正是Luxury Living Group集團執行長Alberto Vignatelli的慧眼賞識,以及Trussardi的創意總監Gaia Trussardi和傢俱系列首席設計師Carlo Colombo的合作結晶。

 

Luxury Living Group由Alberto Vignatelli於七十年代初期所創立,如今已是集開發、製造及營銷於一身的傢俱企業集團,旗下擁有Trussardi Casa、Fendi Casa、Bentley Home、Bugatti Home等高端精品傢俱品牌、以及Paul Mathieu及Ritz Paris Home Collection等風格顯眼的大師專案系列。近來Luxury Living Group也將固有的奢華風格內斂化,透過強調都會時尚、當代設計、品味生活的綜合體,更專注講究用料、細節和美學工藝。流著這樣優良血統的Trussardi Casa,甫推出便受到傢俱市場的極大關注,Trussardi Casa從原本精品角色跨界成功,完美地將品牌時裝設計的簡約高雅與義大利工藝細膩風格調和,優雅地煥發在生活空間中,化作一件件展示於家中的藝術品。

 

簡約時尚設計的創意頭腦 – CARLO COLOMBO

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學系的Carlo Colombo被公認是全方位的設計師之一。在過去20年以建築和室內設計在業界備受尊崇,他更曾遠赴北京德稻教育機構(DeTao Masters Academy)開辦大師設計課程。私底下的Carlo Colombo相當享受生活,騎馬、健身、玩遊艇等皆是他的休閒娛樂,也因此他的設計裡總有份義式的浪漫細膩隱藏在細節當中。Carlo Colombo的設計作品極為豐富,擅長跨界合作的他也曾與Moroso, Poliform, Varenna, De Padova, Poltrona Frau, Flexform, Artemide, Zanotta等指標性品牌合作,並贏得2006、2010、以及2011年的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IDA國際設計大獎)。

 

由Carlo Colombo操刀設計的Trussardi Casa強調符合人體工學,一系列豐富的產品線包括最為知名的沙發、扶手椅、寢室傢俱與創意燈具等皆能一窺這位設計驕子無窮的才華。為凸顯Trussardi Casa以米蘭豪宅為設計概念的當代哲學和與材料技藝淵源關聯,Carlo Colombo除格外注重產品的俐落感與線條上的和諧,也秉持Luxury Living Group的原創精神,從內到外,只選用產自義大利的高級質材。在Carlo Colombo的設計下,Trussardi Casa傢俱成了柔軟的雕塑品般,貼近滿足品味人仕對於頂級生活的全面思考,同時在每個細節裡承載了義大利匠師職人精神。­

 

via / Trussardi Casa

一起學會道地的日語寒暄句!《下流日語》教你不只「こんにちは」的打招呼法

Photo by Jezael Melgoza on Unsplash

如果你已經有了日文基礎,那《下流日語》這本書就再適合你不過了。也許你在日本待了夠久,已經學會最基本的日文知識;也許你狂看動畫的時候,早已默默熟悉了整套鋼彈用語;也許你已經把「24小時日語輕鬆溜」這類語言學習CD的內容聽到滾瓜爛熟,就算要用日文點河豚生魚片,對你來說也易如反掌。不管你怎麼學日文,本書將超越傳統的學習法,讓你日文會話能力更上一層樓。

日文有一個特徵——它受到對話情境的影響非常非常大——這個概念超級重要,我在書中會不斷地重複。在會話中,你該說什麼完全取決於跟你講話的對象,而書裡的用語只適合用在朋友間的對話。本書收錄最新、最隨性的片語跟俚語,每個中文單字跟片語後面都會附上日文的翻譯,首先用羅馬拼音呈現,接著以日文假名拼寫出來。很多人日文雖然講得相當不錯,但是日文字卻一個都看不懂。但其實看不懂也沒關係,除非你就是想要看日文路標在東京找路。不然的話,其實單靠羅馬拼音,你就可以掌握書裡所有的內容了。

寒暄問候日本語(ちわっす日本語)

▌你好/konnichiwa/こんにちは

日文的俚語不太適合用在與陌生人對話的時候,所以能用在初次見面或是打招呼的日文俚語並不多。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你還是忍耐點,乖乖用最老派但最安全的「こんにちは」吧。但跟大家混熟之後,如果你還在講「你好」,聽起來就有點生硬,所以有機會的話,試試下面各種俚語版的「こんにちは」吧:

1.喂!
koncha
こんちゃ

2.嗨!
chiwassu
ちわっす

3.哈囉!
konchassu
こんちゃっす

4.喲!
nchatt
んちゃっ

Photo by Andre Benz on Unsplash
Photo by Andre Benz on Unsplash

▌哩賀!/ossu/おっす

另一個更口語的「你好」 是「おっす!」,這句話跟英文的「what' s up」差不多,有數不清的變化版。「おっす」本來是個非常正式的用語,像是士兵對班長回話的時候會說的,口氣差不多像:「是!班長!遵命!」這樣。但是在一般對話的情境中,「おっす」已經變成一種搞笑用的招呼語。所以兩位熟識的朋友見面打招呼的時候,可能會像下面的例子:

1.哩賀!(主動問候)
ossu
おっす!

2.哩馬賀。(回應)
ussu
うっす。

3.或是呷霸沒!(主動問候)
uissū
ういっすー!

4.呷霸啊!(回應)
ussussu
うっすっす!

Photo by HANVIN CHEONG on Unsplash
Photo by HANVIN CHEONG on Unsplash

▌早安/ohayō/おはよう

▌晚安/kombanwa/こんばんは

「早安」跟「晚安」當然也有比較輕鬆的說法:

1.早啊!
ohhā
おっはー

2.呷早飯沒!
ohayōn
おはよーん

3.呷暗飯沒!
konbancha
こんばんちゃ

▌好久不見了!/ohisashiburi/おひさしぶり

跟中文一樣,講完這句問候語,接下來通常會問對方的近況。

1.好久不見!
ohisa
おひさ!

2.最近過得如何?
chōshi dōyo?
調子どうよ?

3.還可以啦。
bochibochi denna
ぼちぼちでんな。

4.最近怎樣?
ogenko?
おげんこ?

5.就那樣啊。
ai kawarazu dayo
相変わらずだよ。

Photo by Chris Yang on Unsplash
Photo by Chris Yang on Unsplash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下流日語:從「近來可好?」到「你X卡好!」,色色的、髒髒的、不能說的,比日本人還懂的裏文化詞彙大全(壞壞暢銷版)》

出版日期|2025/08/23

作者|馬特.法格(Matt Fargo)

本書顛覆大眾對日語的刻板印象,帶您走進語言背後更加生動、寫實的一面——揭開日語在街頭、職場與私密空間中的真實風貌。不僅是一本語言學習書,更是一趟深入日本庶民文化、街頭語彙與流行語言的探索之旅。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專訪全臺首間永續百貨「House of Story Wear」:讓綠色消費成為更多人的日常

(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永續無疑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關鍵字之一,不僅從環境保護談永續、從企業責任談永續,包含日常食衣住行,也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在意來源是否永續。以此為主題,坐落於臺北大稻埕的全臺首間永續百貨——House of Story Wear,讓消費市場又多了一個熱烈討論的話題。逾兩百坪的兩層樓空間裡頭,集結國內外超過三十個具永續精神的品牌,舉凡服飾、鞋包配件等選品,均符合ESG 標準,打造全面綠色消費體驗。

永續起點,不讓臺灣跟世界脫節

關於這棟永續之屋的故事,要從一條廢棄牛仔褲說起。House of Story Wear 共同創辦人陳冠百穿著一襲以回收丹寧布料改製的外套,娓娓道來她投入永續時尚這條創業路的心路歷程。

陳冠百在時裝產業打滾許久,多年前她遠赴英國攻讀碩士,進修服裝管理專業領域,在指導教授的課程裡頭,開始接觸到時尚產業永續發展的觀念,「那時發覺歐洲市場的『永續時尚』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很多品牌都在做。」反觀臺灣即使身為紡織大國,卻和亞洲各國一樣對這些概念一無所知,顯得跟世界趨勢脫節。

對此,陳冠百感到既詫異又汗顏。課堂上,教授和同學們異口同聲評論說你們亞洲人不在乎環境才會如此,秉著一股不服氣的心情,她毅然決然在回臺後成立了Story Wear——訴求「零廢棄」的永續時尚品牌。陳冠百走訪回收廠尋找原料,發現當中最大宗、也最適合用來舊衣再造的類別就是牛仔褲,「牛仔布本身是百年的經典工藝,有韌性,回收再製後還可以穿很久。」她和腦麻協會、家扶中心等社福機構合作,讓這些單位裡頭二度就業的婦女協助完成拆解布料、重新車縫等需要費時製作的手工步驟。Story Wear出品的每件衣服都縫上「身分證」,清楚記錄是誰花了多久時間製作出這些商品,讓消費者了解每件衣服背後的故事。

這也是陳冠百將品牌命名為Story Wear 的用意,「可能是長輩傳承的舊衣,或是人生的第一件牛仔褲,這些有故事的衣服,因為有回憶、有感情,就不會輕易丟棄。」她強調不管從品牌端做再多努力,最終能解決環境污染的根源還是要回歸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所以我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地珍惜擁有的物品,才會不會導致後面這一連串的問題。」

House of Story Wear 以丹寧牛仔布料為起點,搭配永續選物與復古陳列,將生活風格與穿搭美學融為一體。(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House of Story Wear 以丹寧牛仔布料為起點,搭配永續選物與復古陳列,將生活風格與穿搭美學融為一體。(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選品機制,關注永續時尚產業的全面向

品牌成立六年來,雖然知名度不斷提升,陳冠百也發現許多人對於永續時尚的認知,仍停留在比較片面的理解,「其實整個永續時尚產業鏈牽涉很廣,Story Wear 所主張的『零廢』,只是整個產業中末端的環節,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大家很完整看到永續時尚產業的所有問題,包含海洋污染、土壤保護,甚至人權議題等,以及各自對應的解方。」

因著這樣的起心動念,2024 年全臺第一間永續百貨House of Story Wear 應運而生。對陳冠百而言,從原本只需要經營單一品牌,變成一次集結這麼多永續品牌,首先光是數量倍增,從選品、陳列到行銷就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在訂定選品機制上花了很多時間。

「以ESG 的大架構為基礎,建立屬於我們的篩選條件,比如品牌的原料來源、製作過程做到了哪些保護環境的地方、是否有維護基本勞工權益,還有企業的正當合法性等。」她表示,進駐的品牌除了必須符合ESG 基本標準,也要簽訂合約展現對永續的承諾。

比方Story Wear 的服裝是以回收牛仔布料再造設計;Hibāng 蒐集臺灣海域廢棄漁網製成的再生尼龍作為鏡框原料,工藝品牌「太平藍」專注於臺灣植物藍染,都是以實際行動支持海洋保護;還有來自義大利、瑞典、法國等不同國家的品牌,也從原料和製程來實踐環保與資源節約。

利用回收丹寧或廢棄布料,重新設計改造,並加入手工縫製,賦予廢棄布料新的靈魂。(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利用回收丹寧或廢棄布料,重新設計改造,並加入手工縫製,賦予廢棄布料新的靈魂。(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品牌願景,讓世界看見臺灣

除了銷售商品,House of Story Wear 也提供衣物租賃服務,消費者可以用實惠的價格租用設計師品牌衣物。陳冠百觀察到很多為了尾牙、主題派對等特地目的性購入的衣服,往往買回去之後一年到頭穿不了幾次,「那不如不要買,就來這邊租。」既能減輕購物負擔,也降低資源浪費。

她笑笑說這是自己一直想嘗試的方式,光是一、兩百件衣服要建檔管理、送洗整理,就頗為麻煩,從商業角度來看實在有點不符成本,「但至少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永續的行動,減少了不必要的消費。」

Story Wear 創辦人陳冠百,堅持「零廢棄」理念,為了賦予廢棄布料新生命,打造了臺灣第一家零廢時尚品牌,致力成為國內永續時尚的典範。(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Story Wear 創辦人陳冠百,堅持「零廢棄」理念,為了賦予廢棄布料新生命,打造了臺灣第一家零廢時尚品牌,致力成為國內永續時尚的典範。(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走在推廣永續時尚的路上,陳冠百認為消費者之所以選擇永續品牌的產品,不見得是抱持「做公益」的想法,絕大多數仍是基於自身需求,「比如他就是喜歡這個產品的風格,或說因為肌膚敏感所以想要挑選親膚的衣服。」因此在現場銷售時,會讓消費者了解環境議題的重要性,但重點仍是從產品本身的特點和價值來和消費者溝通。

「我們希望這裡不只作為販售永續商品的平臺,更是一個能夠幫助獨立品牌被看見、共同推動永續理念的基地。」她強調,每個企業都可以成為社會企業,在追求營利之外,也能為社會、為環境多盡一份心力,只要開始做,就有改變的可能。

陳冠百也期待House of Story Wear 能成為臺灣代表性的據點,向國際展示:臺灣不只是擁有世界級的紡織工廠和製造能力,更有許多用心投入永續時尚的設計品牌。有朝一日,這裡能成為外國旅客來臺的理由之一,一座以永續為名的百貨,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House of Story Wear 選擇將這間永續百貨坐落於大稻埕,是因為大稻埕是紡織業的發源地之一,直到現在仍是布料和成衣商圈的熱點。(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House of Story Wear 選擇將這間永續百貨坐落於大稻埕,是因為大稻埕是紡織業的發源地之一,直到現在仍是布料和成衣商圈的熱點。(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文字 / 張雅琳

攝影 / 一 J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