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 JENSEN全新FREQUENCY系列生活精品!現代輪廓與有機曲線彰顯海浪律動的活力生機

GEORG JENSEN 設計與營銷資深副總裁Nicholas Manville(右)與FREQUENCY系列設計師Ke

百年丹麥皇室精品GEORG JENSEN非常高興宣布全新FREQUENCY系列的初次亮相── 由知名美國設計師凱利‧沃爾斯特勒(Kelly Wearstler)所創作的六件引人注目的生活精品。本系列靈感源自美國西岸的海風、波浪與光線共構的美景。居於加州的Wearstler精心創作FREQUENCY不銹鋼精品,無懈可擊地融合了有機與具現代感的輪廓。 


FREQUENCY系列的每件作品由如波浪般起伏的不銹鋼帶串連展現其一整體性,本系列作品在室內外使用皆宜,包括:富有表現張力的花瓶、防風燭台(含手工製玻璃燭台)、置物缽,以及令人讚嘆的不銹鋼品。每件作品巧妙反射出拋光表面的光線,同時捕捉到溫暖與光澤感──這種奧妙的效果呈現並定義了WEARSTLER的設計。她表示:「這些輪廓中帶有活力,透過鋼製的美麗褶皺,其動感更顯得生機勃勃。每款設計彷彿皆是這種生動活力的雕塑品。」


Wearstler最著名的是其廣涵住宅、旅店、商業與零售領域的動感室內裝飾,以及包羅萬象的系列生活風格設計。她的作品向來包含豐富的敘事元素,加上設計師對色彩、形狀與材質與眾不同的感觸與做法,每個專案或產品都呈現獨特的故事。與喬治傑生合作時,Wearstler提及她的靈感特別源自品牌對細節的重視、無與倫比的工藝傳承,以及喬治傑生能透過趣味材質與設計選擇,使簡單形狀昇華並歷久不衰的能力。隨著自然、有機的形狀,工藝與材質在Wearstler的實踐中也是基本元素,與GEORG JENSEN的合作證明了設計師與品牌完美契合的想法交流。 


GEORG JENSEN設計資深副總裁Nicholas Manville表示:「波浪主題訴說Kelly與她位於加州海岸的家鄉、以及與北歐濱海生活相似處的關聯。海浪的聲音與景象影響了北歐與加州景觀的共同節奏,用不銹鋼材質製作波浪並不容易,但Kelly對斯堪地納維亞設計的詮釋有著清晰的願景,而喬治傑生則以測試金屬的物理特性來挑戰品牌自身的悠久傳統。創作FREQUENCY使我們盡展所長,並發展金屬作品的創新方法,從而實現具有力度的設計。」


輪廓清晰、名副其實的原創形狀,FREQUENCY可望成為GEORG JENSEN現代系列當中的一個動人延伸,讓室內外的陳列更加出彩!FREQUENCY系列新品於即日起陸續上市。


凱利‧沃爾斯特勒

Kelly Wearstler

GEORG JENSEN的合作感覺如何?

喬治傑生是一個具代表性的世界知名品牌,在其所有設計中均完美融合了形體與功能。品牌的精湛工藝與貼心的設計不亞於任何品牌。有機會與如此卓越與重要傳承的品牌合作令我興奮不已。獲悉品牌對未來的展望讓我感到特別激動!

GEORG JENSEN的豐富歷史是否為妳自己的設計提供靈感?

無庸置疑!喬治傑生有極其出色的歷史、對細節的重視、精湛工藝,並透過材質與設計使簡單形狀升級。精緻的感官享受與現代主義,出於特殊靈感的有機設計,但最重要的是-卓越完美的線條。完美融合形體與功能,有種動人的簡約。 

妳是如何將自己的代表性美學融入GEORG JENSEN的斯堪地納維亞設計傳統?

自然而有機的形狀,精湛工藝與材質是美國西岸美學以及GEORG JENSEN設計傳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在我的設計中非常注重作品的手藝、感覺和細部裝飾,並在深思熟慮後運用材質將深度、特色與生命力帶入空間維度。隨著設計變得越來越簡單,材料的品質就變得越來越至關重要。

妳在FREQUENCY系列中採用不銹鋼材質製作:妳最喜歡用這種多功能材料創作什麼?妳覺得最具挑戰性的又是什麼? 

不銹鋼具有豐富的精神與獨特光澤。我一向被金屬固有的深度和歷史吸引。不銹鋼是我持續熱衷探索的材料。
 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決定設計的方向。在研究GEORG JENSEN設計檔案時我發現了如此浩瀚的作品廣泛性。我想透過我自己的眼光創作出感覺像GEORG JENSEN的設計。

為什麼妳決定將這個系列取名為「FREQUENCY」?

這些輪廓中帶有一股活力,透過不銹鋼製的美麗褶皺,充滿活力的動感更顯得生機勃勃。 每款設計皆彷彿是這種生動活力的雕塑品。

可在FREQUENCY系列中看見這種波浪般的效果靈感是什麼?

我對推展不銹鋼材質的能力、以及創造材料與形體輪廓間的對話這二者都很感興趣。波浪是自然界的標誌性形狀,它具有純粹的精神,能發自內心深處產生共鳴。

妳希望FREQUENCY作品能為住家帶來什麼?

充滿奇幻的感官體驗,以及光彩熠熠的精神!

凱利‧沃爾斯特勒Kelly Wearstler

以卓爾不凡的室內設計及別具一格的生活風格作品聞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當代設計師之一。在眾多其他獎項與榮譽中,她曾多次入選《Architectural Digest》的權威AD100榜單以及《ELLE Décor》的世界頂尖室內設計師金榜。

Wearstler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她的風格已成為美國西岸酷炫的代名詞:她的多元室內設計展現材質、色彩及形狀的豐富感官,以及強烈的表達方式──每個空間都具有獨一無二且引人入勝的故事。Wearstler設計的一些著名項目包括:美國波道夫・古德曼百貨(Bergdorf Goodman)的BG Restaurant、舊金山適居飯店(San Francisco Proper Hotel)、安圭拉四季飯店(Four Seasons Anguilla)以及世界各地的一系列私人住宅。

Wearstler與喬治傑生合作推出FREQUENCY系列──一套六組的生活精品,將於2019年春季首次亮相。該系列展現斯堪地納維亞設計傳統中輪廓清晰、名副其實原創的疊接,Wearstler巧妙地重新詮釋了喬治傑生百年來的核心設計語言-有機形狀和現代風格的清晰線條。歡迎至台灣喬治傑生直營名店鑑賞最新FREQUENCY系列,感受夏天海風與波浪的設計律動。

via GEORG JENSEN


希望她不是活得「像女生」,而是活得「像自己」——作家小憩讀《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身為女性,的確從小至今,深深感受多重身分,宛如不同支線在身上纏繞成密布的網,書裡一切對談目光,最終落在一個命題上:「希望她不是活得像女生,而是活得像自己」,不管母親還是女兒,在沿襲父輩活法已無法獲得幸福的時代,如何開拓自己的活法。

是媽媽、是女兒的人生相談室

連日各種猝不及防的突發新聞,讓我想起最近看完的一本書《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超長書名,一讀卻被開篇上野千鶴子教授和作者犬山紙子的對談完全吸引。

作者犬山紙子,20歲起就開始長達14年照顧罕見疾病母親的人生,直到懷了女兒後,兩年後母親過世,她告別純粹女兒身份,變成養育的「母親」角色,才真正開始理解,那個始終對她嚴厲,希望她「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的母親的處境,也開始對這份新身份惶恐愧疚。

身為專欄作家的她,開始和活躍各領域的女性專家進行系列訪談,撰寫出這本女孩啟蒙之書,就像書名,這本私房對談集,是一種能穿透那層關係的迷霧,完全洞悉母女間相似的生存困境,是真正寫給女兒和母親,涉及話題之廣,囊括10代到50代女性生活方方面面的解答之書。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書裡拋出提問,都是不同年齡女性的困擾隱密重要事情,有活在令和年代迷茫的女兒,遭受家暴卻無法離婚的妻子,大齡未婚面臨生存危機的剩女,處在外貌主義社會而自卑的女子,讓閱讀的我超有共鳴。

身為女性,的確從小至今,深深感受多重身分,宛如不同支線在身上纏繞成密布的網,書裡一切對談目光,最終落在一個命題上:「希望她不是活得像女生,而是活得像自己」,不管母親還是女兒,在沿襲父輩活法已無法獲得幸福的時代,如何開拓自己的活法。

一開篇,人間清醒始祖的上野千鶴子,就提出一個辛辣精準的提問:「你覺得『我不能丟下這個孩子死去的想法』會持續到孩子幾歲?」囊括整本書的核心,接著處在我們周遭的現實生存教育課題,一則則在書中浮現出來。

1.「她遲早會有自己的手機,我又不想監視她,要怎麼保護她不受到網路傷害?」
2.「希望她能獨立,不論是否結婚,都能賺到足夠讓自己生活的錢,只是,什麼才叫做『獨立』呢?」
3.「我們在丈夫面前扮演什麼樣的妻子,好像孩子都看在眼裡」
4.「比起強加的美,更希望她發現自己的美」
5.「無論是哪種性向,都希望她能感受到被愛」
6.「不希望她霸凌別人,也不希望她被霸凌」

每個問題是我曾想過,也是身邊朋友或長輩正經歷的,剛讀完第一章,就實用到激起我角色代入設想,如果是我該如何解決,讀完後,更多肯定書中觀點,是讓人反思的直言,是周全透徹的答案。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像是「關於美麗,媒體只強調女性價值,代表年輕和可愛,尤其社群上處處充滿容貌焦慮」犬山紙子說:「是時候放下因為不漂亮就不值得被愛的執念。在孩子面前坦率表達不同人都很美麗的想法,才是最自然正確的狀態」,她甚至開了一個「不閃閃發亮的真實犬山紙子帳號」,直接展現斑點或素顏,意外得到非常多讚。

像是「跳出框架的勇氣」,上野千鶴子說:「孩子的世界很狹隘,賦予他們多樣選擇是家長任務,告訴孩子,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價值觀,你能選擇喜歡的答案,選擇後要記得對自己負責」,像是「關於邊界的智慧」,上野千鶴子說:「許多父母會覺得『我明明就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直到孩子出現身心問題,拒絕上學或出現自殘傾向,他們的父母最後只能說「只要好好健康活著就好了」,關於孩子,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人,要學會減少對別人的控制慾,即使是對女兒的人生,也要學會建立城牆」。

讀著讀著,真是被書裡眾多金句點醒,尤其對其中一章〈放不下手機〉深深共鳴,犬山紙子坦白,自己是一直放不下手機的範例:「畢竟工作郵件,和朋友的line,娛樂消遣,都裝在手機裡,連我這個大人都這樣了,如果把手機交給小孩,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Photo by Yanhao Fang on Unsplash
Photo by Yanhao Fang on Unsplash

看到這裡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那是還殘存數字時代的遺跡,是還記得用紙筆找路,知道在沒即時通訊下約定見面的時期,即使中間經歷從方塊遊戲到手機App的演化過程,仍然有大量完整線下社交和獨處時間,但之後的孩子,出生便是數字時代原住民了,就像網路新手進入選手村就碰上頂級魅魔,短影音和演算法提供無窮精準投餵內容,快速侵蝕專注力,遊戲和社群點讚、評論、虛擬獎勵,比起閱讀、運動等現實活動得到反饋快多了。

持續在線變成空氣和水般的存在,手機是老師、保姆、是整個社交生活,不玩遊戲、不了解最新網紅,意味會被邊緣化,讀到這一章,我想到我的四歲姪女,看到手機能認出每個APP,看到有趣短影音,馬上能模仿,對於這種從搖籃就開始的完整浸潤,犬山紙子也提出專家們的諸多建議:「對他們來說,如何學會駕馭技術,不被技術所馴化,才是更有顛覆性的課題。」

更在書裡提出許多實用手機使用法,像是使用過濾功能、隨年齡增長去改變使用規則、只使用勾選的社群媒體,必學的社群網路霸凌符號認識等,超級實際受用。

Photo by Alan Jiang on Unsplash
Photo by Alan Jiang on Unsplash

無論是否曾遭遇過同樣困境,女人的工作、婚姻、育兒、衰老、慾望,都是身上網狀纏繞的永遠課題。

在此時翻到這本書,像提前參閱到答案,等到真正走上考場,無論考題是否和你見過一致,相信都能心中有底。而這份底氣,是犬山紙子和書裡每個女性專家提供的。

她們把文字當成機關槍,精準命中女性群體的不公正,針對具體問題解決,更主動往前一步,指出諮詢者藏在問題後的價值觀,畢竟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並不是那些要解決又兩難的問題,答案往往不難尋找,有可能都藏在我們心裡。就像書中最後那句提問:「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而我的人生又是誰的呢?」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讓我想起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裡,最打動我的一句臺詞,是從和主角愛純父親的再婚伴侶阿姨說的:「其實我挺佩服你的,你不是女傭命,你只是勞碌命。」阿姨說完這句話後,沒有浮誇稱讚愛純「你是公主」的表面話。只是肯定她的辛苦,也明白這份辛苦無法讓渡。我覺得這種肯定無比珍貴,因為包裹兩個女人間的惺惺相惜,

是在現實中,找到那個快要忘掉自己的女孩。告訴她:「縱然辛苦疲憊,你也仍然要為自己而活。」

這本小書就像《苦盡柑來遇見你》裡,那位直率阿姨,透過文字,帶給我一波波開智,很多看似無解的混沌,被她們一說變得清晰,非常好讀,又擲地有聲,整本書散發一股「想一起站得好,一個人也要站得好」的訊息。

和自己和睦相處,並對自己負責,就是最有價值的能力,也是這時代重要的生存智慧,就像犬山紙子在書裡寫的:「我們在試圖保護女兒的同時,或許也是在擁抱和保護當年那個因痛苦而哭泣的自己,女兒和自己是不同個體,因此應該先擁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已,再好好擁抱女兒」,養育是件非常不易的任務,不能只管眼前考多少分,而要眼光放的很遠,要有戰略有戰術,又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希望這本小書,能與是母親,也是女兒的妳共勉。

La Vie出版書籍《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陪伴女兒建立內在力量的教養課》

出版日期|2025/09/13

作者|犬山紙子

本書彙整許多家長在養育女兒時面臨的疑問或擔憂,與各領域的專家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應對方式,例如在家庭進行性教育的時機與方式、如何提升網路時代對於隱私及個人資訊的保護意識、刻意接近未成年人欲進行線上性誘騙的手法與防範之道等。由於兒童本身就是社會中較為弱勢的存在,家長必須成為為我們的兒女勇敢發聲、開疆闢土的大人,而在守護孩子的同時,或許也是在擁抱和保護當年那個因痛苦而哭泣的自己。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將法國的浪漫與精緻文化完整引入臺灣,CHUN Étoile以高品質、親民價格打造優雅星風格

台北──2025年9月 精選法國設計師飾品 CHUN Étoile 君星光系,正式進駐新光三越臺北信義新天地 A11館2樓中段位置,以「Étoile 星光」為品牌標記,期待讓每位配戴者如星光般綻放個性與自信。

CHUN Étoile 創辦人 CHUN 長年浸潤於巴黎藝術與時尚氛圍,她認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展現自我魅力的精緻飾品。品牌將法國設計師的獨特創作引進臺灣,以高品質卻平易近人的價格,讓成熟自信的消費者,不必花費動輒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也能輕鬆入手兼具美感與工藝的設計。

chun

體驗法國設計師的精緻浪漫

CHUN Étoile 最大的亮點及特色就是嚴選「來自法國的設計師作品」,品牌的選品專注於法國設計師,旨在將將法國的浪漫與精緻文化完整引入臺灣,讓顧客近距離體驗歐洲時尚配件的魅力。

chun

飾品即是風格延伸

CHUN Étoile 主張飾品不只是搭配,而是女性個人魅力的展現,獨具匠心的作品,讓配戴者無論是在工作或社交等場合,都能展現獨特自信。

專注優雅成熟品味

在臺灣,高品質但價格易入手的設計師飾品選擇並不多。CHUN Étoile 鎖定追求質感與獨立風格的女性,打造一個專屬於配件的購物空間。

chun

價格親民 品質堅持

創辦人堅信,時尚與優雅不該只是少數人的專利:「不必一定要花大錢,即便是小資族也能買得起,是品牌創立的初衷。」CHUN Étoile 堅持高品質工藝,卻以親民的定價,讓更多女性能夠輕鬆擁有法式優雅。

對巴黎女人而言,珠寶飾品是妝容、服裝、包款之外不可或缺的亮點。CHUN Étoile 承襲這份精神,將浪漫藝術與生活美學融入臺灣市場,精心挑選的品牌在知名影集《艾蜜莉在巴黎》中曾多次出現,亦受到許多皇室名人、模特兒及藝人歡迎,創辦人 CHUN 表示:「一件設計精緻的飾品,足以改變整體氛圍,讓佩戴者以更輕盈的方式展現時尚與品味。」品牌期望讓更多臺灣消費者在細節中展現獨特自信,並持續將法國的浪漫能量帶入日常生活。

CHUN Étoile 此次進駐新光三越 A11,特別精選四大法國設計師品牌:由南法藝術家 André Gas 創立、以地中海陽光與海岸風情聞名的 Gas Bijoux;以「和平鴿」為象徵、由母女共同主理,傳遞巴黎女性優雅與堅韌精神的 Cécile et Jeanne;來自巴黎、以親民價格結合高品質的 WAEKURAChun Étoile 更獨家引進 - 鈀金系列,全台僅此一處;以及以星辰為靈感、線條簡潔卻蘊含當代自信光芒的 Stellar Paris,共同呈現法式輕珠寶飾品的多元風貌。

chun

開幕優惠活動

為慶祝臺北新光三越A11全新櫃點登場,CHUN Étoile 同步推出專屬禮遇,包括品牌專屬折扣、消費贈品牌托特袋、滿額贈法式飾品盤。目前 CHUN Étoile 已於臺中大遠百及臺北復興門市旗艦店設有櫃點,未來將持續引進更多具代表性的法國設計師品牌,為臺灣市場帶來更豐富的選擇與驚喜。

CHUN Étoile

官方網站:https://www.chunetoile.com.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unetoile

LINE : @chunetoile 線上諮詢:https://lin.ee/7pwv4Gk

CHUN Étoile 臺北復興旗艦店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