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大師血統 藍帶料理輕鬆在家享受!伊萊克斯全新「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科技登場

承襲大師血統 藍帶料理輕鬆在家享受!伊萊克斯全新「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科技登場

智能進化、北歐時尚設計 內外皆美無可挑剔

獨家黃金傾角10度科技 保留不升溫的新鮮細膩口感

瑞典精品家電大廠伊萊克斯(Electrolux)的小家電產品一直受到廣大台灣消費者的喜愛,其北歐精神所堅持的品質、外型以及近乎完美的功能設計,深受市場青睞。伊萊克斯「大師系列」,透過與全球藍帶國際廚藝學院合作,藉由專業烹飪教學、巡迴展覽,儼然已成為專業主廚與美食家挑選廚房料理家電的第一首選,大師系列銷售台數於去年成長4倍,顯示高階多功果汁機受到市場的青睞,並且讓伊萊克斯成為台灣食物料理市場的領導品牌。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以更容易入手的價格帶,體驗多功能機種,特推出全新「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承襲大師系列的專業血統,內建主廚智能食譜程式,並搭配三段瞬速,能依據不同食材呈現需求,手動控制攪打秒數,讓消費者在家也能輕鬆自製藍帶級料理;而外型更沿襲北歐瑞典美學,不僅能自然融入廚房擺設,更能增添質感品味。

 

伊萊克斯與世界第一廚藝名門學院再攜手 帶領全新的美食烹飪之旅

藍帶國際廚藝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融合餐飲文化以及餐飲服務管理的世界學校,藍帶精神透過「熱情(Passion)」來傳達對食材與美味的堅持,讓熱情來帶領料理入味;堅持「精準(Precise)」釐米間的精準,向法式美味致敬,給予最崇高的規格來守護世界級的料理風範。這與伊萊克斯帶給人們更美好生活體驗的價值相當一致,藉由雙方合作聚焦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和烹飪愛好者,未來也將持續結合彼此的優點共同致力開發新廚房家電,並期待可以提供從專業廚師到家庭廚師,都能開啟輕鬆又愉悅的烹飪之旅。此次台灣伊萊克斯也特別與台灣藍帶國際廚藝學院高雄分校,共同拍攝「主廚系列」新品影片,示範運用伊萊克斯「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讓消費者在家也能輕鬆自製藍帶級料理!

 

伊萊克斯高階調理果汁機熱賣 持續引進新機種

伊萊克斯「大師系列」從推出以來深受美食家與星級主廚的喜愛,獲得法國藍帶國際廚藝學院的一致推薦其獨家科技功能與高效能,更滿足台灣消費者對調理果汁機的需求。伊萊克斯台灣與香港總經理余倩梅表示:「市場趨勢顯示台灣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投資在高單價的產品,以追求更精緻的生活品質。這樣的變化同時反映在調理果汁機的市場上,消費者傾向選擇高單價、高效能且多功能整合的機種,高階調理果汁機儼然已成為市場主要成長動能,年度銷售台數成長4倍」。

 

除了大師系列滿足星級主廚的專業需求外,伊萊克斯特為注重生活品味與質量的家庭使用者,推出全新「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除了承襲大師系列的專業功能外,極具品味的經典北歐美學外型,也將擄獲對居家美感講究的消費者。伊萊克斯樂觀預估在新系列帶動下,高階調理果汁機整體銷售台數可提升50%。未來,伊萊克斯更會持續與藍帶國際廚藝學院進一步合作,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不同的驚喜與美好的料裡體驗。

 

全新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 黃金10度、專利瞬速媲美藍帶主廚廚藝

由藍帶國際廚藝學院主廚推薦的伊萊克斯「主廚系列」,完美延續大師系列的高效攪拌效能,其獨家黃金10度傾角設計,藉由改變杯壁10度傾角,加重攪拌重力同時創造零死角漩渦,能避免轉速升溫,進而保留食材的營養與鮮度。針對一般調理機最難處理的堅硬或黏稠食材,主廚系列貼心的六向立體不銹鋼刀頭設計可快速攪打成綿密細緻的狀態;而內建四組智能食譜程式,不管是冰沙、碎冰、湯品、果汁至多有四種不同料理需求,皆可一鍵直覺完成。「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更搭配獨家專利三段「智能瞬速」功能,可依照料理需求手動控制攪打速度以及時間,創造不同質地與口感,讓各種食材調理經驗都更臻輕鬆完美。

 

瑞典美學斯堪地那維亞設計 居家美學至上

伊萊克斯「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依循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從消費者使用體驗出發所設計的洗練外型,完整傳達瑞典美學的經典,同步推出高質感「搪瓷白」以及優雅「流沙金」兩款新色,精品外型讓實用的小家電也能成為廚房目光焦點。一向注重細節的伊萊克斯,更在觸控面板的功能鍵上搭配LED光,從小處展現時尚細節。伊萊克斯「主廚系列全能調理果汁機」並提供濾網、研磨杯、隨行杯,3種實用配件組合,滿足消費者不同料理以及各種使用情境。

 

 

主廚系列 全能調理果汁機 (藍帶國際廚藝學院主廚推薦)

 PowerTilt™獨家黃金傾角設計,有效避免食材氧化

  10度傾角改變杯壁角度,加重攪拌重力,增加刀片與食材的接觸面積與時間,逆轉食材流動規律,創造零死角漩渦,有效避免高速轉速攪拌過程中升溫氧化,保留更多食材的鮮度與營養。

六向立體不銹鋼刀頭設計:

精密計算的六向立體刀片角度,可有效擊碎各種堅硬食材,創造綿密均勻口感,且針對不同

食材,如黏稠食材,可達到最有效率的攪拌。

獨家專利三段「智能瞬速」:

  擁有三段智能瞬速功能,能隨時觀察食材攪打狀況,依照料理需求手動控制出不同質地

內建4組智能食譜程式:

碎冰、冰沙、濃湯、飲品一鍵完成,運轉時透過不同段速與時間間隔的完美搭配,讓食材呈現最佳口感。

智能速度控制:

  獨家重力感測馬達設計,不會因放入的食材多寡,而影響轉速,以維持相同質地與口感。

人性化&北歐設計:

  觸控操控介面直覺易懂,搭配LED燈光強調功能鍵,讓使用者更易操作,雙主色搪瓷白以及

  優雅流沙金,簡約流線型設計,為廚房目光焦點的藝術精品

獨家配件組合:(高階款流沙金全配)

   內含濾網、研磨杯、隨行杯3種實用配件,可根據需求搭配使用。

  • 濾網:可過濾掉攪打後的蔬果籽渣,使口感更柔順
  • 研磨杯:適合用來攪打五穀堅果類食材,或製作醬料
  • 隨行杯:適合外出盛裝蔬果汁,隨時隨地補充營養美味

 

關於Electrolux - 小家電

來自瑞典的精品家電:伊萊克斯讓生活更加精采,作為全球領先的家電公司,我們所提供的一切以消費者的最佳體驗為出發點。透過我們集團下所有的品牌,包括伊萊克斯、AEG、Anova、Frigidaire、Westinghouse和Zanussi等等,我們每年在全球超過150個市場,銷售超過6000萬個家用和專業產品。2017年伊萊克斯的銷售額達到1220億瑞典克朗(約4477億新台幣),在全球僱用了56,000人。想了解更多,邀請您感受我們對居家的美好想像:https://www.electroluxlifestyle.com.tw/。伊萊克斯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免費客服專線:0800-888-259。

 

via / 伊萊克斯

三宅一生Apple手機袋「iPhone Pocket」11/14開賣:8種色選、2款價格及販售點整理,同場詳解一塊布何以引全網瘋狂?

三宅一生Apple手機袋「iPhone Pocket」11/14開賣:8種色選、2款價格及販售點整理,同場詳解一塊布何以引全網瘋狂?

洗版數日,就等這天!三宅一生和Apple共同打造的「iPhone Pocket」,將於2025年11月14日起在全球10座城市的指定Apple門市及官方網站開賣。它是否將促使讓人們拿下手機殼,讓不同型號的絕美機身重見天日?長款供肩背、短款可手持或綁包,從本文一次看多樣色選、價格及販售點,讀懂讓全網瘋狂的「一塊布」哲學。

智慧型手機時代,用「裸機」的人少之又少?iPhone機體再美、顏色再獨特,出廠後仍多半被蓋在厚厚的塑膠套裡直至汰換之時——「手機殼」除耐摔防震的基礎功用外,現下似乎更成一種個人風格的代言。其根源雖不能完全歸於iPhone,但iPhone一貫的極致簡約與精巧,作為掀起手機配件這無限商機的重要「功臣」並不言過。從實質的保護需求、為維持新鮮感的「需求」,到最後也許只是追趕潮流的『需求』層層堆疊,無疑推動這條如今已像生活必需般的產業鏈持續壯大。

▼ iPhone擁有絕美機身,卻鮮少有人完全不裝設外殼

於是,可追加在手機上的東西隨之增生,手機支架、手機掛飾、手機背帶⋯⋯下個需求永遠還在路上。然而,此一單品的誕生,或者該說「復興」,也許又將把一切重置回到初始設定,再啟人們使用「裸機」的念頭。與2004年Apple自己曾推出的襪狀保護套「iPod Socks」具異曲同工之妙,但配戴方式更自由多變的全新可穿戴式包袋「iPhone Pocket」,2025年由尤擅翻玩布料的時尚品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攜手Apple推出。

*註:這只包袋與手機殼的使用並無衝突性,不過由於其編織結構隱約可見機體,無論官方形象照或網路流傳的開箱影片多以裸機示範。過去iPod Socks的時代手機殼也還未如此盛行。

iPhone Pocket能收納任何款式的iPhone及各種小物,彷彿為手機穿起有型外衣,可背、可提、甚可利用簡單打結方式繫於其他包袋,堪稱一件四季皆宜、俐落時髦的手機針織衫。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3大亮點解析三宅一生Apple手機袋何以讓全網瘋狂?

上市消息一出即洗版社群,引果粉、時尚迷齊聲尖叫的iPhone Pocket究竟有何等魅力,以下分3大亮點解析;隨附長短兩種款式的多樣色選、價格及全球10座城市指定販售門市等必知資訊,供有興趣的朋友們於2025年11月14日開賣日直奔搶購。

iPhone Pocket亮點#01:與「賈伯斯制服」的情感連結

眾所周知,三宅一生的設計猶如前Apple執行長暨聯合創始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第二層皮膚: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擁有無比精良裁量與質地的黑色高領上衣,是他鍾愛的日常制服。iPhone Pocket的誕生,不免讓人憶起賈伯斯對三宅一生服飾的青睞。對果粉而言,冥冥之中的情感連結,自當構成必須入手的理由。

▼ 就是這件出自三宅一生(右)之手的黑色高領上衣,在各種場合為賈伯斯(左)所穿

iPhone Pocket亮點#02:因簡單而百變,再詮釋「一塊布」哲學

Apple「獨開賽道」的品牌形象未曾變過。1984年麥金塔(Macintosh)為個人電腦帶來巨大變革,接連面世的iPhone、iPad、Mac、AirPods、Apple Watch乃至Apple Vision Pro亦引領科技產業創新,更遑論旗下6大軟體平台在裝置間提供的流暢體驗,以及App Store、Apple Pay、iCloud等服務對使用者生活的全面提升。

放眼時尚界,三宅一生的地位又何嘗不是如此?讓穿衣回到布料本身,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成立「三宅時裝設計所(Miyake Design Studio)」後於1971年創辦同名品牌;秉持「為日常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原創性與便利」理念,透過以社會與未來為出發點所構思的產品力行承諾,延續不斷創新設計的品牌宗旨。

三宅一生的服裝美學根植於布料本身。(圖片提供: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的服裝美學根植於布料本身。(圖片提供:Issey Miyake)

而iPhone Pocket,正發想自三宅一生的「一塊布」哲學,重新詮釋其經典褶皺服飾的實用性,穿戴在身彷彿一個額外口袋,有效避免了重物置於真正服裝口袋時必對廓形造成的破壞。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iPhone Pocket亮點#03:化日常用品為時髦配件,重塑個性化穿戴

於日本打造的iPhone Pocket,從開發、設計到製作,Apple Design Studio全程與三宅一生密切合作,並於各階段提出見解。低調造型採用三宅一生研發的獨特3D編織工法,開放式羅紋面料柔軟、富延展性,完整包覆iPhone之餘還能輕鬆收納零碎物品;拉伸時會多少透出內容物,使用者方可透過縫隙稍微查看iPhone螢幕。遠觀低調素雅、不搶服裝光彩,近距離鑑賞則愈發彰顯細緻工藝於織紋之間,既給予手機適當緩衝和保護,更為整體造型增色添彩,昇華日常用品為美感、機能兼具的時髦配件。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三宅一生母公司Miyake Design Studio設計總監宮前義之(Yoshiyuki Miyamae)表示:「iPhone Pocket的設計體現出iPhone與使用者之間的連結,同時也秉持Apple產品兼具普世美感與多元用途的特質。iPhone Pocket探索的概念是『以自己的方式穿戴iPhone的樂趣』。它的簡約設計呼應Issey Miyake的理念:保留開放的空間,以容納更多可能性與個人詮釋。

Apple工業設計副總裁Molly Anderson同步表示:「Apple和Issey Miyake在設計理念上都重視工藝、純粹與愉悅感。這款巧思十足的額外口袋正體現了這些理念,並自然成為我們產品的理想搭配。iPhone Pocket的顏色選項經過精心設計,可與所有iPhone機型與顏色相互搭配,讓使用者能隨心打造專屬於自己的組合。獨特的造型為攜帶iPhone、AirPods及日常隨身物品提供了一種優雅而嶄新的方式。」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長短款色選、價格、全球販售點一次看

作為特別款產品,iPhone Pocket祭出飽和繽紛且充滿趣味的顏色選擇,短背帶款提供檸檬黃柑橘橙粉紅孔雀藍寶藍肉桂棕8種;長背帶款則精選其中的寶藍、肉桂棕、黑3種。其中柑橘橙因恰與最新發表的iPhone 17色彩有所呼應,備受期待。

短背帶款,8色,售價 NT$4,990。(圖片來源:Apple)
短背帶款,8色,售價 NT$4,990。(圖片來源:Apple)
長背帶款,3色,售價 NT$7,790。(圖片來源:Apple)
長背帶款,3色,售價 NT$7,790。(圖片來源:Apple)

全系列預計於2025年11月14日起在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大中華地區共10座城市的Apple實體門市及官方網站販售。值佳節時期,實體門市和線上商店專員皆可協助顧客依iPhone型號、顏色及使用習慣搭配合適款式,添購滿足個人喜好的新配件。果迷、時尚迷準備好了沒?不設限的創意力,碰撞來自相異領域的玩心和設計美學,連結科技與時尚需求的生活藝品即將亮相。

iPhone Pocket全球販售點|Apple實體門市

  • 紐約SoHo門市
  • 倫敦Regent Street門市
  • 巴黎Marché Saint-Germain門市
  • 米蘭Piazza Liberty門市
  • 東京銀座門市
  • 首爾明洞門市
  • 新加坡Orchard Road門市
  • 上海靜安門市
  • 香港廣東道門市
  • 台北信義A13門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從模仿到創造,孩子如何破解語言的密碼?

Photo by Marisa Howenstine on Unsplash

人們常以為孩子學語言的方式只是單純模仿,但事實上,他們在模仿的同時,也在進行一場深層的「語言解碼任務」。從無意識的重複,到能創造出從未聽過的句子,孩子在探索語言的過程中展現出驚人的認知能力與創造力。本文將一步步揭開孩子如何從模仿走向語言創造的奧祕。

語言創造力的萌芽

大人通常會覺得孩子學語言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靠模仿習得。這種直觀想法其來有自,他們認為小孩不會把事情複雜化,純粹就是複誦他們聽起來覺得有趣的東西,直到他們已經什麼都會說的那一刻,尤其是他們有能力閱讀以後。小孩的確時常模仿剛剛聽到的東西。時至今日,要說孩子是以模仿習得語言的話,也一定沒有人會反駁。只是他們也確實透過層層解析語言的深層架構(即文法)來習得語言,而且他們會在解構的過程中不斷嘗試把玩,藉此探索語言這種暗藏特性,而這是需時多年才能完成的任務。

小孩不需要上文法課,不需要有人去教或去糾正他們的語言結構,他自己就能發現。隨著語言「解碼」能力越來越強,他們就開始有了語言的創造力,能根據想傳達的意思調整語言結構,能說出不曾聽過的話語,只是因為他們想說就能說。孩子這麼做的時候就已經不是在模仿語言,而且他們每天會做好幾遍,他們做為小小人類就有能力達成這樣令人欽佩的認知表現——那就是他們能夠習得任何一種語言,甚至是能同時習得多種語言。

在這種時候,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已遠遠不僅限於模仿,而是就像英語說的那樣,他們是在破解語言密碼(Cracking the code),他們會察覺如何運用這些語音和單字去組織有意義的語言訊息。就好比面對加密通訊系統的特務,一步步解開周遭語言背後的文法暗號。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語言素材的蒐集

現在聰慧過人的小特務正忙著破解周遭訊息之中的密碼,也就是語言的文法,我們稍後再回到他身上。正如之前所說的,這位小小的語言學徒(或是較大一些的)不僅是個聰明的語言小間諜,同時也善於模仿周遭語言。母語學習者一邊將精力投注於解構文法這樣困難至極的任務,一邊也繼續進行簡單至極的事,那就是持續蒐集語言素材,也就是蒐集單字、句子、短篇段落、語調等,像螞蟻一樣,全心全意地努力累積一塊塊有趣的語言素材,而且在聽人說過這些素材後,隨即加以複述。

對於這些語言素材,孩子不只是投諸心力、認真聆聽,還一定會不斷複誦,也就是不斷去模仿這些素材,即使從外表看不出來,即使沒聽到他們說出口,他們也默默在進行這些活動。他們用這種方式,逐漸編造出一本屬於他自己的「語言用法字典」,隨著不斷累積跟蒐集語言素材,字典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

而問題在於,這本字典要是沒有跟文法的運用方式,也就是語言的「暗號」結合,那能發揮的效用就很有限,頂多只能說出像某些電影裡的台詞:「舊電影,印第安人,這樣講話」。因此,我們不得不再回到這位小間諜身上,他得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自己找出語言暗號的運作方式(也就是文法)。語言暗號的組成元素總是免不了用上這些東西,諸如稍微變形的單字(詞法與文法格)、排序方式(文法)、使用特定語調(韻律)、搭配特定的文法用字(文法),讓他們每次使用語言時,都能傳達清楚、具體而且有相關意義的不同訊息。接下來要來看看研究人員提供的幾項資料,了解這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Photo by Charlein Gracia on Unsplash
Photo by Charlein Gracia on Unsplash

從韻律到語法: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

一位六個月大的女嬰靠著她的「韻律迷你字典」,就能夠表達生氣的情緒、不喜歡的感覺或非常喜歡「五隻小狼」的遊戲,諸如此類的表達方式,都是這位小小模仿家透過模仿語調和溝通方式才能做到的。再過一陣子,靠著這本「韻律與單字迷你字典」,在她十五個月大的時候,她就可以在有人要離開時說出:「擺擺(拜拜)」,或者在想吃東西時說:「內內(喝奶)」,這些都是模仿來的表達方式,僅僅使用一個單字卻能適當表達意義。

到了十八個月大的時候,這位小間諜已經慢慢可以掌握文法暗號了,她開始能說出兩個單字,而且能正確排序,比如她能說出「要敲顆粒(我想要巧克力)」。等到了二十六個月大的時候,媽媽開車載她經過馬德里的西貝萊斯廣場。小女孩知道那裡有兩隻獅子,但從她的角度只能看到一隻,於是就有了這段對話:
小女孩說:「沒有一隻獅子,另一隻砍(看)不到。」
媽媽(很驚訝,並確認她是否所言屬實):「對,還有另一隻看不到的獅子。」
小女孩:「有兩隻獅子。」
媽媽:「對,有兩隻。」
小女孩接著說:「有兩隻獅紙(子),像 X 有兩歲。」(X = 她自己的名字)

小女孩從未聽其他人說過「要敲顆粒(我想要巧克力)」這種句子,也沒聽過類似「有兩隻獅子,像 X 有兩歲」這種句子。但這句話不僅掌握了文法順序,還用到了動詞變化(tiene = 她/他/您有)與複合句文法(hay…como…tiene = 有…像某人/事/物有…)。這些全都是她自創的語言輸出,隨著她慢慢解開層層文法暗號,她的語言創造力也越來越活躍。

模仿是語言習得的起點,卻不是終點。孩子在模仿中學會聲音與節奏,但唯有透過理解語法規律、運用語義結構,他們才能真正「破解語言密碼」。因此,模仿雖不可或缺,但語言的精髓在於創造與理解——這正是孩子天生具備的驚人能力。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人類如何學習語言?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探索嬰兒到成人的語言能力躍進之謎》

出版日期|2025/11/06

作者|蘇珊娜.洛佩斯.奧爾納特(Susana López Ornat)

在本書中,鑽研語言習得議題超過五十年、與多個頂尖國際研究機構合作過的兒童語言發展研究先驅帶領我們深入探索語言習得的不同階段,並串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等科學的最新研究與發現,揭示嬰兒如何從牙牙學語、與自己或玩具「對話」,直到最終發展出完整敘事能力的驚人過程。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