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愛心獎」啟動報名

第19屆「愛心獎」啟動報名

愛心獎是當今融合華人世界的公益慈善獎項。甄選範圍由香港延伸至全球華人、法人慈善/公益團體,每屆6-8名得獎。18年來共選出海內外114位實至名歸的得獎者,逐步實現林創辦人愛心無分國界、種族、宗教的心願。第19屆‧2024的獎金提升至美金19萬元(含法人團體/個人),獎金全額用於參選地區公益慈善項目,讓更多弱勢族群受惠。

愛心獎將於中國、香港、台灣各大平面及網媒等線上/線下公告。歡迎 閣下推薦愛心楷模參與,並將於頒獎典禮後,在中國暨全球重要華人地區、網站、臉書、微信、微博、YouTube、Instagram、Line等陸續表彰得獎者的善心愛行,敬邀 閣下共襄盛舉。

 

愛心獎成立以來,全球得獎者共114名,歷屆部分名單如下:

(1)榮譽愛心獎  1名
梁愛詩 - 2023

(2)中國 共27名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 (首名團體受獎者) - 2023
王頌湯 (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 - 2023
劉小鋼 (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 - 2023
陳行甲 (深圳市恒暉公益基金會)- 2023
陳一丹 (一丹獎基金會) – 2022
周秉德 (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 - 紀念周恩來總理) – 2022
曹德旺 (河仁慈善基金會) – 2021
盧  邁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 2020
劉海鷹 (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 – 2020
王振耀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 – 2019
牛根生 (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 – 2018
馬蔚華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 2017

(3)台灣 共39名
袁万丁 (萬昌基金會) - 2023 
   
癌症希望基金會 – 2023 

證嚴法師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 2021
星雲大師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          – 2020

張淑芬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 張忠謀夫人) – 2019 
林志玲 (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 – 2018
王文淵 (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 – 2016
高秉涵 (抱逾百老兵骨灰罈回鄉律師) – 2015
王建煊 (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 - 2015 
陳樹菊 (《富比士》雜誌選為亞洲慈善英雄) – 2010

(4)香港 共44名
釋寬運 (香港佛教聯合會、西方寺) - 2023
康  典 (香港桂馨基金會、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 – 2022
蔣麗萍 (愛基金) – 2022
陳守仁 (陳守仁基金會) – 2020
莊陳有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黑暗中對話) - 2017 
陳  葒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 – 2013 
田家炳    (田家炳基金會)  -    –    2013


杜  聰 (智行基金會) – 2010

林順潮 (光明行動護眼基金、亮睛工程) – 2006

                          
(5)海外華人 共3名 

卓順發 (新加坡善濟醫社) – 2022

潘南弘 (澳洲華人服務社) – 2021

鮑潘曉黛 (美國幫幫忙基金會) - 2020  
     

終選會歷屆/本屆主席
藍鴻震、梁愛詩、李焯芬(本屆)

愛心獎頒獎典禮歷屆主禮/頒獎/提名/出席嘉賓

(1)中國
東西方慈善論壇創始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 《中國新聞週刊》社長/《中國慈善家》雜誌社社長/中新凱悅傳媒集團董事長呂振亞、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東西方慈善論壇執行總裁兼CEO王慶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四川省玉階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朱新華、中新社黨委副書記盧遠建、通鼎互聯北京公司總經理陳飛、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海鷹、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張強、前部長唐怡源等。

(2)台灣
台塑企業集團總裁/王詹樣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王文淵、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伉儷、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長黃輝珍及副董事長李伸一、前統一集團總裁/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林蒼生、吳俊傑慈善公益基金會副董事長吳中和、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創辦人王建煊、台灣立法機構前負責人王金平、台北科技大學校長王錫福等。

(3)香港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第4屆‧2009頒獎典禮,主禮及頒獎)、林鄭月娥(出席第11屆‧2016頒獎典禮,致辭及主禮)、前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前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前香港城巿大學校長郭位、前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前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林廣兆、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聯泰集團行政總裁陳亨利、陳趙滿菊伉儷等。

現凡居住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並持有當地永久居民身份證,全球華裔(華人/華僑等),不分宗教、性別、職業、年齡,以及上述地區之法人慈善/公益團體,其愛心善舉符合獎勵標準,均可被*推薦參選。參選者如參選期間離世,即喪失資格。

獎勵對象
(1)     公益創新,先知先行/          (4) 默默行善,匡正風氣/
(2) 愛心企業,社會典範 /         (5) 濟困扶危,救助無依。
(3) 宗教領袖,慈悲喜捨 /

本屆推薦/作業將由即日起在海內外全面啟動,推薦可經由網上系統、電郵及郵寄等方式遞交申請;頒獎典禮將於12月7日(六)續由香港鳳凰衛視協辦、製播;東西方慈善論壇、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吳俊傑慈善公益基金會、台北科技大學校友總會、陳守仁基金會、許曉暉紀念基金等協辦。

第19屆‧2024愛心獎推薦詳情,敬請瀏覽官方網站 (www.compassionaward.org) 或臉書、微信、微博等

網上申請系統連結:
https://www.compassionaward.org/latest/ca_form/index.php

申請日期:
即日至2024年4月30日(二)止

獎勵名額及獎項:
6-8名 (含全球華裔及法人慈善/公益團體),每名獎金美金19萬元、獎座及獎狀。

終選委員會 / 基金會主席:
李焯芬 / 李嘉音

榮譽捐助:
吳修齊基金會
吳俊傑基金會
台北科技大學校友總會
許曉暉紀念基金
陳守仁基金會
李嘉音
王茂林
錢立祐
陳趙滿菊
林俊杰 
劉李麗珉 
張炳煌 
林耀明
劉永強
羊福雄

讓孩子知道,我們有生氣的權利──《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犬山紙子與SHELLY談性教育與社會責任

Photo by John Simitopoulos on Unsplash

在談論性教育與性暴力預防時,社會往往將焦點放在「自我防衛」上,彷彿責任應落在潛在受害者身上。然而,這樣的視角不僅忽略了加害者的責任,也潛藏對受害者的責難。作家犬山紙子與性教育專家SHELLY的這場對談,正是從這樣的憤怒與不甘出發,深刻探討「為何我們總是要求孩子保護自己,卻少有人教導孩子:你有生氣的權利,也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自我防衛與憤怒,我們有生氣的權利

據說,色狼通常會選擇那些看起來不會反抗、不會大聲呼救的孩子。家庭暴力綜合中心分析性侵害受害女性的特徵後發現,最常見的是「不會說出自己受害」、「沒有勇氣報警、看起來溫馴的人」。此外,也有數據顯示,穿制服比穿便服更容易受害。

我真的對這樣的社會感到非常憤怒,也覺得非常不甘心。為什麼是受害者這一方必須採取自我防衛行為?

SHELLY:我認為應該把這種憤怒傳達給孩子。「媽媽也真的很生氣。為什麼女孩子們必須自我防衛,這真的很奇怪。」我認為讓孩子看到家長也是人,也有憤怒的情緒是好事。特別是女孩子,往往被教育要壓抑憤怒的情感。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世上有很多非常不合理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因為想改變這個狀況而感到憤怒。然後告訴孩子:你有權利生氣,你擁有改變的力量。這也關係到孩子的自尊心。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以前,我曾經接到一份工作委託,對方希望我在一個大型時尚活動上進行宣導:「現在性犯罪激增,希望請到SHELLY老師這樣的性教育專家,在這種有大量女孩子聚集的場合宣導一些避免性侵害的注意事項。」我二話不說立刻就拒絕了這個工作。

在十幾二十歲的女孩們興奮地穿著可愛的時尚服裝,心情雀躍不已的場合,你要我跟她們說「你們有被強姦的危險,所以要自己小心喔」?那換個角度想,他們會在足球場上進行「請取得對方同意。和喝醉的人發生性關係就是強姦」這樣的教育嗎?會在大家唱著應援歌的時候做這種宣導嗎?不可能對吧。只因為那個場合聚集了許多女孩子,就要求在那裡進行宣導,這種想法簡直太糟糕了。

Photo by Old Youth on Unsplash
Photo by Old Youth on Unsplash

關於自我防衛的話題,應該由愛你的人在家庭內部進行,必須在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時候才去談論這個話題。反過來說,我認為社會應該教導的是:「犯罪就是犯罪,這種事情絕不能做。」如果這一點不改變,就會形成一種尋找被害人過失的氛圍,比如「你當時穿的衣服是?幾點了?你當時是一個人走在路上嗎?」

犬山:原來被自己所愛的人在充滿愛的氛圍下教導的內容,和社會上只會呼籲「自我防衛」所包含的訊息,兩者之間的差異竟然如此之大。此外,即使需要進行防範宣導時,我認為最基本的是應該要先強調「不可以施加性暴力,性暴力的受害者沒有任何錯」的觀念。本來,社會就應該優先思考如何消除性暴力才對。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陪伴女兒建立內在力量的教養課》

出版日期|2025/09/13

作者|犬山紙子

本書彙整許多家長在養育女兒時面臨的疑問或擔憂,與各領域的專家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應對方式,例如在家庭進行性教育的時機與方式、如何提升網路時代對於隱私及個人資訊的保護意識、刻意接近未成年人欲進行線上性誘騙的手法與防範之道等。由於兒童本身就是社會中較為弱勢的存在,家長必須成為為我們的兒女勇敢發聲、開疆闢土的大人,而在守護孩子的同時,或許也是在擁抱和保護當年那個因痛苦而哭泣的自己。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百年工藝的摩登演繹:LE CREUSET 「Modern Heritage」&萬聖限定系列登場,讓南瓜與黑貓點亮秋日餐桌風景

百年工藝的摩登演繹:LE CREUSET 「Modern Heritage」&萬聖限定系列登場,讓南瓜與黑貓點亮秋日餐桌風景

一口鍋,能陪伴家庭走過多少歲月?從象徵百年傳承的「Modern Heritage」系列,到點亮萬聖夜的南瓜鍋與黑貓盤,頂級餐廚美學品牌LE CREUSET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再次用琺瑯鑄鐵的經典語彙連結料理與記憶。今年秋天,不妨以一鍋一器的色彩點亮餐桌,為日常添上專屬的節慶氛圍與儀式感!

1925年的法國小鎮開始,LE CREUSET在無數餐桌上留下身影。它不只是廚房裡的器具,而是與料理、回憶緊密相連的日常風景。邁入百週年,品牌再度回望初心,推出「Modern Heritage」系列,以全新語彙致敬最初的鍋型,並在設計細節裡注入當代的摩登氣息。

圖片提供:LE CREUSET
「Modern Heritage 圓鐵鍋」厚實的鑄鐵鍋身讓火候穩定傳遞,僅需小火就能熬煮出食材最純粹的滋味;淺色琺瑯方便掌握料理變化,26公分的尺寸恰好適合5–6人,無論是週末燉湯或聚餐佳餚,都能輕鬆上桌!(圖片提供:LE CREUSET)

繼上半年推出百週年限定色「流金火焰橘」後,Modern Heritage琺瑯鑄鐵作品則將經典線條重新演繹。無論是弧形鍋耳、不鏽鋼環形鍋蓋把手,抑或更為俐落的曲線與開放結構,都在懷舊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既延續工藝精神,也展現LE CREUSET琺瑯鑄鐵作品一貫的美學與性能。

圖片提供:LE CREUSET
Modern Heritage 系列集結品牌高人氣鍋款,包含燉煮神器圓鐵鍋、淺底鑄鐵鍋與橢圓烤盤。(圖片提供:LE CREUSET)

系列涵蓋圓鐵鍋、淺底鑄鐵鍋與橢圓烤盤,從慢火燉煮到無水料理,都能輕鬆駕馭。對於料理愛好者來說,它們既是日常實用的鍋具,也是能端上餐桌、展示個人風格的收藏逸品。百年限定的迷你小鍋經典收藏五入組,更為這次系列增添一份值得珍藏的儀式感。

圖片提供:LE CREUSET
單筆消費滿 NT$18,000 且包含 Modern Heritage 系列商品,即可獨家獲贈百週年限定「迷你小鍋經典收藏五入組」(限量100名,不對外販售)。(圖片提供:LE CREUSET)

今年萬聖節,餐桌控的必收清單!

在百年經典之外,LE CREUSET每年推出的萬聖節限定系列,也是餐桌愛好者的必收清單!今年的系列以多彩姿態登場,除了經典的珊瑚橘與雪花白外,百年限定色流金火焰橘華麗而溫潤的色澤,更為節慶時光增添風情。同時,全新推出的杏仁奶茶、橄欖綠與醇酒紅,也突破萬聖節傳統「橘與黑」的想像,帶來更多元的餐桌選擇。

圖片提供:LE CREUSET
「南瓜造型鑄鐵鍋」藤蔓般的鍋蓋頭好握又別緻,鍋身細緻刻畫莖蒂線條,立體感十足,彷彿把秋日南瓜直接搬上餐桌!(圖片提供:LE CREUSET)
圖片提供:LE CREUSET
除了經典的珊瑚橘與雪花白,今年最耀眼的莫過於百貨限定色「流金火焰橘」。溫潤又華麗的色澤,讓萬聖節餐桌瞬間多了份優雅儀式感。(圖片提供:LE CREUSET)

從南瓜造型鑄鐵鍋、淺底鑄鐵鍋,到馬克杯、醬汁盅與黑貓造型盤,每件單品既呼應節慶氛圍,也兼具日常實用度。無論是一鍋香濃的南瓜燉飯、一杯暖心的奶茶,或烘焙南瓜派與造型糕點,它們都能為餐桌添上一抹奇幻與趣味。今年萬聖節,不妨就以一鍋一器,讓料理與氛圍一同成為生活裡的美好片刻!

圖片提供:LE CREUSET
除了南瓜鍋外,每年萬聖節必收的黑貓造型盤,今年更推出多款尺寸與色彩。不論聚會或日常,都能營造專屬餐桌氛圍,讓派對時光更有趣也更難忘。(圖片提供:LE CREUSET)

更多資訊請至 LE CREUSET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