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 Heritage:A Story Beyond Time 卡地亞以典藏系列,詠嘆時光詩篇

珠寶,是時光刻劃出的藝術品。不只鎏金歲月造就璀璨流麗的寶石,一只只巧奪天工的珠寶首飾,更反映出風格與創意的歷史。而若是想一探這時光之藝,不妨從「卡地亞典藏系列」出發,傾聽這超乎想像的時光絮語。

卡地亞

事實上,卡地亞蒐羅昔日創作的軌跡,還得追溯至1970 年代時,從一場拍賣會上購回 1923 年出品的「廟門廊柱神秘鐘」;到了1983 年,「卡地亞典藏系列」正式成立,收藏風格史。時至如今,「卡地亞典藏系列」已有超過3500 件早至1860年代、近至 2000 年代的創作,這些珠寶珍品也經常受邀至國際級博物館舍展出,包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北京紫禁城故宮博物院、巴黎大皇宮、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及阿布達比羅浮宮等,皆曾展出卡地亞典藏系列的稀世珍品。

卡地亞

以究極工藝創造優雅新意

而在這些曠世之珍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或許還是開啟「卡地亞典藏系列」的嚆矢—「1923 年廟門廊柱神秘鐘」。很難想像,在百年之前,卡地亞匠人便以超凡技術,打造出指針彷彿漂浮於錶盤之上的座鐘,不僅被譽為「鐘錶史上的奇蹟」,更被時尚名媛兼歌劇名伶哈洛德.富勒.麥克米克夫人(Harold Fowler McCormick)珍藏,直到1971 年才透過紐約蘇富比出售,讓這只劃時代作品成為「卡地亞典藏系列」經典代表。

卡地亞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典藏系列作品,則是卡地亞在1928 年時,為印度帕夏拉大公布品達辛特製的項鍊。事實上,這位富甲天下的印度大宮在20 世紀初將數千顆寶石交給卡地亞,邀請卡地亞為其訂製首飾。於是,融合印度王室奢華氣派與當代歐洲精煉風格的巨型典禮用珠寶頸飾堂堂誕生。只見其以鉑金作為鑲嵌材質,搭配兩大顆緬甸紅寶石、近3000 顆鑽石,以及一顆重達 234.65 克拉的De Beers 黃鑽,成為珠寶史上最壯觀的作品之一,也反映了卡地亞如何在20 世紀初率先將鉑金廣泛運用於珠寶創作,並大膽結合各色鮮豔寶石,創造出饒富新意的究極設計。

卡地亞

超凡精準的比例與線條

另一件卡地亞典藏系列作品「1906 年蕾絲緞帶胸針」則結合鉑金、金,以及枕形、馬眼形、圓形舊式和玫瑰式切割鑽石,展現出卡地亞透過精密比例、精準線條和設計平衡,優雅演繹源於時尚界的蕾絲元素,淋漓展現出全方位的美學追求;而在1902 年售予埃塞克斯伯爵夫人的捲軸(渦卷)式冠冕,也是形式之美的完美展現,透過種子式鑲嵌(millegrain setting)手法、金、銀、枕形圓形舊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鑽石等素材,打造出流暢有機的曲線,昂揚勃勃生機;至於1932 年由格瑞納達八世侯爵夫人購入,鑲嵌圓形舊式和玫瑰式切割鑽石與一枚枕形拋光祖母綠的項鍊,則以精巧的排列表現出「新建築結構」,以「珠寶即建築」的手法,呈現出超乎想像的首飾風貌。

卡地亞

多元文化帶來靈感撞擊

除了對於形式的極致追求之外,卡地亞典藏系列作品中另一個鮮明的創作基因,則是擁抱世界的好奇心。事實上, 路易‧ 卡地亞(Louis Cartier)本就對世界的廣袤多元擁有勃勃興致,也提供眾多私人藝術品與圖書收藏,作為卡地亞設計師的靈感庫。不只如此,卡地亞兄弟對於東亞、印度、中東、非洲等地的探索,更為珠寶注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色彩或表現手法。像是受到印度文化影響,製作出的「Tutti Frutti 水果錦囊」系列作品,便以飽滿鮮豔的色彩風靡歐洲名流貴胄,如今卡地亞典藏系列中鑲滿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等的「1936Tutti Frutti 水果錦囊項鍊」,不只曾是192030 年代「全球最優雅的女人」黛絲‧ 法羅斯夫人(Mrs. Daisy Fellowes)特別訂製的珍寶,更如實反映了這段東西混融的創作歷史。

卡地亞

如果說對於比例、材質、多元文化的極致追求,是卡地亞百年不變的堅守,那麼優雅矜貴的美洲豹,則是代表卡地亞的不朽符號。事實上,美洲豹在1914 年首次以豹紋造型腕錶登場後,便成為卡地亞最具代表性的圖騰,以華美姿態展現新世紀女性的自由不羈。如今,卡地亞典藏系列作品中更不乏美洲豹造型珠寶,像是「1949 年美洲豹夾式胸針」以凸圓形切割藍寶石呈現豹身斑點、用兩顆梨形切割黃鑽為美洲豹點睛,更讓美洲豹擒著那顆152.35 克拉喀什米爾凸圓形藍寶石,表現出雍容華美的強大氣場,不只是卡地亞為溫莎公爵夫人製作的第二件立體造型,如今更成為卡地亞典藏系列珍藏的瑰寶。而從這一件件風華絕代的品項裡,不僅能看到各時代設計師與匠人對於極致之美的追求,更看見那一件件絕美珠寶,如何既讚頌時代,更至臻不朽。

卡地亞

文| 郭慧 圖片提供| Car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