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OD 台中原創品牌計畫 一座城市,如何讓材料重生

一場以「城市共創」為核心的品牌實驗,正在台中悄然發酵。自 2021 年起,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推動「TCOD 台中原創品牌計畫」,以公共資源扶植在地優質品牌,串連產業與文化、永續與生活。這不只是一項計畫,而是一場以設計為語言的集體行動:讓物件回應環境,也讓創作者重新思考「原創」的含義。

在今年的獲選名單中,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與 Entadar 海漂計畫,分別從工藝與旅行的視角切入,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永續敘事。前者將騎乘過的輪胎,轉化為背負生活風格的日常包袋;後者則以消防水袋與回收皮革打造模組化通勤配件,串聯使用者在城市與自然之間的移動節奏。不同規模、不同起點,卻在再製材料中找到了共同的命題「設計,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種對當代的回應方式」。

TCOD 台中原創計畫

一條胎皮的延續

「我們不是為了標榜環保而做,而是因為這些材料真的還有價值,甚至讓人背起來覺得驕傲。」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營運總監汪家灝這麼說。探索館是巨大集團四大文化品牌中唯一擁有實體空間的據點,也肩負著永續價值的日常實踐;今年 TCOD 獲選的「單車內胎環保包」,正是從材料出發的設計提案。

TCOD 台中原創計畫

這些曾經上路的報廢內胎,在保留胎紋、補丁與品牌編號後,經過清潔、拼接與加固,轉化為具防潑水特性的包袋。「每一個包都是不一樣的,有些補胎痕跡反而讓人覺得更有故事感。」他說。這項設計也呼應巨大集團近年推動的「自行車永續聯盟」,延續 A-Team 整合精神,將碳排與材料再生納入整條產業鏈,「你自己工廠做得到沒用,要供應鏈都能跟上。」對他而言,TCOD 並非終點,而是一種提醒。「它不是只有選出作品而已,而是讓你重新回頭看自己做設計的理由,也讓團隊更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

TCOD 台中原創計畫

流動中的模組設計

「我們不是為了製造話題而設計,而是回到使用者的節奏與真正的機能。」Entadar 海漂計畫創辦人陳又齊說。品牌名來自一種能在海上漂流數十年、最終落地發芽的種子,也映照他從台中出發、旅居多地後回台創業的歷程:「那是一種漂流感,也是一種回家的決心。」

TCOD 台中原創計畫

Entadar 聚焦通勤與旅行間的切換需求,今年獲選的「Urban 都會通勤系列」,採用低碳 PPU 皮革打造,並透過模組結構回應筆電與隨身配件的收納邏輯。「有一點像是穿在身上的微電器。」他說,「但我們關注的不是風格,而是實際使用。」除了正選作品,他也提到以退役消防水袋製成的盥洗包;「這些水袋無法被回收,但材質極耐磨、防水又抗滑。」團隊從社區回收、手工拆解,保留原色與撞色紋理,讓再生素材的痕跡成為設計語言的一部分。對他而言,TCOD 是一份真誠的對話邀請。「不只是入選而已,是有人花時間理解你為什麼做,這對我們這種規模的品牌來說,很有溫度。」

TCOD 台中原創計畫
TCOD 台中原創計畫

永續不只關於設計

當「永續」從設計理念走向實踐,它需要的不只是創新與美感,更需要一套能夠支持、陪伴、推進的系統。TCOD 的意義,正是在於補上這道支撐結構。它讓設計不再只是品牌內部的努力,而成為城市與社會共同參與的行動。

對許多地方創作者而言,永續不只是選擇材料這麼簡單,而是與資源、成本、供應端不斷交涉的結果;他們需要的不只是被看見,更是被理解!而 TCOD 所提供的,不是一次性的舞台,而是一種長期的連結關係;讓地方品牌知道,他們不是孤軍作戰。

當設計與城市目標結合,當公共資源願意傾聽現場聲音,一座城市的永續力,才會真正成為有機的文化能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