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1917~1963)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總統之一,他的積極進取、樂觀與雄心壯志啟發了全世界。在就任美國第三十五屆總統期間,他達成了多項卓越成就,例如: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推動民權運動與法案為結束種族隔離奠下基礎、成立和平部隊協助貧窮落後國家。萬寶龍名人系列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限量書寫工具的推出,呈現了這位美國歷來最年輕的傳奇總統所懷抱的願景與達成之成就,同時並讚揚約翰•甘迺迪於各方面的才華與個人風采: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魅力十足的領袖、同時也是充滿智慧並愛家的男人與父親。
萬寶龍名人系列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特別款
本限量系列所採用的設計展現了約翰•甘迺迪所散發的一種迷人性格,以及形塑他身為一位高瞻遠矚領袖的無限影響力。約翰•甘迺迪限量系列書寫工具特別款(Special Edition)著重在他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中自我激勵的熱情。設計靈感來源有著美國名校常春藤的學院風格,筆蓋與筆身均採用深藍色高級樹脂,藉以呼應他的教育背景,而筆身與筆蓋上的藍色條紋環則象徵他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海軍軍旅生涯。家庭對甘迺迪一生的重要性則以筆蓋上的三圈銀環來表現,代表他的三位兄弟。此外,筆蓋環的視覺設計也象徵著登陸月球所留下的第一個腳印,以稱頌他的最高成就,而他讓太空人登陸月球的高瞻遠矚,則以鐫刻登月小艇的750純金筆尖來表現,以記錄這不朽的一刻。筆夾設計散發著獨特的1960年代風格,並刻有甘迺迪的姓名縮寫「JFK」。
萬寶龍名人系列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限量款1917
約翰•甘迺迪限量款1917的發行數量與其出生年份有關,而設計靈感來自於甘迺迪私人的生活樣貌。紅色、白色與藍色的組合是航海的傳統顏色,筆蓋與筆身亮漆層底下的圖樣為航海繩索的造型,體現約翰•甘迺迪自小男孩時期就展現了航海的熱愛。此外,750純金鍍銠筆尖鐫刻著甘迺迪第一艘船艇的救生圈,這艘名為Victura的船艇是甘迺迪的父母在他十五歲時送給他的禮物。三環的設計代表他的三位兄弟,而筆蓋頂端與筆尾蓋上的十個刻痕標記,便是意喻甘迺迪這個美國歷史上最顯赫、最古老、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族中十位重要成員,包括約翰•甘迺迪的父母和他以及另外7個兄弟姊妹。
筆蓋環上刻有約翰•甘迺迪在競選總統期間的標語「偉大時刻(A Time For Greatness)」,筆夾鐫刻其姓名縮寫「JFK」。鑲嵌於筆蓋頂端的萬寶龍六角星標誌採用月長石,藉以象徵約翰•甘迺迪推動人類登陸月球的願景。
1963年6月,正值美蘇冷戰高峰,冷戰將德國沿著柏林圍牆一分為二,為了表達對德國的支持,美國總統甘迺迪特地造訪西柏林與德國第一任總理阿登纳Konrad Adenauer會面。而就在兩位元首約定簽署Golden Book的重要時刻,萬事具備的阿登纳卻在簽署之際發現身上沒帶任何一只筆,於是甘迺迪大方借出自己隨身攜帶的萬寶龍Meisterstück 149鋼筆,並說道:「May I help you Mr. Adenauer?」,似一語雙關點中當時美國與德國的處境。尤其在此會面之後甘迺迪於柏林圍牆旁發表公開演說,感性地說出那句永遠追隨甘迺迪的德語名句:「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為身處困境的柏林人帶來了新希望,也給所有德國人帶來了新的信心,而萬寶龍Meisterstück 149也跟著這段軼聞名留青史。
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特別展中,出之於設計師篠原ともえ之手的「LACQUERED EWER SHOSOIN DRESS」,以正倉院的「漆胡瓶」珍寶為靈感,讓古代的藝術品在現代以時尚之姿重生。
位於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建於8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710-794),並以聖武天皇生前喜愛的各式藏品為主,包含服飾、家具、樂器、藝術品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9千件之多。每年秋天舉辦的「正倉院展」,更吸引了眾多參觀人潮。而於6月14日~8月24日在大阪歴史博物館、9月20日~11月9日於上野森美術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 —感じる。いま、ここにある奇跡—(編輯暫譯:-感受.此刻,存在的奇蹟-)」,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同時深入體會到這些「寶物」的價值。
目前在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展,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2025年5月27日羅馬當地晚間,Dior 2026早春度假大秀在全球矚目下落幕。秀後權威商業媒體《BoF(The Business of Fashion)》即以「Hello, Goodbye」為斗大標題撰文,基本坐實了盛傳已久的Dior換帥之說。不到兩日,品牌正式宣布Maria Grazia Chiuri卸任女裝創意總監。
恰如Chiuri的感言:「在任職9年後,我將離開Dior,懷著無比的喜悅與感激回顧這段非凡歷程。我特別感謝所有團隊與工坊成員,是他們的才華與專業讓我能實現對女性時尚的願景,並與多代女性藝術家展開深度對話。我們共同書寫了一個令我無比自豪、充滿意義的篇章。」彼時,業內倒沒有同Matthieu Blazy、Sabato De Sarno等其他設計師來去時那樣震驚或惋惜,Chiuri的離開是相對歡快而確定的,無論對她個人或品牌而言,下一章早已蓄勢待發。
Maria Grazia Chiuri社群發文。(圖片截取自 Instagram @mariagraziachiuri)
如何評價Maria Grazia Chiuri的9年女性書寫?
作為Dior品牌歷史上至今唯一的女性創意總監,綜觀這些年執掌共46個系列,Chiuri首作2017春夏時裝系列中那件胸前印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我們都應為女性主義者)」字樣的T恤,事實上便已是其核心信念和Chiuri-Dior時代的最佳破題。
為本次大秀揭幕的前導微電影《影魅幽魂(Les Fantômes du cinéma)》由同樣出身羅馬的導演馬泰歐賈洛尼(Matteo Garrone)執導,並以1961年義大利電影《羅馬幽靈(Fantasmi a Roma)》為靈感,透過一場古老世紀鬼魅與當代時裝模特穿梭、疊身於城市建築前的時空漫遊,向羅馬的多重歷史敘事致意。
工坊為片中「幽靈」打造的古老世紀裝束。(圖片提供:Dior)
頭飾亦經精心雕琢。(圖片提供:Dior)
拍攝上聚焦於時裝秀所蘊含的電影語言,交織集體記憶與個人幻想,更特別與Umberto Tirelli服裝工坊合作(註);Chiuri自其典藏中挑選出多套與影史上經典作品有關的代表性服裝,運用象牙白色塔羅塔紗(Tarlatane)重新製作出幽靈般的精緻裝束,召喚著義大利名導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和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筆下角色的靈魂。12分鐘的影像觸及時裝與戲服、真實與虛構之間微妙而詩意的邊界,一如Dior高訂精神所探索的流動地帶。
大秀選址於羅馬Villa Albani Torlonia古典花園,沿承文藝復興時期花園中戲劇性的空間構造與透視景觀,整體動線宛如一幕幕舞台的鋪展。由荷蘭編舞兄妹檔Irme與Marne Van Opstal所設計的「靜態場景(Tableaux vivants)」迎接賓客,12位舞者散立其間,重塑巴洛克時期「綠雕劇場(Teatro di Verzura)」的魔幻魅力:交織身體律動與視覺錯置,喚醒空間的劇場性,首先將觀者帶入沉浸式體驗。接續由藝術家Pietro Ruffo以其對「怪誕圖騰」風格的再詮釋(註),於這座別墅園林中穿插裝飾圖樣與象徵角色,進一步引領觀者穿越迷幻之境,回溯羅馬作為電影、劇場、時尚與藝術之都的文化記憶。
於是,20世紀活躍於羅馬、巴黎與紐約藝術界的傳奇女性Mimì Pecci-Blunt,成了Chiuri最後一舞的靈感核心。2026早春度假系列時裝暨高級訂製服大秀,便以「想像的舞會(Bal de l’Imagination)」向她曾策劃的華麗化妝舞會致敬,並透過當下時裝語彙重現20世紀的精神面貌與美學風華。
持以極為完整的時裝秀概念、信手拈來便豐盛到用「混亂」形容的視覺與服飾設計,替這9年空前的女性書寫闔上書頁。Maria Grazia Chiuri的落款既有一種羅馬自帶的鬆弛快意,又令人沒來由地為之激情滿懷。當書頁再啟,也許是繼羅馬Teatro della Cometa劇院修復計畫後對藝術圈的持續獻力?重回目前仍空懸女裝創意總監之位的前東家?或者,我們能期待一個嶄新時尚故事的開展。
(圖片提供:Dior)
羅馬Teatro della Cometa劇院甫由Maria Grazia Chiuri完成修復。(圖片提供:D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