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意外!Leandro Erlich 把一棟房子連根拔起了!

這不是意外!Leandro Erlich 把一棟房子連根拔起了!

以打造真實雕塑及裝置藝術聞名的Leandro Erlich,又帶來一個特殊的作品了:《Pulled By the Roots(連根拔起)》,聽到這個名字,你想的到,竟然是拔起一棟房子嗎?

 

來自阿根廷的Leandro Erlich 喜歡營造視覺錯覺的效果,這種「騙眼睛」的裝置以假亂真,總是能帶來很多樂趣。Leandro Erlich在去年才在上海靜安區以上海傳統建築「石庫門」為主題設計了兩個裝置藝術《石庫門》及《試衣間》,利用鏡面反射變化出不同的視覺錯覺。而今年,Leandro Erlich 在德國Karlsruhe 展出的《Pulled By the Roots》是夏季音樂節The City Is The Star 中的一件裝置藝術,這次更特別的是,不細看或是沒有介紹,你絕對會以為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工地。

 

在大街上,Leandro Erlich 闢出了一片鋼筋水泥圍繞的空間,並在這搭起了一台起重機,而起重機在高空中吊起的,正是一間長了根的房子,外觀看來與一般房屋無異的,僅僅在建築的底部會看見盤根錯節的樹根。Leandro Erlich 將這間屋子由鋼絲吊起懸掛在空中,其實是希望能讓大家注意到自己生活週遭的屋舍,乘載著多少文化、歷史的痕跡。城市的記憶是靠著人與建築堆疊起來,一定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取代一味地拆遷舊屋興建新房,這些扎了根房舍,修復及維護都可以是優先選擇。

 

Leandro Erlich 希望能以藝術的角度來提醒人與城市的關係,不拐彎抹角,用直觀的方式提醒著我們,也希望能引起更多注意。

 

Text / Irene Hsu via / DesignboomLeandro Erlich

 

 

【延伸閱讀】

哪邊是正面?Leandro Erlich 的錯覺裝置藝術 

掉下去了?Leandro Erlich 3D錯視互動裝置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新媒體藝術家蘇匯宇的最新長片作品《三廳電影》(The Trio Hall)入圍2025年柏林影展Forum單元,將於2月舉辦世界首映。這部誕生自美術館的作品,以瓊瑤式浪漫文藝類型片為靈感,顛覆觀眾的功能與角色,讓觀眾化身參與者及共製者,產出一部呼應尖銳的社會議題的政治喜劇。

蘇匯宇長期以來打造出其獨特的藝術實踐,創造懸置於公共和私密領域、擬像和現實、紀實和虛構之間的巨型沉浸式多媒體裝置,巧妙地使用檔案材料,運用「補拍」(Re-shooting)做為美學策略,創作出重塑現實的新作品,重新檢視過往歷史、禁忌、遭受誤解的人物和事件,並且通常是指涉著臺灣的歷史與社會。

《三廳電影》:觀眾成為電影的製造者

長片《三廳電影》誕生自蘇匯宇在台北當代館的同名個展《三廳電影》。2022年,當代館邀請蘇匯宇策劃一個關於視覺藝術、電影與表演交會貫穿的展覽,希望促進觀眾對於藝術的多元理解與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匯宇以《三廳電影》為主題,引用1970年代末期的通俗電影名詞「三廳電影」(又稱三廳戲),隱喻政治、社會與藝術之間隱晦的交互作用,並設計了「打開電影製作」的展覽體驗。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三廳電影》展覽開放大量觀眾親身參與,成為電影的製造者。在兩半月的展覽期間,蘇匯宇也向現場觀眾持續展示初剪的影片,以及多場現場表演與數個獨立的錄像作品。

誠如藝術家自述:「這場展覽是一個電影/展覽(Cinematic Exhibition),或其實就是一個影視生產場域。從分鏡手稿、製片會議、甄選、排練、武術指導、排舞、編曲乃至拍攝現場,都將是觀眾得以體驗的過程。最終,一支充滿尖銳議題與地獄梗的政治喜劇將在展覽尾聲誕生。這一切經歷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我們何不將沙文主義、殖民、冷戰、流行文化、大眾媒介、科技與眼前迫切危機到困境一次性的予以解決?」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在最終產出的長片中,蘇匯宇運用一系列新創作的攝影影像和裝置,將過去和現在、東西方軍國主義、電視節目和雜誌、「紅綠藍」及「紅黃藍」色彩系統、各類標誌、現代主義式的懷舊元素、藝術典故和援引語錄,從杜象到歐普藝術、從凱吉到白南準等符號,形成一幅諷刺拼貼。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片中結合了多段於展覽期間所拍攝的影像,並以綜藝節目作為偽裝,探討當代社會的複雜性、地緣政治的緊張,並揭露歷史製造的「背面」。長片《三廳電影》不僅模糊了藝術媒介、手法與類型的定義,也令人期待該片來到影像製造的終點,是否會與展覽內容大相徑庭?

《三廳電影》將巡迴放映

《三廳電影》的製作,正如策展人歐金尼奧・維奧拉所言:「⋯⋯透過奇觀與所觸發的集體記憶,創造了觀眾和重現事件之間的認同感。」又或如藝評人游崴寫道:「在《三廳電影》開幕活動中,令人格外意識到的是:藝術家除了是導演,也在『扮演導演』。在當代藝術體制所給予的這個充滿後設色彩的作品框架中,觀看幾乎要超前影像生產,或換句話說,在影像在尚未成為影像之前,已被觀看所貫穿。」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運用一系列元素形成一幅諷刺拼貼(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而當代館也宣布,將持續支持這個「永遠正在拍攝的計畫」,除了於2025年10月將與波哥大現代美術館合作其下一站巡迴展出,11月更將返回臺北,放映其最新版本。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海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20年前的紐約中央公園,佇立著綿延數十公里的橘紅色門框,透著光的布幔在雪地中飄揚。這個在當時為市民帶來震撼感受的作品,出自藝術家組合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如今,壯觀的七千多座大門雖不復見,卻在即將開展的《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中能夠身歷其境體驗!

「包裹」世界的藝術家夫妻檔

藝術家夫妻檔克里斯多珍妮克勞德有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巧合背景,克里斯多出生於保加利亞、珍妮克勞德則出生於摩洛哥,兩人於1964年遷居至美國紐約。

克里斯多在求學時期學習繪畫、雕塑、建築與裝飾藝術,認識珍妮克勞德後,兩人於1961年首次合作,於德國科隆港打造戶外臨時藝術作品《Stacked Oil Barrels and Dockside Packages》。自此之後,兩人便一直合作無間,持續創作各項公共藝術與室內裝置作品。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兩人在世期間,於全世界各地進行許多宏大的藝術計畫,最著名的便是以帆布「包裹」著名地標的系列作品,巴黎凱旋門、巴黎新橋、雪梨海岸、柏林國會大廈都曾參與其中。除此之外,還有大型地景藝術作品如《Running Fence》、《Surrounded Islands》、《The Umbrellas》、《The Floating Piers》、《The London Mastaba》等。

延伸閱讀:2021被包裹的凱旋門!盤點藝術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遍佈全球的8件地景藝術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2021,巴黎(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Surrounded Islands》,1983,邁阿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Umbrellas》,1991,美國與日本(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20年後,重現中央公園的7500道門

《The Gates》為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於2005年為紐約中央公園所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並覆蓋上同樣色調的布料,為這座地標性的公園帶來嶄新意象。適逢《The Gates》創作20週年,紐約藝術中心​​The Shed策劃《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展覽,以新世代的技術與媒介,為觀眾重現二十年前在中央公園的感受。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Gates》,2005,紐約(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展覽的第一部分聚焦於《The Gates》本身,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展覽還攜手XR工作室Dirt Empire與Pixels Pixels,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並帶領觀眾認識作品背後的故事,理解藝術家歷經25年的協商,終於得以將創作計畫付諸實現的過程。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為《The Gates》繪製的素描(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圖片來源:The Shed)

展覽的第二部分,則揭開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生前未完成的多個創作計畫。這些計畫凸顯了兩位藝術家與紐約的深厚情感連結,以及他們的雄心壯志與創新精神。觀眾將能從素描、模型等展品中想像這些未竟之作,也能一窺平時少見的、大型公共藝術背後的創作思考。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原先在東京進行《The Daiba Project》,然後來和參與團隊產生意見分歧,並取消計畫(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曾於1969年提出將《Wrapped Tree》計畫實踐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實踐之作》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

展覽日期|February 12 – March 23, 2025
展覽地點|The Shed(545 W 30th St, New York, NY 10001美國)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