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返回文章

248農學市集

248農學市集

248農學市集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La Vie2015文創100:10大文創行銷平台 ─ 248農學市集

+3
+3
+3

市集對農業的想法是:

一 級產值是生鮮的,例如鳳梨鮮吃;二 級產值是加工品,例如鳳梨加工成果乾、果醬、鳳梨酥。三 級走入觀光,四級走入教育,五級是長住

 

想讓大家知道,農業不是只有吃,像之前市集幫立偕在移動美術館裡策展「城市梯田-在地餐桌」,希望讓大家對農業的觀念是可以開放的,把農村的田和牛帶入城市,形成衝突的美感!

 

而之後市集有機會進入誠品松菸,一開始和讀設計的only在聊的時候,就有共識,讓回收材可以重新賦予生命,使用棧板和舊的學校鐵椅做成展櫃和店招!

 

把一般人眼中的廢棄材,重新賦予生命或講被利用的價值,是市集所堅持的,如果在農業裡,市集一直關注的,如何「把能吃不能賣的東西,交給需要的人!」那是資源的重新再建立。

 

例如過大的地瓜或是過小的地瓜,因為超市的規格盤或網袋是無法有效盛裝,而導致約有3成的農產品,在田裡就被淘汰了,但是地瓜切成塊加米煮成地瓜飯,加紅豆煮成紅豆地瓜湯....誰!在乎地瓜原本的大小。

 

當時市集成立猴硐生態園區的時候,一直在思考,在地的煤礦產業已經舊去,那要如何帶入新的經濟讓在地人可以加入,又簡單學習,之後選擇手作食器,多數的材料都是來自漂流木和路樹修剪!想表達的是,在對的人手上,什麼東西都會成為素材,而不是垃圾。

 

在大稻埕259的店裡,桌椅櫃子多數都是撿來的,人家不要的,經過整修,再擺在迪化街的店裡,那是一種氛圍,一種老物,老街,老時代的重新接軌!而在店裡的燈,是度咕屋主想表達「循迴海洋」的觀念,由浮球,冷氣銅管,回收電線..組成鋼盔燈、果皮燈、小米燈,每次在介紹時,總是引起許多的驚艷!

 

最近和學學文創成立「學農FOOD飯廳」,在餐廳白牆上,定期的更換農業的意象,向學學文創學習的是,如何讓農業和文創混合走入,沒有違合感,卻多了一點點的趣味!把學學文創變成菜園,強調每個餐廳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屋頂菜園和花園,兼養蜂,讓餐廳的工作伙伴慢慢了解四季的變化,之後會開放報名參訪,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食材的原貌!

 

如何在資源過度浪費的時代,學習永續再利用的精神,同時將舊有的農業文化,生活方式,開展出具體可實踐的創意方案,走入生活即美學的道路...。

 

via /  248農學市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