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服裝史的時尚繪本小說創作揭密 《Dior:穿迪奧的女孩》作者:要懂得如何訴說「真實的謊言」

宛如服裝史的時尚繪本小說創作揭密 《Dior:穿迪奧的女孩》作者Annie Goetzinger:要懂得如何訴說「真實的

漫畫對許多人而言,不外乎是充滿了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誰能想得到,原來創作一本漫畫竟然還得如做學問般的嚴謹考究。法國漫畫家安妮葛琴歌(Annie Goetzinger)第一本個人創作的時尚繪本小說《Dior:穿迪奧的女孩》(Girl In Dior),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1975年,24歲就獲得了歐洲第二大、全球第三大漫畫展安古蘭漫畫節(Festival d’Angoulême)最佳新人獎(Prix du meilleurespoir)的Annie Goetzinger,是法國漫畫界少數的女性漫畫家,同時也是漫畫史上第一位獲頒法國第三大漫畫展布洛瓦漫畫節(BD Boum)Grand Boum大獎的女性漫畫家。這次她要與友站BeautiMode分享第一次獨立完成時尚繪本小說的創作歷程以及創作人的心情點滴。

 

為了詳實呈現迪奧先生的設計生涯,Annie Goetzinger在創作準備過程中,做了不少功課。查找報章媒體上的資料和閱讀所有迪奧先生相關的傳記和自傳,對Annie Goetzinger來說,都不算什麼困難事,但光是要靠手邊既有的資料,其實是難以重現Dior工坊內部及迪奧先生工作時的情景,勢必得仰賴品牌的協助才能達成。

 

儘管在法國已經是知名漫畫家,但Annie Goetzinger在與Dior聯絡時,內心其實也忐忑不安,在得到品牌「當然好啊!非常歡迎妳」的回覆後,也讓她開心卸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而當被問到第一次進到Dior資料庫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Annie Goetzinger臉上先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然後興奮的說「耶!我成功了!我做到了!」不禁令人莞爾,原來在法國漫畫界有一定地位的Annie Goetzinger,也有如此單純率真的一面。

 

Dior的資料庫裡固然有許多華服及服裝照,但更令Annie Goetzinger感興趣的卻是迪奧先生的手稿、工作時隨手畫的未完成草圖,這些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資料,都能夠讓她產生靈感,「我需要非常大量的史料,像一張迪奧的廣告,可能出現在報章雜誌的小廣告,其他地方找不到,只有他們資料庫才有的,這對我來說就很重要。某個日期、某個地點、某本書,這些都會成為劇本的一部分,這些小細節都能夠餵養我的劇本,讓我的劇本更完整。」

 

而Dior除了大方出借資料庫之外,也協助Annie Goetzinger與兩位在品牌創立時就進入工坊工作的裁縫師Paule Boncoure、Genevieve Leizour進行訪談,當年只有17歲的她們,如今已經87歲,Annie Goetzinger表示,「她們非常非常緬懷這段過去,雖然大戰剛剛結束,自己也可能穿不起這樣的衣服,但他們在一個專做高級訂製服的品牌工坊工作,當然也可以很近距離的接觸到這些漂亮設計和布料,他們對於自己的手藝和品牌也感到非常驕傲。」

 

而這本書出版後,Annie Goetzinger在巴黎的一間畫廊展出原稿,Paule Boncoure、Genevieve Leizour也受邀前來,其中一位還自己開車來,他們看完之後對Annie說,「Annie,你知道嗎?看到這些畫,我們就好像回到在Dior工作的時代。」Annie Goetzinger也說,「這就是對我最好的讚美!」

 

以下摘錄部分訪談內容,友站BeautiMode簡稱BM,Annie Goetzinger簡稱A。

BM:過去經常與腳本作家Pierre Christin合作,這次決定自己獨自創作時尚相關題材的原因?

A:身為男性的Pierre Christin,對時尚毫無興趣,這樣可能不太適合擔任這部作品的腳本作家,再加上這個主題我自己真的很喜歡,投注了許多個人情感,我想從迪奧先生的設計、服裝的構成到工坊的運作都涵括,用很貼近迪奧先生,有如在他身邊近距離的觀點來講述迪奧先生的故事 。

 

而且在我身處的漫畫界裡面,其他女性漫畫家創作的漫畫都寥寥無幾,更不用說男性漫畫家,幾乎沒有人對時尚這樣的主題有興趣,我覺得這個故事就是為我自己準備的,這個主題就是等著我來創作。

 

BM:決定要以迪奧先生的10年設計生涯為背景後,你如何發展出後續的故事線,並在史實與虛構之間取得平衡?

A:寫劇本時,要懂得如何訴說「真實的謊言」,也就是說,明知道自己在說謊,但要讓故事編造得很有可信度。迪奧先生品牌發展的故事線,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實,有很明確的日期、地點和人物,所以這些都是不能更動的,至於克拉拉這個帶領讀者進入迪奧先生的世界的虛構角色,必然會與事實的故事線交錯,因此故事安排的時機就很重要了。

 

我之所以安排克拉拉後來結婚,不再擔任迪奧先生的模特兒,主要是因為當時Dior有個很紅的御用模特兒Victoire Doutreleau。克拉拉和Victoire Doutreleau是不可以同時存在的,因為克拉拉是虛構人物,Victoire Doutreleau是真實的存在,兩者並存就會衝突,所以克拉拉必須消失,當然比較美麗浪漫的結局就是讓她跟一個有錢人結婚。

 

1950年代當時有許多模特兒其實是跟攝影師或記者結婚,但也有個法國不是很紅的小演員,出身很普通,她認識了一個銀行家,嫁入豪門後,突然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貴婦之一,這種麻雀變鳳凰的例子也是有的,我們現在依舊可以在真實世界中看到這樣的例子,看看川普和他老婆就好,而且川普還當上了總統。

 

BM: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A:我非常享受創作這本書的過程,可是我必須要克制自己不要只顧著畫漂亮的洋裝,因為畫面還是要有故事性,並不單只是漂亮而已。

 

此外,還要真正理解什麼是高級訂製服,因為我常常在漫畫中畫漂亮的服裝,但現在這已經不是重點了,重要的是,我要畫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設計師所創作的服裝,我覺得這才是挑戰和困難所在。因為要表現出他服裝的風采和優雅,也要學習很精確的表現出洋裝的各種材質,讓讀者一眼就能看出材質可能是綢緞、絲或是毛料,我覺得這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至於迪奧先生的部分,他算是公眾人物,因此可以找得到許多不同角度與表情的照片參考,這本書裡的迪奧先生,加入了我自己的想像詮釋,並不代表他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讀者所看到的內容,是透過了我的「濾鏡」呈現的結果,那是加入了我的觀點的迪奧先生。

 

BM:如何挑選出書中出現的幾套禮服?女主角在每個不同場景穿著的安排與考量?

A:克拉拉穿的這些衣服,一開始她是出身比較平凡的女孩,當然穿的就是像她的家庭那樣的服裝,後來進入Dior之後,其實我幫她選的衣服有點像迪奧先生在幫模特兒選服裝,哪一位模特兒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才能同時表現模特兒和服裝的美,像是這套禮服Chérubin就是很克拉拉,跟另外兩位模特兒截然不同,另外一套服裝也是非常適合克拉拉,她穿上後那套服裝就被賦予了生氣,我是根據服裝的氣質來選擇適合克拉拉穿著的服裝。

 

BM:是否有計劃創作關於其他時尚品牌的繪本小說?或是想跟其他時尚品牌進行跨界合作?

A:接下來推出的繪本小說是《Colette》(柯蕾特),預計3月17日在法國上市。1948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Colette,她的一生是女性主義者推崇的典範,不過她本人並不是女性主義者。曾經離婚兩次的Colette,第一段婚姻的丈夫威利(Willy)是個作家,她在此時期的作品都是以丈夫的名義發表,因此版權也都歸丈夫所有。離婚後,前夫把她小說的所有版權賣出,一無所有的她,為了生計只好到歌舞秀場演出,儘管如此,她也堅持繼續寫作。

 

她後來有一名交往多年的女友,但她之後又再婚,在40歲時生了個女兒,就某種程度而言,她是非常現代的女性,身兼多重身份,個性堅韌,為掌握自己的命運奮鬥,而且經濟獨立。這本書鎖定在她20歲到50歲的這段時間,她20歲結婚,到了33歲之後才開始以Colette為筆名發表作品。

 

另外有一個案子我自己相當期待,我有一次上廣播節目時遇到了時尚歷史學家Catherine Ormen,迪奧先生是我們倆彼此共同的話題,相談甚歡之下,我們決定共同創作一本內衣歷史書,講述17世紀以來的內衣演變,以及馬甲、裙撐等形塑的女性身體之輪廓變遷,我很期待將這些內衣的細節鉅細彌遺的描繪出來。

 

BM:身為一位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經有過自我懷疑和感到孤單的時刻?你如何讓自己做好心態調適,快速的重新振作?

A:創作的過程難免會有高低起伏,有時也會陷入瓶頸,假如真的畫不下去,也不用勉強,可以出去走走,看場電影,做點其他的事情讓自己轉換心情,不過,也要能夠自律,最多兩三天就要再回來面對原本卡住的部分。如果創作過程一直不順利,很可能是一開始敘事的立足點就不對,遇到這種情況,就要重新審視原本的想法要如何調整。

 

自由工作者保持紀律非常重要,要讓自己有嚴謹的工作節奏,比方說我每週三早上會接到報社的文章案子,最遲週四早上就要交出圖稿,不管畫得再糟也都得要趕在期限之前交出去,不能太鑽牛角尖。我每天都會畫畫,因為喜歡,所以很能夠樂在其中,我很喜歡在星期天畫畫,想看電影的話就禮拜一再出門。

 

BM:面對外界評價如何調適?

A:當我還年輕的時候,看到對自己正面的評價當然會很高興,看到負面評價時,也會難過好幾天,儘管目前經驗更豐富了,但現在面對負面評價,心情或多或少還是會受到影響,只不過,要學會如何分辨這些評價是否有建設性,若是有建設性的評價,那麼就看看可以如何調整自己,讓自己再更進步。

 

BM:你認為優雅的原則就是簡單,而優雅的女人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如果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她要如何讓自己邁入優雅的境界?

A:可以先從了解自己的身材體型做起,透過顏色、款式、圖案的搭配,學習選擇哪些是適合自己的服裝,如果有些人的體型不適合穿橫條紋的服裝,就別硬要讓自己穿上那樣的服裝。

 

多看多學習,如果不懂,可以看書,選擇好的店家,多聽其他人的意見,要小心那種為求業績口是心非的銷售員,他們會為了把服裝賣出去,就算不適合你也一直說穿在你身上真好看。時時關注自己的形象,整潔乾淨就是展現優雅的第一步。

 


Text、Photo / BeautiMode

Louis Vuitton上海「路易號」船艙開啟!米其林主廚打造中西合璧料理,OMA重松象平操刀《非凡之旅》雙層展覽空間

Louis Vuitton上海「路易號」船艙開啟!米其林主廚打造中西合璧料理,OMA重松象平操刀《非凡之旅》雙層展覽空間

滿載匠藝的路易威登傳奇巨輪從巴黎駛進上海——The Louis路易號艙門現正開啟,邀你上船逛街、吃飯、看展覽!本文帶來這座船型建築由外至內完整介紹,為大家再添一處食衣育樂全享式旅遊標的。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於上海正式發表名為「The Louis路易號」的全新概念空間,集零售店鋪、路易威登咖啡廳(Le Café Louis Vuitton)及《非凡之旅(Visionary Journeys)》展覽於一體。作為對路易威登起源的當代致敬,其輪船造型建築靈感源於品牌19世紀從打造遠洋航行用行李箱起家的深遠歷史,也反映出上海約在同一時代躍升「東方門戶」的港口文化(路易威登1854年創立,上海1843年開港)。

路易號巨輪停泊上海興業太古匯。(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路易號巨輪停泊上海興業太古匯。(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這座特殊建物座落於上海核心商業地帶——靜安區吳江路,船身優雅包覆金屬感Monogram老花紋、船首垂落一節經典LV Logo船錨,搭配彷彿用路易威登歷史行李箱堆疊而成的甲板,在周遭建築群中別具存在感。且不只具備醒目外觀,它更將引領人們親身體驗品牌持續擴展的世界觀;從兼提供休閒和奢華菜單的咖啡廳,到連結過去與未來、文化與創意,啟發自品牌匠心工藝的《非凡之旅》展覽,都將在郵輪內迎接各位「乘客」登船探索。下面以此船何以停泊上海為始,由4大關鍵之鑰打開路易號艙門。

打開路易號艙門#01:歷史淵源

揭示「船艦」對路易威登和上海的雙重意義,再現綿延十數世紀的精神迴響

跨越時代繁榮、擁有豐富航運歷史的上海,與路易威登長久以來的旅行軌跡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早在6世紀隋唐時期,循吳淞江為主要航道,華亭港、青龍港兩座貿易港已然形塑上海初始的港灣風貌;1843年依條約正式開埠後,該地迅速崛起為中國最先興盛的國際航運與貿易據點之一;19世紀末,黃浦江沿岸的城市化與全球化並進,於是當1930年代遠洋航線確立,上海著實鞏固了世界級港口城市地位。

如今,創立於蒸汽時代全盛期(19世紀中葉)的路易威登,在黃浦江畔以「傳奇巨輪」再現歷史,喚起的無非就是這份悠長記憶。路易號的建造,一方面映現上海「廣納百川」的風土及具革新性的國際化身分,另一方面重申了路易威登本身文化世家的角色:將店鋪空間透過一艘承載城市風韻的船艦,轉化成當代文化交流的場域和公共對話的平台,使其存在既成為未來旅行者的地標,也持續象徵品牌與在地文化的深刻聯繫。

從外部造型到內部展出,路易號所引向的《非凡之旅》同時乘載著路易威登品牌及此次上海選址的雙重歷史意涵。(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從外部造型到內部展出,路易號所引向的《非凡之旅》同時乘載著路易威登品牌及此次上海選址的雙重歷史意涵。(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打開路易號艙門#02:空間設計

巨大行李箱營造「仿真郵輪」夢幻感,3層空間涵蓋餐廳、展廳及店鋪

路易威登特別為航海設計的行李箱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60年代典藏檔案庫——1868年,於法國諾曼第勒阿弗爾(Le Havre)舉辦的國際海事博覽會(International Maritime Exposition)上,品牌展出了內襯鋅板、可應對海運途中濕氣與熱氣問題的行李箱。1934年,包括René Herbst在內的幾位現代建築師受任打造「摩登」的遠洋客船艙室,即為體現路易威登與現代藝術家聯盟(Union des Artistes Modernes)的關係而使用了品牌行李箱。

旅行和航海不僅為路易威登起家製品的重要概念,在至今逾170年歷史中也始終是品牌靈感核心。(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旅行和航海不僅為路易威登起家製品的重要概念,在至今逾170年歷史中也始終是品牌靈感核心。(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因此在此次路易號的設計上,路易威登首先採用了等同真實輪船尺寸的船首,接著便藉由巨大行李箱堆疊成山的上層結構從真實中拉出夢幻感,並在甲板露台配置戶外休憩區,供乘客以開闊視野暢享海濱風情。室內部分,位於3樓的路易威登咖啡廳分為吧台、休閒座席和正式餐桌座席;整體洗鍊高雅的用餐空間流瀉著昔日遠洋郵輪意蘊,柔和燈光襯托溫潤木作表面,書架上則陳列藝術圖書。

室內柔和暖光襯托溫潤木調陳設,愈發勾起舊日情懷。(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室內柔和暖光襯托溫潤木調陳設,愈發勾起舊日情懷。(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下至1、2樓,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合夥人、日本著名建築師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操刀設計的展覽空間將帶著乘客們踏上《非凡之旅》;穿過禮品店後,還設有一間集結男女裝、皮革製品、飾品、鞋履及旅行用具的路易威登店鋪。此外,現場亦提供與上海街道、船隻和生活風格相關的個人化商品燙印服務,為人們留下難忘回憶。

1、2樓展間呈獻重松象平為乘客們策劃的《非凡之旅》。(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1、2樓展間呈獻重松象平為乘客們策劃的《非凡之旅》。(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打開路易號艙門#03:創意餐飲

路易威登餐廳「The Hall」行政主廚領軍,中西合璧祭出上海風格美食

在品牌秉持款待精神將其獨特餐飲理念持續推向世界的過程中,路易號內全球最新的路易威登咖啡廳融會歐風與中國風,祭出可謂「上海風格」的頂級饗宴。由路易威登於中國開設的首間米其林一星餐廳The Hall行政主廚Leonardo Zambrino與甜點主廚Zoe Zhou共同執掌,藉以各自專業充實路易威登美食社群,提供平衡料理和甜品的最佳菜單。

路易號內開設全球最新的路易威登咖啡廳。(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路易號內開設全球最新的路易威登咖啡廳。(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兩位曾修習於聖特羅佩名廚Arnaud Donckele、巴黎甜點師Maxime Frédéric門下,在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中孕育出創意料理,進而透過料理彰顯路易威登的品牌識別。

主廚由路易威登餐廳The Hall行政主廚Leonardo Zambrino(左)出任。(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主廚由路易威登餐廳The Hall行政主廚Leonardo Zambrino(左)出任。(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菜單上既有其他門市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亦有為路易號開幕特別打造的獨家料理。尤推薦標誌性造型的「Monogram義大利餃」、上海風柚子醬調味的「日蝕凱薩沙拉」、「第五大道龍蝦卷」、「Pont-Neuf蟹堡」,以及巧克力、榛果、香草法式蛋糕等他店招牌甜點。

結合中西文化的菜式則以最高規格重新詮釋上海料理魅力,如搭佐佛手柑沙巴雍醬與田園蔬菜的鯛魚薄片「Louis Hao」、隨附夏季高麗菜的油封鴨腿「Mandarin Croque Monsieur」,甚或主廚從成都The Hall餐廳帶來的拿手料理「The Hall Treasure」。最後,茉莉花茶與蜜桃夏洛特蛋糕的組合、鋪滿熱帶水果的帕芙洛娃蛋糕等極上甜點,皆綴上細膩的路易威登裝飾為這趟味覺之旅完美收尾。

餐飲內容融會中西文化,祭出獨特「上海風格」菜式。(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餐飲內容融會中西文化,祭出獨特「上海風格」菜式。(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打開路易號艙門#04:《非凡之旅》品牌展覽

重松象平操刀展覽空間、入口裝置,分區回顧路易威登170年歷史

由重松象平操刀策劃的宏大展間內,一場交織品牌過去與當代標誌的跨時空旅程,將伴隨沉浸式視覺體驗,供乘客探索路易威登世家的多面向傳承。

《非凡之旅》以旅行、工藝、時尚等主題劃分篇章,編織跨越時空的精彩故事。(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非凡之旅》以旅行、工藝、時尚等主題劃分篇章,編織跨越時空的精彩故事。(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雙層展間分為「Origins溯源」「Voyage旅行」「Perfume香氛」「Sports運動」「Workshop匠心工坊」「Fashion時尚之境」6大區域,回顧路易威登創立至今的發展歷程。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重松象平設計、揭開此次展覽核心的「Trunkscape」裝置;該裝置於2024年開幕的「LV The Place Bangkok」曼谷複合式概念店亮相,現於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同步展出中。此一全用Monogram帆布行李箱構築而成、宛如異世界般的拱形空間,不僅象徵品牌起家製品的獨創性和匠心工藝;襯飾隨自然光景時刻變化的背景,更營造彷若漂浮空中的魔幻氛圍。

入口處的Trunkscape裝置由路易威登行李箱「漂浮」構成。(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入口處的Trunkscape裝置由路易威登行李箱「漂浮」構成。(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穿過入口裝置後,展覽分區追溯品牌創立至今的多面發展。(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穿過入口裝置後,展覽分區追溯品牌創立至今的多面發展。(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非凡之旅》所展出的無數件行李箱、香氛、草圖乃至一道道縫線,皆蘊含路易威登對匠藝傳承與革新探求的不變熱忱,正待各位親臨上海路易號感受170年歷史魅力。

如「Voyage旅行」展區尤可見飛機、船艦等特殊造型包袋。(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如「Voyage旅行」展區尤可見飛機、船艦等特殊造型包袋。(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再走入「Perfume香氛」展區,壯觀牆面即顯路易威登對傳承與創新的熱忱。(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再走入「Perfume香氛」展區,壯觀牆面即顯路易威登對傳承與創新的熱忱。(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右滑看影片完整帶逛6大展區

Louis Vuitton The Louis路易號概念空間

  •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22:00
  • 地點:上海市南京西路789號 興業太古匯
  • 票價:免費(可透過路易威登微信小程序「My LV」預約)

資料來源:Louis Vuitton Jap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正倉院寶物以時尚之姿重生!「漆胡瓶」瓶身紋樣躍上禮服,篠原ともえ打造可穿上的藝術品

奈良正倉院寶物以時尚之姿重生!「漆胡瓶」瓶身紋樣躍上禮服,篠原ともえ打造可穿上的藝術品

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特別展中,出之於設計師篠原ともえ之手的「LACQUERED EWER SHOSOIN DRESS」,以正倉院的「漆胡瓶」珍寶為靈感,讓古代的藝術品在現代以時尚之姿重生。

位於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建於8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710-794),並以聖武天皇生前喜愛的各式藏品為主,包含服飾、家具、樂器、藝術品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9千件之多。每年秋天舉辦的「正倉院展」,更吸引了眾多參觀人潮。而於6月14日~8月24日在大阪歴史博物館、9月20日~11月9日於上野森美術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 —感じる。いま、ここにある奇跡—(編輯暫譯:-感受.此刻,存在的奇蹟-)」,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同時深入體會到這些「寶物」的價值。

目前在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展,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目前在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展,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藝術家以正倉院寶物為靈感創作

除此之外,此次展覽也攜手東京事變的貝斯手龜田誠治、攝影師瀧本幹也、陶藝家亀江道子,以及以歌手身份出道、現以設計師身分活躍於多領域創作活動的篠原ともえ,從正倉院中汲取靈感,創作新作。特別一提的是,篠原ともえ曾於2022年設計了「THE LEATHER SCRAP KIMONO」,其運用廢棄的皮革邊角料為材,並以動物居住的山脈為靈感,製作出猶如水墨畫般、帶有漸層效果的精美和服。

以歌手身份出道、現以設計師身分活躍於多領域創作活動的篠原ともえ,此次也參與展覽的創作。(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以歌手身份出道、現以設計師身分活躍於多領域創作活動的篠原ともえ,此次也參與展覽的創作。(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篠原ともえ打造可穿戴的藝術品

本次展覽,篠原ともえ睽違3年再次發表了這件新作——LACQUERED EWER SHOSOIN DRESS。在近9千件的寶物中,她選擇了名為「漆胡瓶」的水瓶作為作品主題,其表面覆有花草鳥獸紋飾,散發出強烈的存在感,至今仍啟發著許多現代設計。這件禮服以忠實呈現寶物原貌為核心理念,因此在製作時,也利用高解析度3D數位資料,將鳥首造型的波斯風水瓶,轉化成符合人體比例的設計;為了重現細節,她也將瓶身紋樣逐一手工描摹、轉化為400多個零件點綴在禮服上,並以仿舊處理的黃銅素材,表現經歷千年光陰的歲月痕跡。

篠原ともえ選擇了名為「漆胡瓶」的寶物作為此次作品主題。(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篠原ともえ選擇了名為「漆胡瓶」的寶物作為此次作品主題。(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為了細膩重現細節,她也細心描摹瓶身紋樣,拆解為400多個零件逐一點綴於禮服上。(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為了細膩重現細節,她也細心描摹瓶身紋樣,拆解為400多個零件逐一點綴於禮服上。(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瓶身紋樣躍上時尚禮服

而這件「可穿上的藝術品」從構思到完成歷時約一年,將正倉院古老的寶物昇華成當代時尚,讓人們能近距離欣賞紋樣中所蘊含的細膩表情。另外,製作團隊中也有曾參與 COMME des GARÇONS 服裝製作的安部陽光,視覺呈現則由藝術總監池澤樹負責。有興趣者,也不妨親臨展覽現場,感受寶物與時尚交融的全新可能。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正倉院 THE SHOW
地點:大阪歴史博物館(大阪市中央區)
展期:2025年6月14日~8月24日

地點:上野森美術館(東京都台東區)
展期:2025年9月20日~11月9日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