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返回文章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地面上的小宇宙?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建築外館設計發想

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用天體運行概念設計上海天文館

用人造湖與天文館球體建築,比喻地球與太陽的大小比例

上海天文館預計2020年開幕

上海天文館預計2020年開幕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全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以天體引力為靈感 打造「小宇宙」天體運行軌道建築

+8
+8
+8
+8
+8
+8
+8
+8

紐約建築師事務所Ennead Architects似乎很擅長將建築或博物館設計得很巨大,2012年就曾在人稱「蜂巢洲」的美國猶他州,興建一座超大尺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在這處沒有任何植被覆蓋的荒土上,將一座巨型藝術品放在大地中,與之融為一體,用混凝土與玻璃設計主結構,表層利用銅合金製成的銅條披覆,以呼應位處的瓦薩奇山丘、鏈結環境,讓結構呼應景觀、融合於景觀之中。而這想法到了上海這座天文館的設計概念中,變成了與天上繁星結合,將眼光放至宇宙間,於是,地表上最大型的天體運動軌道就此誕生。

 

 

總建地面積約38.16公頃的上海天文館,由紐約Ennead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與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依據建地大小,屆時完工後將會是世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整座天文館更表現出 Ennead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貫有的設計風格,打造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連結。

 

 

首先以建築結構面來說,這座天文館可說是一個位在地表上的天體運行體。負責此計劃的主設計師Thomas Wong表示,起初規劃時先設計了三個圓形球體,而後將其假想為衛星運轉的運動軌跡,最後則形成了目前天文館的外觀定案,用球型建築體代表星體、四條非同心圓的步道形狀表現行星繞行的「軌道運動」。而那三個球體分別是天文館的三座特別館:「圓洞天窗」、「倒轉穹頂」與「球體天象廳」,這三座特別館同時也是讓上海天文館變成巨大天文儀的功臣。

 

 

設計師於天文館的主入口運用懸挑結構設計「圓洞天窗」,如同日晷一樣,隨著太陽日照軌跡的移動,從天窗投射到刻有時間刻度的地面時,光束依照太陽東昇西落的光影變化,讓人們可以透過這項古老的設計感受時間的移走。在建築最高處設計「倒轉穹頂」,一個碗狀的空間環境。這座空間中的南北向走到恰巧是上海天文館的子午線,像是一個指北針般,只出正南與正北方。「球體天象廳」更是一個複雜天體運動的表現,將天文館附近以人工打造的「滴水湖」比喻為太陽、球型建築的天象廳則是等比例縮小的地球,從天空俯瞰圖望去,也暗示宇宙間太陽與地球的大小對比。另外最特別的是,從各種透光設計的規劃,會讓室內光影隨依據24節氣的太陽照射時長,產生不同變化。在理想狀況之下,夏至這天,「圓洞天窗館」會因為太陽照設而於地面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型投影、「球體天象廳」則會在館內出現一圈光環呢!

 

 

目前上海天文館預計2019年完工、2020年正式啟用,主設計師Thomas Wong表示,為表現天文館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希望通過建築重建人與宇宙的聯繫。

 

Text / Zoe Chen

via / Ennead Architects、ShanghaiDaily.com、好奇心日報、ARCH COLLEG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