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憶河踏悠

2019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憶河踏悠

臺北市2005年推動「臺北市公共藝術推動自治條例」以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設置、導覽、工作坊、主題活動等形式,呈現臺北都市地貌更迭下,鑲嵌著隱匿在都市中空間記憶的變遷。今年邁入第五年,以「憶河踏悠——再見塔塔悠」為主題,延續探索「看不見的臺北」,透過藝術創作手法,重探基隆河於大直、內湖地區的地方記憶,反思與關懷自身所處的土地與家鄉,並成為居民心中充滿歸屬感的所在。


憶河踏悠

1991年至1994年間,政府在都市發展規劃下著手對基隆河道進行第二次截彎取直整治計畫,成就了大直與內湖現今的地貌。這座新興重劃區經歷了農業區、輕工業區與科技園區及商業區的產業轉變,並吸引了大量的畫廊進駐,逐漸成為知名藝文機構、企業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群聚區域。而產業變遷所帶來的外地工作人口大量遷徙至此,過往的記憶逐漸失溫、消散,如同在地人心中那隔著世代與地緣而無法傾訴的鄉愁。

因此,「2019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試圖在基隆河歷史中找尋「河道變遷」、「消逝的水文地景」及「產業與人文遷徙」等文化切面,藉此詮釋看不見的都市地景變異的脈動。


河道變遷

由於基隆河的河道曲折容易造成下游地區的水患,故進行了截彎取直工程。藝術家陳禹霖以此為靈感創作《EVER》,卻跳脫了正規河道工程的思維,使用了透明貨櫃象徵河水以人工的方式被裝載運輸,向觀者述說著河道變遷的故事。


消逝的水岸地景

藝術家邱承宏的作品多以裝置呈現,如考古般挖掘、重塑曾經存在的身影。本次與水岸植物專家合作,找尋因河道環境變遷而匿跡的植物。作品《植栽》設置於當初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中金泰段的起點,將往日地景化為時光窗景,引導觀眾見證歷史。


產業與人文遷徙

大直內湖一帶因為都市計畫的調整,使過去的農窯業逐漸轉變成現今的科技園區,藝術家陳禹廷認為往來遷徙的人們,就如同蒲公英的種籽乘著風飄盪,這些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匯聚與離散,便成了藝術家轉化鄉愁的元素。


與河的共同回憶與未來思考

河川不僅是串聯城市的骨幹,也是建構地方認同感的重要渠道。就如同許多文明皆依河而生一樣,近三十年前基隆河道變遷後所誕生的全新地貌,現今已然成為在地人文與產業的故鄉與依歸。


期盼透過蘊含著溫柔情懷的地景公共藝術、主題活動、系列導覽與工作坊,催化過往的回憶與未來的思考,連接世代與鄉里間的溝通,邀民眾一起凝望在時空更迭下濃縮於臺北地景公共藝術中的深刻歷史意義。


展覽資訊

展名 :2019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憶河踏悠

時間 : 2019/9/27 – 2019/10/27

地點 :美堤河濱公園、上塔悠公園、下塔悠公園。

票價 :免費參觀,活動報名請至官方臉書

電話 :02-77308830*2016

官方臉書 : 「藝術地景.記憶臺北」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LandscapePublicArtProject


Via / 蔚龍藝術

路易十三推出2026新年與農曆馬年限量版本 光輝十月上市

路易十三經典瓶 70cl 系列:歲末緞帶禮盒(配貨制) / 馬年特製禮盒 (配貨制)

路易十三自2024龍年開始推出生肖與新年版本包裝,今年在光輝的十月,提前推出年節限量版本,以嶄新的面貌,為即將到來的節慶。路易十三工坊將禮盒變成了視覺豐盛的畫布,以獨特的藝術風格捕捉了節慶的精神。每件禮盒皆完全由手工打造,體現了路易十三對於工藝的堅定承諾。金箔的細緻應用需要極高的精密度,與盒裝的經典造型完美融合。持久光芒的設計,體現了路易十三的傳統及其對創造永恆體驗的奉獻精神。

路易十三歲末緞帶禮盒

隆重介紹精美的路易十三歲末禮盒,為節慶時刻加分昇溫。禮盒繪有法式優雅的浪漫緞帶圖案,與此刻的歡樂能量相互輝映,同時為涓滴珍貴,如同迷人的香氣交響樂的路易十三揭幕。

LIX

路易十三馬年特製禮盒

此外,迎接農曆新年,路易十三亦推出了慶祝馬年的限量版禮盒。此款獨特的設計以盛開的百合花的設計,東方駿馬與西方的皇家元素,為路易十三增光添彩,融入了傳統壓印藝術,與瓶內生命之水的優雅和多元面向相呼應。

LIX

直售通路限定/貴賓專線:0800 889 813

- 敬請理性飲酒 -

從皮革工藝到生活設計:一場發生在華山的日常共學

在華山,一場沒有年齡限制的學院正式開課。來自台灣的皮件品牌 SOBDEALL,以《革物經典學院》為題,打造一場結合工藝、場景與日常選物哲學的沉浸式策展;不同於以商品為導向的快閃形式,這裡的三個展區以「學院」為策展語言,逐步引導觀者走入品牌三十年來對工藝的理解、生活的想像與物件的堅持。

SOBDEALL 最大的品牌底蘊,不只來自材料上的選擇,而是實踐工坊制度的稀有自家工匠師團隊。品牌內部設有多個以產品類別區分的專責工坊,所有製程皆由品牌工匠團隊完成,並首創「工匠師制度」,讓職人從縫線、裁片、結構到五金組裝皆能獨立完成一只皮件,跳脫傳統流水線;這種高訂式的工坊模式,成為品牌最深層的識別。也因此,《革物經典學院》所承載的,不只是展覽名稱,更像是一場關於價值的提案;讓觀者回到物件起點,用「入學生」的身份,重新看見工藝裡真正不可被取代的部分。

SOB

閱讀物件的方式:從皮革書牆到手作課程

展覽的體驗從「工藝研究室」展區展開:設計手稿、五金結構、皮料樣本與拆解圖一一陳列,主打包款則從發想、開版到縫製完整呈現其製作歷程;這些展示不只是示意,更是源自工坊日常的真實節奏,將品牌對於工藝細節的堅持轉化為可感知的現場。SOBDEALL 始終遵循三項核心原則義大利植鞣牛革、日本 YKK 純銅拉鍊、100% 台灣製作,每一道工序,都是時間與工藝交疊出的痕跡。

SOB

而「革物閱覽室」所打造的皮革書牆,早已成為品牌最具代表性的視覺語彙之一!這些古書樣貌的作品,非裝置擬仿,而是由工匠歷時一個月手工刷染、燙金與裝幀完成,每一本色澤與紋理都略有差異,彷彿時間也參與其中。另外,牆面更嵌入品牌歷年代表作品與設計筆記,像是一場可被翻閱的記憶展覽。11 8 日限定開課的「工藝選修課」,由品牌工匠師親臨教學,讓參與者親手縫製專屬皮件;同日更提供皮件健檢服務,讓陪伴過歲月的物件,依然能在日常中延續其生命力。

SOB

不是展覽,而是一場與物件建立關係的邀請

最後一區「風格設計室」,像是走進一位懂生活的朋友家中,皮革不再只是袋包的材質,而是可以進入日常的溫度物件:皮革酒袋、面紙皮套、文具與小型收納等皆在此區呈現,風格簡潔,卻蘊含著對使用習慣的深刻洞察; SOBDEALL 長期思考「皮革物件如何融入生活」,不追求標新立異,而是在經典、比例與機能之間找到一種剛好的平衡。當人與物件產生默契,就不再只是「使用」,而是一種「陪伴」。

SOB

本次華山限定推出的「箭矢風琴包」,延續品牌對結構與風格比例的精準拿捏,以弧形袋蓋呼應箭矢輪廓,線條內斂優雅,內裝則採風琴式多層設計,開闔之間,自成秩序;從尺寸、空間配置到使用手感,每一處細節都藏著對日常的反饋,也展現 SOBDEALL 對「形隨機能」的堅持。作為年度獻禮,它不只是一件新品,更像是品牌持續與時間對話的風格注腳!即使走過三十餘年,SOBDEALL 始終持著一致節奏,回望經典,也持續與時俱進。設計,從來不是為了標榜,而是為了長久地與人產生連結。

活動期間來店打卡完,可獲得品牌精美皮件小禮!

SOB

Via / 沙伯迪澳 SOBDE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