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無痕,痕跡卻埋得更深!2020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朝霧記」尋訪消失臺北眷村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推動至今邁入第六年,延續「看不見的臺北」核心理念,藉由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進入民眾生活場域,挖掘在地生活紋理的發展脈絡,呈現消逝、隱匿的城市地景樣貌。

1_36

透過公共藝術作品與深度活動 尋訪短暫而真實存在的臺北眷村

2020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朝霧記」為題,藉由晨間朝霧短暫而真實存在的意象,比喻眷村文化在眷村地景消逝之前,早以一種不需刻意表達而自在存在的方式,深深刻印在人們的日常中,宛如晨間朝霧般,滋養著臺北這座城市的生活。如同策展人周琍敏所描繪,「這次展覽我們講的是一趟旅程,像是一本書,在過程中去尋訪一個消失的軌跡和脈絡,這個脈絡值得我們一一走訪,發掘眷村的各種美好、故事。」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今年邀請策展人周琍敏及三個不同背景的團隊,從建築、設計和當代藝術等角度呈現對眷村文化不同形式的詮釋,展現不同時空中人們共創的可能,包含台灣義築協會的木造地景《時空種籽計畫》、archicake的水霧裝置《夢境:模糊的記憶,消逝的地景》、草字頭Double-Grass的《共圓風簾學習裝置》,選擇昔日的眷村聚落大安森林公園、眷村改建的成功國宅及過去空軍軍眷聚集的民生公園設置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並以三件公共藝術作品所在的區域設置2處信息交換站、策劃6場體驗型工作坊及午後沙龍聚、6場走讀導覽及多場策展人導覽專場。活動精彩多元,邀請民眾走進城市街巷,展開一場尋訪消失的眷村之旅。

由公共藝術作品延伸的6場主題活動與6條導讀路線 促進各世代的參與共創

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眷村被認為是短暫棲身之所,且戰後物資匱乏,軍眷們便就地取材、互助協作,胼手胝足共創出獨特的眷村生活型態。地景藝術作品《時空種籽計畫》以台灣衫為主材料,邀請民眾參與村眷協作工作坊,與台灣義築協會和大安高工一同共創,體驗當時眷村共築的精神,並由顧問李俊賢老師帶領現居成功國宅的原眷戶,透過工作坊採集過去成功新村的故事,以聲音形式融入作品。

2_34

3_39

4_32

循著風的紋理,民生社區為依著飛機跑道而生的線型發展聚落。草字頭 Double-Grass選用具光折射效果、搖曳輕透的虹光亮膜來創作地景藝術作品《共圓風簾學習裝置》,模擬空軍飛行時的視覺感受,視覺化風的移動。同時,邀請無動力飛行達人蘇柏陽以紙飛機工作坊,帶領民眾體驗風的力量,感受眷村的集體記憶雖和那順風的跑道軸線一般肉眼難見,但卻真實存在。

5_29

6_13

7_17

大安森林公園的前身為「岳廬新村」及「建華新村」兩個眷村聚落,後在都市計畫的執行下,恢復為公園用地,原住戶各自搬離。地景藝術作品《夢境:模糊的記憶,消逝的地景》運用水霧裝置營造「在霧氣中,如夢似影的景像。」追憶曾在此的眷村建築與空間記憶。

8_11

六條眷村走讀導覽也將由資深的文史導覽老師、過去居住於眷村的眷戶、主持國宅改建的建築團隊等不同角色,帶領大家尋訪消失的臺北眷村,透過探訪這些生活節點,看見眷村留存的痕跡。

10_17

信息交換站收納每位參觀者的記憶和想像 用我們的故事延續眷村的故事

於鄰近公共藝術作品的森大青鳥與Moobooks沐本學研社設置信息交換站,規劃記憶留言區、眷村主題選書區、展覽基地故事介紹,邀請每一位走訪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的民眾,留下觀展後的感想,也希望喚起有眷村記憶的人們,留下自己的故事。

透過信息交換站,我們看到年輕一代發現「原本和自己看似不相關的眷村文化,突然變得很近,那時代的人、生活和遊戲…各種情景,就在眼前重現。」而年長一代感悟「為消失的眷村重新賦予生命,感謝大家的努力,讓記憶不會隨風消逝。」

如同參展民眾的回饋,《朝霧記》期待透過「不同的詮釋、不同的角度,看見不同的眷村紋理與記憶。」並且喚起大眾關注「眷村是一個年代的記憶,因為特定的關係將原本無關的人們聚在一起,交融產生出獨特的生活方式、飲食方式,希望眷村不要消失,能以另類的方式持續存在。」

11_13

2020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公共藝術裝置及多元活動,邀請您11月15日前一起體驗消失眷村的各種樣貌!

時代推移,都市的樣貌不斷隨著時代的需求而改變,曾居於臺北城多個區域的眷村也在都市計畫更新下,逐漸消失在城市地景中。眷村聚落雖然隨著有形房舍的拆除而逐步消失,但是眷村的文化、精神仍以各種不同形式留存在人們的生活與記憶之中。2020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地景藝術作品、信息交換站、工作坊、導覽走讀、午後沙龍聚、策展人導覽專場等多元活動,邀請您體驗消失的眷村各種樣貌!

接下來即將舉行的兩場午後沙龍聚,特別邀請到眷村文學作家張啟疆、及知名主持人及作家蔡詩萍11月1日於大院子進行不同時代眷村人的情感對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康旻杰、策展人archicake主持建築師鍾秉宏、及前岳廬新村住戶何代玉11月7日藉由時間與空間的多方討論,喚起這座森林下埋藏的回憶。(午後沙龍聚報名連結:https://reurl.cc/Kj3Abq)

2020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朝霧記:尋訪消失的臺北眷村

時間|2020.10.16(五)-2020.11.15(日)

公共藝術作品|大安森林公園、成功國宅、民生公園

信息交換站|Moobooks沐本學研社、森大青鳥

工作坊&講座&導覽│https://reurl.cc/Kj3Abq

策展人導覽場│https://reurl.cc/odKkmM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合方創意

策展人|周琍敏、黃偉倫、簡志明、鍾秉宏

顧問|李俊賢、康旻杰

協同策展人|劉方瑀

公共藝術創作團隊|台灣義築協會、archicake、草字頭 Double-Grass

主視覺故事文本 | 張啟疆 <君自他鄉來>

導覽策劃|島內散步

攝影團隊|未來影像

媒體協力|La Vie 、MOT TIMES明日誌、MOOK 墨刻、TRAVELER Luxe大人的美好時光

當文化南國,成為設計前線!方序中、聶永真等大師陣容齊聚,「南國設計沙龍」即將開跑!

說到屏東,人們總會先想到那綿延的山巒、湛藍的海水,以及挾揉著鹹味的南國微風。然而,近年來,在這片熟悉的山海之間,正長出一道道令人驚豔的設計風景;與此同時,一場以設計為名的聚會「南國設計沙龍」也悄然成形。

設計全明星陣容齊聚!讓文化南國,成為設計前線

原來,作為南方首座設計共學平台,由屏東縣政府推出的「南國設計沙龍」邀請來自視覺、包裝、體驗、互動、產品設計等多元領域的重量級講師齊聚國境之南,以一連串精彩講座交流靈感,並把設計帶進文化治理、產業創新與公共空間的日常。這不僅承襲啟蒙時代以來的「沙龍」聚會文化,更成為一場文化行動,讓設計不再只是少數人關心的議題,而是每位南國居民的共同語言。 

屏東縣政府
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左)、永真急制負責人(左)

這系列別具意義的講座,由屏東東港共和新村出身、同時擔任三金典禮視覺總監的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揭開序幕,暢談品牌設計的溝通之道。接著,返鄉設計師方智弘將分享如何讓設計與地方共感,並從生活滋養中成長。IF OFFICE 創辦人馮宇則帶領學員開啟品牌企劃的思維視野;影像設計創作者陳慕溪與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也分別從實例出發,談如何從日常、地方文化與產業脈絡汲取靈感;禮拜文房具主理人蔡孟仰,更不藏私地公開用視覺設計為品牌發聲的方法。

屏東縣政府
視覺設計師陳慕溪 (左)、方自設計創辦人方智弘(右)
屏東縣政府
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左)、禮拜文房具主理人蔡孟仰(右)

不只如此,知名平面設計師聶永真更將剖析如何依據品牌特性、受眾背景與訊息情境,選擇最適合的視覺語言與敘事方式;瑜悅設計創辦人黃國瑜則聚焦於設計方法如何有效傳遞作品核心理念;接著,PHDC 創辦人許博軒帶來從品牌美學到空間活化的實踐經驗;均勻製作總監胡忻儀則從策展切入,分享設計溝通的關鍵。透過一場場跨界對談,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師們,將讓設計與地方文化交織成南國最迷人的創意風景。

屏東縣政府
IF OFFICE 創辦人馮宇(左)、瑜悅設計創辦人黃國瑜(右)
屏東縣政府
均勻製作總監胡忻儀(左)、PHDC 創辦人許博軒(右)

設計不只錦上添花,更成為南國前進的引擎

事實上,「南國設計沙龍」的誕生,可以追溯至屏東近年的美學治理策略,像是堅持「設計共伴、放大格局」、「美學導入、有感治理」等,將設計融入公共空間改造、農產品包裝、活動策劃等方方面面,讓設計不只是錦上添花的點綴,也是推動屏東轉型的關鍵力量,更讓這片國境之南的土地,在文化與設計的交織中,蛻變成台灣設計新熱點。

屏東縣政府

舉例而言,由日治時期屏東菸葉廠轉身而成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不僅展現建築歷史風華,也在設計加乘下,讓人見證台灣今昔產業與文化魅力,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等超過10項國內外設計大獎殊榮;全台唯一以王船文化為主題的「王船文化館」、融合恆春歌謠與世界音樂潮流的「半島世界歌謠祭」以及保留既有建築輪廓,重新串連空間與城市關係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等,也分別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德國iF設計獎等獎項,讓屏東躍上國內外設計舞台。在此基礎上,「南國設計沙龍」不僅是設計大師講談,更是屏東持續深化設計共治的里程碑,更讓設計走出美術館、設計週,鑽進田間小路、進入市場攤位,貼近生活與土地,並邀請每個人都成為改變的一員。

從南方的山海之間起飛,設計逐漸成為南國的共同語言,「南國設計沙龍」開放民眾免費參與。無論你是設計師、農夫、公務員、學生,或只是單純對美感與創意好奇的旅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席之地。歡迎持續關注「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臉書,加入這場盛會,從南國設計沙龍開始,展開屬於你的設計之旅。

「南國設計沙龍」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pingtungdesignsalon

文 | 郭 慧  圖片提供 | 屏東縣政府

沉浸式餐廳「eoi極致餐飲」推出夏日限定企劃!在味覺與想像之間,展開一場沉浸式的美學旅程

AI 科技跨界生活應用的浪潮下,聯嘉光電自去年 11 月啟動多角化經營策略,不僅持續深耕 AI 領域,更將觸角延伸至餐飲產業。集團投資成立的餐飲子公司「eoi 極致餐飲集團」,首間高端品牌──eoi 極致餐飲》,已正式落腳台北信義區宏泰交易廣場 1 2 樓。這不只是一間餐廳,而是融合沉浸式科技與創意餐飲的全新場域,從燈光、音效到互動細節,帶領賓客在味覺、視覺與感官之間穿梭,開啟台灣沉浸式餐飲體驗的新紀元。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坐上餐桌,這裡不只是用餐

eoi 極致餐飲將餐廳定義為舞台,引領前來品嚐的顧客進入一個由光影、香氣與創意構築的平行時空,讓每一道菜不只是味覺的呈現,更是一場感官與情感的流動。

品牌精神濃縮於三個核心價值:Enjoyment,是一種專注於當下、細細品味料理背後溫度與心意的態度;Original,回歸食材與料理本質,打破框架、重新回到創作的原點;Imagination,則是打開感官的邊界,將日常轉化為意想不到的風味驚喜。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踏入餐廳,首先被全台首創的 Mini LED 沉浸式空間包圍。由聯嘉光電集團獨家研發的全環繞顯示技術,將牆面與地面化為動態舞台,光影隨著餐點的節奏轉換。這是一場將虛與實、視覺與味覺緊密交織的劇場級饗宴,讓人不由自主沉浸其中。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餐廳為舞台,美食為展演

主廚團隊以義法料理為基底,融合台灣與日本風土的食材,透過精準火候與細膩擺盤,將味覺旅程鋪陳成一個個故事篇章。餐桌上沒有華麗的堆砌,而是以食材本真說話——七成以上的食材來自台灣農場,不僅縮短食物里程、降低碳足跡,更運用全食材利用的技術,讓食材的每一個部位都被發揮到極致,展現餐飲的永續態度。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本次升級亮點「龍蝦」嚴選自南美洲純淨海域的優質品種,每套使用近1.5隻份量入菜,切分為三道不同風格的料理,從湯品、前菜到共享主菜,一次完整勾勒對海味的所有想像:

 龍蝦清湯 
延續食材全利用精神,以龍蝦殼與蔬菜長時間慢火熬煮,湯體清澈如琥珀,鮮香濃郁卻不膩,最後佐以茵陳蒿油點綴,層次清爽而鮮明。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龍蝦三明治 
烘烤至酥香的布里歐麵包,夾入彈嫩龍蝦塊、蘋果丁、西芹丁,拌入茵陳蒿醬,在清爽脆口中帶出龍蝦的鮮甜與香氣。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碳烤龍蝦 
選用整尾龍蝦身,以直火碳烤鎖住肉質彈性與鮮甜,蝦身事先去殼,方便享用不沾手。搭配以龍蝦殼熬製高湯製成的濃郁醬汁為主體,並佐以黑蒜美乃滋、發酵番茄醬與茵陳蒿醬三款自製醬料,從濃厚辛香到微酸清爽,交織出多層次口感,也象徵父親深沉而豐富的情感底蘊。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夏季限定!eoi推出龍蝦限定餐點

以頂級食材為主軸,結合精緻擺盤與科技互動,打造宛如藝術展演般的餐桌盛宴——在這裡,每一道料理都是故事,每一口風味都是劇情的延伸。作為品牌開幕後的首波企劃,eoi 將於 8/48/28 推出夏季限定 「龍蝦三重奏」 優惠活動!

➤活動1:凡兩位成人同行,點選任兩套套餐(不限價格),即隨餐贈送 eoi 限定特調。

➤活動2:點選任兩套 2000 元以上套餐,可加價 988 元升級三道龍蝦料理!原套餐湯品與前菜可升級為「龍蝦清湯」與「龍蝦三明治」,並加贈乙道「碳烤龍蝦」共享主菜。四人以上用餐時,每兩人即可加價 988 元升級乙套「龍蝦三重奏」,依此類推。

★現場獨家贈送:拍立得紀念照乙張(每組限一張),為聚餐留下專屬回憶。

★加購方案:凡兩位成人以上用餐(不限正餐或下午茶),單筆消費滿足低消條件,即可加購份量升級版「龍蝦三明治」,僅需 288 元即可享用。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這個夏天,不論是想細品正餐,還是來場下午茶敘,在 eoi 彷彿可以將時間暫停,光影在牆面流轉,料理在口中綻放出溫度與創意。這是一場以味覺為引、以設計為骨的感官旅行——不只滿足食欲,更將記憶與情感深植於每一次舉杯與每一道菜之間,讓人離開時,依然在心中延續著那份餘韻悠長的美好。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eoi極致餐飲】

餐廳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89 2 F (宏泰交易1號廣場2)

營業時間|每日11:00 - 22:00

預訂電話|+886-2-2345-2000

相關資訊|

Line @ : https://lin.ee/aA3zY6e 

Instagram官方:https://www.instagram.com/eoidiningtaipei/

Facebook官方:https://www.facebook.com/eoidininggroup?locale=zh_TW

Inline訂位、菜單|https://reurl.cc/5KmxW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