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簡單生活節亮相台北華山!集結音樂祭、草原市集、創意藝術等亮點

簡單生活節

邁入第14屆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多年來持續專注青年生活,推動風格多元的音樂與生活創作,體現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透過溫暖感動的體驗,讓大眾走進美好生活的場景。而即將在12月12日、13日於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登場的「2020 Simple Life ORIGINAL 簡單生活節」,不僅集結近50組音樂人與超過130組創作人與品牌、設計師與藝術家,要讓大家聽得過癮,也逛得過癮!

2020 年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所有人都被迫直視生命的暗流,學會彼此珍惜與祝福。簡單生活節在此提出 ORIGINAL 的精神,希望能陪大家「回歸初心」、找到在地文化的「原生力量」及台灣「原創音樂」的美好,亦以「物件循環再生,傳遞故事與溫度」為策展主題。

簡單生活節Slogan01

陳綺貞、張震嶽、蘇慧倫、瘦子E.SO登場

因為「回歸初心」,所以活動選在第一屆的「主場」台北華山舉辦,並因應人數限制、實名認證等防疫必要措施,重啟售票模式,邀請陳綺貞、張震嶽兩位多年參演簡單生活節的音樂人擔綱壓軸。在演出名單上,本屆也邀請到台灣重要的母語創作者「普悠瑪家族樂團」、「山下民謠家族」、阿洛、戴曉君,以及新世代聽眾們的話題樂團、唱作人如瘦子、落日飛車、ØZI、持修、告五人、YELLOW、老王樂隊等。超過 40 組音樂人將 4 大舞台演出,讓我們記起台灣「原生力量」與「原創音樂」共築的強壯韌性,不會輕易被變動的 2020 年所擊垮。

而此次也將有限定合作陣容亮相,包括Go Go Machine Orchestra ft. 陳珊妮、落差草原WWWW ft. 巴奈&那布、傻子與白痴ft.「仙界電音才子」邱比 chovbe、老王樂隊ft.蘇慧倫、 ØZI與血肉果汁機。

華山場館變身大型停車場 停車格裡各自展現創意

翻轉生活習慣,讓更多更好的可能持續發生,2020 Simple Life Original簡單生活節將一起探索日常生活中能採取的永續行動,以「物件循環再生,傳遞故事與溫度」為主題,前期透過網路公開徵選與主動邀請,在近千個品牌中遴選了130多組各具生活態度與想像的創作品牌與創作人加入今年的活動,透過簡單生活節獨特的市場與市集場景形式,強化對於消費與自身「想要與需要」的覺察。

2020 Simple Life ORIGINAL將華山的東2館變身為最酷的生活消費場景,邀來藝術家與建築師共同創作,以城市剖面做為主景,用車庫與停車場的樣貌,讓每個創作品牌在停車格裡玩出更多可能,本次也特別邀來數量全台唯一的經典車停放其中,兩天的場館中結合了音樂、舞蹈、塗鴉等的共創形式與展演,打開潮流與藝術創作的更多交融,再一次改變市集傳統樣貌,體驗直接大升級!

今年回應策展主題,策展團隊攜手重新定義「被遺忘衣物」價值的「萬秀洗衣店」,孫子瑞夫將與83歲的萬吉和84歲的秀娥聯手打造的『萬秀洗衣店2.0計畫』一起帶到現場,透過「洗衣店職人工作坊」,邀請大家來實際體驗替服飾重新賦予生命的過程,推廣循環時尚的概念,同時建立對洗衣職人的信賴感,生活簡單就能永續。另外,隱身在城市中的「伴 Ban 二手雜貨」,品牌名稱來由是老闆和太太在日本逛百元商店時,看到一枚印章刻著『伴』字,覺得這個字同時有”伴侶”和”夥伴”的意味,從伴侶出發,尋找更多惜物的夥伴,秉持著「少買、買好、持續使用」的理念,這次也將帶來不容錯過的風格服飾配件!

萬秀洗衣店02

還有多家來自不同城市的服飾配件與生活用品的二手選品達人與藏家,像是:忠信民藝、莞洱Wanderer Vintage、古漾、萬德佛 · 來福、Pickers 古董設計、唐青古物商行等,以及數位專心致力於不同材質創作的生活職人,例如:Omake Taiwan、樹園藝 植物專賣店、臍加厝手路金工、點子包icleabag、Lilla Fé、Good Form ‧ 好造形、Hsushaoyi【烏光物作】、【一口菓子】日日與木 x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等,都將一起訴說動人的故事。

Omake Taiwan02

臍加厝手路金工02

簡單生活節中同樣備受關注的就是餐飲創作品牌了,今年特別策劃音樂人生活系列,包含由本屆壓軸演出的張震嶽開設,來自花蓮的「Komod'z谷慕滋」、台北傳奇名店「操場」、擁有嘻哈思想家之稱,更被網友籲為「行走費洛蒙」的E.SO瘦子的「MadeMan」、旺福肚皮與好友們的「nul Taipei餐酒館」以及音樂人米奇的「Vine Bar 藤蔓老屋」,屆時會在這邊偶遇哪些音樂人呢?敬請大家期待!

Nul Taipei01

Vine Bar 藤蔓老屋02

此外,從傳承美食到新潮點心真的可說是應有盡有,以浪漫的路邊麻辣燙現身的「詹記麻辣火鍋」、獲德國iF Design餐廳室內設計空間獎的潮州街地標「貳房苑」、用老車傳遞古早味紅茶的「陳冰商號」、將台南阿母經典手路菜帶上台北生活的「秋紅肚房」、隱身台中巷弄的手沖咖啡好店「細水焙煎所」、從阿美族部落出發,致力把每一個部落地區的釀造工法盡可能保存下來的「出力釀」,其他還有像是:婉婉WantOne、come up 食物與派對製造公司、台北 月見ル君想フ、falling project 宇落、Holi Ho 荷里鶴、餵我早餐 The Whale、Kitchen island 中島等,讓大家在今年的簡單生活節,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都獲得滿足!

詹記麻辣火鍋01

貳房苑LivinGreen01

70組市集品牌匯聚華山,一起「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

多年來,Simple Life簡單生活陪伴著眾多的品牌誕生與成長,發現越來越多從事創意的青年在自己的理想中尋找生路,創造的製品也更具備實用性,更發覺青年不再只是懷抱浪漫幻想,或單純天真的勇氣來到這裡,這正是「生活節」、「文化節」和「藝術節」的區分所在,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的內容與價值,也是簡單生活節之所以為「生活節」而不只是音樂節的獨特之處。每屆簡單生活節均透過大規模的徵選活動,精選具有創意與未來性的創作品牌與創作人,在微風與草原間依著綠意舞台搭建露天的街廓市集。

今年簡單生活節草原市集精選包含了從手工創作、小農耕種、家居生活、服裝設計、風格餐飲、循環再生等品牌,像是:自自在在 zizizoizoi、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元泰竹藝社、小麥方little pan、丁山肉圓、右手超人、小島研究站、noii noii、once:nice、小張縫製所、藺子、n a g . 1 9、加加家珈琲、作息尚好、果食男子、小島甜點工作室、真芳、製餃研所、晴子冰室、好初早餐、春美冰菓室、Merci Cafe、樂鉢、ABCD . A Better Coffee & Doughnut等,多元的創作品牌集合呈現各自的風格創意作品,呈現了最豐富有趣的簡單生活節景觀和樂趣。

自自在在 zizizoizoi01

晴子冰室01

策展團隊在此次特別邀請藝術家呂英菖合作,2009獲《Geisai Taiwan》評審個人獎村上隆獎的呂英菖,2011年開始以家庭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靈感,陸續創作出花園、方舟、許願池…等作品。他談到自己在2020年新的改變是:「我思考到如果藝術可以多帶給人們一些什麼的可能,像是一份寄託或一份美好,會是很棒的事!」 本次受邀將在2020簡單生活節的草原市集中搭建一個 - 許願池,在兩天的活動時間裡,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這個藝術計畫,拿起畫筆為自己與心愛的家人朋友許願,一起Bye Bye 2020,祈求新一年平安美好的到來。

藝術家_呂英菖01

不論是簡單生活節的老朋友或新朋友,相信都能在本屆活動中找到更多創意的能量和相互激盪的火花,讓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豐沛能量與區域影響力,持續如漣漪般向外擴散,一起翻轉生活習慣,Bye Bye 2020,讓更多更好的可能持續發生!

2020 Simple Life ORIGINAL 簡單生活節

時間:2020年12月12日、13日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票價:預售單日票1,200元、預售雙日票2,000元、預售單日身障票600元、預售雙日身障票1,000元、現場單日票1,500元。

售票:11/5 12:00 至 12/11 23:59,一般預售票購票,刷永豐信用卡享9折優惠。購票請上iNDIEVOX

演出陣容: 陳綺貞、張震嶽 Ayal Komod、瘦子E.SO、ØZI ft. 血肉果汁機、普悠瑪家族樂團:陳建年、紀曉君、昊恩、家家、南王姊妹花、山下民謠家族:生祥樂隊 x 米莎 x 東京中央線、老王樂隊 ft. 蘇慧倫、傻子與白痴 + 邱比 chovbe、跑跑機器人 Go Go Machine Orchestra ft. 陳珊妮、落差草原WWWW X 巴奈&那布、持修、余佩真、告五人、Chick en Chicks、Ado 阿洛、戴曉君 Sauljaljui、守夜人 Night Keepers、Vast & Hazy、甜約翰、大象體操、傷心欲絕、拍謝少年、理想混蛋、五五身、Theseus 忒修斯、荒山茉莉、尋人啟事、愛人眼睛、許含光 Lumi、落日飛車、YELLOW、LINION、JADE、I Mean Us、SoulFa 靈魂沙發、YUFU & the Velvet Impressionism、問題總部 It’s Your Fault、荷爾蒙少年 Hormone Boys、熱寫生、百合花、打倒三明治、緩緩 Huan Huan、凹與山 、青虫 aoi。

資料提供|簡單生活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由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座落於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群,在一方巷弄內重現山林景觀樣貌。每一季度於山物所現場,亦舉辦「山友會」講座,特邀跨界專業人士開講,透過知識科普或個人經驗分享,與關注台灣山林議題的聽眾們進行深度交流!

舉辦於「0km 山物所」的第3屆山友會會員講座,於去年10月登場,以「巡山之徑: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之旅」為題,邀請7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者,他們都熱愛台灣山林與百年步道,從公民運動、推廣教育、故事分享、藝術創作等不同視角,傳達對於這座島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世代傳承、永續守護的美好心意。 以下盤整7位講者的演講重點,帶大家一同走進森林,認識與重新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1)重新思考「砍伐森林」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展示資料:台灣每年需要約600萬立方公尺木材,但自給率不到1%,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導致3大問題:進口木材常來自非法砍伐,對原產地生態造成破壞;運輸木材的碳排放對環境不利;全球政經不穩可能帶來木材供應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林業署自2017年起推動「國產材」計畫,希望到2028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並透過科學管理實現永續森林經營。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芝瑩表示,社會大眾對砍伐森林的直觀反應常是負面的。但森林其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經過合理經營,就可持續利用。台灣目前合法的砍伐區域以低海拔人工林為主,而非天然林。更重要的是,在當前世界追求減碳的趨勢下,木材比水泥與鋼筋更符合節能減碳需求,將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2)山林的文學啟發

「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景觀規劃師兼步道設計師李嘉智,在演講中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回憶起個人第一次雪山之旅,獨自面對挑戰與未知,在風雨欲來的高山中學會了敬畏與順應,也體悟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那段旅程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啟發他對山林的熱愛與思考。

有趣的是,他提及了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啟發,例如川端康成的《山之聲》曾提到:「每片森林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樹。」每次進入山林,他都試圖尋找那棵樹,也尋找與自然共鳴的自我。村上春樹更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即使我們從未踏足其中,它依然存在。」山林就像人類心靈的棲息地,也是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場所。

(3)步行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

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帶領的步道運動,從2006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推動,成功將步道運動打造為一場大型的公民行動。協會鼓勵一般大眾從徒步旅行開始,藉由步行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讓自己從「消費者」轉變為「守護者」的角色。

 周聖心表示,「步行」其實就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以20243月協會舉辦的「海岸山脈浪遊縱谷」活動為例,帶領參與者從台東池上走到花蓮,途經田埂、山脈與部落,聆聽阿美族、客家人與漢人的故事,感受土地的多元文化。協會亦於2012年開設「步道學」課程,結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推廣步道修復與環境調查。目前已舉辦29期課程,並提倡聘用在地工班修繕步道,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傳承工匠技藝,保護步道文化。

(4)台灣特有的「有人的山林」

現任「山盟公益協會」監事,同時也是攝影師的雪羊,分享了10年來登山旅程中的心得與成長。雪羊強調,與歐美荒野不同,台灣的山林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座與土地、文化對話的平台,富含人文歷史。他多次在原住民朋友的指引下,探訪深山部落,例如沿著馬遠部落的遷徙路徑走訪其老家 Takibakha(布農族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中,他深入了解山林作為生活靈魂的意義,並認識到尊重與共鳴的重要性。

從台灣群峰繼續向海外冒險,雪羊也在攀登中亞列寧峰等國際挑戰中,重新審視自己登山的初衷。他認為,登山並非追求英雄式成就,而是成為一位忠實的講述者,將山林的故事與感動傳遞給更多人。而登山也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是心靈探索與文化交融的旅程。台灣擁有獨特的「有人的山林」,這是一份值得珍視與守護的財富。

(5)如何透過策展傳達在地文化?

「孩在 Hi! Kidult」近年透過工藝創作的方式策展,藉以傳達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總策劃林心恬首先分享2024年於自來水博物館園區舉辦的展覽「獵島計畫」(Hunter Island),巨型版畫作品「考古化石-岩層說」,將紙漿與雕刻結合,以層層堆疊的手法,重現不同年代的考古地層;以馬祖海域奇景「藍眼淚」為靈感發想的作品「藍眼淚-時間的軌跡」,運用複合媒材結合傳統編織技法,加上燈光特效,將原本黑夜海上的藍色奇景,開展於空間上方,觀眾經過時頭頂彷彿空中銀河,奇幻重現馬祖海域特色。

她也介紹如何透過策展重現地方文化,例如與文化部合作的「芝味祭」,運用當代藝術與數位科技,深入挖掘三芝地方的文化特色。三芝因為地理環境相對隔絕,至今仍留存傳統生活方式,流傳數代的大道公信仰,透過當地數個庄頭輪流祭祀,讓信仰與生活結合。策展團隊於是擷取大道公形象,作為導覽三芝當地各景點的代表,並與LINE結合,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推廣,讓外地參觀者能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

(6)用藝術探索山林多樣性

「木直牛勿 plant practice」品牌主理人暨植物藝術家 Hsin ,擅長以壓克力和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自然風景為靈感來源。2022年起開啟了「近山計畫」創作主題,以「海拔」為分界,針對低、中、高海拔地區,系統性探索台灣山林風貌,藉由畫作來記錄台灣山林的多樣性景觀。

「近山計畫」著眼於台灣山脈的整體性,Hsin透過五感捕捉各海拔區域的不同特質:低海拔靠近平地,蘊含日常生活的親切景象;中海拔有著霧氣繚繞與迷人的森林層次;高海拔則呈現群峰遼闊與湖泊純淨的景致。這些不同特質都被 Hsin 巧妙融入作品,例如她描繪了高山中的山屋或低海拔與都市的緊密連結,在在展現人與山之間不同的距離。

(7)淡蘭古道的爬山「生活感」

平日任職於中研院分生所、從事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同時也是登山愛好者。在這次演講中,他分享了淡蘭古道的獨特魅力。淡蘭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日本接管台灣後繪製的地圖。當時的古道是連接台北城、大稻埕、艋舺與基隆的重要交通路徑,經過如今的南港、小巨蛋等地區,最終通往瑞芳、草嶺等地。

這條總長約200公里的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串聯茶葉運輸、礦產開採與居民生活等文化痕跡。吳雲天強調,淡蘭古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具備深厚的歷史意義與自然生態價值。例如,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曾在此地發現多種台灣特有種植物,如石碇佛甲草,甚至還能見到穿山甲等珍稀動物,部分區域更設有生態保護區。若想要更深入了解淡蘭古道,吳雲天推薦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作為探索工具,透過地圖的透明化功能,能對比古今地貌的變遷。他呼籲人們親自踏上古道,用雙腳感受它的魅力,挖掘更多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資料、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字整理|張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