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倫之最The Reach 81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麥卡倫之最The Reach 81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麥卡倫 The Reach 81Y

威士忌是人類過去歷史的淬鍊,是凝結時代意義的藝術,更是新時代的創作者與時俱進的非凡工藝,麥卡倫The Reach 81年以最頂級的工藝,將81年的故事凝結成為頂級珍稀佳釀,記錄歷史中的非凡時刻,體現了近 200 年來品牌核心的不懈精神。The Reach 81年是麥卡倫迄今為止年份最高的威士忌,僅取自單一雪莉橡木桶。它的存在訴說著麥卡倫自 1824 年創立以來,跨越時間、空間與知識並賦予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憑創時者之姿堅持卓越、悉心精釀的最佳證明,同時也向在艱鉅逆境中努力重啟麥卡倫釀酒事業的前人,以及今日繼續堅持品牌精神的釀酒團隊致敬。


2022   震撼甦醒 - 在逆境中成就的麥卡倫之最The Reach 8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局勢益發嚴峻。1940 年The Reach成為麥卡倫史上首次被迫休業前最後一批裝桶靜置的威士忌。經過81年的靜謐陳釀,麥卡倫現任釀酒大師也同時是麥卡倫第一位女性釀酒大師Kirsteen Campbell決定此時將The Reach呈現給世人。The Reach 81年釀造於世界動蕩時期,非凡卓越的風味充分體現出麥卡倫的悠久歷史,也是向創造這款珍稀威士忌的數代釀酒人及其堅毅不拔的毅力致敬的獻禮。


麥卡倫The Reach 81年以深赭酒色率先暗示其出奇繁複的層次,層層綻放的香氣由黑巧克力、甜肉桂、芳香煙燻泥炭氣息帶出糖蜜太妃、糖薑和焦化鳳梨風味,尾韻持續繚繞極致濃郁的香甜煙燻氣息。Kirsteen Campbell表示:「推出 The Reach是我職業生涯的亮點之一,其風味特性囊括了麥卡倫的精神以及跨時代的軌跡,在這時刻決定讓The Reach的展現於世人面前,是對巨大逆境中堅持在各個時代中堅守麥卡倫精神的人致敬,而這份巨作更是集結了眾人之力才得以促成,我非常榮幸能見證The Reach甦醒的時刻。」


乘載81年歷史的三個力量創作無與倫比珍稀佳釀ーThe Reach年份最高的威士忌

麥卡倫The Reach 81年盛裝在一個精緻優雅的人工口吹熱鑄玻璃瓶中,並由雕塑家 Saskia Robinson打造的三隻銅鑄的手托持著,分別來自於描繪麥卡倫遺緒歷史的人物,一隻手代表 1940 年的酒廠工人,在80年前的艱辛時代開始孕育並造就了這珍稀佳釀;另一隻則代表前董事長 Allan Shiach,其祖父是The Reach於1940年填裝入桶時的酒廠負責人;第三隻手象徵現今麥卡倫的釀酒大師 Kirsteen Campbell,她在選桶過程中以自身的專業,拍板決定公開與世界分享這款珍稀威士忌。三隻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手指指尖,精準地在玻璃相應的凹陷處與酒瓶交會,乘載著極具份量和威望的麥卡倫The Reach 81年。


The Reach跨時代的協作 結合珍釀、玻璃、銅器與木作四大職人工匠打造傳世手工藝精品 

麥卡倫The Reach用這個珍貴的窖藏雪莉桶,細述1940年代的動盪局勢以及接下來八十多個年頭的歷史遺緒,為訴說 The Reach 從窖藏中甦醒的時空背景與精神,The Reach使用歷史悠久的蘇格蘭玻璃工坊創作的人工口吹玻璃瓶以及蘇格蘭當代雕塑家 Saskia Robinson打造的青銅手托藝術品,玻璃與金屬的微光與威士忌的深琥珀酒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盛裝酒瓶的精美木櫃,則是利用一顆近期傾倒在麥卡倫莊園裡的榆樹木材以手工製作而成,而這個榆樹的樹齡,恰好也與The Reach酒齡相同。麥卡倫更邀請到著名倫敦攝影師 Nadav Kander,前《紐約時報雜誌》藝術總監,與其藝術總監 Matt Willey 密切合作,拍攝影片訴說麥卡倫的傳統以及 The Reach 走過的時代軌跡,原創配樂由蘇格蘭樂團魔怪(Mogwai)譜寫並錄製。結合珍釀、玻璃、銅器與木作四大元素及職人工匠打造而成的傳世手工藝術精品,橫跨時代的大師協作共同呈現The Reach,闡述著珍貴的時光與持久不懈的精神。


麥卡倫 THE REACH 單一麥芽威士忌

  • 色澤:深赭色
  • 香氣:黑巧克力、甜肉桂、芳香煙燻泥炭、梅子、皮革、粉紅葡萄柚、紅醋栗果凍和濃郁的樹脂香氣。
  • 口感:糖蜜太妃、黑莓果醬、甘草、薑糖、肉荳蔻、焦化鳳梨、胡桃、燻煙木。
  • 餘韻:極其濃郁的甜香與煙燻味
  • 酒精濃度:41.6%
  • 建議售價:NT$3,500,000

麥卡倫 The Reach 81Y - 02



麥卡倫堅持100%雪莉桶熟成

自1824創始以來,麥卡倫傳承六大標柱與自家雪莉桶供應鏈的,作為頂級單一麥芽威士忌的代名詞,在威士忌鑑賞家和消費者心中有著無可撼動的首席地位,歷經200年的不斷創新及製酒工藝堅守,成就了經典熱銷的「麥卡倫經典雪莉桶 12年」,其獨特的香草氣息中帶著淡淡的嫩薑、乾果、雪莉酒香和燻木香氣,令人驚喜的圓潤,帶有濃郁的乾果和雪莉酒風味,同時與燻木及辛香風味融合地恰到好處,讓麥卡倫在威士忌市場中一枝獨秀。


麥卡倫被譽為雪莉桶的行家,而「麥卡倫雙雪莉桶系列」則為麥卡倫詮釋木桶工藝的最新力作,麥卡倫堅持橫跨數千英哩,越過大洋從美國帶回白橡木製作雪莉桶帶給威士忌柔和的香草甜味,同時採用源自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庇里牛斯山永續森林的歐洲紅橡木雪莉桶帶給威士忌更多乾果以及辛香料風味,完美融合兩個世界的風土歲月。「麥卡倫雙雪莉桶12年」超乎想像帶有成熟均衡的風味,耀眼的陽光金酒色,透露豐收般的美好層次,以香草卡士達醬、太妃糖蘋果等甜美口感為核心,成為麥卡倫「雪莉桶之王」的經典重繹。


麥卡倫 經典雪莉桶 12

  • 色澤:深金色
  • 香氣:獨特的香草氣息中、帶著淡淡的嫩薑、乾果、雪莉酒香和燻木香氣。
  • 口感:令人驚喜的圓潤,帶有濃郁的乾果和雪莉酒味,同時與燻木及香料味感融合地恰到好處。
  • 餘韻:持久的香甜太妃糖與乾果甘味,帶著淡淡的燻木味及辛香
  • 酒精濃度:40%


麥卡倫 雙雪莉桶12

  • 色澤:豐收陽光金
  • 香氣:蘇格蘭奶油糖、太妃糖蘋果,柑橘蜜餞、香草卡士達醬與新橡木氣息。
  • 口感:如蜂蜜般香甜可口,木質辛香與葡萄乾、焦糖均衡呈現。
  • 餘韻:橡木餘味,溫暖且甜美。
  • 酒精濃度:40%


關於 The Macallan麥卡倫

麥卡倫於 1824 年創立於蘇格蘭東北方俯瞰著斯佩河的高地,以卓越的單一麥芽威士忌聞名全球。其優異的品質與獨特鮮明的風味全然展現出酒廠自 Alexander Reid 創立以來,對於追求卓越毫不妥協的精神。

2018 年,榮獲世界獎項肯定的斯佩賽酒廠隆重開幕,為麥卡倫翻開嶄新的一頁。 該建築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設計,以周遭古老的蘇格蘭丘陵為靈感,以倡導永續環境為目標。酒廠毗鄰的高地宅邸 Easter Elchies 建於 1700 年,始終是麥卡倫的精神家園,在麥卡倫佔地 485 英畝的美麗莊園中,至今仍是左右脈動的中心。


【禁止酒駕,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Via / The Macallen

臺中勤美洲際酒店攜手 2025 臺中爵士音樂節!將Rolling Bar 打造夜間爵士舞台・五大國際樂團連夜登場

2025 年 10 月 17 日至 10 月 26 日,年度矚目的城市盛事——臺中爵士音樂節 將再度登場。臺中勤美洲際酒店以「Jazz X-Quisito|爵士流動・無界樂章」為題,將城市的音樂節奏延伸至酒店空間與現場舞台,不僅於酒店內五樓 Rolling Bar 打造專屬爵士夜舞台,更於音樂節現場設置「勤美洲際品牌快閃店」,以洲際酒店的奢華品味與精緻風格,融入這場全臺最盛大的露天草地音樂盛會。

Rolling Bar 爵士夜 × 無界樂章

爵士的夜晚,從未止息。今年爵士音樂節期間,Rolling Bar 將於 10 17 日(五)至 10 25 日(六)連續五晚化身爵士專場舞台,邀請來自波蘭、法國、巴西、美國/臺灣及臺中本地的音樂家獻演,每晚 21:30 22:30 帶來風格各異的現場演出,讓樂迷在夜色與旋律之間,感受無界爵士的律動。 

每場演出皆採 低消入場制,賓客可於音樂中品飲主廚設計酒單與節慶特調,在Rolling Bar以從容步調、優雅聆賞,體驗夜色與爵士交織的迷人氛圍。這五場音樂之夜貫穿不同文化語彙與音樂情感,以「爵士流動・無界樂章」為題,在 Rolling Bar 延續城市的夜與節奏,讓洲際酒店成為臺中爵士音樂節最具韻味的延伸舞台。

CMTC

五大國際樂團表演

CMTC

勤美洲際品牌快閃店 × 洲際爵響野餐盒

在音樂節主舞台的熱力之外,臺中勤美洲際酒店 將於現場設置 「勤美洲際品牌快閃店」,以洲際專屬的優雅氣度,呈現當代奢華生活風格。現場除推出節慶限定的調酒與啤酒,亦由西餐行政主廚 David Chauveau 量身打造限定餐飲——「洲際爵響野餐盒」,以餐飲藝術演繹爵士精神,讓樂迷於草地間亦能品味洲際的從容美學。「洲際爵響野餐盒」不僅是一份野餐餐點,更是洲際對生活美學的詮釋。主廚以爵士樂的即興精神為靈感,將輕盈與細膩融於盒中,完美呼應草地音樂節的悠然氛圍。

內容包含:

  • 雞肉蛋三明治:嫩煎雞胸搭配香滑蛋片,風味清新柔和。
  • 火腿起司三明治:煙燻火腿與濃郁起司交織鹹香層次。
  • 冷肉與起司拼盤:精選歐式冷切與熟成起司,襯托飲品香氣。
  • 時令鮮果與堅果:以自然清爽與香脆口感平衡味蕾。
  • 法式甜點:香草可麗露與巧克力瑪德蓮,為夜晚增添優雅尾韻。

這份專為爵士樂節奏設計的限定餐盒,讓每位樂迷都能在音符流轉之間,開啟一場屬於洲際的露天饗宴。

CMTC

洲際 × 爵士・無界共鳴

從音樂節草地間的期間快閃,到Rolling Bar 的夜晚現場,勤美洲際酒店以「爵士流動・無界樂章」為題,將奢華款待延伸至城市文化現場,讓樂迷於旋律與風味交錯之間,體驗洲際酒店的細膩品味與當代魅力。

線上訂位及更多臺中勤美洲際酒店內容請洽: https://taichungic.com/

關於臺中勤美洲際酒店

臺中勤美洲際酒店由IHG洲際酒店集團品牌直營,座落於臺中熱門的商業中心,毗鄰人文薈萃的草悟道街區,206間品牌經典的風格客房,以當代精奢風格,融入臺灣高山海拔意象,讓飯店每處角落都充滿臺灣島嶼及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蘊。酒店規劃4間餐廳、1間酒吧:葉與藤大廳酒吧誘人糕點及飲品讓您沉浸其中留連忘返﹔經典與現代交會的IL Limone沐檸義大利餐廳,帶領賓客逐一領略義式料理的藝術盛筵﹔明娟樓中餐廳聚焦華人飲食底蘊,以精湛料理廚藝,呈現當代粵式饗宴﹔采月鍋品以濃郁豐潤高湯為底,放入山珍海味鮮活食材,品味山海的豐饒滋味﹔創意翻轉打造出的全新型態運動酒Rolling Bar,讓您沉浸在視覺與聽覺之間的碰撞浪潮,讓品酩成為一場流動的饗宴。同時,酒店擁有1間可容納480人之無樑柱挑高宴會空間及4間獨立會議室;酒店設施則包括戶外游池、24小時健身中心及洲際行政俱樂部。秉承以善為本、以誠待客,開創奢華新典範。

希望她不是活得「像女生」,而是活得「像自己」——作家小憩讀《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身為女性,的確從小至今,深深感受多重身分,宛如不同支線在身上纏繞成密布的網,書裡一切對談目光,最終落在一個命題上:「希望她不是活得像女生,而是活得像自己」,不管母親還是女兒,在沿襲父輩活法已無法獲得幸福的時代,如何開拓自己的活法。

是媽媽、是女兒的人生相談室

連日各種猝不及防的突發新聞,讓我想起最近看完的一本書《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超長書名,一讀卻被開篇上野千鶴子教授和作者犬山紙子的對談完全吸引。

作者犬山紙子,20歲起就開始長達14年照顧罕見疾病母親的人生,直到懷了女兒後,兩年後母親過世,她告別純粹女兒身份,變成養育的「母親」角色,才真正開始理解,那個始終對她嚴厲,希望她「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的母親的處境,也開始對這份新身份惶恐愧疚。

身為專欄作家的她,開始和活躍各領域的女性專家進行系列訪談,撰寫出這本女孩啟蒙之書,就像書名,這本私房對談集,是一種能穿透那層關係的迷霧,完全洞悉母女間相似的生存困境,是真正寫給女兒和母親,涉及話題之廣,囊括10代到50代女性生活方方面面的解答之書。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書裡拋出提問,都是不同年齡女性的困擾隱密重要事情,有活在令和年代迷茫的女兒,遭受家暴卻無法離婚的妻子,大齡未婚面臨生存危機的剩女,處在外貌主義社會而自卑的女子,讓閱讀的我超有共鳴。

身為女性,的確從小至今,深深感受多重身分,宛如不同支線在身上纏繞成密布的網,書裡一切對談目光,最終落在一個命題上:「希望她不是活得像女生,而是活得像自己」,不管母親還是女兒,在沿襲父輩活法已無法獲得幸福的時代,如何開拓自己的活法。

一開篇,人間清醒始祖的上野千鶴子,就提出一個辛辣精準的提問:「你覺得『我不能丟下這個孩子死去的想法』會持續到孩子幾歲?」囊括整本書的核心,接著處在我們周遭的現實生存教育課題,一則則在書中浮現出來。

1.「她遲早會有自己的手機,我又不想監視她,要怎麼保護她不受到網路傷害?」
2.「希望她能獨立,不論是否結婚,都能賺到足夠讓自己生活的錢,只是,什麼才叫做『獨立』呢?」
3.「我們在丈夫面前扮演什麼樣的妻子,好像孩子都看在眼裡」
4.「比起強加的美,更希望她發現自己的美」
5.「無論是哪種性向,都希望她能感受到被愛」
6.「不希望她霸凌別人,也不希望她被霸凌」

每個問題是我曾想過,也是身邊朋友或長輩正經歷的,剛讀完第一章,就實用到激起我角色代入設想,如果是我該如何解決,讀完後,更多肯定書中觀點,是讓人反思的直言,是周全透徹的答案。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像是「關於美麗,媒體只強調女性價值,代表年輕和可愛,尤其社群上處處充滿容貌焦慮」犬山紙子說:「是時候放下因為不漂亮就不值得被愛的執念。在孩子面前坦率表達不同人都很美麗的想法,才是最自然正確的狀態」,她甚至開了一個「不閃閃發亮的真實犬山紙子帳號」,直接展現斑點或素顏,意外得到非常多讚。

像是「跳出框架的勇氣」,上野千鶴子說:「孩子的世界很狹隘,賦予他們多樣選擇是家長任務,告訴孩子,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價值觀,你能選擇喜歡的答案,選擇後要記得對自己負責」,像是「關於邊界的智慧」,上野千鶴子說:「許多父母會覺得『我明明就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直到孩子出現身心問題,拒絕上學或出現自殘傾向,他們的父母最後只能說「只要好好健康活著就好了」,關於孩子,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人,要學會減少對別人的控制慾,即使是對女兒的人生,也要學會建立城牆」。

讀著讀著,真是被書裡眾多金句點醒,尤其對其中一章〈放不下手機〉深深共鳴,犬山紙子坦白,自己是一直放不下手機的範例:「畢竟工作郵件,和朋友的line,娛樂消遣,都裝在手機裡,連我這個大人都這樣了,如果把手機交給小孩,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Photo by Yanhao Fang on Unsplash
Photo by Yanhao Fang on Unsplash

看到這裡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那是還殘存數字時代的遺跡,是還記得用紙筆找路,知道在沒即時通訊下約定見面的時期,即使中間經歷從方塊遊戲到手機App的演化過程,仍然有大量完整線下社交和獨處時間,但之後的孩子,出生便是數字時代原住民了,就像網路新手進入選手村就碰上頂級魅魔,短影音和演算法提供無窮精準投餵內容,快速侵蝕專注力,遊戲和社群點讚、評論、虛擬獎勵,比起閱讀、運動等現實活動得到反饋快多了。

持續在線變成空氣和水般的存在,手機是老師、保姆、是整個社交生活,不玩遊戲、不了解最新網紅,意味會被邊緣化,讀到這一章,我想到我的四歲姪女,看到手機能認出每個APP,看到有趣短影音,馬上能模仿,對於這種從搖籃就開始的完整浸潤,犬山紙子也提出專家們的諸多建議:「對他們來說,如何學會駕馭技術,不被技術所馴化,才是更有顛覆性的課題。」

更在書裡提出許多實用手機使用法,像是使用過濾功能、隨年齡增長去改變使用規則、只使用勾選的社群媒體,必學的社群網路霸凌符號認識等,超級實際受用。

Photo by Alan Jiang on Unsplash
Photo by Alan Jiang on Unsplash

無論是否曾遭遇過同樣困境,女人的工作、婚姻、育兒、衰老、慾望,都是身上網狀纏繞的永遠課題。

在此時翻到這本書,像提前參閱到答案,等到真正走上考場,無論考題是否和你見過一致,相信都能心中有底。而這份底氣,是犬山紙子和書裡每個女性專家提供的。

她們把文字當成機關槍,精準命中女性群體的不公正,針對具體問題解決,更主動往前一步,指出諮詢者藏在問題後的價值觀,畢竟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並不是那些要解決又兩難的問題,答案往往不難尋找,有可能都藏在我們心裡。就像書中最後那句提問:「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而我的人生又是誰的呢?」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讓我想起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裡,最打動我的一句臺詞,是從和主角愛純父親的再婚伴侶阿姨說的:「其實我挺佩服你的,你不是女傭命,你只是勞碌命。」阿姨說完這句話後,沒有浮誇稱讚愛純「你是公主」的表面話。只是肯定她的辛苦,也明白這份辛苦無法讓渡。我覺得這種肯定無比珍貴,因為包裹兩個女人間的惺惺相惜,

是在現實中,找到那個快要忘掉自己的女孩。告訴她:「縱然辛苦疲憊,你也仍然要為自己而活。」

這本小書就像《苦盡柑來遇見你》裡,那位直率阿姨,透過文字,帶給我一波波開智,很多看似無解的混沌,被她們一說變得清晰,非常好讀,又擲地有聲,整本書散發一股「想一起站得好,一個人也要站得好」的訊息。

和自己和睦相處,並對自己負責,就是最有價值的能力,也是這時代重要的生存智慧,就像犬山紙子在書裡寫的:「我們在試圖保護女兒的同時,或許也是在擁抱和保護當年那個因痛苦而哭泣的自己,女兒和自己是不同個體,因此應該先擁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已,再好好擁抱女兒」,養育是件非常不易的任務,不能只管眼前考多少分,而要眼光放的很遠,要有戰略有戰術,又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希望這本小書,能與是母親,也是女兒的妳共勉。

La Vie出版書籍《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陪伴女兒建立內在力量的教養課》

出版日期|2025/09/13

作者|犬山紙子

本書彙整許多家長在養育女兒時面臨的疑問或擔憂,與各領域的專家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應對方式,例如在家庭進行性教育的時機與方式、如何提升網路時代對於隱私及個人資訊的保護意識、刻意接近未成年人欲進行線上性誘騙的手法與防範之道等。由於兒童本身就是社會中較為弱勢的存在,家長必須成為為我們的兒女勇敢發聲、開疆闢土的大人,而在守護孩子的同時,或許也是在擁抱和保護當年那個因痛苦而哭泣的自己。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