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展「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巡迴展,4 月 30 日工藝中心登場 !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

1919 年創立於德國威瑪的包浩斯,時至今日,已不僅僅是一所藝術學校的名稱而已,它是存在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一段精彩又短暫的傳奇(1919~1933),在現今社會中,也成了一種風格美學與生活態度。包浩斯是以人為本的體現,強調少即是多,以簡約、無過多裝飾為特色,主張忠於材質、形隨機能,融合純粹藝術與實用,帶動了創新及思考。包浩斯美學不時地出現在我們生活中,舉凡建築、家具、空間設計、字體、平面美編,它影響著廣大的世界。今日(4/29)邀請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院長 Theresa Hümmer(余德莎)及哈佛大學華人媒體實驗室策展人張晉維等貴賓參與盛會。 

S__100106349

 

包浩斯學校創辦人華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曾發表《包浩斯宣言》(Bauhaus Manifesto)呼籲:「建築師、雕塑家、畫家,我們都要回歸工藝!」結合工藝與純藝術,意圖打破藝術家與工匠藩籬。威瑪時期的包浩斯,包含印刷、書籍裝幀、木雕、石雕、紡織、陶藝、壁畫、玻璃畫、木工/家具、金工、染織等工坊,可說是工藝教育與工坊制度都十分健全的一所學校。 

S__100106354

工藝中心張仁吉主任指出,創立於 1954 年的工藝中心與包浩斯學校的任務相近,也是臺灣工藝人才培育的重要推手,目前設有木工坊、陶工坊、竹工坊、纖維工坊、漆工坊、石工坊及金工工坊,提供工藝人才深入學習及發展機會。課程內容不只在於各類媒材的技藝訓練,亦透過跨域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促進綜合性知識與技能培養以及創造力的激發。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包浩斯教學制度中對工藝、工坊以及技藝的強調與重視,對應於工藝中心的設立目的和任務,兩者之間產生了聯繫與呼應。「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於工藝中心工藝設計館展出,展館本身與隔街相對的工藝文化館,均是由當代知名臺灣雕塑家楊英風所規劃設計,其潔白俐落的造型堪稱是臺灣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經典之一,恰好符合了包浩斯最為人知的特性-理性、簡潔與實用。因此,在這個設立理念與展場建築風格相近的脈絡之下,「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巡迴展來台於工藝中心登場,別具意義。 

S__100106356

早 在 1968 年 ,「 德 國 對 外 文 化 關 係 學 院 」( Institut für Auslandsbeziehungen,簡稱 ifa)做為德國文化的推手,便已舉辦過「包浩斯 50 年」的世界巡迴展;到了 2019 年,在包浩斯成立一百週年之際,全球各地皆有慶祝活動。ifa 為迎接包浩斯百年,於 2017 年即著手籌備相關紀念展覽,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工藝中心)自 2018 年起便極力向 ifa 爭取本展來臺展出,在歌德學院(臺北)德國文化中心的推薦下,巡迴了阿根廷、墨西哥、美國、烏拉圭、德國與波蘭後,「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The Whole World a Bauhaus)這場展覽終於在今(2022)年 4 月底來到臺灣。「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的展品含括照片、紙本作品、模型、文件、影片、文章與物件……等將近 500 件,展現了這所學校的緣起與組織,而這一切都成了後世撰寫歷史與現代主義大眾化的源頭。 

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院長 Theresa Hümmer(余德莎)指出臺北歌德學院做為德國駐臺的文化機構,很榮幸可以促成這次「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的展覽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包浩斯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學院之一,它徹底改變藝術、工藝及技術的面貌,這次的展覽涵概包浩斯實際存在德國14年間的文物及照片,透過八個不同的章節,針對包浩斯學派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提供引人入勝的見解。展覽中的照片、模型、文本以及物件,更呈現包浩斯影響現代的思維以及工藝美學。期待這次包浩斯的展覽以及12場演講能為臺灣的觀眾帶來更多的興趣和目光。 

S__100106355

這場由德國藝術史學家暨作家波瑞斯•符利德瓦(Boris Friedewald)所策劃的核心展,將焦點放在 1919 年至 1933 年包浩斯在威瑪、德劭與柏林三地的內部觀點上,並分成八個篇章來敘述:在「清輕飄搖」這個章節中,我們看到了包浩斯對於研究無重力狀態的起心動念與投入。以保羅• 克利 1923 年的石版藝術作品《走鋼索的人》為例,走鋼索的人代表一個未來的現代人,想要擺脫重力的渴望將他帶到一個飄飄然的高度上—然而他的腳下仍舊需要一條鋼索,以及一根用來保持平衡的竿子。「實驗」這個章節中,展現了他們對於媒材與空間探討的成果。在德劭,馬塞爾•布魯耶以彎曲的鋼管打造家具《B5 椅》,反映出實驗、測試極限、打破常規,以探索新領域之首要精神。「整體藝術品」則是觀察了所有藝術的總和,不過也對藝術與科學以及藝術與日常用品做了一番檢視;在「社群團體」這個章節中,重要的歷史物件呈現了包浩斯學校的節慶活動與日常生活;「新人類」清楚顯示出包浩斯的世界性指標;「藝術、工藝與技術」介紹了包浩斯的工坊與產品,而「根本的教育」說明了包浩斯教學制度的建立,跨文化的聯繫則是在「邂逅交流」這個章節中有詳細的闡述。 包浩斯的意義不斷地被翻新、轉化,在今日社會、政治與藝術的意義上,它代表前衛、自由、進步與現代的態度。除了德國主辦單位 ifa 之外,特別感謝本次的合作單位「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的從中引介與支持,本中心與歌德學院雙方長年來的合作,已經為臺德的藝文交流建立起穩固且暢通的管道與橋梁。4月30日「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於工藝中心正式展出,邀請大家來觀展,於本展中「以創造性上的不一致」 一起體驗包浩斯的精神。 

展覽日期:111 年 月 30 日至7 月 17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設計館 樓及 B1 

RMB01 競速摩托:匠心聯袂臻品,賽道卓越新章

RICHARD MILLE 與傳奇摩托車製造商 Brough Superior 聯袂呈獻 RMB01 競速摩托。這款競速摩托,專為賽道而生,早已超越普通交通工具,化身為靈動的藝術臻品。懷揣對卓越品質的共同追求,兩大傳奇品牌以此為紐帶,在創新與匠心的對話中,淬鍊出兼具先鋒精神與傳統工藝的時代標竿。

溯源競速本真的靈感覺醒

靈感源自 1910 年代美國初代 Boardtrackers 摩托車,RMB01 競速摩托由 RICHARD MILLE 與 Brough Superior 攜手打造,以純粹且熾熱的機械語彙,回應競速運動最原始的精神本質。裸露機械結構、流線型油箱與極簡鞍座構成設計語言的核心,標誌性的「俯衝式」騎乘姿態,更強化其動態張力與速度意象。

車款設計由 RICHARD MILLE 主導,並攜手 Brough Superior CEO Thierry Henriette 歷時一年半研發,歷經十二次設計稿調整,最終定稿。設計過程中,他們採用品牌經典的創意方法論——從材質選擇、結構配置到工藝細節,皆秉持創新顛覆的思維。鋁合金、鈦合金與碳纖維等先進材料貫穿整體結構,細節處更融入源自製錶技術的設計語彙,包括分體式輪輞、鏤空骨架與橋板結構,機械美感與工程邏輯渾然一體。

RM

歷時一年半,成就匠心淬鍊的協作傳奇

RMB01 所搭載的 997cc 雙缸引擎為本次合作的技術核心,由整塊 5000 系列鋁合金雕塑加工而成,160kg 原料壓縮至僅 23kg 成品,所有鏤空部件經流體力學精準優化,實踐「少即是多」的工程美學。性能表現亦別具思維——並非僅追求峰值數據,而是打造廣域的動力輸出區間與靈敏的操控特性:130 馬力搭配空氣力學結構,提供穩定且靈活的賽道駕馭體驗。

整車以碳纖維自承式外骨骼結構統整機械組件,外觀線條極具雕塑張力,延續 RICHARD MILLE 鏤空機芯的視覺邏輯,機械美感裸呈無遺,展現品牌一貫對結構與美學的深度融合。

機械性能的極致敘事

RMB01 全球限量 150 台,皆由法國工坊手工打造,具獨立編號,預計於 2025 年底推出三款限量配色:

  • Nocturnal Sapphire 夜瀾藍寶石:午夜藍搭配寶藍細節

  • Selene 月神:霧面灰基底襯以橙色點綴

  • Pearl of Speed 極速珍珠:珠光白車身融合緋紅細節

RMB01 並非僅為一台競速摩托,更是一場對未來美學與工程語言的全新詮釋。

RM

RICHARD MILLE 致敬 2025 年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推出 RM 30-01 LMC 限量版腕錶

RICHARD MILLE 為迎接 2025 年第 12 屆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推出全新 RM 30-01 Le Mans Classic 限量腕錶,全球僅發行 150 只,再次展現品牌對賽車運動與製錶藝術交匯的堅定信仰。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創辦於 2002 年,是一項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賽事,旨在致敬那些曾在全球最傳奇耐力賽中載譽而歸的經典賽車。2025 年 7 月 3 日至 6 日,第 12 屆賽事將於 13.6 公里長的傳奇賽道 —— 薩爾特賽道隆重舉行,屆時將有約 750 輛來自 1923 年至 2000 年代的賽車齊聚一堂。遵循過往賽事的傳統,這些曾在 1923 年到 1981 年間曾參與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的賽車將在 6 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分組(“grids”)中奔馳。輔助賽事也將為現場注入另一股澎湃激情。

大約 1,000 名車手將在此競逐冠軍榮譽,賽場及周邊區域將展出來自約 80 個品牌、200 多個汽車俱樂部以及私人藏家的 9,000 多輛經典賽車。自首屆吸引約 3 萬人以來,2023 年已迎來超過 23.5 萬觀眾,賽事影響力持續攀升。

RICHARD MILLE:奔馳賽道的熱情共鳴

自 2002 年起,RICHARD MILLE 便成為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的主要合作夥伴,雙方共同致敬機械之美、頌揚輝煌歷史,並展現堅定不移的承諾——甚至品牌成員親身駕駛賽車馳騁賽道。如今,品牌共同創辦人 Dominique Guenat 之子 Maxime Guenat 傳承父輩精神,征戰頂級歷史賽車賽事,印證品牌無論是在賽道內外薪火相傳的賽車靈魂。

RM

RM 30-01 Le Mans Classic:駕馭經典,詮釋競速靈魂之美

自 2008 年起,RICHARD MILLE 為每一屆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打造專屬限量時計,歷年推出的十只特別版腕錶皆融入了利曼經典賽代表性的綠色與白色配色。全新 RM 30-01 Le Mans Classic 版限量 150 只,致敬 2025 年第十二屆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延續品牌經典的錶殼結構:以鈦合金錶圈和底蓋搭配綠色 Quartz TPT® 石英纖維中層錶殼,展現鮮明競速美學。

綠色與橙色細節貫穿其中,超大日期窗周圍點綴黑白方格旗幟元素,藍寶石水晶錶背鐫刻 Le Mans Classic 經典標誌,搭配宛如賽車通風口設計的綠色橡膠錶帶,共同構成這一致敬品牌摯愛賽事的全新時計作品。

技術細節方面,腕錶搭載的 RMAR2 機芯如同賽車精密構建,經過重新設計,新增 24 小時計時盤,其中「16」數字以綠色呈現,象徵傳奇耐力賽的發車時刻(又稱「綠旗時刻」),這一巧思為腕錶錶盤注入全新視覺語言。重新演繹的鏤空錶盤設計令人聯想到賽車賽道的蜿蜒軌跡。透過鈦合金橋板與鏤空底板,55 小時動力儲存指示器一目了然。11 點位置的離合器嚙合狀態指示器可顯示自動擺陀的當前狀態(on 為上鍊、off 為分離),而 3 點位置的錶冠功能選擇器則方便佩戴者切換錶冠模式。

RM 30-01 Le Mans Classic 腕錶,無論內外皆盡顯賽車精神,正如這一賽事本身,既是對百年利曼賽道精神的讚頌,也是 RICHARD MILLE 競速信仰的凝練表達。

RM

More information

RICHARD M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