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別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藝術節 2022玩聚場夏日藝術節—人情百百搭

夏天別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藝術節 2022玩聚場夏日藝術節—人情百百搭

享受夏天有一百種方式,結束夏天可不能馬虎以對!

隨著打開圍牆兩週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進駐臺北市中心邁入第五年,各種實驗、創意、挑戰從未停歇,除了引進大量藝術工作者挑戰空間地域的各種可能,更從未放棄深入鄰里居民的日常空間,認識他們、開啟對話、更活力十足帶領居民開啟創作的無限可能。一年一次的「玩聚場夏日藝術節(Play Arts Festival)」就是C-LAB登門拜訪地方居民的伴手禮,試圖為夏日的尾巴劃下完美的句點。

2022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即將在9月3日、4日於C-LAB全區熱鬧上演,以「人情百百搭」為主題,一系列互動式藝術計畫為橋樑,創造表演藝術的無限可能,邀請大小朋友一同前來享受美好的週末。

擾動鄰居心中的藝術節想像

隨著2020年正式打開圍牆,這座位於市中心的文化實驗場就漸漸成為台北市民傍晚散步、遛狗,與朋友相會的熱門會面點。不僅有大片草地、各色歷史建物,週末還能漫步到鄰近的玉市、花市,享受悠閒的都會時光。玩聚場夏日藝術節自然也沒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從第三年起開始將藝術節的範疇擴展到園區各個角落,類型也打破常見的單向式展覽或演出,大量邀請藝術家走入鄰近社區,與居民展開交流,透過「人情」牽起的手,讓發生在這座場域的藝術展演更有人味。

3 知名樂團1976將在「玩聚場 X 野鵝快跑——夏天別跑」活動中演出(圖片提供/野鵝快跑)
知名樂團1976將在「玩聚場 X 野鵝快跑——夏天別跑」活動中演出(圖片提供/野鵝快跑)

回顧近年的藝術展演活動,各種類型的互動與嘗試百花齊放,「還有沒有更多可能性?」玩聚場製作組拋出這個提問,開始將範圍向外拓寬。除了鼓勵藝術家擾動空間慣性,也試著從兒童的視角,理解他們觀看藝術節的角度與重心。

首波計畫邀請了擅長策劃民眾參與式藝術的貢幼穎與楊志雅,兩人在5、6月就開始蹲點隔壁高架橋下的建國假日玉市,與攤販建立交情;除了交換宇宙礦石的能量祕密,也聆聽攤商的副業重心,以及珍視的心靈支柱。透過長時間的拜訪與話家常,收攏成一組「鄰居下訂單」演出計畫,拼湊素人攤主心目中藝術節的模樣。

2 玩聚場團隊和「鄰居下訂單」策劃小組聯手空總隔壁鄰居-建國假日玉市攤商鄰居共同呈現演出。(圖片提供/貢幼穎、楊志雅)
玩聚場團隊和「鄰居下訂單」策劃小組聯手空總隔壁鄰居-建國假日玉市攤商鄰居共同呈現演出。(圖片提供/貢幼穎、楊志雅)

親子節目一直是玩聚場的重要任務,去年開啟的「小孩看出去」直播計畫邀請3-10歲的小孩,在活動期間配戴 Go Pro 攝影機,由一名職稱為「小孩旁邊的大人」工作人員陪伴,記錄下兒童視角的藝術節。不管是踮腳尖也看不到的市集桌面,還是一等20分鐘不肯離開的棉花糖攤位,兒童看待藝術節的視角太過迷人,也讓大人們得以重新思考,所謂的「兒童適宜活動」是不是真的完全適合兒童本人?如果不是,大人又該怎麼做?

5 母語故事親子演出「暗mi-moo」。(圖片提供/夾腳拖劇團)
母語故事親子演出「暗mi-moo」。(圖片提供/夾腳拖劇團)

今年的親子節目徹底打破「活動托兒所」的常態思維,父母必須一同加入、學習在家都能創造演出的神奇魔法。囝仔人團隊帶來了精采的光影及物件呈現,將夏日水果變成遊戲主題;夾腳拖劇團則以「母語寶寶聽故事」提升大人說故事的技巧。可別以為小孩都沒在聽,好好說、換個方式說、試試用母語說,就有機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一千零一夜。

來市集,買一場娛樂身心的表演

表演自然是玩聚場夏日藝術節的重點,編舞家余彥芳帶領的《任選三樣》計畫,找來三位舞蹈創作者,選定數個散佈於C-LAB四周的角落,他們將以肢體和環境、空間與歷史對話,為漫步園區的觀眾製造驚喜的巧遇。

4 知名樂團百合花將在「玩聚場 X 野鵝快跑——夏天別跑」活動中演出(圖片提供/野鵝快跑)
知名樂團百合花將在「玩聚場 X 野鵝快跑——夏天別跑」活動中演出(圖片提供/野鵝快跑)

同時間發生在主要幹道的「多重主修藝術市集」,從去年起就將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副業納入市集買賣範疇,挖掘他們表演以外的第二項、甚至第三項斜槓專長,透過市集的方式,與往來觀眾展開互動。當然,買一場表演也可以。不管是漾著Sangria水果酒氣息的「我們的第一支舞」;還是一邊解讀盧恩符文、一邊開啟私密小劇場的「你包裡的物件記事」;表演藝術工作者西娜娜甚至還會搬來大量世界樂器,現場廣邀即興合奏。除了生理的吃喝玩樂,心靈也能在市集獲得酒足飯飽。

選自己喜歡的方式暢玩藝術節

觀賞藝術節有無數種方式,玩聚場一直以來都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因此在策展計畫的選擇上,往往以互動式展演為主軸,讓大家自由選擇以「參與者」或「旁觀者」的視角來參與這場藝術節,視角各有千秋、體驗也各有所好,只要歡喜,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與藝術節的美妙連結與回憶。

6 僻室帶來的演出節目《玲瓏姊妹愛眠夢:美人魚外傳 》(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僻室帶來的演出節目《玲瓏姊妹愛眠夢:美人魚外傳 》(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欸,C-LAB見啊!」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個夏末如果還沒有計畫,不如與三五好友相約C-LAB相會。一個藝術節有無數種體驗,每個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適圈。不管是跟著藝術家的腳步玩到一身汗,或是迎著晚風與好友哼唱的「玩聚場X野鵝快跑—夏日別跑」音樂節,玩聚場夏日藝術節是市民不能錯過的週末派對,就算只是路過10分鐘,說不定就不小心成為說故事大王!

C-LAB官網—玩聚場活動資訊 | 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官網 

時間:9/3(六)—9/4(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文 | Stella Tsai

當全球人口邁向百億:《世界人口圖鑑》談資源、和平與未來的難題

Photo by Anthony Da Cruz on Unsplash

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全球資訊唾手可得,其中卻也夾雜著偏頗的資訊和不正確的內容。每個人當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卻不該散播錯誤或帶有惡意的流言。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固執己見、傾聽各界聲音、客觀俯瞰全體、平衡取捨資訊的能力。希望《世界人口圖鑑》能幫助讀者培養這種眼界,從全球視角與歷史長河中,以現代人觀點來洞察萬事萬物。

人類的歷史是一場「戰爭」盛宴,光是列舉大型戰役,數量就非常驚人,若再加上小型戰爭,那真是多不勝數。有些戰爭是意識形態造成的衝突,但大部分戰爭之所以爆發,都是因為統治者想要侵略、犧牲他國來壯大自己的國家,說穿了就是統治者的私慾。

從人類歷史長河的觀點來看,地球上所有人都是「移民」,各個國家的領土劃分也沒有絕對依據,當一個國家富強時,就會宣示並擴張自己的「領土」,而當鄰國實力增強時,領土就會被奪回去,週而復始。國民人口是「力量」的根源,當落後國家的人口增加並強化軍備,就會挑戰昔日大國並奪取霸權。然而,對於參與戰爭的平民而言,這卻是一場悲劇,不僅得被徵收軍費,農田遭到破壞,入伍後甚至會喪命。如果全世界的人類都能夠停止對立,放棄所有武器,致力維護和平並鑽研科技以促進自然保育,繼而使國民都幸福安康,那麼世界會變得多麼不同呢?

大家都明白和平比打仗好,問題在於如何實現和平。就連聯合國,都無法在常任理事國參戰時遏止戰爭。一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德國和義大利退出國際聯盟,美國又不參加,導致國際聯盟失能。人類顯然需要一個更有效的系統來維護和平。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世界人口圖鑑》透過圖解,闡述了在人類歷史中,瘟疫和饑荒對人口造成了哪些深遠的影響。在現代,災害、瘟疫和饑荒依然頻繁,然而隨著醫療和公共衛生改善,科技進步、農業產量突飛猛進,瘟疫和饑荒的影響已經大幅縮小。綜觀全球,犯罪和交通事故也在減少,那麼還有什麼會對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呢?目前,人類喪命的主因為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儘管醫療日新月異,卻依然無法克服這些疾病。當然,人類也必須維護自然,才能安居樂業。2022年,全球人口已達到80億人,預計在2086年左右將達到巔峰104億人,屆時地球該如何養活這麼多人呢?人類必須解決的課題,仍堆得像山一樣高。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全球資訊唾手可得,其中卻也夾雜著偏頗的資訊和不正確的內容。每個人當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卻不該散播錯誤或帶有惡意的流言。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固執己見、傾聽各界聲音、客觀俯瞰全體、平衡取捨資訊的能力。希望《世界人口圖鑑》能幫助讀者培養這種眼界,從全球視角與歷史長河中,以現代人觀點來洞察萬事萬物。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全球人口的興衰與挑戰:《世界人口圖鑑》圖解生育、死亡與壽命等交錯影響

Photo by Timon Studler on Unsplash

人類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欣欣向榮,不僅適應了各種土地生態,也大幅改變了地球環境。究竟什麼因素會影響人口的增減?人類又面對了哪些災害和疾病?

人口增減的要因分為兩種,「自然增減」與「社會增減」。自然增減指因生育率和死亡率變化造成的人口變化;社會增減則是因移民或遷徙而造成的人口變化。人類的平均壽命隨著醫療水準提升、嬰幼兒死亡率下降、公共衛生改善等因素而逐年增加。全球平均壽命與150年前相比,已延長了兩倍以上!然而大多數國家目前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總和生育率是衡量少子化問題的常用指標,這是針對育齡婦女(15至49歲)加總各年齡之生育率,統計一名婦女一生中會生育多少孩子,不受父母親人口多寡影響。總和生育率2.1(精確而言目前大約為2.07)是維持人口穩定的分界。這個數值稱為「出生替代率」,高於它人口會增加,低於它人口則會減少。

全球平均總和生育率從1950年代的5左右,急遽下降至2020年的2.32。但如今許多非洲國家的總和生育率仍超過6。除了非洲、東南亞和中東,大多數國家目前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截至2021年資料,台灣則是1.11。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平均壽命的增加和生育率下降也使各國的人口金字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口金字塔是依照性別和年齡分組的人口柱狀圖,也就是「各年齡層人口結構圖」。尤其在開發中國家,這種柱狀圖會像埃及金字塔一樣逐漸變寬呈三角形,因此稱為「人口金字塔」。只要看人口金字塔的形狀,人口結構就一目瞭然了。透過人口金字塔的形狀可以解讀出多種資訊,例如國家未來的人口會增加或減少、是否有年輕人口流向他國或湧入國內等等。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目前的全球主要死因大多是非傳染性疾病,但在過去,傳染性疾病的占比高出許多,而且即使是現代,開發中國家的傳染性疾病比例仍然遠高於已開發國家。除了疾病以外,其他死因還有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自殺、藥物中毒、戰爭、恐怖攻擊等衝突和他殺以及天然災害。不過,上述死因的傷亡大多已逐年減少,於總死因中的比率也在降低。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從人類出現於地球到18世紀這段漫長的期間,人口一直在10億內緩步上升,直到工業革命之後突然急速增加,至今已突破80億人,根據聯合國的預測,更將於2086年左右抵達巔峰期逾104億人。與此同時,少子化、高齡化也是現今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的巨大問題,社會正在關注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世界人口圖鑑》精選許多與人口變化相關的問題,並以豐富的圖表、照片將其整理成容易吸收了解的資訊,力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讀者俯瞰全局,並思考不同文化、環境等變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