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藝廊《逆光Backlighting》林家弘個展!凝視一雙雙黑色靈動大眼,勇於面對情緒感受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上藝廊《逆光Backlighting》林家弘個展!凝視一雙雙黑色靈動大眼,勇於面對情緒感受成為更好的自己

創作題材經常出現讓⼈想再多看一眼的⿊⾊⼤眼女孩,台灣80後藝術家林家弘因為擅長透過溫柔但堅毅的筆觸,將⼈們隱埋在內⼼深處的脆弱、壓抑與恐懼,投射在跟⾃⼰性別相反的女性形象中,進⽽展露出鮮明獨特的個⼈風格。


S__65970219
林家弘常以⿊⾊⼤眼女孩為主要創作題材。


當伯樂遇⾒千⾥⾺

有感於林家弘作品裡一雙雙⿊⾊靈動⼤眼,蘊含能夠轉化情緒以及⾃我療癒的⼒量,總是引發強烈共鳴反思,送⼦⿃⽣殖中⼼⼗年前即串起千⾥⾺與伯樂的緣份,成為林家弘在台灣最⼤的私⼈收藏機構,將多幅作品陳設在診所內撫慰⼈⼼,⽽⽣殖中⼼內的愛上藝廊,長期致⼒推廣台灣當代藝術,今年也進一步簽下獨家經紀約,締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包括即⽇起到11⽉19⽇,策劃《逆光Backlighting》林家弘個展,展出2017年⾄今近20件作品與珍貴⼿稿,讓⼈得以一窺創作脈絡。


S__65970223
「愛上藝廊」策劃林家弘全新個展。


逆光⽽⾏勇敢拼搏

作為林家弘⾸次在愛上藝廊的完整個展,多件創作封存近年來的⼼境轉折,同名作品「逆光Backlighting」更可解讀為,他替壓抑情緒找到的一⽅宣洩出⼝,鑑於剛開始爭取國際參展機會時,經常處處碰壁不如所願,但他告訴⾃⼰保持正向樂觀,先在亞洲展開藝術交流活動,再循序漸進走向歐、美、⽇等國駐村並參展,才順利在各⼤藝博會嶄露頭⾓,所以畫中女孩雖然是背對絢麗斑斕背景,不過有一抹光芒正在瞳孔裡閃耀,藉以⿎勵勇敢⾯對數不盡的逆境,傳遞緊緊抓住希望與夢想的⼈⽣態度。


Backlighting 102x65cm canvas oil 2019
林家弘個展同名作品「逆光Backlighting」。


⽣⽣不息的⽣命⼒

⾄於林家弘截⾄⽬前最⼤篇幅的作品「⽅⾈」,則是觀看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時,有一幕倖存女戰⼠將一袋象徵希望的種⼦交給年輕女孩的畫⾯,讓他留下深刻感受,決⼼將「種⼦帶來希望,能使⽣命延續」的情境意涵入畫,因此可以看⾒在飄散漫天⼤雪的蓊鬱⾼聳雪杉群林內,特地繪製⼗位象徵⽣機的送⼦⿃寶寶,一張張純潔的臉龐與一雙雙天真的眼眸,隨著跨尺度的視覺震撼,煥發出⽣⽣不息的⽣命⼒。


方舟 480x150cm 油彩畫布_2022
林家弘⾄今最寬篇幅作品「⽅⾈」。


永不放棄創造奇蹟

加上觀賞「⽅⾈」時,除了能夠體會到林家弘凝視世界的宏觀⾓度,還讓⼈直覺想起聖經裡提到的諾亞⽅⾈(Noah's Ark),雖然上帝想⽤洪⽔教訓⼈類的罪惡與敗壞,但還是允許諾亞建造⽅⾈保存有限⽣靈,象徵重⽣乃⾄於新⽣的意涵,所以每一位送⼦⿃寶寶不僅代表一個個希望,也如同挪威全球種⼦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存放數以億計種⼦,⽤最謙虛崇敬的態度⾯對未知與未來,激勵更多⼈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只要願意⾏動就有機會創造奇蹟。


S__65970226
林家弘作品意涵已從「⼈物」延伸到了「課題」。


來一場⾃我對話吧

隨著歷經結婚與⽣兒育女,林家弘更懂得探究不同狀態下的⽣命意義,促使描繪的對象已經從「⼈物」延伸到了「課題」,於是每件作品像是短篇寓⾔發⼈深省,當然藝術家的⾓⾊從來不是解題者,⽽是透過提問與疑惑,引導觀看者進⾏一場⾃我對話,相信走進《逆光Backlighting》個展,可以在忙碌追逐的⽣活片刻中,跟隨一幅幅畫作提醒⾃⼰放慢腳步,學會直⾯各種感受,喚醒內⼼的孩⼦,不要失去熱情與期待。

 

林家弘工作室_創作中作品
林家弘⼯作室一隅。

 

《逆光Backlighting》林家弘個展

時間:2022年9⽉24⽇(六)~2022年11⽉19⽇(六)

電話:03-5735191(歡迎來電預約⾞位)

地址:新⽵市東區忠孝路80號(由送⼦⿃⾨⼝進入)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看設計如何回應動盪時局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首都布拉格古典的城市風貌、精湛的水晶玻璃工藝、流傳數百年的波希米亞文化,捷克擁有燦爛的人文遺產,是無數旅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宏觀之外,現在你可以在台灣藉「設計」微觀這個東歐國度——現於松菸展出的《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特展,從日常可見的符號切入,像是國徽、郵票、紙鈔、電影海報、公路標誌等,集結捷克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爬梳其國家身份的構成脈絡。這些設計如何誕生?又是由誰創作?背後有何歷史背景和含義?這場展覽帶你一探究竟!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反映社會氛圍、對抗時局的力量

日常中的設計符號伴隨人們一生,但鮮少有人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對捷克(含捷克斯洛伐克)而言,20世紀初以來的平面設計歷程始終與時局緊密相連,從爭取建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極權統治,到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設計不僅反映社會氛圍,更在自由受限時成為文化抵抗的媒介。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捷克的平面設計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代表人物如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巨擘慕夏(Alfons Mucha)、藝術家卡雷爾·泰吉(Karel Teige)、字體暨平面設計師茲德內克·齊格勒(Zdeněk Ziegler)等,都是足以成書立傳的大師級人物。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爬梳150年來捷克的平面設計發展脈絡

為系統性地梳理捷克的平面設計發展脈絡,捷克Musea Kampa博物館啟動《識別》(IDENTITY)計畫,以展覽、出版、紀錄片與影集等形式,梳理捷克平面設計自19世紀末至今逾百年的演變。《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作為計畫的一環,透過經典海報、書籍設計、標誌系統等的視覺語言,呈現捷克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並挖掘當中承載的集體記憶,及其所映照的時代精神。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由捷克平面設計領域具代表性的策展人Filip BlažekLinda Kudrnovská共同策劃。談及策展理念,Filip Blažek表示,《識別》計畫橫跨多樣媒材,在許多機構的協助下、並歷經募款才得以完成,娓娓道出捷克的平面設計在不同時期如何回應社會、政治與文化挑戰。對他而言,這次展覽有個鮮明且貫穿的敘事主軸:自由與民主,而這樣的追尋也一直反映在捷克的平面設計中。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

IDENTITY – The Story of Czech Graphic Design  


展覽期間|2025.08.1910.12,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 02展間

展覽票價|50元/團體票 40元/優待票 免費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全新展覽《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來自日本、韓國的25位重要當代藝術家作品,展期自8月30日至11月30日。

本次展覽靈感源自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德布西1904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快樂島》,以音樂營造的夢境、自由與渴望為主軸,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媒材,探索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金昌烈等藝術家如何描繪現實與幻象之間的情感歸屬。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展出奈良美智以孩童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疏離與脆弱的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展出奈良美智以孩童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疏離與脆弱的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鹽田千春作品《生存的狀態(洋裝)》。(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鹽田千春作品《生存的狀態(洋裝)》。(圖片提供:高美館)

「我們都在尋找,並建構自己的快樂島。」高美館館長顏名宏表示,在科技高速發展、資訊不斷湧入導致變動與裂隙叢生的當代社會中,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航向屬於自己的快樂島。藝術如同一艘小船,承載著藝術家的記憶、夢境、物質、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朝著心中的庇護所航行,也為觀眾帶來重新感知世界、理解自身、啟動想像的契機。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夢境、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圖片提供:高美館)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夢境、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圖片提供:高美館)

探索亞洲藝術家多元的視覺語彙

高美館同檔期的研究型展覽《眼球世代藝術奇譚》呈現臺灣藝術家如何將動畫、漫畫及電玩元素轉化為當代美學語言。而《快樂島-日常的史詩》作為平行展覽,以日韓當代藝術為對照,探索跨世代亞洲藝術家多元的視覺語彙,邀請觀眾在藝術的流動中暫時迷航,遇見心中那座尚未命名的快樂島。

展場一隅,圖為西澤千晴的彩繪陶雕作品《父親的每一天》。(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西澤千晴的彩繪陶雕作品《父親的每一天》。(圖片提供:高美館)

匯集25位藝術家作品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策展人暨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指出,本展匯聚天野喜孝、崔大衛、日野之彥、稻葉友宏、金玄植、金昌烈、金准植、權奇秀、李容德、李東起、松浦浩之、三島喜美代、宮島達男、三宅一樹、村上早、奈良美智、西野康造、西澤千晴、吳蓮花、大橋博、朴成泰、鹽田千春、高木紗惠子、土屋仁応、山本麻友香等25位大師作品。這些作品透過童幻視角回應成人世界的矛盾與脆弱、以物質雕塑書寫記憶與時間的流逝,或藉由動漫與流行文化反思當代社會,共同建構出一座詩意而多元的「快樂島」。

展場一隅,圖為朴成泰以鋁絲網為媒材創作的《天界之花》系列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朴成泰以鋁絲網為媒材創作的《天界之花》系列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另外,9月27日、10月25日、11月29日下午2時將舉辦專家導覽,分別由高美館策展團隊與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主講,帶領觀眾放下日常框架,在藝術引領下探索當代社會的焦慮、希望、夢境與未來。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25位日韓當代藝術家之作,以多元藝術語彙探索當代社會不同面向。(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25位日韓當代藝術家之作,以多元藝術語彙探索當代社會不同面向。(圖片提供:高美館)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
展覽日期|2025.08.30-11.30
展覽開幕|2025.08.30 (六) 15:00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 展覽室

資料提供|高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