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花蓮4間石材工廠!走入職人工作現場,隨導覽感受石原生與精雕後的魅力

打開花蓮4間石材工廠!走入職人工作現場,隨導覽感受石原生與精雕後的魅力

1960至1980年間,花蓮不只有好山好水,更以白、灰、黑大理石和蛇紋岩原產地之名享譽國際;記憶裡家中氣派的大理石桌、膚觸冰涼的蛇紋石地板,或許都來自花蓮。對消費者來說,從偌大的礦山取原石、運至工廠經精密加工的過程總是神秘,但現正於花蓮發生的「工廠見學改造計畫」即將打開4間在地石材工廠,邀請人們前往製造第一線,看石材在加工中的未完成狀態,並依循著專人導覽,深入了解石材切割、拋光、打磨等技術的精湛之處。

蛇紋岩-62
T22花蓮石材工廠改造案例:高陽益實業 X 朱志康空間規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工廠見學改造計畫」為何而生?

雖花蓮的石材產業曾紅極一時,近十幾年卻因市場轉變、環保意識興起而榮景不再,「大理石王國」的招牌隨著廠房冷清、職人外移逐漸黯淡,在地石材也漸漸從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黯然退場,甚至在許多年輕人心中成為過時的代名詞。花蓮石材產業的新世代接班人們必須思考如何開創新局。

各工作區域都有攝影企劃的工作說明,儘管有廠區的噪音也能輕易了解每一區的工作程序。
T22花蓮石材工廠改造案例:棟隆企業 X 生活起物googood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近年,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T22 計畫」,將設計思維切入地方創生風潮,企圖振興地方產業。繼鶯歌、北投之後,T22於2022年前進花蓮,媒合在地石材工廠與工藝精品設計團隊,打造6組從「通路、製造、設計」一路貫通的石材生活物件。

2023年更進一步透過「工廠見學改造」計畫,由4組空間設計團隊為4間工廠輔導改造,根據各廠加工作業、接待客戶等方面的需求,透過外貌、動線、服務形態上的轉變,為廠區賦予新貌,也讓石材呈現、挑選與販售方法上有更多現代化的展現。

7-2_樣品展示桌為廠區位置縮小圖_照片提供:煌奇石業
T22花蓮石材工廠改造案例:煌奇石業 X 草原市務所。(圖片提供:煌奇石業)

4間石材工廠改造亮點!

 煌奇石業X草原市務所 

✧ 工廠中的通透展示間  ✧ 青玉石形象牆  ✧ 石雕家飾展示石材的多元應用

創立於1973年的煌奇石業,年產超過萬噸原石,主力暢銷石材有雕刻白、卡拉拉白、銀狐、蒙馬特灰、玉石水晶類等。在他們廣達萬坪的石材工廠裡,有一處小小、發光的地方,打開大門有如開啟世界礦石的寶礦,這裡是由草原市務所與煌奇共同構思的全新石材展示間,在以「石」為主角、道路總不停有車子駛經的工廠中,打造出一個以「人」為主體的體驗空間。

1_煌奇石業萬坪廠區全景圖_照片提供:草原市務所;© 攝影:Studio Millspace
煌奇石業萬坪廠區。(圖片提供:草原市務所;攝影:Studio Millspace)

體驗空間原為工廠1號門旁的閒置三角地帶,如今搖身一變為挑高4米、如小型藝廊般的展示間,整體設計風格以現代美學語彙為核心,透過通透的玻璃材質、圓弧形的鋁鎂鋅板,反射廠區遠方山巒與藍天白雲,自然系色調巧妙融合,襯托石的大器與精美。

FotoJet (3)
新設體驗空間外觀。(圖片提供:草原市務所;攝影:Studio Millspace)

_DSC0542
改造前的閒置三角空間。(圖片提供:煌奇石業)

踏入門前,外立面上有大氣的青玉石牆迎賓,重達4噸的青玉石被切割為14片石板,由右而左分別呈現同一塊原石從原生到加工後的各種不同狀態,讓顧客一目瞭然煌奇所提供的加工技術能賦予石材哪些樣貌。

2_煌奇新玄關入口_照片提供:草原市務所;© 攝影:Studio Millspace
新設體驗空間外觀。(圖片提供:草原市務所;攝影:Studio Millspace)

5-2_新展示間內部空間_照片提供:煌奇石業
新設體驗空間室內。(圖片提供:煌奇石業)

步入室內,空間內擺設各種石雕藝術品與家飾,展示石材的多元運用;中央的金屬鐵櫃兼具展示、收納功能,各式各樣的石材樣品平時安置於櫃內,顧客想看時就隨手拉出,替換上也十分便利,解決過去樣品陳列、收納不易的困擾,這裡也結合煌奇近年致力推廣的「煌奇雲端石材平台」——每件樣品上都印有專屬QR code,只要掃描就能連上雲端平台,看石材大板的實拍照片,實現智慧選石概念。

FotoJet (1)
左:樣品桌立面可抽換石材樣品/右:樣品桌上的壓克力石磚。(圖片提供:草原市務所;攝影:Studio Millspace)

FotoJet (2)
體驗空間內擺放的石雕藝術品以及邊角料製成的家具。(圖片提供:煌奇石業)

 棟隆企業X生活起物googoods design 

✧ 7道工序建構流暢參觀動線 ✧ 強調花崗岩堅強意象 ✧ 強化永續概念

創立於1987年,棟隆企業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花崗岩供應商,以鑄造花崗岩專業建材的穩固基石立足於台灣,國際建築大師李天鐸、台灣高鐵和臺北捷運等都是其合作對象。近年棟隆致力於形塑品質與環保節能兼具的品牌精神,本次攜手曾兩度參與T22計畫的生活起物團隊,翻轉世人對石材業污染環境的既定印象,讓大家了解石材業的高循環度,包含將近100%的水循環回收、全程物理加工等作法。

各廠區入口門編號與識別,透過清楚簡潔數字延伸品牌色系去做完整溝通,不管載貨或餐方更簡易溝通及提高整題形象完整度。
改造後的棟隆企業廠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工廠分區指引與加入攝影企劃的工作說明,儘管有廠區的噪音也能輕易了解每一區的工作程序。
工廠分區指引與加入攝影企劃的工作說明,儘管有廠區的噪音也能輕易了解每一區的工作程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此次改造緊扣三大準則:「可靠技術力」、「遠見數位力」及「永續領導力」,強化花崗岩有如強壯肩膀的核心概念,提取企業字首「DL」加強品牌識別度,表現企業大方專業的厚實感,延伸出企業的硬底子與軟實力。

FotoJet (4)
棟隆企業全新周邊。(圖片提供:棟隆企業)

廠區則設立包含企業概述、廠區地圖、樣品和表面處理展示區,透過統一的品牌形象和簡易符號文字,強化與參觀者的視覺溝通;可抽換logo石材花色的電動柵欄,則增加廠區的豐富度和多樣性,襯以白底沖孔板方式的戶外驗版區讓石材選擇體驗更完整。

參訪起點溝通了企業形象、廠區地圖、CNC水沖種類與小樣展示。在參訪前有最完整的介紹。讓觀者以最快速簡單的方式熟悉企業文化與廠內流程。
參訪起點溝通了企業形象、廠區地圖、CNC水沖種類與小樣展示。在參訪前有完整介紹,讓觀者快速熟悉企業文化與廠內流程。(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before 4
參訪起點樣品區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造訪棟隆工廠,動線將順著石材加工的順序逐步開展,共有7道主要工序:「備」即原石準備區、「修」即修邊整形減少耗損、「鋸」即將原石裁切分塊、「補」即補膠、「磨」即磨亮石材賦予其光澤,以及後續的「檢」、「呈」等檢驗工序。走在高達數公尺的原石之間,眼看原始石材被巨大機器逐漸打磨為精緻建材,人類彷彿變得渺小,不由得對大自然餽贈的天然材料心生讚嘆。

地面標線於高低落差大的區域會特別加上感應警示燈,人員經過時會投影並閃爍警示,提升廠內安全。
地面標線於高低落差大的區域會特別加上感應警示燈,人員經過時會投影並閃爍警示,提升廠內安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結合陳列架展示以及工作人員工單,可以了解加工細節與能夠摸到不同加工處理的表面肌理。同時也不過度干擾工作人員作業。1
此曲結合陳列架展示以及工作人員工單,可以了解加工細節、摸到不同加工處理的表面肌理,同時不干擾廠區作業。(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陽益實業X朱志康空間規劃 

✧ 重現台灣唯一蛇紋石礦山記憶 ✧ 改善廠區燈光與色調

高陽益實業由擁有全台唯一量產蛇紋石礦場的三泰礦業所成立,自民國80年代引進全國首部進口鑽石鏈鋸機起,三泰礦業前進更完整的礦體和礦脈、開啟了台灣礦石現代化開採之路,時至今日仍穩定提供高品質蛇紋石原石與建材,並大量外銷至中國、韓國及歐洲等市場。

蛇紋岩-24
三泰礦業的蛇紋石礦山。(圖片提供:三泰礦業)

針對此次改造,朱志康空間規劃重新梳理廠區功能與空間關係,希望透過廠區改造,強化台灣獨有蛇紋石的特殊加工質地、瑰麗的森林系色澤,以及企業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與形象,最終他們決定將第一次看見蛇紋石礦山的震撼與驚艷重現於廠區。

蛇紋岩-68 (1)
改造後的高陽益實業廠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相片 2022-8-8 下午12 08 17
改造前的高陽益實業廠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打開倉庫,透過天窗設計將礦山的陽光、礦石、植物、風引進工廠,自然光線讓礦石呈現最完美的樣貌。綜觀整個場域:廠區內部的燈光與機具色調稍作調整,保留傳統噴漆方式呈現導視說明,讓工廠保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位於中央的蛇紋石檯面,不僅展現企業的加工技術,更透過檯面高度的抬升,讓顧客置身此處便能一覽圍繞身旁的石板,諮詢的同時也彷彿沈浸於蛇紋石礦山之中。

蛇紋岩-85
改造後加強廠區燈光、標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蛇紋岩-77 (1)
改造後的高陽益實業廠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達大理石X那個空間NAKNAK 

✧ 以「彈性」為題實踐小空間大想像 ✧ 弱化大理石冰冷形象

把原石加工成薄版並不簡單,但同達大理石掌握獨門技術,做薄版至爐火純青的境界——基本款3cm、最薄甚至能到5mm。開業至今約半世紀之久,同達目前是台灣唯一能夠量產大理石薄板的品牌,其薄版被歐美國家和國際五星級酒店大量使用,工廠也善用自身擅於處理細節的技巧,持續代工尺度精巧、做工精細的藝術品與家飾、文創文具等,將石材融入生活。

003_20221228_FULLSIZE_COOPERAPHY
改造後的同達大理石入口接待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_DSC0868
改造前的同達大理石入口接待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NAKNAK本次改造以「彈性」二字為主題,打破單一空間概念,讓場域能夠配合當下所需進行調整,小小不到二十坪的空間兼具辦公、展示技術、傳達理念、維繫情感連結等功能。

013_20221228_FULLSIZE_COOPERAPHY
改造後的同達大理石入口接待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從大門外牆、廠辦外觀到辦公室內部陳設,以遠、中、近三層不同接觸距離,逐步鋪陳同達大理石希望重新賦予客戶的工廠品牌定位及體驗,呈現專業職人性格的沉穩外牆色調,襯著自信內斂的招牌字樣;獨有的薄板技術則作為廠辦外觀立面,闡述其市場獨特性;內部輔以展示、對話為主軸的訂製家具配置,開啟顧客對石材加工的自由想像。置身此處,大理石不再冰冷、遙不可及,而是創造日常生活各式想像的物件。

009_20221228_FULLSIZE_COOPERAPHY
接待區以同達大理石的招牌大理石薄版作為門面,以薄版作為外牆是少見的做法,藉此凸顯品牌特色。(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021_20221228_FULLSIZE_COOPERAPHY
靈活、具展示功能的木桌讓品牌與客戶溝通時更為便利。(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之後呢?

T22花蓮工廠見學改造計畫想實踐什麼目標?主要為培育產地接班人「企劃」觀念,提出極具產地魅力的工廠見學企劃,串聯製造生態鏈,推廣產地文化及工廠技術傳承;同時鼓勵工廠打開最真實的製造現場,讓民眾走進石材、接近石材進而了解石材,提升民眾對於石材的情感連結,拉近消費市場與製造端的距離,進而建立工廠見學的產地聚落型態。

廠區各處皆設定安全警示標語以及企業標語,不僅提醒場內人員安全須知,同時也使企業理念、精神與人員共勉之。
T22花蓮石材工廠改造案例:棟隆企業 X 生活起物googood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也將邀請更多設計採購者、建築愛好者、通路及買家,引動花蓮石材地域活性化的整體發展,期許在未來石材能夠作為詮釋這個時代與空間的一種記憶形式,續寫花蓮石材產業的故事。

別調整了戶外驗版區,襯以白底沖孔板的方式讓驗版的同時可以讓石材顯色度更加完美與順暢。
T22花蓮石材工廠改造案例:棟隆企業 X 生活起物googood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資料、圖片提供|各單位

延伸閱讀

RECOMMEND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pple Music迎來十週年之際,於美國洛杉磯揭曉全新落成的工作室「Apple Music Radio」,集音樂、影音、Podcast等內容製作於一地,更將舉辦現場演出、見面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致力成為創作者與音樂產業的重要基地。

自創立以來,Apple Music Radio舉辦眾多全球首播、深度專訪、驚喜演出等活動,致力於成為全球藝人與樂迷即時連結的場域。透過策劃嚴謹、由創作者主導的敘事方式,Apple Music Radio期望加深聽眾與音樂之間的連結。而本次全新打造的工作室,也象徵著Apple支持音樂人的使命,持續以幫助他們以多元形式的工具、平台來訴說自己的故事。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本次全新打造的工作室,也象徵著Apple支持音樂人的使命(圖片來源:Apple)

為音樂人打造的一站式創作基地

位於洛杉磯的Apple Music Radio佔地近1,4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強調為音樂人量身打造,設有齊全的創作與表演設備,包含兩座配有空間音訊播放功能的錄音室,還可作為訪談或即興演出空間使用;一座超過350平方公尺的表演舞台,未來除了用於現場演出,也將舉辦粉絲見面會和放映會等;A-List資料典藏庫展示Apple Music歷年來的經典時刻與精彩作品;當然還有專業的混音室、攝影棚、剪輯室、錄音室等,支援社群媒體、Podcast等全方位的內容創作。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於洛杉磯的Apple Music Radio佔地近1,4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圖片來源:Apple)

全新的Apple Music Radio不僅展現Apple對音樂串流的創新野心,更涵蓋了多元媒體內容,重新定義其製作、體驗與分享方式。未來,Apple Music Radio將與紐約、東京、柏林、巴黎等地的創作空間密切合作,更有意持續拓展新據點。

Apple Music十週年特別節目同步登場

此外,為慶祝Apple Music十週年,Apple Music Radio也推出為期一週的特別節目與現場內容,回顧這十年間的關鍵時刻、獨家發行、幕後故事與里程碑。自7月起,Apple Music Radio還展開倒數特企,揭曉過去十年Apple Music上最常被串流播放的500首歌曲,並開放完整播放清單《10 Years of Apple Music: Top Songs》供大眾收聽。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List資料典藏庫展示Apple Music歷年來的經典時刻與精彩作品(圖片來源:Appl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為飲水生活注入永續美學!GROHE Blue Fizz 開啟質感生活中的氣泡水體驗日常

在餐桌上倒出一杯剛打好的氣泡水,細緻的氣泡自杯底攀升,在澄澈的玻璃杯裡顯得格外晶瑩透亮,讓人感受到清新與健康,成就生活中的幸福瞬間。對重視生活質感的現代人來說,喝水不僅是補充水分的生理需求,更是品味與態度的延伸。來自德國的廚衛品牌 GROHE,始終以優雅簡約的設計語彙和頂尖實用技術,形塑現代人心中的理想居家樣貌。這一次,GROHE 將目光投注於日益成為生活風格話題的氣泡水潮流,推出全新 GROHE Blue Fizz 氣泡水機,以更貼近日常的姿態,為居家飲水帶來便利、時尚與永續環保的全新提案。

grohe

解決未說出口的日常困擾

氣泡水無論是日常飲用、咖啡酒精等調飲創作或煮飯醃肉入料理皆宜,用途廣泛之餘,綿密的氣泡口感又充滿歡快驚喜,使得氣泡水機成為人手一台的居家配備。不過回想過往使用氣泡水機時,是否曾發生在想喝的那一刻,才發現氣瓶早已用罄,來不及即時更換?或者發現氣泡濃度總是靠運氣?以及懶得清洗零件或搬重瓶水回家,久而久之讓氣泡水機成了廚房的擺設......,這些務實的使用情境,GROHE 全都納入考量,因此 GROHE Blue Fizz 也正是針對這些未被解決的細節設計出發,讓氣泡水真正回歸「即開即飲、直覺設計」的初衷,更藉此將氣泡水生活的永續性普及於日常。

grohe

作為 GROHE Blue 淨水系統系列的入門之選,GROHE Blue Fizz 共推出雅致款與豪華款 2 種規格,兩者皆搭載一鍵式打氣技術與 CO₂ 濃度調節旋鈕,讓使用者能夠依據個人喜好,精準選擇柔和、中等或強勁的氣泡,從些許的口感趣味到刺激暢快氛圍的追求,GROHE Blue Fizz 皆貼心符合期待,隨時享受完美比例的氣泡水。

grohe

實現輕操作、輕打理的理想便利性

直覺的操作設計不僅止於使水質一鍵碳酸化,無需額外測量與調整,豪華款亦設置 Type C 充電式的液晶顯示螢幕,得以即時查看 CO2 鋼瓶的使用量與剩餘容量,來得及為下次填充做準備。

grohe

再者,CO2 鋼瓶的換瓶方式也簡易便利,採用快速旋轉提取機制,就算是長輩或小孩也能輕鬆上手。搭配 0.85 公升的快接式旋轉水瓶與卡扣式設計,安裝牢固;噴嘴材質則選用不鏽鋼,使用過程更衛生且易於清潔。對講求細節、生活節奏講究效率的族群來說,這樣的「輕操作、輕打理」正好滿足對日常便利的想像。

grohe

質感美型讓氣泡水變成生活風景

除了完整的功能面向,GROHE Blue Fizz 也保有品牌一貫的設計語言。採用霧黑色金屬外觀,不論是簡約北歐風、摩登工業風,或現代優雅風格的廚房,都能無違和地融入空間之中。機身設計精煉,佔用面積小,即便是單人租屋、小家庭也能靈活擺放,甚至在餐桌上直接操作,置於客廳、書房等任何想隨時取用氣泡水的空間皆相容。

grohe

實踐永續飲水理念的開端

GROHE 延伸對於廚衛用水的專業,將產品能量也挹注於氣泡水機,除了優化使用體驗,GROHE Blue Fizz 更回應了當代人對環保的期待。透過減少一次性瓶裝水的使用,不僅省去搬運瓶水的麻煩與長期成本,也降低一次性塑膠瓶的使用量,也讓居家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更貼近永續,體現品牌對於「地球責任」的落實,並在便利性與環境保護之間力求平衡。

grohe

GROHE Blue Fizz 氣泡水機優雅回歸生活的本質,透過貼近人心的設計細節、直覺的使用邏輯,默默把關水的質地,讓氣泡水真正走進生活,成為你料理前的一口清涼、閱讀時的一杯神,或款待好友時的精緻搭配!

grohe

更多產品訊息,請至 GROHE TAIWAN官方粉絲專頁

文字 / Diane Tang     圖片提供 / GR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