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骨房:法醫人類學家的骨駭筆記,歷史上的懸案真相與駭人傳聞其實是……

「人會說謊但骨頭不會。」香港現役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穿越生死之界,為屍骨發聲代言,從人骨學、現代醫學及考古學的專業角度,分析各種「骨頭」謎團。

出版日期:2020-02-04

作者:李衍蒨

 法醫人類學家說:人會說謊,但骨頭不會
  法醫學的年度科普代表作!
  美劇《尋骨線索(Bones)》迷必看!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列)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臺大法醫學研究所教授  孫家棟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曾春僑
 《立場新聞》科學版編輯  趙偉倫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國威
 《疑案辦》團隊


骨是我們最後,亦是最好的證人,它們永不說謊亦永不忘記。
 Bones are our last and best witnesses, they never lie and they never forget.
                                      ──已故法醫人類學家  克萊德.斯諾(Clyde Snow)
 
 「存骨房」(The Bone Room)──
 是專門儲存法醫人類學專業養成所需、極為重要的骨骸資料室,
 法醫人類學家如何從腐化甚至是已完全骨頭化的遺骨上,
 判別死者的身份、死亡前的生活狀態?
 是他殺、意外?自然死亡?甚至是「被自殺」?
 即使肉身證據已消失、被深埋於六呎之下,
 曾經發生過的事,只要透過白骨,都逃不出他們的火眼金睛。
 
 李衍蒨──現役法醫人類學家,
 
馬不停蹄地飛至世界各地尋找骨頭的故事,穿越生死之界,為屍骨發聲代言,
 
西北水道失航事件中的亡者、美墨邊境上的無名殘骸、摩蘇爾萬人塚、北韓鬼船上的骨駭……
 
每一副白骨,都刻寫著一個人生故事。
 
 走進李衍蒨的「存骨房」,
 
打開一個一個無名者的故事,
 
她將帶著讀者從人骨學、現代醫學及考古學的專業角度,
 
分析各種「骨頭」謎團──
 
歷史上知名離奇死亡案、工業化下的金屬中毒、古代人的病理現象、
 
從骨骸判讀性別與DNA鑑定的準確度?水中浮屍和一般屍體的腐化速度有何不同?
 
另類的遺骸身份辨識:額竇比對、衣物鑑定、體內植入物,及各地的喪葬遺骨等文化,
 
 「骨頭向我們訴說著不同的個人的獨立故事,
    也同時間編織著整個世代人類與骨頭的關係。」
 
 找出真相,雖無法起死回生,
 但法醫人類學家能運用其專業成為家屬及死者的橋樑,
 能讓無名逝者的聲音被聽見,
 賦予骨頭應有的人性,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
 亦提供大眾從另一種角度的觀點理解生死世界。

專業推薦
  前言:骸骨跨越時空的旅程
 
  Chapter 1:沙漠禿鷹

 滾滾黃沙中的白骨
 法醫人類學家登場
 法醫人類學家的使命──為無言的逝者發聲
 
  Chapter 2:萬人塚守護者
 挖掘分析現場──法醫考古學的重要性及原則
 前人之死?被埋覆的過去與現在息息相關
 深掘六呎之下的真相
 
  Chapter 3:約翰 · 富蘭克林失航與骨頭的微觀世界
 鉛工業對消費者的謊言?!
 美國的鉛水危機
 微觀科學──從骨頭窺看人的一生
 
  Chapter 4:賣火柴的小孩:現代化的代價
 磷的雙面刃
 磷毒性顎骨壞死症
 越漂亮的綠色,越有事
 新科技是救贖還是傷害?
 
  Chapter 5:甘迺迪總統之死與另類身份辨識方法
 遺骸的身份辨識──額竇比對
 衣物鑑定
 體內植入物
 刺青紋身
 法律與人道的公義標準
 
  Chapter 6:鐵達尼號與鬼船:揭開水中腐化迷思
 一般屍體腐化的變因及過程
 影響水中腐化的因素
 屍蠟木乃伊
 沉船事件中的罹難屍體
 
  Chapter 7:外星人?顱骨長「角」?
 重塑頭骨文化
 數百年來的人體「改造」
 從古代骨骸一探現代疾病的起源
 使頭骨長角的現代文明病?
 三指木乃伊的謎底……
 
  Chapter 8:珍珠港的餘音
 南美洲的縮頭術文化
 從偷屍賊到黑市骨頭買賣
 每一具遺骨都象徵著一段生命歷程
 
  Chapter 9:食人族
 被食?死者的創傷傷口鑑定與埋葬學
 古今中外的食人肉、飲人血文化
 食人文化的反動及反思
 為生存不得不食……
 
  Chapter 10:骸骨的永生傳說
 從生至死都不得安息的多毛症患者
 漂流一百五十年的遺體
 人骨買賣與醫學用途
 對於骸骨的尊重──物歸原主
 面對「死亡與否」與「遺留下來的肉身」的道德標準
 
  Chapter 11:《花花公子》玩伴女郎屍體發現案
 加速屍體腐化及木乃伊化的要素
 含冤而死?屍僵現象、死後抽搐
 屍體腐化、脫皮的過程,水上浮屍如何辦別身分?
 創傷痕跡分析:死時創傷、死後創傷
 孤獨死的真相
 
  Chapter 12:骸骨的秘密
 人體解剖學的濫觴
 人體中最奇妙的物質──骨頭
 從骨骸判斷性別
 「骨頭」在歷史文化進程上扮演極重要角色
 謙卑地面對,生命最終與最忠實的記錄者
 
  結語:導致強行分離的棒棒糖
 
 鳴謝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李衍蒨
 香港土生土長,為現役法醫人類學家。
 
 美國俄勒岡大學哲學學士(學系榮譽畢業生)及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文學碩士,
 於美國邁阿密殮房及相關機構完成實習工作。
 隨後於英國攻讀法證學及鑑證科學研究碩士,主修法醫人類學,
 期間於東帝汶法證科擔任法醫人類學家及顧問,處理無人認領的人體殘骸。
 除此之外,亦先後到波蘭進行生物考古學、法醫人類學及法醫考古學研究,以及於塞浦路斯項目擔任助理顧問。
 
 2016及2017年分別開始於《立場新聞》及CUP媒體平台定期撰寫有關法醫學及法醫人類學的文章。
 2017年開設「The Bone Room。存骨房」facebook專頁,
 以雙語形式分享世界各地的法醫人類學及法證專業的有關資訊:www.facebook.com/winsomeboneroom。
 2019年於香港電台第一台主持《法醫研究所》節目。



專業推薦

李衍蒨是華人社會中推動「法醫人類學」大眾化第一人。
 「存骨房」系列專欄透過網路的傳播,
 成為華人社會認識法醫人類學這個在歐美重要的人類學分科。
 本書集結其專欄精彩文章,不僅用生動的文筆帶領讀者穿越到各個懸疑現場,
 也用學術底蘊為讀者打開法醫人類學的大門。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宋世祥
 
 講死、講屍體,仍被很多人視為禁忌;
 正面地凝視著兩者更需要極大勇氣,
 現在是時候從李衍蒨小姐的這本書去了解多一點,令我們不再懼怕。
 正如居禮夫人所說:「生命中沒有任何需要懼怕的事,只有需要了解的事。」
                                                                               ──《立場新聞》科學版編輯 趙偉倫
 
 法醫科學是一門團隊的合作,所以法醫人類學亦是重要的一環,
 作者利用模特兒死亡,鐵達尼號相對的例子導出死後變化的過程,
 
如細菌綠色死後變化使皮膚變綠,介紹出硫化血紅素的知識及死後之變化的七個過程,
 利用通俗例子介紹法醫知識是《存骨房》一書最值得讚賞的地方,
 
也是一本深入淺出,將法醫知識通俗化水準之上的著作,
 值得推薦給一般讀者。
                                                                                   ──臺大法醫學研究所教授 孫家棟
 
 作者以自身豐富的法醫工作者背景,
 
透過歷史與現代著名案件,
 
深入淺出介紹各種法醫人類學知識,
 
包括骨骸與DNA鑑定、屍體分解進程、重金屬中毒、身分比對、衣物風格分析等,
 
讓不同領域的讀者均能快速進入法醫人類學專業領域,
 
實為一法醫學的科普代表作。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曾春僑
 
 透過眾多引人入勝的案例,《存骨房》以兼具懸疑性與知識性的寫作,
 告訴讀者「法醫人類學」到底是什麼,可以做到什麼,
 以及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
 誠如作者所言,真相雖然不能讓死者復生,但卻能讓生者知道事件如何發生。
 
也唯有如此,才有避免事件繼續發生的可能。
                                                                                                 ──《疑案辦》團隊

精彩文章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