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中沉沒的名畫控訴!被納粹掠奪的藝術品無主可還 羅浮宮永久陳列

巴黎羅浮宮把被納粹掠奪的畫作永久陳列,鼓勵合法所有者的繼承人挺身而出。這些作品被安裝在兩個展廳。去年 12 月,在這些空間裡展出了 33 件油畫作品,還有另外 76 件油畫被安排在館內其他地方,並標明了其出處。

 

據法國文化部網站報導,法國的博物館仍然擁有數百件著名的作品,稱為「國家博物館重建」(MNR),「等待可能的賠償」。羅浮宮的一位發言人:「許多 MNR 畫作已經在畫廊展出。但是,現在是提高公眾對這些問題的認識的恰當時機。」

 

羅浮宮繪畫部門負責人賽巴斯提安.阿拉德(Sebastien Allard)說:「受益人可以看到這些作品,聲明這些作品屬於他們,並正式要求他們返回。」證明擁有權的方法包括舊家庭照片,收據或證詞。

 

大約 10 萬件作品二戰期間在法國被納粹掠奪,大部分都是從猶太人家庭中被偷走的。這些作品在 1940 年至 1945 年間轉移到德國和奧地利。法國政府收回了 6 萬 1000 多件物品,其中 4 萬 5000 件被其所有者收回,1 萬 3000 件隨後被出售。約有 800 幅畫作以在羅浮宮被收藏作為終點。總共有近 300 件藝術品仍存放於羅浮宮的展廳並無人認領。

 

法國文化部已經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尋找原畫的所有者。自 1951 年以來,只有約 50 件作品被送回給原始擁有者。

 

Text / 余芷萱

 

※本文由非池中藝術網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澳洲最大燈光音樂節Vivid Sydney 2025揭幕!台灣團隊「有用主張」首闖雪梨打造沉浸式裝置,以光為媒介重構宇宙想像

澳洲最大燈光音樂節Vivid Sydney 2025揭幕!台灣團隊「有用主張」首闖雪梨打造沉浸式裝置,以光為媒介重構宇宙想像

想像無邊,光影無界——來自台灣的創作團隊「有用主張 UxU Studio」,受澳洲最大規模光影藝術節Vivid Sydney 2025之邀,攜全新沉浸式裝置《QUASAR》進駐雪梨市中心,成為該展創立以來首個獲選的台灣團隊;透過光與結構交織的空間語彙,引領觀者穿越記憶、宇宙與存在的邊界。從展覽年度主題到展出作品解析,La Vie帶你鑑賞「光藝術」的絢爛與沉謐。

Vivid Sydney 2025繽紛雪梨燈光音樂節盛大揭幕

台灣團隊「有用主張 UxU Studio」參展

從白晝之夜到國際燈節,綻放夢之光

由陳冠宏與陳映竹共同創立於2013年的「有用主張 UxU Studio」,過去不僅參與在白晝之夜、月津港燈節、台灣燈會等諸多藝術節及燈節展覽活動中,2018起更積極向國際舞台邁步,從阿姆斯特丹燈節(Amsterdam Light Festival)、倫敦冬季燈展(Winter Lights)到東京虎之門燈光藝術展(Toranomon Light Art)皆能見得其強大夢之光的綻放。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我們一直在找尋一種語言,能連結人與世界、記憶與未來。而光,就是那條途徑。」

——有用主張 UxU Studio

Vivid Sydney展什麼、展多久,有哪些值得走訪的活動?

同時作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光影藝術盛會之一、澳洲最大型的年度節慶活動,Vivid Sydney每年吸引全球數百萬觀眾,融合燈光、音樂、創意與美食,將雪梨化作一座創造力漫溢的城市。本年度為期23天的盛會已於5月23日啟動,並將持續至6月14日,以「Dream」為題邀請大眾一同探索夢境與現實的界線。

活動期間多個地標建築如雪梨歌劇院、海港大橋、達令港等,都被各式燈光裝置與3D投影藝術點亮,營造夢幻夜間景觀。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在城市各處演出,呈獻多元文化的音樂饗宴。此外,子單元「Vivid Ideas」規劃舉辦各類講座與對話,邀請思想領袖分享創新理念與未來趨勢;「Vivid Food」則由雪梨餐飲業者推出特別菜單,提供各國美食愛好者從街頭小吃到高級料理,透由美食感受這座城市的創意氛圍。總的來說,Vivid Sydney既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亦為一個激發創意、促進交流的平台。無論藝術家、設計師、音樂人亦或普通觀眾,都能從中找到靈感,體驗夢想成真的可能。

(圖片來源:Vivid Sydne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Vivid Sydney官方網站)

5大重點解析沉浸式藝術裝置《QUASAR》

有用主張團隊新作《QUASAR》首登Vivid Sydney此一匯集跨領域創作者的藝術場域,便將承其名「類星體」浩瀚之美,向國際觀眾展現台灣光藝術的深度與細膩情感。

#01 科學退場,感知進場

《QUASAR》是一座以光為媒介的沉浸式裝置藝術,其靈感來自宇宙中最明亮且極端的天體之一:類星體(Quasar,亦以QSO=Quasi-Stellar Objects為人所知)。然這件作品並非對天文現象的再現,而是一次對「宇宙想像」的藝術性質疑與重構。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02 打破線性邏輯,開展多維經驗

以動態燈光為主體,此作結合幾何構造與球體反射鏡面,形塑出一個可被多重觀看、同時具有感知折射與空間錯位的光場;企圖打破線性觀看的邏輯,轉而開展出一種非線性、多重維度的感知經驗。在不同時間節點與視角中,《QUASAR》由其變異與重組的姿態回應環境與觀者,生成一場動態的觀看過程與空間對話。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03 擾動既有空間感,穿梭於二元秩序間的未定義地帶

作品座落於澳洲雪梨科技大學附近的歷史性場域「The Goods Line」;此地原為工業鐵路通道,經由都市再造轉為現代城市的公共廊道與綠帶,從承載高度文化與歷史記憶的線性場域,如今成了人流、交通與自然的交織之處。而《QUASAR》的出現,就如同一道干擾訊號,介入既有秩序之中,擾動城市的日常空間感、打破人們對熟悉場域的感知慣性,將原來總被快速通行的地帶化作一處值得停留、凝視與思索的時空節點。並以此裝置召喚觀者重新參與空間,邀請人們踏入一段曖昧不明、充滿想像力的旅程:介於夢境與現實之間、凝視與被凝視之間、移動與靜止之間。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04 轉譯類星體的「超尺度性」,反觀自身存在的渺小

《QUASAR》作為一場對尺度、存在與觀看的詰問,將類星體遠超於人類理解範疇之外的「超越性」轉譯為一種可被感知的微觀時空景觀,迫使觀者面對自身之於宇宙的渺小與位置的不確定性。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05 對一切本質事物的再思考:非關具體形象,遊走模糊邊界

不再關注具體的形象,而是創造一種模糊邊界的經驗結構,《QUASAR》使觀者進入一場關於自身與他者、內在與外部、現實與虛構的感知對話——不單只是一件作品的展出,更是一場感知系統的重組;它喚起人們對光的本質、空間的可能性,以及我們與這世界關係的再思考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圖片提供:有用主張)

Vivid Sydney 2025繽紛雪梨燈光音樂節|《QUASAR》有用主張裝置藝術展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將環境數據即時轉化為光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心煩時,你也喜歡往海邊去嗎?讓無邊海景和規律的海浪聲,撫平腦海混亂和內心毛躁。海洋接納了無數人的煩憂,滋養了無數人的快樂,但你是否想過與海置換身份,成為傾聽及接收的角色,聆聽並感受大海想說些什麼?

台灣跨領域藝術團隊「何理互動 WHYIXD」的生成式燈光裝置作品《海境:海洋氣候保存行動》,透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將即時環境數據轉化為光影韻律,映現海洋的動態與記憶,也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海洋脈動。作品現於威尼斯「Time Space Existence」建築雙年展展出,在這座與水共生的城市,引領觀眾與自然展開對話。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什麼是「Time Space Existence」建築雙年展?

Time Space Existence」建築雙年展由歐洲文化中心(European Cultural Centre)主辦,自2012年起每兩年於威尼斯舉行,匯聚全球前沿建築與空間設計概念,透過跨學科交流,探索建築、環境與未來生活的可能。2025年展覽以「修復、再生與再利用」為核心命題,推動建築與生態永續發展;參展者來自52個國家,涵蓋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研究學者、攝影師等身份,而何理互動是其中唯一的台灣藝術團隊。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來源:Time Space Existence)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來源:Time Space Existence)

《海境》:保存氣候記憶的藝術行動

《海境》計畫的概念源於2022年基隆城市博覽會,當時何理互動透過此作回應基隆的海洋文化,探索「人與海的距離」。這次在威尼斯發表的全新限地版本《海境:海洋氣候保存行動》,更進一步拓展「氣候記憶的保存行動」,透過光影詮釋海洋脈動,讓環境數據成為可感知的視覺語言。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海境》2022年於基隆城市博覽會展出。(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海境》在威尼斯,將潟湖環境數據轉化為光

作為一座被水環繞的城市,威尼斯正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包括海平面上升、潮水頻繁、潟湖生態系統的不可逆變化等。何理互動選擇大運河畔的本博宮(Palazzo Bembo)作為展場,展出《海境:海洋氣候保存行動》,邀觀者身臨其境感受海洋脈搏,並重新審視人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與責任。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本博宮。(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這件生成式燈光裝置,以風速儀捕捉潟湖的即時風場,並透過數據可視化技術、燈光程式,將即時環境數據轉化為變化莫測的光影韻律,以燈光模擬風場與海浪的流動特性,進而創造出一處「動態記憶場」,呈現海洋生態與環境變遷的動態關係。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展間設計呼應威尼斯水景

為了展現威尼斯狹窄運河的獨特魅力,並強化觀者的沉浸體驗,何理互動將作品設計為邊長120公分的立方體,並將其置於全黑的獨立狹長展間。當威尼斯的風場轉動,燈光流動如潮水升降,映現海洋律動。裝置更採用三面鏡設計,營造出無限延伸的燈光效果,使光影突破空間邊界。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光源採用324條柔性LED燈絲,由台灣LED技術先驅「液光固態 Liquidleds」研發,燈絲具備柔軟、可彎曲的特性,能360度全方位發光,呈現均勻散射的柔和光感。這項媒材不僅滿足何理互動的創作需求,更呼應團隊「將技術融入自然」的理念,賦予作品生命力,讓光影如水波般輕柔蔓延。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海境》的終極目標:前進全球沿海地區,記載海洋記憶

威尼斯展出結束後,《海境》將巡展至其他沿海城市,何理互動也懷抱將作品設於全球沿海地區的野心,期盼藉由同步捕捉、記錄並回應各地的海洋脈動,讓環境數據得以被保存與再現,構築全球性的「環境記憶網絡」。

何理互動《海境》藝術裝置前進威尼斯:捕捉環境數據,以光影映現海洋律動
(圖片提供:何理互動)

何理互動也強調,每一次的限地展出,除了大型燈光裝置將即時環境數據視覺化,最終也將透過小型藝術裝置長期保存,成為珍貴的地方海洋氣候檔案,記錄海洋的律動與記憶。透過《海境》,何理互動盼以藝術跨越語言隔閡,讓更多人感受氣候保存的價值與迫切性。

《海境:海洋氣候保存行動》

Tender Soul of Ocean: A Marine Climate Preservation Initiative

展覽名稱|TIME SPACE EXISTENCE 2025

展出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本博宮(Palazzo Bembo2F, Room G 

展覽期間|2025.05.1011.23 週二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