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雜誌,你也是忍不住將一間間吸引人的店家、餐廳筆記下來,抑或是直接存進手機地圖裡的規劃型「J人」嗎?日本雜誌《BRUTUS》推出新型態地圖程式媒體《mapzine》,對總編輯田島朗而言,這不僅是打造一個地圖搜尋平台,更是思考媒體在數位時代下還能如何進化的解答之一。
2025年5月底,iOS應用程式《mapzine》正式上架。它的來頭不小,由日本雜誌《BRUTUS》攜手新銳品牌設計團隊「one」旗下子公司「whitemap」共同推出。啟動App,會先看見由「whitemap」開發的簡潔地圖頁面。點開一個個座標,則可以直接連結到刊登在《BRUTUS》上對應的文章,深入閱讀編輯團隊的造訪心得,或是一間間店家的故事。
由於所有座標皆取自於《BRUTUS》的採訪文章,因此不限於日本,包含過刊的首爾與曼谷特輯,全球各地的景點都在《mapzine》的守備範圍之內。而除了地圖外,也可以點選一本本雜誌封面,直接一網打盡整本雜誌介紹的所有店家。此外,各個景點可見如「#讓人想拜訪的博物館」、「#完美的早餐時光」、「#東京懷舊建築」等編輯部所加上的標籤連結,可一次查看相同類型的地點清單。《BRUTUS》紙本雜誌上的排版和文字設計,均巧妙地轉換到App此一全新載體之上。
持續思考,重新編輯與活用雜誌內容
《mapzine》為何會誕生?《BRUTUS》總編輯田島朗提到,20歲出頭時作為讀者的他和你我並無不同,會把在雜誌上看到的店家情報以「GN/BRUTUSBAR/23S」(位於銀座、店名BRUTUSBAR、深夜23點關店、週日營業)的方式一一存進摺疊式手機。當他切換立場成為雜誌編輯時,也曾在雜誌《Hanako》的網站中開發過「用心情搜尋」的機能,試圖以「補充蔬果」、「在陽台座位進行光合作用」、「暢飲葡萄酒」等標籤方式,重新分類刊載的所有採訪文章。該如何將雜誌既有的內容以不同手法重新編輯、整合,一直是他心中的命題之一。
他也提及,紙本雜誌受到篇幅設限,刊登在雜誌上的每一間店家不論版面大小,都必須投入同等的時間約訪、採訪、校稿,非常耗費心力。但當數位媒體時代來臨,那些只在紙本上曇花一現的文章有了重生的機會。在2018年陸續推出網頁版、官方App與各大社群媒體之外,《BRUTUS》亦在2022年9月推出會員訂閱制的「WITHBRUTUS」,可看出其積極活用數位平台的野心。「我們以各種不同手法重新編輯、生產出對讀者來說煥然一新、又有幫助的內容。而其中之一的解答,正是《mapzine》。」
回首前後花費2 年構思、規劃的《mapzine》,田島朗坦承,並非一開始就確立了現今的型態。起初的《mapzine》其實預計邀請知名人士選定店家、景點,透過每個人的不同視角與偏好,呈現出各式地圖樣貌。然而在籌備過程中團隊發現到,「與其讓其他人挑選,或許由『BRUTUS』這個人設來進行篩選、推薦,就具備充足的說服力?」也才切換為現今的型態,並得以更有效地活用了累積至今的採訪內容。
堅持由「人」來完成企劃與內容
目前收錄於《mapzine》上的地點,來自26本雜誌的過刊,以及網路版中受到讀者歡迎的連載欄目「美食家 溫故知新」。田島朗說,《BRUTUS》最新一期雜誌中可以定位座標的地點, 約莫在2 週內便會上傳至《mapzine》之中。而過刊的內容,也正依需求度的高低陸續上架。他也提到,除了雜誌刊登的文章外,接下來也預計推出《mapzine》的原創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把那些雖然不一定能成為雜誌特輯,但我們還是想收錄的內容,像是針對更小範圍地區的介紹,或是季節限定的話題,與網站版文章連動發布在《mapzine》上。」
內容的選定、重新編輯、App定期更新等乍看龐大而繁雜的作業,來自《BRUTUS》內部靈活彈性的組織方式。田島朗說明,和《BRUTUS》其他的企劃相同,《mapzine》主要由一位編輯擔綱總指揮,並與田島朗共同負責內容的開發。但在推進過程中,會視狀況邀請其他編輯一同加入討論。「App編輯的工作,和雜誌一樣依然是人工處理。我們認為,企劃與內容的掌舵只能由人為來完成——或者說,我們堅持必須由人來執行。只有在資料輸入等其他部分,才會搭配數位科技。」
重視操作地圖時的「觸感」
除了《BRUTUS》外,《mapzine》的誕生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是由設計師岩原一平所率領的品牌設計團隊「one」。田島朗說:「在某個機緣下,岩原一平代表向我們介紹結合地圖與產製內容的新系統『whitemap』。當下我立刻認為:若是能將whitemap與《BRUTUS》的內容結合,想必可以催生出前所未見的媒體型態。」他也提及,岩原一平專攻設計與宇宙工學,也曾在廣告代理商「電通」工作過,具備豐富的經驗,以及對不同角色立場的高度理解。
兩方的協作,初期由田島朗和「whitemap」進行溝通,實際上線後,則由主掌的編輯負責聯繫,和開發方討論如何修正App介面、在哪個時間點上傳新的應用程式版本。問及在UI/UX設計上是否有特別注重的細節,田島朗答道:「我們非常重視的是使用者在操作地圖時的『觸感』,像是在移動畫面時,地點能即時顯示出來的那種流暢感。」他強調,重要的是不把工作完全交給外部團隊,而是由內部編輯主導整體內容的規劃。他也提到,這不僅限於《mapzine》,「無論是影片製作還是創意企劃相關的業務,都是由編輯擔任主導角色。最終,這也有助於提升編輯本身的專業能力。」
成為與使用者共同成長的「媒體」
田島朗強調,《mapzine》的初衷並不是打造一個搜尋系統,而是思考:作為一個媒體,在數位時代中還能有什麼樣的進化可能?因此如何讓App具備一個「媒體」該有的行為模式,也是他們面臨的課題。「我們並沒有從一開始就列出數萬個地點,而是定期釋出部分的雜誌內容,逐步標記到地圖上,讓使用者一同參與App的成長。我們要實現的,是一種與傳統搜尋平台截然不同的逆向思維,但這要怎麼以App的型態呈現?該如何讓開發團隊理解這個理念並一同實踐?是個很大的挑戰。」
出於此一理念,《mapzine》並不打算在App內置入常見的橫幅廣告,或是向店家收取介紹費,避免失去使用者的信任。此外,和其他地圖App不同的是,《mapzine》內並無提供使用者編輯、撰寫評論的功能,而是以《BRUTUS》編輯部的品味眼光來確保App的主體性。田島朗進一步說明:「如果用同樣的方法來做一本雜誌,或許能做出正確的資訊,但那並不是有趣的資訊。對我們來說,比起『正確性』,更重要的是『趣味性』。」
此外,作為《BRUTUS》品牌邁向全球化的布局之一,《mapzine》預計於今年秋天推出英文版。田島朗認為,日本儼然已成為觀光大國,但目前提供給訪日觀光客的景點資訊,還遠遠稱不上完善。除了雜誌、網路媒體之外,若能以更直觀、便利的方式提供完善的情報,遊客也能夠更加享受旅日時光。他更透露《BRUTUS》預計於9月18日推出首本英文版雜誌,將東京特輯重新包裝,在全球各地上市。
田島朗在2022年上任總編輯之際,重新賦予了《BRUTUS》新的核心價值:「NEW PERSPECTIVE FOR ALL」。他強調,「NEW PERSPECTIVE」不只是編輯在選題時所展現的獨到觀點,更包含了不斷探求媒體未來進化的態度。「當雜誌媒體越來越分眾化,我們反而希望《BRUTUS》成為那個無法被一句話定義,卻能陪伴人們人生中各個場景的獨一無二存在。這樣的媒體放眼全球極為少見,我們也以此感到自豪。」
聚焦3個關鍵數字!
350日圓
和一般免費的地圖App不同,《mapzine》採月費訂閱制。金額乍看並不昂貴,但該如何吸引消費者長久地持續訂購,成為課題之一。
第1彈
《mapzine》是《BRUTUS》與whitemap初試啼聲的合作。田島朗提及,若是反應良好,Magazine House旗下的其他雜誌未來也有可能推出相同服務。
23期
儘管推出新型態媒體《mapzine》,田島朗表示,每年出版23期、持續45年的《BRUTUS》紙本雜誌仍會繼續,這也是維繫品牌存在感與信任的方式。
探討3個創意策略!
從點到面的廣告收益思維
《mapzine》捨棄常見的置入性廣告,比起單次性合作,更偏好和地方政府等單位攜手,促成整體內容協作。未來也預計提供只開放給特定客戶使用的專屬地圖。
不開放協作,但創造社群
《mapzine》並不依賴使用者的評分與評價建構地圖,但未來預計推出專屬於使用者的社群,讓使用者也能夠參與其中。
個性與功能兼具的店家探索
地圖中所有景點都附上了編輯部加註的「#標籤」,增強《mapzine》的獨特個性。還有「現在營業中」、「只搜尋餐廳」等篩選功能,十分貼近使用者需求。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攝影|Tadashi Okouchi 圖片提供|BRUTUS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9月號《開一家甜點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