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實驗金屬、蠟、砂石等「材質」,思考物的意義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台灣藝術、設計與工藝作品現蹤「2024米蘭家具展」!位於Isola設計展區的《弦外之音》特展集結同樣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4位創作者:張家翎、李佳玲、賴亭安、張庭瑄,各自以擅長的媒材如金屬、織品、砂石、蠟等,展出共14件實驗性家具、家飾物件,企圖突破過往「功能性設計」的公式,反思「物」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由4位台灣創作者張家翎、李佳玲、賴亭安、張庭瑄共同策劃。

「物」是什麼?在人類生活中有什麼意義?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一切皆物。」不過物(Obejct)究竟是什麼?往往我們只由兩個角度端看,一是「它是由什麼東西構成」(What it is made of?),以及「它用來做什麼」(What it does?)。《弦外之音》受「物導向」的哲學觀念啟發,撥開「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從材料、製程、空間關係等角度切入,探索「造物」於生活的狀態和意義。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展覽現場。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展覽現場。

張家翎・金屬|觀看「人與物」、「物理與物性」關係的新視角

擅長以「材質物性」發展創作脈絡的張家翎,以金屬的色彩質變為核心,創作《藍鏡系列》(Bluing Series),透過金屬薄膜反射出實際上不存在的顏色,讓鏡像的「虛部」疊合周圍環境的「現實」,創造可視與不可視之間的曖昧狀態。本系列最初在2022年東京設計藝術展(Designart Tokyo)亮相時,僅以小型物件、材料形式呈現;這次進一步拓展為家具家飾,應用工業規格管材發展出立鏡與邊桌。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張家翎《藍鏡系列》(Bluing Series)。

另一件與「雜波ZAP」團隊共同開發的燈具雕塑《迴路——序列》(Circuit—Sequence),則以鋼索構築張力的懸吊結構,並利用鋼索的導電性作為正負電路,讓中央懸掛的燈管亮起。

透過這兩件作品,張家翎在人與物(視覺感知和鏡像物理)、物理與物性(張力與電力)的相互關係之間,提供另一種觀看、認知物的維度。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張家翎《迴路——序列》(Circuit—Sequence)。

李佳玲・織品|穿梭時空,用當代手法凝鍊歷史

以織品為創作媒材的李佳玲,在藝術與設計邁向全球化、流行化的過程中,從地方的物質文化、自然與人文歷史中得到啟發,萃取並融合東西方文化、新舊樣態,述說人與物之間的故事。

這件以台灣靈感的軟雕塑《石頭的低語》(The Whisper of the Stones),講述了蘭嶼和白花蝴蝶蘭凋亡的故事,李佳玲以傳統絎縫(Quilt)工藝柔軟地刻痕出紋理,模擬原始人類社會的石雕記事行為。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李佳玲《石頭的低語》(The Whisper of the Stones)。

《軟花瓶》(Soft Vase)靈感則來自1998年的打撈沈船事件「黑石號」,當時漁民在印尼沿海發現一艘從唐代中國航向阿拉伯世界的貿易船隻,上頭載滿了千年前的陶器、金屬工藝品、碗碟等,這些文物被稱為「唐代寶藏」,甚至被認為是當代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規模最大、種類最豐富的文物窖藏。李佳玲打造一只瓷器,外觀帶有千年前沉於汪洋、被珊瑚包圍的古老意象,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觸覺體驗。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李佳玲《軟花瓶》(Soft Vase)。

賴亭安・砂石|實驗數位製造、傳統技藝結合的可能

專注於材料實驗、未來工藝的賴亭安,延續自身3D砂材列印系列作品,繼續探索人造物、自然物之間的界線。《積石》(Fieldstone)從傳統石牆堆砌中汲取靈感,聚焦數位製造與傳統石匠技藝融合的可能,思考如何從數位精準控制的3D砂材列印中,製造出具有自然幾何且有功能的「石頭」;透過數位製造與參數設計,呈現出模擬「自然」而能精準堆疊積層印製的邊桌。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賴亭安3D砂材列印作品。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賴亭安《積石》(Fieldstone)。

張庭瑄・蠟|流動美感中藏有對生命、時間的感知

張庭瑄以蠟材為主角,善用材質本身的特性,創造流動、有機、轉瞬即逝的美感,探問著人對於時間和生命的認知。這次他帶來3個作品系列,其中《重塑》(Dipping)以最為古老的蠟燭浸泡製法(Dipping Candle)出發,層層堆疊出現代物件樣貌;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張庭瑄《重塑》(Dipping)。

《流動之形》(Water Mold)以水作為形塑流動物質的模具,找尋與變動共存的方式;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張庭瑄《流動之形》(Water Mold)。

《物生》(Living Form)則以抽象型態模擬生命的脈動,以泛靈角度試圖呈現一種與物共生的景象。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張庭瑄《物生》(Living Form)。

匯聚「噪音」,譜出當代設計與藝術的另一種可能

《弦外之音》不僅暗示設計的另一種可能,「音」字也意有所指。日本平面設計杉浦康平提出的「造型思考理論」表示,無論是騒音、嘈雜、喧囂,或風聲、馬嘶、器物的擊打音都是「噪音」;然而這些聲響皆構成「音」的元素,只要透過剪裁、銜接、組合的巧思,或許能碰撞出新的旋律,譜成篇章。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李佳玲《the New Antique》。

而《弦外之音》正代表了來自不同視點的細碎聲音,4位創作者藉由非傳統材質的創新研究、當代加工製造的表現手法,將物由傳統功能性意義釋放,並脫開人類中心主義的框架,思考物的本質、相互作用和存在方式,帶回人與物之間先驗(獨立於經驗)的存在關係,共譜出當代設計與藝術的另一種解讀。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展覽現場。
2024米蘭家具展台灣創作者群展《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展覽現場。

《弦外之音》

展覽日期|米蘭家具展期間 2024.04.16-04.21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Isola Design District(Viia Carlo Farini, 29, 20159 Milano MI)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海蛞壽司等8款新作亮相

投幾枚硬幣,轉到什麼不知道,等不及要拆開驚喜——扭蛋就是趣味和創意的集合體!《GLASS GACHA!生命孵化所》將登陸新竹春室,7/5~7/26限期開張,今年盛夏就讓澄澈的「玻璃扭蛋」為你視覺降溫。

春池玻璃延續「透明扭蛋店」熱潮,再度推出一系列玻璃扭蛋,於2025大阪世博如火如荼進行之際,特別打造台灣人氣原創角色「a-We」玻璃版本,另集結7位工藝師以「生命力」為題的創作,透過玻璃展現生命的多元樣貌。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透明扭蛋店」為玻璃工藝注入滿滿樂趣

置玻璃工藝為核心,融合設計及循環經濟理念,春池玻璃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透過展覽及空間策劃、跨界合作等,創造嶄新的商業型態。從新竹、南美館、成功大學皆設據點,融合玻璃工藝、藝文策展及餐飲的「春室」,到擴散全台各地、兩年一度的《透明祭》等,春池讓玻璃工藝不再只是存於窯爐旁、職人手中的秘密,而能融入日常生活。「透明扭蛋店」亦是其中一項行動,巧妙將工藝與遊戲結合,讓工藝師天馬行空的創作想法得以落地,2024年秋天初登場便引發話題。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必收新作!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玻璃扭蛋

適逢2025大阪世博,春池受邀參與文化部策劃的「We TAIWAN」系列活動,將台灣人氣原創角色「a-We」做成玻璃扭蛋,透明扭蛋店2.0《生命孵化所》也將於7/6開張!跟「a-We」還不太熟嗎?聽聽設計師方序中怎麼說:「a-We」是海底板塊推擠下誕生的獨特生物,擅長彈跳、熱愛變形,總是不畏挑戰,靈活找尋最舒適、自在的生存之道,如同壓力中誕生的希望泡泡,呼應著台灣面對各種挑戰的應變韌性。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文化部)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每一顆「a-We」玻璃扭蛋所使用的原料,皆含循環玻璃,透過回收、熔融再製,將本會被丟棄的物件轉化為創作媒材,既延續了春池一貫的循環理念,也呼應著「a-We」充滿彈性的生命潛能。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金魚剉冰、海蛞壽司等7件趣味扭蛋

這次春室工藝師也回應2025大阪世博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帶來7件詮釋「生命」的新創作。每款玻璃扭蛋都是對動物、植物、幻想物種等「生命」的刻畫,也蘊藏一道對生命的假設和提問,並透過燈炬拉絲、實心熱塑、窯口吹製等多元的玻璃工藝展現。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展場限定特調:以椰子呼應台灣生命力

每有新展覽登場,春室都會貼合主題設計限定餐飲,這次的「島嶼青椰瓜瓜美式」以椰子為主角,取其外殼堅硬、內在白淨柔軟,及離開母樹仍能堅韌生存的特性,呼應台灣及「a-We」包容且富韌性的特質。飲品交織火烤椰子水及濃縮咖啡,溫潤香氣中帶點苦韻,搭配糖漬小黃瓜注入一絲酸甜。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GLASS GACHA!|BEFORE TRANSPARENCY:生命孵化所》

展期|2025.07.05-07.27

開放時間|10:00-17:30(週一公休)

展覽地點|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一段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把安藤忠雄的「青蘋果」戴在腕間!Cauny建築師系列推出蘋果綠、混凝土灰聯名錶,葉片造型指針呼應青春意象

把安藤忠雄的「青蘋果」戴在腕間!Cauny建築師系列推出蘋果綠、混凝土灰聯名錶,葉片造型指針呼應青春意象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青春是一種心境。」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與瑞士錶牌Cauny攜手呈現兩款全新腕錶,以承載青春意涵的「蘋果」為設計符碼,巧妙將建築語彙化作色彩、材質和紋理,在手腕上時刻鼓動人們繼續前行。

瑞士腕錶品牌Cauny「時代建築師(Architects of Time)」聯名系列近期推出與第四位當代建築師的合作款,由安藤忠雄解構自身創作中極具代表性的青蘋果和混凝土元素打造「Cauny Ando」系列Ando Green、Ando Grey兩款腕錶。

從展場到腕間:時光流瀉,青春始終是心境

象徵著青春,「蘋果」此次從過去經常出現在展場外的大型裝置,轉化並凝縮成為一只精巧錶款,同時再度傳遞出安藤忠雄汲取自詩人Samuel Ullman筆下名句「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青春是一種心境。(Youth found is not a stage of life, but a movement of the heart.)」的重要創作概念。彷彿手錶戴在手上,並不為關注時間的流瀉,而為心境的轉動和邁前。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安藤忠雄亦為此次聯名錶款的亮相留言,「這隻錶反應了青蘋果的靈魂——尚未成熟、略帶酸澀,卻蘊藏無限可能。美國詩人Samuel Ullman曾寫道,『青春不是年華,是心境』,是在面對困難時仍敢前行的勇氣,是在遭遇挫折後仍能夢想的韌性。作為前述概念的提醒,這款錶向那些持續向前的人致敬;他們之所以前行,不是因為已經抵達,而是因為仍深信前方有光。」可見其創作宗旨由外在造型到內在意念的貫徹。

Cauny時代建築師第四系列找來1995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藤忠雄。(圖片來源:Instagram @cauny)
Cauny時代建築師第四系列找來1995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藤忠雄。(圖片來源:Instagram @cauny)

「時代建築師」陸續登場,安藤忠雄接棒第四系列

Cauny「時代建築師」系列以2021年與葡萄牙建築師Álvaro Siza的合作為始,繼2024年聯名西班牙建築師Rafael Moneo、又攜手另位葡萄牙建築師Eduardo Souto Moura推特別錶款後,如今祭出安藤忠雄操刀的第四波作品,更跳脫紳士風格,通過奪目色彩和埋藏各處的趣味細節續寫腕間詩意哲學。

Cauny分別與知名建築師Álvaro Siza、Rafael Moneo、Eduardo Souto Moura推出此系列前三波合作錶款。(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Cauny分別與知名建築師Álvaro Siza、Rafael Moneo、Eduardo Souto Moura推出此系列前三波合作錶款。(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無刻度錶盤、葉片造型指針,簡約設計盡顯肌理之美

Cauny Ando系列石英腕錶包含兩種色選和37.5mm/31.5mm兩種錶盤尺寸。Ando Green以鮮明蘋果綠變奏大蘋果雕塑,直接體現「青春」氣息。Ando Grey以銀灰呼應這位建築大師至今標誌性的混凝土風格,亦憑該材質的「堅固」特性延伸表達青春「堅韌」之旨。

兩色均搭配義大利真皮錶帶具防反光塗層的藍寶石玻璃錶面,以及沒有任何時間刻度的簡約錶盤;盤上僅藉一根葉片造型指針帶出蘋果意象,致敬設計靈感來源。相對低調的混凝土款式則多了呼應其建築語彙的拉絲鋼紋,靜靜散發時間與記憶沉澱的暗芒。翻至錶背,除安藤忠雄簽名「Ando」字樣外無多餘裝飾,盡顯材質本身的肌理之美。整體設計感強烈、風格前衛,尤符合當代潮流。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Instagram @cauny)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Instagram @cauny)
背面刻有安藤忠雄簽名,兩色分別呈現平滑和帶金屬紋理兩種錶殼效果。(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背面刻有安藤忠雄簽名,兩色分別呈現平滑和帶金屬紋理兩種錶殼效果。(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正如安藤忠雄所信仰的——青春可以歷久彌新,如混凝土般堅實曠世。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Cauny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CaunyDesignboom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