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共創新北板橋「國家兒童未來館」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全國首座專屬兒童的文化場域「國家兒童未來館」選址於新北市新板特區特專三用地,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日本伊東豊雄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以「森林中出現的兒童之城」為概念,造一座室內如野外、徜徉大自然的立體冒險城市。日前,建築師伊東豊雄特地造訪台灣,說明目前計畫進度與設計更新。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為全國首座專屬兒童的文化場域。(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導入兒童參與式設計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去(2023)年底完成競圖徵選,今年正式邁入建築設計階段,除了由台日建築團隊聯手打造,也邀請到展示內容、兒童專業等顧問共同策劃。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今年正式邁入建築設計階段。(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擔任本次競圖評選委員之一的建築師藤本壯介也表示,國家兒童未來館既然是給予兒童未來的環境,不該被框架所設限,要能夠激發兒童想像力、好奇心及勇氣。作為台灣首座兒童專屬的國家級場館,團隊汲取國際成功經驗,並導入兒童參與式設計等機制,希望給予孩子所需、所期望的場域。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導入兒童參與式設計等機制,希望給予孩子所需、所期望的場域。(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的建築位於基地中央,底層如大地一般緩緩隆起,與綠化景觀融為一體,形成連續的地形,打造一個激發創造力的遊樂場。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的建築位於基地中央,與綠化景觀融為一體。(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其設計概念為「森林中出現的兒童之城」,以7個不同主題的「城鎮」堆疊而成,包含大地之城綠之城水之城等,如同一座立體秘密城市,每一層都是截然不同的驚喜世界。樹狀的建築結構採用大跨度設計,保留彈性應變空間,能應對未來各種形式的展覽。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以7個不同主題的「城鎮」堆疊而成。(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走進室內像是被「丟到戶外」

根據長達30年的建築生涯,以及在日本辦了12年兒童私塾的經驗,伊東豊雄觀察:「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是『被丟到戶外』,所以國家兒童未來館最大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走進室內仍然像在戶外一般。」在兒未館裡,能親近森林、接觸水、躺著看天空、在雲朵上彈跳,用身體、用雙手去冒險,「希望能夠做一棟讓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建築。」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伊東豊雄觀察,孩子最開心的時候是「被丟到戶外」。(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模擬圖。(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伊東豊雄援引自己經營的「兒童私塾」,提出培養孩子生命力的3個關鍵字:「學習」「玩」「培養」,作為三位一體共同發揮作用,結合台灣獨有的植被、水文、風等自然能源,去思考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也響應節能永續的目標。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模擬圖。(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模擬圖。(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兩座戶外廣場拓展冒險區域

除了建築物本體外,國家兒童未來館的設計規劃也涵蓋周邊環境。為延續板橋站前的帶狀綠地,團隊將整個場地打造成鬱鬱蔥蔥的森林公園,吸引車站人潮、附近居民等來自各方向的人群。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國家兒童未來館的設計規劃也涵蓋周邊環境,將整個場地打造成鬱鬱蔥蔥的森林公園。(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面向新開發區的南側廣場將成為「Challenge Plaza」,讓孩子們在此進行各式各樣的挑戰活動,化身一座冒險世界;北側廣場則規劃為「Play Earth Plaza」,保留基地上既有的樹木,在不同的地形間穿梭玩耍。

「國家兒童未來館」在新北板橋!張瑪龍陳玉霖攜手伊東豊雄,造一座森林中的兒童之城
戶外區域保留大量綠意,成為孩子們的冒險世界。(圖片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資料來源|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Zaha Hadid、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攜手,以「台灣蘭花」為靈感打造台北新地標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Zaha Hadid、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攜手,以「台灣蘭花」為靈感打造台北新地標

由中華郵政主導的「臺北郵局公辦都市更新案」,其競圖評選結果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聯手提出的建築方案拿下,預計47樓高的全新臺北郵局大樓(或暫稱中華郵政塔),將可望為台北西區的天際線再添上一處耀眼新風景!

為什麼臺北郵局周邊要都更?

臺北郵局公辦都更案在近年重新啟動,除了因基地地處西區核心、緊鄰台北車站六鐵共構樞紐,更是「西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拼圖。計畫總金額約新台幣278億元,由中華郵政攜手台灣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櫃買中心及集中保管結算所等多家國家級金融機構共同出資。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整體發展方向除配合台北市政府「西區門戶計畫」外,更對應國家「亞洲.矽谷2.0」產業政策,期望整合北門周邊的歷史古蹟群,形成「城市博物館園區」,並導入數位經濟與智慧產業能量,打造結合文化與科技的國際創新樞紐。

1930年興建落成的北門郵局,未來將透過修復轉型,讓古蹟活化為郵政博物館,重現北門的歷史地景與城市意象;而新建大樓則會結合智慧辦公與創新用途,使古蹟與現代建築共構共生,延續城市的歷史脈絡。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事實上,臺北郵局都更構想並非一夕之間誕生。早在10多年前,當時中華郵政便曾前往東京參訪日本郵政集團位於東京丸之內的「JP Tower」開發案。該案成功將百年郵政大樓保留外觀,並在其後方興建嶄新的高層辦公塔樓,成為結合歷史保存與商業開發的典範;而此次參訪經驗也成為北門郵局再開發的啟發來源,當時甚至希望將新建大樓命名為「CHP Tower 中華郵政塔」。

JP Tower(圖片來源:Mitsubishi Jisho Design)
JP Tower(圖片來源:Mitsubishi Jisho Design)

以台灣蘭花為靈感,結合古蹟與未來的建築設計

儘管目前新大樓名稱依舊待定,但初步建築設計規劃則搶先出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透過IG發文,表示團隊將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及數十家國內外專業顧問,共同攜手為臺北郵局規劃一棟地上47層的高層大樓,並希冀成為國家創新創意及金融中心。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從已曝光的示意圖看,建築以「台灣蘭花」為形象靈感,並從花瓣優美的姿態中提煉建築語彙。透過流線型結構展現自然生長的姿態,新舊建築之間則有弧形天篷銜接,承襲Zaha Hadid標誌的建築風格,也展現台灣的優雅與自信。未來大樓將結合商辦、展覽與郵政文化展示空間,並預留與北門廣場銜接的開放廊道。

目前臺北郵政公辦都更大樓預計2027年對外招標,2032年完工。屆時落成後,將會與鄰近的台北雙星大樓相映成趣,同連結古蹟立面、北門廣場到高樓曲線等景緻,重新定義「台北門戶」的形象。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註:經編輯電話詢問,確定競圖評選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的設計方案拿下,然而目前皆為初期規劃,建築樣式有可能再經調整。)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100+建築空間限時開放,5大活動亮點、必看場域整理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將於11/22~11/23登場,以「傳承・創生」為年度主題,聚焦於城市記憶的保存與未來的創造。上百處城市空間將限時48小時開放,帶領人們走進日常難以接觸的建築場域,更深入拓展對台北的認識,藉此重新思考城市的發展脈絡與未來藍圖,並感受其中乘載的文化能量和時代脈動。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JCA生活實驗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以4大主題串聯而成,從「城市記憶」、「永續韌性」、「創意飛地」到「居住生成式」,以多元角度展示台北的建築價值與生活能量。活動期間除了有上百座空間將敞開大門,其中臺北大巨蛋、天津大飯店首度參與,是本屆一大看點!另推出3條深度路線:花園新城、大稻埕老屋、城中街區,由建築師、文史工作者等專家領路,帶人們探索時光長廊般的街巷,領會各建築之於城市的時代意義。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新芳春茶行。(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5大亮點! 

亮點01|大巨蛋、天津大飯店首度參戰

臺北大巨蛋將推出私房導覽,打開演唱會和球賽舞台之外的後場空間,包括重訓室、藝人休息區、球員休息室、牛棚與打擊練習區。甫獲「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肯定的天津大酒店,則以70年代風華為引,帶領人們漫步於老旅館重生的空間,感受舊時風華與當代浪漫交會的氛圍。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臺北大巨蛋。(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天津大酒店。(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02|4大主題 X 精選必看空間

Creative・創意飛地

集結設計師與創作者的工作室、棲所與實驗基地,展現他們用創意為生活注入動能、藉建築空間推動城市革新的無限靈光。你可以走進邱文傑建築師個人工作室環藝工程比鄰而居的創意聚落,感受建築與環境的深度對話,前者將現代理性注入在地情感,後者則將環境化為藝術創作的畫布;或推開十彥建築事務所大門,在建築工作現場一窺獲獎作品背後的設計脈絡。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邱文傑建築師個人工作室。(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The Pub. House。(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邱文傑建築師個人工作室、環藝工程、十彥建築事務所、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JCA 生活實驗所

Heritage・城市記憶

本區帶人們走進老屋和歷史建築,看城市記憶如何保存與轉化,自過去和現在延伸出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想像和思考。像是柏成設計的184食堂不只是一間餐廳,也是潮州街上鄰里相聚和交流之地,曾隨時光褪色的老屋因改造而有了與當代生活的嶄新連結。位於林森北路的新興市場,則與公宅和旅館共織城市縮影,將透過場域導覽、市集和紀錄片放映,展現城市共生和老屋新生的多重樣貌。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新興市場。(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樂埔町。(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柏成設計(食堂)、新興市場、鐵道博物館、臺博鐵道部園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Sustainabilty・永續韌性

面對極端氣候,城市如何以設計回應挑戰?本區網羅多個以「韌性」思維為核心的場域,從公共設施到校園走廊,探索共生共存的可能。你將能走入辛亥生態公園地下,揭開滯洪池的神秘面紗,了解兼顧防洪安全與城市休憩的永續設計;或進入新莊裕民國小的「水生走廊」,近距離觀察瀕危淡水魚與生態復育現場,看城市校園如何打造兼具教育與永續的水域庇護所。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辛亥生態公園滯洪池。(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文山滯洪池、新莊裕民國小水生走廊

Living.居住生成式

高齡化、移民與青年流動正重塑「家」的定義,未來的家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多元文化、世代交流與生活實驗的場域,本區引領人們思考跨世代共居的多元可能。你可以近距離探索淡海輕軌的運作祕密;或走進信義區廣慈社宅,感受藝術體驗、綠意農園和永續設計結合的社區樣貌。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淡海機廠。(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場域|淡海輕軌、廣慈社宅

亮點03|明日行動咖啡廳,集講座、工作坊和街區導讀

OPEN TALK|明日行動咖啡廳」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市民展開對話,從「記憶修復」講座到「水路還原」工作坊,並推出「戀戀建築巴士路線」,由銘傳大學建築系老師徐明松領路,帶人們走訪王大閎建築師的建築足跡。另外,打開台北延續過往「OPEN RIVER」和「OPEN HIGHWAY」等行動,今年將帶路解鎖「台北老樹圖鑑」,領參與者深入探索台北鮮為人知的角落。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王大閎建築師設計的國父紀念館。(圖片來源:文化部 博物之島)

亮點04|明日城市攝影展,捕捉台北生活光景

打開台北與法國國際攝影藝廊在台據點Yellow Korner Taiwan攜手推出「明日城市攝影展」,以「傳承・創生」為主題,邀請攝影愛好者捕捉台北城中的建築語彙與生活肌理。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打開空間:Yellow Korner Taiwan。(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亮點05|國際論壇首登場,探討未來城市藍圖

首度登場的「亞洲四城國際論壇」,由打開台北與銘傳大學共同舉辦,串聯台北、大阪、首爾與香港4座城市,邀請各地OPEN HOUSE城市代表與建築專家,探討建築如何在未來城市中實踐「傳承與創生」。論壇將於11/3率先登場,為2025打開台北揭開序幕,開啟一場跨城市、跨文化的深度對談。

「2025打開台北」11/22登場!雙北上百座建築空間限期開放
「2025打開台北」主視覺。(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5打開台北

展期|11.2211.23

報名方式及活動詳情請見官方網站FB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