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山本理顯打造特色「藝術山丘」

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山本理顯設計,打造特色「藝術山丘」

坐落桃園中壢青埔特區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兒美館),於今(2024)年4月3日開館試營運,而甫獲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也特別來台參加記者會,並為現場媒體導覽兒美館的設計亮點。此外,兒美館試營運期間(4/3~9/1)免費入場,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前來欣賞開館首展「探險未來!」。

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

由山本理顯設計工場與臺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規劃的桃園市立美術館本館與兒美館,以「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為理念,兩館呈山丘狀的斜屋頂,構成相呼應的三角形狀態,也形成山本理顯所稱的「City Gate(城市的門戶)」,未來人們搭乘兩館中間的機捷經過時,將能同時看到這兩座極具象徵性的桃園建築。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一機關多場館」營運,轄下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是首座以多元藝術為主題的兒童美術館。(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一機關多場館」營運,轄下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是首座以多元藝術為主題的兒童美術館。(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兒美館大膽創新的「藝術山丘」造型,是由甫榮獲2024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和臺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規劃。(攝影: 吳哲夫 )
兒美館大膽創新的「藝術山丘」造型,是由甫榮獲2024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和臺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規劃。(攝影: 吳哲夫 )

將戶外自然景色融入兒童美術館

山本理顯提到,他在設計美術館時,便將桃園擁有許多埤塘這個特色考量進去,使其成為建築與景觀的一部分。而不論是毗鄰兒美館的青塘園或是鄰近桃美館本館的瑞士社區,都將成為美術館的一部分,這也對應到山本理顯榮獲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最大的理由——將建築物與社區融合在一起的設計。山本理顯說,桃美館是為桃園市民特別設計,他不僅希望這裡成為地標性建築,也期盼未來桃園市民能以美術館為榮。

山本理顯特別來台參加兒美館開館儀式,並為媒體導覽建築細節。(攝影: 吳哲夫 )
山本理顯特別來台參加兒美館開館儀式,並為媒體導覽建築細節。(攝影:吳哲夫 )

大面積玻璃引入自然採光

而分為4個樓層的兒美館,1、2樓為展覽廳及國際演講廳、3樓為兒童藝術圖書空間及工作坊、4樓為觀景平台。走進館內,純白通透設計搭配大面積玻璃採光,讓戶外風景自然融入其中,尤其內部的光影變化,也帶來了豐富且迷人的建築表情。另外,兒美館與預計2026年完工的桃美館本館,未來將有一座空橋連接起兩館,值得期待。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室內對白色基底搭配大面積玻璃引入自然採光,將戶外自然景色融入其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室內對白色基底搭配大面積玻璃引入自然採光,將戶外自然景色融入其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內部空間(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桃園市立美術館本館與兒美館兩館外觀可見自然「山丘」概念的斜屋頂、白盒子(White Cube)的概念箱型空間、以及帶有柔軟曲線的遮陽板外牆。(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整合家具與指標設計

走進兒美館一樓大廳,映入眼簾的不鏽鋼服務台,是由日本家具設計師藤森泰司操刀,遺憾的是,他已於去年底離世,這件家具可說是其遺作;由打造2020東京奧運圖標的日本設計師廣村正彰操刀的指標,簡約明瞭的設計,讓人能一目瞭然所在樓層有哪些空間;抬頭一望能見的天花指標設計,不僅獨特,也是空間裡的一大亮點。山本理顯強調,「建築,不能只是想著建築,也要把家具與指標設計好好地整合,才能完成一個好的作品。」

由日本家具設計師藤森泰司操刀的服務台,作工精美。(攝影: 吳哲夫 )
由日本家具設計師藤森泰司操刀的服務台,作工精美。(攝影:吳哲夫 )
由日本設計師廣村正彰操刀的指標設計,非常簡單明瞭,也可以一目瞭然所在空間的剖面狀態。(攝影:Adela Cheng)
由日本設計師廣村正彰操刀的指標設計,非常簡單明瞭,也可以一目瞭然所在空間的剖面狀態。(攝影:Adela Cheng)
天花上的指標設計,讓人一目瞭然所在樓層有哪些空間。(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天花上的指標設計,讓人一目瞭然所在樓層有哪些空間。(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成為建築風景的一部分

而如小山丘般的斜屋頂上,有著能從1樓通往3樓露台的純白Z字型步道,山本理顯說道,「我們可以想像這有趣且能讓民眾自由往來的坡道與露台,能成為像是遊樂場一樣的地方,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自由地移動、活動,當他們自由地行走、玩耍時,也將成為建築風景的一部分,而這也就是兒童美術館很棒、正面的風景。」山本理顯補充,兒美館的綠屋頂覆以約12公分的土層,並特別種植了桃園與台灣在地的植物,而具有斷熱作用的綠屋頂,也能讓下面的樓層比較涼、減省下許多能源。

從青塘園向桃園兒童美術館拍過去,能捕捉到特別的建築風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范文芳)
從青塘園向桃園兒童美術館拍過去,能捕捉到特別的建築風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范文芳)
當人們自由地行走於坡道時,也將成為建築的一部分風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當人們自由地行走於坡道時,也將成為建築的一部分風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兒美館開館時間時,人們能從1樓慢慢走到3樓露台,同時欣賞遠方美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兒美館開館時間時,人們能從1樓慢慢走到3樓露台,同時欣賞遠方美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欣穎)

為人們創造自由的空間

最後,山本理顯分享,「我們在美術館的設計上,盡量創造很多自由的空間,讓民眾平常也能來此休憩使用;不論是看展或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希望桃園市民會很喜歡這兩座美術館,也期盼這裡成為桃園的文化重鎮。」

兒美館4樓的戶外空間,屆時也能與預計於2026年完工的桃園市立美術館本館的5樓露台相互遙望。(攝影:吳哲夫 )
兒美館4樓的戶外空間,屆時也能與預計於2026年完工的桃園市立美術館本館的5樓露台相互遙望。(攝影:吳哲夫 )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總樓地板面積約2180坪,分為4個樓層,一、二樓為展覽廳及國際演講廳、三樓為兒童藝術圖書空間及工作坊、四樓為觀景平台。(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俊毅)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總樓地板面積約2180坪,分為4個樓層,一、二樓為展覽廳及國際演講廳、三樓為兒童藝術圖書空間及工作坊、四樓為觀景平台。(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攝影:吳俊毅)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高鐵南路二段90號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一 09:30-17:00(週二休館)

大眾運輸交通方式:
➲公車
高鐵南文德路口站:搭乘L605、L605A,下車步行2分鐘
青塘園站:搭乘L207、L207A、217青埔環線,下車步行6分鐘

➲桃園捷運
A19桃園體育園區站:出站步行6分鐘

➲高鐵
桃園高鐵站7號出口:出站步行20分鐘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選址大安區!以竹簡、五線譜為建築概念,鬧中取靜的開放藝文交流場域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1

2025.11.17更新:台北市大安區的「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於2025年11月已完成評選及決標作業,將預計於2026年3月開工,2030年底完工。

不久的未來,台北市也將迎來一座嶄新的旗艦藝文館舍!自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搬離大安區,舊址一直未投入再利用,而經多年的籌劃,新住民的面貌也終於揭曉——「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暫定,後簡稱「音圖中心」),由姚仁喜建築師主持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預計打造一充實藝文教育資源,同時串聯街區、讓市民恣意徜徉的自由場域。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總樓地板面積為27,479坪,為地下3層、地上9層之建築物,將設置1,500席次中型葡萄園式音樂廳,並作為台北市交響樂團及國樂團的常駐演出音樂廳,運用最新視聽工程技術,提供600席演奏廳,滿足眾多音樂團體專業及創新跨域展演需求。(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總樓地板面積為27,479坪,為地下3層、地上9層之建築物,將設置1,500席次中型葡萄園式音樂廳,並作為台北市交響樂團及國樂團的常駐演出音樂廳,運用最新視聽工程技術,提供600席演奏廳,滿足眾多音樂團體專業及創新跨域展演需求。(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2
音圖中心位於捷運大安站旁,有著極高的交通易達性。(圖片來源: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

座落台北市文教重鎮

音圖中心的預定基地座落於文教氛圍濃厚的大安區,隱身信義路巷弄中,鄰近師大附中、大安高工等知名學區,散步至台北市立圖書館(舊)總館亦只需十分鐘左右的路程,周圍藝文及公共場域尚包含空總文化實驗場、大安森林公園,期待未來可激發跨域共創的無限可能。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3
音圖中心基地緊鄰大安高工校園。(圖片來源: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

為街區共榮注入新活水

有別於過去美國在台協會以高大圍牆圈起的園區,音圖中心的落成,同時也將喚醒街區的活力。若談及臺北市東區的特色,莫過於風格餐飲與特色小店林立、處處暗藏驚喜的街巷,此混種且隨機的特性,恰巧成為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繆思,除了顧及場館內部的功能性,對外也必須滿足城市共享的需求,藉由廣場、綠植帶、花園及大大小小的中庭與露台,人們得以自由穿梭或駐足休憩,享受都市間片刻的寧靜。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4
圖書館與音樂廳分別以竹簡、五線譜為設計靈感。(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以竹簡、五線譜為建築靈感

圖書館與音樂廳的外觀,分別啟發自古代竹簡及西洋五線譜,洗鍊的線條構成一簡約而無贅飾的量體,言簡意賅地展現了場館代表的意象;團隊以弧形天際線減輕建築的厚重感,從都市狹縫中透出的剪影,既具識別度亦不突兀;而當夜幕低垂,一冷一暖的柔和燈光亮起,音圖中心就有如一只光盒子,於鬧中取靜,點亮著街區。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5
入夜的音圖中心彷彿城市中的光盒子。(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音圖中心外牆的構成啟發自古代竹簡書籍,與西洋五線譜的單純線條。(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音圖中心外牆的構成啟發自古代竹簡書籍,與西洋五線譜的單純線條。(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接著,讓我們深入場館內部規劃:

圖書館

團隊將其定調為「未來的圖書館」,成為資訊往來、人群交流的大客廳,致力創造寬敞舒適的使用體驗。其內部可容納70萬冊藏書量、3,000席閱覽及自修座位,以及多樣化的影音觀賞空間、兒童圖書館、500席以上國際會議廳以及可向外租借的會議/研習空間等。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6
音圖中心的入口大階梯示意。(圖片來源: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

✷ 音樂廳

「儀式性」與「隨機性」,則是音樂廳首要考量的要素。前者著重於國際水準的音效設備與場地規格,後者則強調「處處皆舞台」、「人人可參與」兩大精神,例如戶外階梯廣場、屋頂露天演出,或是樹蔭下的即興音樂會,皆可將藝術帶出既有框架,真正走入大眾的生活。此外,室內亦包含將設置1,500席次中型葡萄園式音樂廳、600席以上多媒體排練實驗空間及相關表演支援空間,演出類型以自然聲音為主,並分別規劃2套包含大、小兩種規格的合奏/個別練習室,除供常駐排練使用外,亦可對外租借予地區學生、音樂團體如臺北市交響樂團、臺北市國樂團等。

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_大安區信義路_07
交響樂聽模擬圖。(圖片來源: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

圖、資料來源|台北市文化局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

本文最初發佈於2023.06.29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設計:結合海鳥、台灣山海意象,北登機廊廳預計2025年底啟用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設計:結合海鳥、台灣山海意象,北登機廊廳預計2025年底啟用

預計在2027年完工的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是由英國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RSHP)設計,攜手英國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ARUP)、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聯合的全新機場建築,其中,「北登機廊廳」將可望搶先於2025年底啟用!

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團隊操刀設計

RSHP是由已逝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建築爵士」Richard Rogers領軍,過去曾設計多座大型機場樞紐建築,像是倫敦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第四航廈,而桃機三航正是結合其過往大型機場設計的經驗,呈現出一座獨特、充滿活力且靈活直觀的建築。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機三航建築設計由RSHP合夥建築師Andrew Tyley主導,靈感取自台灣壯麗的山巒景觀、環繞四周的海洋,並融合自然律動與生活節奏。外觀搶眼的波浪流線屋頂,是由16根、長20公尺的「榕樹柱」沿著建築脊樑支撐,造型汲取自飛行中的海鳥姿態,從遠處看建築量體正有如大雁展翅,也有如台灣壯闊波瀾的山脈曲線。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屋頂下方則是一個輕盈通透,如雲朵般延展的「雲頂天花」,能溫柔折射自然光,讓室內呈現明暗有致的層次。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空間上,將透過彈性編排,創造出時而開闊,時而私密的大小不一場域,將可隨季節、需求或未來營運策略重新配置;在動線上,則預計搭配清晰易懂的指標與側連結系統,並以「最短轉機時間40分鐘」為目標,型塑出一座充滿有機感且靈活的機場空間。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RSHP建築設計事務所)

桃機三航主體東西長414公尺、南北寬242公尺,相當於3座橫放的台北101大樓;地下3層、地上4層,總樓地板面積58萬平方公尺。啟用後將可新增27個機位,包括21個靠站機位及6個遠端機位,並預計能容納4500萬人次,加上結合一、二航的吞吐量,讓未來桃機整體容量可達8200萬人次。

北登機廊廳率先啟用,1488組燈具結合通透空間

隨著桃機三航逐步成形,設有D11至D18共8個登機門的「北登機廊廳」,預計於2025年底完工啟用,搶在第三航廈全面啟動前,率先帶來全新的國門體驗。

桃園機長第三航廈 北登機廊廳空間(圖片來源: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桃園機長第三航廈 北登機廊廳空間(圖片來源: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全長738公尺、挑高達 13 公尺的北登機廊廳候機室,大面積落地玻璃帷幕,讓旅客在候機時能欣賞飛機與地勤作業的空側景觀,而色彩鮮豔的8座橘紅色空橋,更讓人在視覺上眼睛為之一亮。

桃園機長第三航廈 北登機廊廳空間(圖片來源: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桃園機長第三航廈 北登機廊廳空間(圖片來源: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北登機廊廳共裝設1488組Halo燈具,並將照明、空調、廣播、消防、WIFI 基地台等5大功能集於一身,讓照明與空間搭配的效果最佳化。利用Halo燈散發柔和光影層次的特性,搭配開放廊廳引導視線向上延展,營造寬闊通透的空間感。

桃園機長第三航廈 北登機廊廳空間(圖片來源: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桃園機長第三航廈 北登機廊廳空間(圖片來源: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出

若對桃機三航建築施工程細節有興趣,目前在第二航廈南側五樓商場也展出比例尺1:200的第三航廈局部模型,透過剖面鉅細靡遺地呈現地下二樓到地上四樓的外觀特色、室內各樓層空間配置及進出道路等。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圖片來源:桃園機場)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圖片來源:桃園機場)

機場公司表示,本次展出模型為設計顧問所提交的細部設計成果實體剖模,採用3D列印技術及壓克力雷射切雕,歷時半年製作,成品底座長408公分、寬156.5公分,不僅展現建築宏偉氣象,透過剖面呈現,也能窺見室內配置與陳設,精確捕捉航廈細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圖片來源:桃園機場)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圖片來源:桃園機場)

例如鋼骨構造及玻璃帷幕等建築結構,以及旅客動線上的色彩漸變元素,從報到大廳主色黃色、電梯主色橘色到空橋主色橘紅色,皆忠實呈現於實體模型中,讓觀賞者透過模型即可預見完工後的航廈面貌。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圖片來源:桃園機場)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圖片來源:桃園機場)

資料來源|RSHPARUP桃園機場交通部長 陳世凱FB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