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如何感受美術館?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 X 兒子宙宙帶路,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孩童如何感受美術館?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 X 兒子宙宙帶路,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4月,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桃兒美館)正式營運,並帶來開館首檔展覽《探險未來!》。La Vie特邀資深看展父子檔——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及宙宙,一同穿梭這座「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揭開其中的設計巧思,探索也探討美術館究竟能怎麼「玩」?

如果人有精力值血條,宙宙絕對是那種生來即滿血的玩家。

只要有空,王宗欣就會帶兒子出去放放電,而因為「職業病」加上在業界的好人緣,兩人最常有的行程就是一同走逛大小展覽。

看展之外,王宗欣也喜歡看兒子和世界的互動,近年親身跨足兒少領域的策展後,宙宙更是成為他最貼近的研究受眾。他發現,隨著孩子的生活經驗一天天豐富,有趣的行為也越來越多,「他有自己的規則,也會腦補很多情境,譬如在路上走磁磚,就會故意不走黑色只能走白色,說黑色是岩漿——尤其在美術館這種開放空間時,這件事會更明顯,很像他有一副自己的AR眼鏡,帶著它在看和體驗一切。」

然而,即便宙宙很能自得其樂,這種遊戲模式的開啟多少還是有前提的,除了硬體規劃上足夠開放的空間、流暢且不制式的動線,王宗欣認為更核心的,是策展內容背後的思維。

(攝影: Rafael Wu)
桃兒美館由甫獲202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山本理顯、台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輕盈通透的空間形如山丘,三層次戶外坡道蜿蜒其上,與青埔城鎮和山水對望。(攝影: Rafael Wu)

「有些展覽太想要教會小朋友什麼,那種填壓的狀態其實對他們來說是有負擔的。一些我們理解過比較好玩、宙宙也比較有感的展覽,往往具有某種創造性,不是以上對下,或『我想要教你什麼』的姿態,反而是跟小孩拉到一個平行的視野,讓他們能自己決定場域裡所有物件的遊玩方式,碰到混齡的狀況時,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出一個遊戲規則。」意即所謂「free play」(自由遊戲)的精神,也如同宙宙玩Switch時最愛的「沙盒遊戲」(sandbox game)。 

(攝影: Rafael Wu)
隨著年歲增長,宙宙逛展時的一舉一動忠實呈現出他的喜好和好奇,桃兒美館的空間寬敞友善,這天他沒有暖機便遊戲模式全開。(攝影: Rafael Wu)

這次,初來到桃兒美館,父子倆完整走了一圈戶外綠地、總樓地板2,180 坪的室內及觀景平台,和蜿蜒3個層次的山丘坡道,宙宙沿路探險,王宗欣則沿路蒐集令他驚艷的細節巧思:全館上下符合孩童步伐高度的無障礙樓梯、視點高度都落在90100公分的展品(常規的展覽約為140公分)、每行字都確實附註注音的展板說明⋯⋯。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而在分散4層樓的開幕首展《探險未來!》及國際藝術特展《長出一扇門的石頭》中,9件作品均透過互動性高兼具自由度的任務設計,帶領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探索桃園在地的人文及地景;此外,展品使用的材料(material)多元,可觸摸的質地亦多樣,唯一禁止碰觸作品的展間「地圖城市」一旁還特別增設了遊戲區,舖掛可觸摸、並實際動手與之互動的毛線編織。

(攝影: Rafael Wu)
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的互動藝術裝置特展《長出一扇門的石頭》,找到與石頭寶寶溝通的機關,就可以讓沉睡數十億年的石頭敞開大門,講述世界各地石頭的故事與智慧。(攝影: Rafael Wu)

雖然作為「兒童」美術館,打造定位從一開始便很明確,但實際來到一個自己眼中「建築空間、硬體設計全都站在小朋友的視角思考,展覽內容也不偏往學術或流量定位去」的展館,王宗欣仍感到很受鼓舞,尤其他有感這樣的場域在台灣尚不多見。

「目前台灣文本型的展覽還是比較常見,涉及體感體驗的通常會被歸類到有那種公版球池的『親子館』,也有太多是展出只為期12週的短期特展——其實台灣有很多很棒的策展人,大家不太會做兒童內容,是因為沒有經驗參照。」同為策展人,王宗欣很期待「這些經驗和方法學可以逐漸被累積和落地,成為一個guideline傳承下去。」而在過程中,像桃兒美館這樣中長期營運的策展單位、空間的存在便顯得尤為重要,如同一座「練功場」,打開孩童和世界的互動,更讓大人練習與孩童溝通。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然而,回到單純的父親身分時,王宗欣其實頗為放手:「反正也沒有說看展覽就一定要學會什麼,但看多了就會是美學與想像的積累。」

於是,每每一起旅行到世界各地的美術館,除了適時提醒要遵守規則,其他王宗欣一律不干涉。他回憶起曾讓宙宙「玩瘋掉」的teamLab Planets,「入場要光腳踩,順著水流上坡,還有一個空間完全是用枕頭鋪起來的,根本走不穩,大人覺得緊張難走,可是對小朋友來說,這個不穩定感是好玩的,反而會比大人走得更輕鬆。」

就像當初宙宙想留長髮時,王宗欣一度也跟著留,讓兒子萬一在外面對側目時能說句「我爸爸也跟我一樣!」但後來,發現宙宙根本是對此毫不在意的「社交王」,他鬆了口氣——孩子總會長出自己應對世界的能力與風格。

宙宙帶路,探險未來!

 我們在森林裡緩緩相遇——跑!跑!大野丘|劉文琪(1F戶外)

2019年桃園地景藝術節時,曾出現在八德大湳森林公園中的一組兩座大、小山。藝術家製作假山、體驗者追逐假山,引人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間的關係。頂端停駐著小鳥的大山會循著軌道緩緩移動,內建感應裝置,遇到人時會自動停止。宙宙追山,也追山另一頭的老爸,父子追跑大戰圍繞大自然移動的隨機節奏開打。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三山三水|蔡坤霖(1F戶外)

唯一一件在桃兒美館周邊草坪上的作品,曲折的藍色與綠色水管,象徵桃園山的稜線、水文的曲線,水管的末端連接有揚聲器,可以聽到來自桃園三山(拉拉山、虎頭山、東眼山)與三水(石門水庫、桃園大圳、大漢溪)的聲響;同時也可以和站在作品兩側的人互相傳遞話語,但遇上宙宙這樣的瘋狂嘶吼派,王宗欣眼神偏無奈。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指尖小旅行互動區(2F)

三明治形狀的桃兒美館、遍布桃園的圓圓埤塘、硯台般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和扇子形的棒球場,都化身柔軟可觸的毛線地景,還有木頭穿插其中,可以隨心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纏繞、勾連,完整整幅圖景,動手又要用腦,是全館宙宙玩到最捨不得走的一區:「等我再拉完一條線~」王宗欣則驚嘆,原來有時意想不到的簡單媒材就足以讓孩子互動這麼久:「這招我要學起來!」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種子城市|三明治工(3F)

散落的抱枕象徵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4大桃園新住民原鄉——的種子,搭配代表台灣的台灣欒樹抱枕枝條,和象徵台灣灰藍色調建築的大小灰色方塊,讓孩子可以自由搭建出一座多元文化城市。

而宙宙走一個自導自演路線,到處蒐集抱枕後讓他們陸續出場:「這個豆子會長出一個豆莢,然後顏色變淺枯掉了,突然暴風雨了⋯⋯我們就多出一個青菜!」顯然處在自己的「AR眼鏡」中。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泡泡好厝邊|李文政(1F)

本次特展中唯一的電動遊戲機台,以青埔的地景為場景蒐集禮物。不似面對館內其他實體物件,這是宙宙玩得最「規矩」的一個點,一坐上機台就熟門熟路操縱搖桿,平穩地在路徑中穿梭。

這呼應王宗欣最近的有趣發現:「作為Alpha世代,他們對世界認知途徑的建立其實有點反過來,螢幕裡的世界是理所當然,類比的東西反而是未知的未來。所以有時間就拉他離開數位世界去理解其他有趣的事(譬如看展),反而是我想多協助和陪伴他的地方。」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開館展《探險未來!》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青埔館) 即日起~09.01 

更多全台兒童美術據點5選

 台北當代藝術館 U12小玩藝空間 
專為12歲以下孩童打造,憑當日門票開放親子入場共同體驗。定期規劃年度主題,設計互動及遊戲裝置,亦規劃不同媒材的手作課程。

 均勻製作 「大展身手做展覽」
2020年發起的「展覽識讀」推廣計畫,透過實作體驗,解構展覽製作流程。7月將在「新竹241藝術空間」舉辦由孩子自己設計主視覺、規劃互動體驗區的當代藝術展《奇形怪狀的日常》。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分為針對4~12歲兒童的展示空間,及針對0~10歲兒童與成人陪伴者的互動體驗區,前者從台灣美術史脈絡中擷取美感教育元素,後者透過規劃遊戲體驗鼓勵兒童用各種方式「找靈感」。

 高雄兒童美術館
國內公立博物館中首座專為兒童設置的美術館,每年輪流更換2~3檔主題展覽,附設標誌性的沙坑區,及多年來每(隔)週舉辦的人氣活動「胖叔叔說故事」。

 南投毓繡美術館「我的美術課在美術館」
由財團法人毓繡文化基金會募集經費的計畫,結合社會資源,邀請中部地區偏鄉的國中、小學生到毓繡美術館,創造許多學童人生初次的美術館參訪,至今已持續8個年頭。 

王宗欣 & 宙宙

王宗欣,1978年生,新媒體藝術家,dosomething studio工作室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曾執行三金典禮視覺包裝,擅長將錄像藝術作品跨界融入商業空間,近年亦跨足兒童內容領域策展。宙宙2016年生,喜歡籃球、玩Switch和平交道號誌燈。兩人常一起畫畫、看展, 在旅行世界各地的展館時探究何謂「好玩」。

文|李尤 攝影| RafaelWu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6月號《逛美術館的多重視野》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4站前進金瓜石!本次展覽選址坐落新北山城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不僅展出奈良美智為台灣繪畫的重要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將帶來素描、陶器、攝影作品、限量周邊與展期限定餐飲,邀請民眾循著潮濕山霧的足跡,感受奈良美智筆下那份專屬台灣的溫暖人情。展覽採線上預約制。

《朦朧潮濕的一天》巡迴第4站登場

《朦朧潮濕的一天》是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關懷311東日本大地震所繪製的巨型畫作,代表著台日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緊密的友誼和信任,作品自2021年首度曝光後,2023年展開為期十年的巡迴之旅,走訪高雄、澎湖與屏東,下一站將前往承載島嶼重要礦業記憶的金瓜石。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選址金瓜石「台電金水基地」

在開展記者會上,奈良美智提到,自2021年起在台灣舉辦特展,走過台北、高雄,最後在台南劃下句點時,他便想著:「如果能有更多作品、更長久的留在台灣與大家相見,那就太好了!」雖然的確曾懷疑是否能持續展出到十年,但不知不覺已來到第三年。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第四站來到了金瓜石,我真的就是想要在這樣的場域來展出我的作品。」奈良美智分享,當初在勘查場地時,來到這棟正重新整修到一半的空間,他提出了一個「任性」的請求,希望能暫停部分的工程,讓他能在這種整修狀態未完成的建築裡展出作品,在既有的空間,保存過去的記憶,同時賦予新的價值。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集結奈良美智全新創作、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13件素描等作品,是巡展以來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覽也邀請郭俊佑、賴科維、洪宇蕎與石孟鑫4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起在金水基地展出。現場規劃周邊商品銷售點,帶來T恤、滑鼠墊、襪子、由台電退役變電箱製成的造型徽章、奈良美智在X上預告的「銀亮亮材質」全新包款,以及奈良美智在台南防疫隔離期間創作的「Tainan Quarantine Drawings」系列明信片套組等限量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展覽期間,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將推出印有奈良美智畫作的咖啡杯、台灣精品冷泡茶、造型雞蛋糕與台電老字號消暑聖品「協和冰棒」,邀請大家欣賞作品後,以味覺體驗藝術的餘韻。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如何預約奈良美智特展?

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台灣電力公司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即將於6月28日在台電金水基地正式開幕,展期至9月28日,採線上預約制,首波6/16(一)中午12點正式開放預約,之後每月16日中午12:00依序開放2個報名梯次。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每週一公休),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第一梯次:6/28-7/15(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nm8ey1

第二梯次:7/16-7/31(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EV9EWk

每月 16 日中午 12:00 依序開放 2 個報名梯次。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 
展期|6/28(六) - 9/28 (日) 10:00-18:00(每週一公休),6/28(六)開展當日將於 14:00 開始開放入場
地點|台電金水基地(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 361 號)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