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如何感受美術館?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 × 兒子宙宙帶路,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孩童如何感受美術館?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 X 兒子宙宙帶路,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4月,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桃兒美館)正式營運,並帶來開館首檔展覽《探險未來!》。La Vie特邀資深看展父子檔——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及宙宙,一同穿梭這座「景觀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揭開其中的設計巧思,探索也探討美術館究竟能怎麼「玩」?

如果人有精力值血條,宙宙絕對是那種生來即滿血的玩家。只要有空,王宗欣就會帶兒子出去放放電,而因為「職業病」加上在業界的好人緣,兩人最常有的行程就是一同走逛大小展覽。

看展之外,王宗欣也喜歡看兒子和世界的互動,近年親身跨足兒少領域的策展後,宙宙更是成為他最貼近的研究受眾。他發現,隨著孩子的生活經驗一天天豐富,有趣的行為也越來越多,「他有自己的規則,也會腦補很多情境,譬如在路上走磁磚,就會故意不走黑色只能走白色,說黑色是岩漿——尤其在美術館這種開放空間時,這件事會更明顯,很像他有一副自己的AR眼鏡,帶著它在看和體驗一切。」

然而,即便宙宙很能自得其樂,這種遊戲模式的開啟多少還是有前提的,除了硬體規劃上足夠開放的空間、流暢且不制式的動線,王宗欣認為更核心的,是策展內容背後的思維。

(攝影: Rafael Wu)
桃兒美館由甫獲202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山本理顯、台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輕盈通透的空間形如山丘,三層次戶外坡道蜿蜒其上,與青埔城鎮和山水對望。(攝影: Rafael Wu)

「有些展覽太想要教會小朋友什麼,那種填壓的狀態其實對他們來說是有負擔的。一些我們理解過比較好玩、宙宙也比較有感的展覽,往往具有某種創造性,不是以上對下,或『我想要教你什麼』的姿態,反而是跟小孩拉到一個平行的視野,讓他們能自己決定場域裡所有物件的遊玩方式,碰到混齡的狀況時,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出一個遊戲規則。」意即所謂「free play」(自由遊戲)的精神,也如同宙宙玩Switch時最愛的「沙盒遊戲」(sandbox game)。 

(攝影: Rafael Wu)
隨著年歲增長,宙宙逛展時的一舉一動忠實呈現出他的喜好和好奇,桃兒美館的空間寬敞友善,這天他沒有暖機便遊戲模式全開。(攝影: Rafael Wu)

這次,初來到桃兒美館,父子倆完整走了一圈戶外綠地、總樓地板2,180 坪的室內及觀景平台,和蜿蜒3個層次的山丘坡道,宙宙沿路探險,王宗欣則沿路蒐集令他驚艷的細節巧思:全館上下符合孩童步伐高度的無障礙樓梯、視點高度都落在90100公分的展品(常規的展覽約為140公分)、每行字都確實附註注音的展板說明⋯⋯。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而在分散4層樓的開幕首展《探險未來!》及國際藝術特展《長出一扇門的石頭》中,9件作品均透過互動性高兼具自由度的任務設計,帶領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探索桃園在地的人文及地景;此外,展品使用的材料(material)多元,可觸摸的質地亦多樣,唯一禁止碰觸作品的展間「地圖城市」一旁還特別增設了遊戲區,舖掛可觸摸、並實際動手與之互動的毛線編織。

(攝影: Rafael Wu)
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的互動藝術裝置特展《長出一扇門的石頭》,找到與石頭寶寶溝通的機關,就可以讓沉睡數十億年的石頭敞開大門,講述世界各地石頭的故事與智慧。(攝影: Rafael Wu)

雖然作為「兒童」美術館,打造定位從一開始便很明確,但實際來到一個自己眼中「建築空間、硬體設計全都站在小朋友的視角思考,展覽內容也不偏往學術或流量定位去」的展館,王宗欣仍感到很受鼓舞,尤其他有感這樣的場域在台灣尚不多見。

「目前台灣文本型的展覽還是比較常見,涉及體感體驗的通常會被歸類到有那種公版球池的『親子館』,也有太多是展出只為期12週的短期特展——其實台灣有很多很棒的策展人,大家不太會做兒童內容,是因為沒有經驗參照。」同為策展人,王宗欣很期待「這些經驗和方法學可以逐漸被累積和落地,成為一個guideline傳承下去。」而在過程中,像桃兒美館這樣中長期營運的策展單位、空間的存在便顯得尤為重要,如同一座「練功場」,打開孩童和世界的互動,更讓大人練習與孩童溝通。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然而,回到單純的父親身分時,王宗欣其實頗為放手:「反正也沒有說看展覽就一定要學會什麼,但看多了就會是美學與想像的積累。」於是,每每一起旅行到世界各地的美術館,除了適時提醒要遵守規則,其他王宗欣一律不干涉。他回憶起曾讓宙宙「玩瘋掉」的teamLab Planets,「入場要光腳踩,順著水流上坡,還有一個空間完全是用枕頭鋪起來的,根本走不穩,大人覺得緊張難走,可是對小朋友來說,這個不穩定感是好玩的,反而會比大人走得更輕鬆。」

就像當初宙宙想留長髮時,王宗欣一度也跟著留,讓兒子萬一在外面對側目時能說句「我爸爸也跟我一樣!」但後來,發現宙宙根本是對此毫不在意的「社交王」,他鬆了口氣——孩子總會長出自己應對世界的能力與風格。

宙宙帶路,探險未來!

 我們在森林裡緩緩相遇——跑!跑!大野丘|劉文琪(1F戶外)

2019年桃園地景藝術節時,曾出現在八德大湳森林公園中的一組兩座大、小山。藝術家製作假山、體驗者追逐假山,引人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間的關係。頂端停駐著小鳥的大山會循著軌道緩緩移動,內建感應裝置,遇到人時會自動停止。宙宙追山,也追山另一頭的老爸,父子追跑大戰圍繞大自然移動的隨機節奏開打。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三山三水|蔡坤霖(1F戶外)

唯一一件在桃兒美館周邊草坪上的作品,曲折的藍色與綠色水管,象徵桃園山的稜線、水文的曲線,水管的末端連接有揚聲器,可以聽到來自桃園三山(拉拉山、虎頭山、東眼山)與三水(石門水庫、桃園大圳、大漢溪)的聲響;同時也可以和站在作品兩側的人互相傳遞話語,但遇上宙宙這樣的瘋狂嘶吼派,王宗欣眼神偏無奈。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指尖小旅行互動區(2F)

三明治形狀的桃兒美館、遍布桃園的圓圓埤塘、硯台般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和扇子形的棒球場,都化身柔軟可觸的毛線地景,還有木頭穿插其中,可以隨心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纏繞、勾連,完整整幅圖景,動手又要用腦,是全館宙宙玩到最捨不得走的一區:「等我再拉完一條線~」王宗欣則驚嘆,原來有時意想不到的簡單媒材就足以讓孩子互動這麼久:「這招我要學起來!」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種子城市|三明治工(3F)

散落的抱枕象徵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4大桃園新住民原鄉——的種子,搭配代表台灣的台灣欒樹抱枕枝條,和象徵台灣灰藍色調建築的大小灰色方塊,讓孩子可以自由搭建出一座多元文化城市。

而宙宙走一個自導自演路線,到處蒐集抱枕後讓他們陸續出場:「這個豆子會長出一個豆莢,然後顏色變淺枯掉了,突然暴風雨了⋯⋯我們就多出一個青菜!」顯然處在自己的「AR眼鏡」中。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泡泡好厝邊|李文政(1F)

本次特展中唯一的電動遊戲機台,以青埔的地景為場景蒐集禮物。不似面對館內其他實體物件,這是宙宙玩得最「規矩」的一個點,一坐上機台就熟門熟路操縱搖桿,平穩地在路徑中穿梭。

這呼應王宗欣最近的有趣發現:「作為Alpha世代,他們對世界認知途徑的建立其實有點反過來,螢幕裡的世界是理所當然,類比的東西反而是未知的未來。所以有時間就拉他離開數位世界去理解其他有趣的事(譬如看展),反而是我想多協助和陪伴他的地方。」

(攝影: Rafael Wu)
(攝影: Rafael Wu)

開館展《探險未來!》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青埔館) 即日起~09.01 

更多全台兒童美術據點5選

 台北當代藝術館 U12小玩藝空間 
專為12歲以下孩童打造,憑當日門票開放親子入場共同體驗。定期規劃年度主題,設計互動及遊戲裝置,亦規劃不同媒材的手作課程。

 均勻製作 「大展身手做展覽」
2020年發起的「展覽識讀」推廣計畫,透過實作體驗,解構展覽製作流程。7月將在「新竹241藝術空間」舉辦由孩子自己設計主視覺、規劃互動體驗區的當代藝術展《奇形怪狀的日常》。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分為針對4~12歲兒童的展示空間,及針對0~10歲兒童與成人陪伴者的互動體驗區,前者從台灣美術史脈絡中擷取美感教育元素,後者透過規劃遊戲體驗鼓勵兒童用各種方式「找靈感」。

 高雄兒童美術館
國內公立博物館中首座專為兒童設置的美術館,每年輪流更換2~3檔主題展覽,附設標誌性的沙坑區,及多年來每(隔)週舉辦的人氣活動「胖叔叔說故事」。

 南投毓繡美術館「我的美術課在美術館」
由財團法人毓繡文化基金會募集經費的計畫,結合社會資源,邀請中部地區偏鄉的國中、小學生到毓繡美術館,創造許多學童人生初次的美術館參訪,至今已持續8個年頭。 

王宗欣 & 宙宙

王宗欣,1978年生,新媒體藝術家,dosomething studio工作室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曾執行三金典禮視覺包裝,擅長將錄像藝術作品跨界融入商業空間,近年亦跨足兒童內容領域策展。宙宙2016年生,喜歡籃球、玩Switch和平交道號誌燈。兩人常一起畫畫、看展, 在旅行世界各地的展館時探究何謂「好玩」。

文|李尤 攝影| RafaelWu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6月號《逛美術館的多重視野》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2024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將於11/16至11/17登場,以「入場:共融」為主題,用48小時的時間、8大主題解鎖城市中不同的共融面貌,像是在自家客廳一般自由走動、自在感受,看見台北的多元包容力。本篇精選介紹14個打開場域,將於11/01晚間開放參觀報名。

今年,「打開台北」揭開不同市民心中對宜居生活的需求,拆解城市「共融」議題,探討世代、文化、自然、族群互融的可能性、都市空間的公共性,以及創造交流場域的社會性。本屆從三大重點出發,策劃8種共融主題場域,讓參與民眾真實體驗城市各個角落的共融溫度。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2024打開台北主視覺。(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共融入場,體驗多元共生

 

01 自然交會所

走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空間,以最低干擾的方式連結自然,享受遠離塵囂的寧靜感。

▸ 推薦空間:裏山
藏在山裏的古物植栽專門店「裏山」,結合板橋merci咖啡廳帶來的咖啡與餐點,以及吳書原、陳元慶兩位景觀造園設計師的作品,另還有一個特別的小植物溫室,收集了異國的塊根植物和多肉植物,也持續思考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共同演繹裏山美學。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裏山。(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好人好室X雙連大溝
雙連63年屋顏下的日甜雨晴歲老風好,可見老屋美麗的構造,展現巷弄生活感,再走到社區所維護的雙連大溝,體會台北巷弄裡的生態與文化。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好人好室X雙連大溝。(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2 世代遊樂場

走進青銀共居、老幼共學的場域,讓世代間對話自然而然地交會流通,感受跨世代的交流與共融與空間渴望創造的通透感。

▸ 推薦空間:伯大尼兒少家園
位於台北文山區木柵的伯大尼兒少家園,是台灣第一所嘗試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置」機構,除了庇護失依兒童和青少年,亦推展社區關懷、弱勢兒少扶助、心理諮商、家庭講座、志工教師培訓、復原課程等服務。建築外觀以積木般的量體堆疊來對應機能分佈,入口處打造下沉式開放階梯廣場,內部空間導入小家住宅單元,主題牆面則以不同的抽象開口,組成「來」字排列。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伯大尼兒少家園。(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COZU Lab.客製玻璃杯實驗室
COZU Lab.推廣獨家手作體驗課程,將傳統玻璃工藝融入現代創意,賦予原本僅用於量產的玻璃花紙全新生命。學員可以自由挑選花紙,從0開始揮灑創意,亦可搭配已經設計好的插圖、字母與特色圖像,拼貼出專屬於自己的玻璃杯。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COZU Lab.客製玻璃杯實驗室。(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3 社群共聚場

進入多元族群的空間,理解性別處境、無障礙空間設計、導盲犬訓練教育和毛孩共享空間,並從中看見、理解並擁抱彼此的差異。

▸ 推薦空間:惠光導盲犬學校
惠光導盲犬學校是臺灣第一間導盲犬培訓機構,以本土培育導盲犬及訓練導盲犬、免費提供視障朋友申請導盲犬、推廣導盲犬正確觀念為服務宗旨的合格導盲犬機構,本次打開台北活動特別設置導盲犬互動區,讓民眾直接與導盲犬互動。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惠光導盲犬學校。(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樂活共生實驗基地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是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青年社會住宅計畫中,嘗試的新形態空間實驗,民眾透過「揪伴計畫」及「當我們駐在一起計畫」,免費借用空間舉辦共享活動,持續探索空間、人與人之間的無盡可能。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打開限制,探索城市紋理

空間不僅是實體存在,更是人與城市情感交流的場域。什麼樣的空間更讓人不自覺地想要停留?城市的公共性如何向所有人展開?歷史與文化如何獲得新的價值?

04 文化新生地

走進承載時代記憶的老屋,見證它們蛻變成新的樣貌重生,感受文化與情感如何以現代的模樣被延續。

▸ 推薦空間:十禾建築師事務所
十禾建築師事務所有系統地對台北老舊的四、五層公寓以及演進過程進行研究,希望從本質來改造老屋,同時保有對城市既有紋理的尊重,並提出具有可持續性的配套方案,讓實際使用者共同參與,開啟自下而上的改變。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十禾建築師事務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shakyflkoor by 草率季
「shakyfloor」是草率季公共性嘗試的實驗計劃,為開放工作室與展覽空間的複合式經營。在這裡,藝術創作不再需要特定的機構、場合、規則,審美全然的開放,乍看之下荒唐草率的多元並置是對「社會共好」最為大膽的嘗試。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shakyflkoor by 草率季。(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5 跨域相談室

邀請建築師、設計師與民眾面對面,打開空間也打破專業的藩籬,,理解作品背後的思量,深入了解理念融入設計之精妙。

▸ 推薦空間:沿岸制作
沿岸制作運用設計、影像、藝術、哲學思辨專長,致力於以社會為基礎研究,考察當代種種現象,建立不同面向的見解剖面。開放的工作場域期待容納更多的可能性,從空間設計的巧思中放入對生活的態度、事物的察覺與設計思維,讓創造力無限制於場域中激盪而出。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沿岸制作。(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6 時光停駐所

古蹟與老建築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斑駁的牆面、古老的物件,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2024打開台北邀請大家一同認識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肩負起使命感,傳承老地方與老物。

▸ 推薦空間: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與公宅建物於1973年落成,地下1樓至地上2樓為市場攤位,3至5樓則為教師住宅,現部分改為社會住宅。新興公宅因建物縱深較深、採光不易,因此多戶有特殊天井設計,可從樓頂一路往下望,看到其他住戶日常生活,是非常特殊的風景,市場部分也如同迷宮一般令人著迷。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新興市場。(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鐵道部園區曾是臺灣鐵道系統的行政管理中樞,戰爭時期是敵方攻擊的主要目標,為避免全島鐵路指揮中心落入癱瘓,故建置防空洞於園區。其內部空間設計較其他辦公廳舍狹小、且陡峭,平時不開放入內參觀。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幕後解密,感受城市脈動

深入建築的幕後,看見城市的運轉與活力,是什麼樣的空間在默默維持與建構這座巨大的城市機器呢?

07 創意雙舞台

打開表演藝術與設計公司的台前幕後,解密互相尊重、彼此串連的共生關係。

▸ 推薦空間:THE R3寓所
THE R3寓所是一個非典型的生活美學推廣平台,透過舉辦各種藝文活動與展演,建立藝術美學與大眾的連結。空間設計上,從俐落的旋轉鐵件、質感的B&O音響,以及複合材質的應用,不僅讓展覽與活動以更加多變的樣貌呈現,更鼓勵到來的訪客發掘空間的秘密與驚喜。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THE R3寓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08 城市運轉基地

城市的運轉,仰賴無數默默付出的運輸系統與基礎設施;看似平凡的日常,卻是城市運轉的命脈,為居民生活提供安全感。

▸ 推薦空間:貓空纜車貓空站儲車區
貓空纜車儲車區位於貓空站,是供纜車車廂停放之儲車空間,週日晚上營運結束的時候,纜車車廂會被收進儲車區,以便週一維修日進行檢修清潔及維護保養。儲車區也會不定時舉辦活動,如跨年派對及音樂會等,讓參加民眾有不一樣的體驗。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貓空纜車貓空站儲車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 推薦空間:交通部公路局
公路局辦公大樓結合屋頂垂直綠化,讓大樓成為高綠覆率建築,頂樓更有菜園供員工休息時活動;一樓的臺灣公路博物館則展出自創立以來推動公路工程、監理、運輸之相關文物及故事,提供民眾易於親近臺灣公路的專屬空間。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交通部公路局。(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4打開台北」城市主題走讀

打開台北「Insider種子導覽培訓計畫」迎來第三年,這次透過精心設計的三條主題路線,帶來深度導覽、提問與討論,解鎖城市新觀點。

2024打開台北全攻略!11/16、11/17限時探索城市客廳裡的共融角落,推薦空間、報名方法整理
(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2024打開台北」共融大客廳

除此之外,2024打開台北也舉辦「共融大客廳」議題沙龍活動,安排公路巴士以城市移動沙龍朝聖台北的城市建築,並舉辦建築對談沙龍邀請專家與民眾一起暢談建築議題。

「2024打開台北」打開流域計畫

為展現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2024打開台北特別以水路為主題,除了帶民眾從城市中挖掘隱藏的水路,找尋過去與水共存的痕跡,到為城市發展與水爭地的影響。

2024 打開台北 OPEN HOUSE TAIPEI

活動日期|2024.11.16–2024.11.17
參加方式|11/01 21:00 預約場次與「共融大客廳」同步開放報名,亦有現場排隊名額

更多活動詳請請見打開台北官方網站FB粉絲專頁IG帳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登場!以6座大型戶外裝置藝術,探看萬物之間的豐足流動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登場!以6座大型戶外裝置藝術,探看萬物之間的豐足流動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於10月19日至明(2025)年4月30日展開,其以「生生萬物」為題,透過6大選展地點,6樣與土地記憶呼應的大型地景裝置藝術,帶領人們探看萬物之間的豐足流動。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以「生生萬物」為題,6大選展地點與藝術作品互相呼應生趣,包含過去最具代表性的糖廠、曾佇立風車的鹽田、渡海而栽的果物、海流匯集的大漁之地、蔬果豐富的產銷中心、四鐵交集的運輸樞紐。策展人方敍潔指出:「此次地景節所稱的生生萬物,不只是人類建設農漁生產系統,也是萬物受土地生養的永續循環,讓自然萬物生生不息,又與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

6座大型藝術作品一次看

⇛ 蕭壟文化園區|看起來也甜甜

在前身為佳里糖廠的蕭壟文化園區中,以台南獨特的甜味作為創作靈感,曾獲選至東京TokyoWonderSite創作駐村,並擔任2019至2020年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駐館藝術家莊志維以作品「看起來也甜甜」立體的視覺裝置,將甜美的氛圍傳達給觀眾。

看起來也甜甜(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莊志維-看起來也甜甜(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看起來也甜甜」使用多種彩色的反光材質作為主要創作元素,在光線的照射下產生變幻莫測的效果,不僅呈現能出對於「甜美」的想像就如同彩虹一樣夢幻,也連結了過去糖廠的繁榮與興盛。作品高高豎起如甘蔗田般,在風中搖曳,並如糖果般閃爍,給觀者帶來甜蜜的視覺享受。

莊志維-看起來也甜甜(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莊志維-看起來也甜甜(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七股鹽場曾經

七股鹽場過去是台灣最大的曬鹽場,擁有338年的曬鹽歷史,隨著曬鹽漸不符經濟效益,鹽場搖身一變,成為休閒遊憩的鹽山,但在地方居民與長輩的記憶中,曬鹽的風情仍在腦海中結晶發光,鹹鹹的海風與粗鹽質地,仍是這裡不變的滋味。

盂施甫-曾經(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盂施甫-曾經(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榮獲「藝術銀行新媒體藝術類典藏」、「國美館青年典藏計畫新媒體藝術類永久典藏」的藝術家盂施甫以作品「曾經」呈現出這片鹽分地帶的伏流,作品造型取自鹽田抽水風車的原始外型,用現代技術重製,替換材質、融入色彩,用15座逾3公尺的風車,與鹽田濕地形成強烈對比,重新轉譯古早風車的視覺語彙,透過作品持續訴說風車與鹽田的故事。

盂施甫-曾經(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盂施甫-曾經(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新化果菜市場四季美滿,百年開箱

2022年遷建竣工的新化果菜市場,以流線波浪型的屋頂與空中梯田般的設計,被譽為「全台最美市場」。結合新媒體藝術與藝術史專業、全球多國巡展的走路草農藝團,出身自務農家庭的團隊,以作品「四季美滿,百年開箱」與具有標誌性和創新的建築相互呼應,用6種來自臺南歷史文化的果實,與觀展者產生對話。

走路草農藝團-四季美滿,百年開箱(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走路草農藝團-四季美滿,百年開箱(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正值10月採收的青皮椪柑、可追溯自荷蘭統治時期而不斷改良的芒果、口感綿密而清甜的仙桃果、在地栽培近300年歷史的麻豆文旦、關廟三寶之一的關廟鳳梨都是作品中的要角,民眾可以穿梭遊歷在像素風格打造的物產空間,除了探索物產線索,還可以坐在其中的物產箱上休憩,用簡單迷宮式的結構帶來趣味動線,讓民眾們近距離與作品對話。

走路草農藝團-四季美滿,百年開箱(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走路草農藝團-四季美滿,百年開箱(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青山漁港|意外的交界地

而臺南除了土地農產,海流也帶來了豐富漁貨,除了作品落戶的青鯤鯓之青山漁港,臺南還有蚵寮、北門、將軍、下山、四草與安平漁港,顯見海洋對臺南的強烈連結與滋養。持續開發自有3D紡織技術與研究生物材料基創生材料的藝術家胡乘祥,以作品「意外的交界地」傳達因過度捕撈而減少的漁業與永續的生命延續的衝突性。

胡乘祥-意外的交界地(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胡乘祥-意外的交界地(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作品外層結構由竹子交錯構成,靈感來自捕撈之網,也對應著人類的活動,內木構對應海獲群,也或是滋養漁業的海流,作品呈現如同游動魚群又或是奔騰海流,似是從網的缺口湧出,其銀灰色表面如同海洋生物鱗與殼的色澤與水面的波光,藉光線變化的流動感映出青鯤鯓沙洲的環境光,透過光的應用將青鯤鯓與海獲、人類與自然聯繫在一起,點出永續漁業對漁港聚落的未來的重要性。

胡乘祥-意外的交界地(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胡乘祥-意外的交界地(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友善之雉

位於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過去曾經是臺鐵、鹽鐵、糖鐵,以及興建烏山頭水庫時、技師八田與一建置來運輸工事機具的「水鐵」等「四鐵」共構的產業樞紐,事過境遷,人類從一味建設開墾到注重農業對環境是否友善,在物種的消長、復育等轉變之下,數百年後形成了臺南如今的農業地景。

劉哲安-友善之雉(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劉哲安-友善之雉(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擅長竹籐編技藝及文化研究的藝術家劉哲安,透過作品思考人與土地如何更緊密地連結,此次以臺南市鳥又稱「菱角鳥」的水雉為靈感,作品「友善之雉」象徵台灣農業發展的轉變,水雉曾經在台灣一度只剩下50隻,隨著友善環境的觀念推展,水雉也因此復育有成,作品以竹子為材,以簍空結構編織出一隻高達3.5公尺的水雉,提醒人們友善農業的重要。

劉哲安-友善之雉(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劉哲安-友善之雉(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總爺文化園區|孕

位於臺南麻豆的總爺文化園區,前身為超過百年歷史的總爺糖廠原址,曾參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越後妻有有大地藝術季的藝術家林舜龍團隊,以作品「孕」代表大地之母孕育萬物,同時詮釋日治時代糖廠扮演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母體角色。作品以竹子為主體,編構一顆高4米、直徑10米的扁球體空間,從主結構、次結構到裝飾結構,形成錯落空間中亦有其秩序的層次感。

林舜龍團隊-孕(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林舜龍團隊-孕(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該作品用自然光漫射在內部空間的景象導入時間感,以內部表現自然界提供了無限生機的孕育能量,進而發展出外部的文明滋養,以材質及不斷生長的過程中,顯現農牧業與自然界的和諧關係,邀請觀者以身體感來閱讀在白天陽光中的生命力與夜間中燈光下的浪漫氛圍。

林舜龍團隊-孕(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林舜龍團隊-孕(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生生萬物 :  戶外裝置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4 / 10 / 19 - 2025 / 04 / 30
展區資訊|新化果菜市場、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總爺藝文中心、蕭壠文化園區、七股觀海樓、青鯤鯓青山漁港

資料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