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星(Hamasen),滿天風箏飄揚,悠閒散步的人們跨過腳下與草地相間的鐵道,回首望向高雄市區林立的高樓。這裡是現在高雄環狀輕軌的一站,也曾經是匯集糖、鹽等貨物,準備隨大船出航的一站「打狗」,1900年11月28日,鐵道部舉行了縱貫鐵路「打狗—臺南」段通車儀式,隔日開始正式營運,代表著打狗已經走在成為南臺灣物流中心的路上。
在打狗車站以南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越來越多貨物來到港邊等待,由小船接駁貨物至大船的流程越來越不方便,1904年開啟了臺灣總督府填海造陸的計畫,高雄港的雛形逐漸成形,打狗車站與倉庫之間也鋪設起一條鐵道支線,讓貨物得以經過鐵路直接運至倉庫、運至大船,這條行經海濱的路線,稱為「濱線」,日語讀作hamasen,也就是日後地方上俗稱的「哈瑪星」。
從1900年11月29日起,當列車正式往來於臺南與打狗之間,開啟鐵路連結海港、建立海陸聯運的運輸平臺,因而牽引製糖工業、磚窯工業的進駐;在濱線港埠改良之後,隨之而來的築港工程,新市街也在原本的潟湖和鹽田上蛻變出來,亦即今日的哈瑪星和鹽埕區。鐵路開通後短短20年間,打狗更名高雄,設高雄州治理今日高屏地區;1924年高雄市成立,開啟南臺灣新興都會區高雄的百年發展。
1930年代中後期戲獅甲臨港工業區的建置,高雄港灣變成為工業地,戰後,政府沿用這樣的規劃,加工區、臨海工業區和各式貨櫃中心交錯建置,以海港為底蘊的工業重鎮成為高雄的城市特色與動能。火車站則是人流、物流的樞紐,早年的打狗車站,在1920年代已經是高雄驛,鐵路沿著港埠鋪設,濱線、新濱線、倉庫線、岸壁線等深入今日蓬萊港區各碼頭,將街區、港埠和工業區連成一體。
隨著高雄逐步發展,1941年新的高雄驛啟用,旅客在現在高雄市區上下車,原本的高雄驛則改為高雄港驛,持續負擔貨物的轉運工作,為戰爭時期的資源運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戰後,鐵路定位丕變,港口實施戒嚴致使港市分離,不過高雄港站依然扮演貨運重要功能;1950年代臨港線快速衍伸11條支線,而後在高雄港擴建及貨櫃興起的運輸變革中,臨港線鐵路系統依然相當重要。
直到2008年,當最後一班列車從高雄港站駛離之後,通往高雄港站的鐵道截斷,臨港線也准許停用,最終高雄港站的業務也停止。近年,許多過往的列車經過修復之後,運往過去的高雄港站、現在的「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
回首過往,1900年11月29日串連「打狗—臺南」的鐵路正式營運,為臨港鐵道系統和高雄城市發展揭開了序幕,透過鐵道串連起了高雄、港口、產業,可以說,高雄城市發展胎動始於鐵路營運所帶來的運輸動能。因而,在高雄設市百年的重要日子,高雄市政府將11月29日訂為「高雄鐵道日」以茲紀念。
雖然,隨著城市發展的脈動,運輸的濱線鐵道曾經休息,但做為高雄發展的見證人,它又即將在高雄設市百年的這一年回到大眾的視野,經過多年的鐵道、列車的整備,多方人員的努力,濱線將再次重現它過往的風華,帶領大眾走進那滿是貨物、船隻的哈瑪星歷史。
「濱線啟程 哈瑪星再出發」邀請您,2024年11月30日,一同見證濱線再度有列車行駛的那一刻。
「濱線啟程 哈瑪星再出發」
時間|2024.11.30(六)
活動網頁|https://kaohsiung100.tw/page/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