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如何成為品牌助力?蒙納「Brand Talks」7/29來台開講,3位設計大師以實戰案例剖析

「字體」如何成為品牌策略的助力?蒙納「Brand Talks」集設計大師以實戰案例剖析

在資訊洪流中,品牌要如何讓人聚焦視線,引發人們想了解更多的好奇心?設計精妙的「視覺」不可或缺,而除了色彩和圖像外,「字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強化品牌個性及人性溫度,更是牽動用戶體驗和文化認同的關鍵。

想要一探字體設計的奧秘?全球字體領導者「Monotype蒙納」將在台北舉辦「Brand Talks Taipei」,邀集3位國際頂尖設計師小林章、Phil GarnhamGraham Sturt齊聚一堂,透過可口可樂、海尼根等國際品牌的實戰案例,分享字體如何成為品牌策略的助力,清晰傳遞品牌價值和定位,更引發深層的情感共鳴。講座將於7/29(二)登場,有興趣者可點此免費報名參加。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台灣與東亞字體設計市場有何特別?

Monotype蒙納於全球推動「Brand Talks」論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行銷與品牌專業人士,一同探討字體最新趨勢、策略與創意觀點,2025亞洲巡迴也來到台灣。台灣及周邊的東亞市場,同時支援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韓文與拉丁字母,字型設計往往面臨獨特需求,因而形塑出語言系統多元且複雜的設計環境。面對這樣的設計挑戰,蒙納從語言系統、書寫結構到美學偏好,全面考量各語種的文化語境,致力打造更貼近語言特性與文化認同的字型方案。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小林章:致力串連日本設計圈與歐文字型世界

小林章(Akira Kobayashi)是當代字體設計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也是少數能同時駕馭日文與歐文字體的設計師,致力搭建日本設計圈通往歐文字型世界的橋樑,曾榮獲第34 TDCType Directors Club)最高榮譽「TDC獎章」。他一生設計超過50款字體,包含廣為人知的商用字型「DIN Next」及「Akko Pro」,還參與經典字體「Frutiger」與「Avenir」的重新設計,並主導蒙納首款原創日文字體「Tazugane Gothic」,其繁體中文版為「翔鶴黑體」,兼容現代視覺需求與書寫精神。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在本次「Brand Talks Taipei」中,小林章將分享與瑞士傳奇字體設計師Adrian Frutiger合作的幕後故事,並深入剖析亞洲字體在全球設計趨勢中扮演的角色。此外,小林章曾與SonyUBSPanasonic等全球企業合作,無論是對有意進軍國際的在地品牌,或希望建立在地識別國際品牌,都具備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Phil Garnham:宏觀趨勢,探索字體的社會與情感意義

作為蒙納現任執行創意總監,Phil Garnham具備字體開發的紮實經驗,多年來也與眾多知名品牌和創意團隊合作,累積豐富的產業資歷。他深信:「字體不只是傳遞訊息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一種情緒與價值觀的傳遞,有時甚至具備改變社會的力量。」因此深入探討字型在社會變遷、科技發展的推進下,如何持續演變,順應時勢塑造品牌語言、樹立與市場溝通的風格。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在講座上,Phil Garnham帶來蒙納2025年字體趨勢報告Re:Vision,解析未來字體的設計與應用策略,帶觀眾理解字體如何從美學進化為文化語言,甚至成為推動社會對話的關鍵角色。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Graham Sturt:從像素到人心,字體讓品牌更有人情味

在資訊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品牌如何用視覺留下記憶點?Monotype蒙納全球創意總監Graham Sturt,在創意產業擁有超過30年經驗,是品牌策略發展的專家,擅長結合策略思考與創意執行。他長年領導全球設計團隊,屢獲D&AD、坎城創意獎等國際大獎肯定,並提出「讓字體成為具人性溫度的溝通橋樑」的新定位,讓品牌設計不再只是冰冷的視覺標準,而是能觸動人心的語言。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Graham Sturt將在講座上帶來可口可樂(Coca-Cola)、Duolingo、海尼根(Heineken)等國際品牌的實戰案例,並分享引導大型品牌策略與創意整合的過程,揭示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如何建立強而有力的定位與共鳴,並善用字體設計被大眾記住。

字體專家蒙納「Brand Talks」登台!設計大師小林章、Graham Sturt及Phil Garnham開講
(圖片提供:蒙納)

Monotype 蒙納全球系列 Brand Talks Taipei:品牌・設計・情感連結》

活動日期|2025.07.29 (二)

活動時間|13:00-17:0012:30 進場)

活動地點|台北文創6F廳(台灣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6樓)

報名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色彩的革新與剛剛好的品牌設計美學:上東門 × 得時創行的設計翻轉 以紐約上東城為靈感 創造東門站新經典

台北東門站,這串聯歷史與時尚的蛋黃區,即將迎來全新建築地標──『上東門』。名稱靈感取自紐約上東城(Upper East Side),試圖以那座菁英聚居區的典雅與高級感,為台北打造象徵精緻生活的新經典。由布登建設推動,品牌整體視覺規劃交由曾操刀松菸男澡堂「遇・場 P_L_A_C_E」、高雄台電宿舍群「光影綠洲」品牌設計的得時創行擔綱,室內設計規劃由穆得設計擔任顧問。以全新視覺語言,為捷運東門站注入嶄新的生活想像。

MD

跨界的視覺靈感與品牌價值塑造

得時創行擅長讓設計在文化、空間與品牌之間建立對話。曾於松菸策劃多場展覽,包括《那些,我們所探究的真實》、《自由之境》、《萬惜:回憶募集照片展》,總能激發品牌能量,引發大眾共鳴。

此次,得時創行團隊將這股創意能量導入『上東門』這個全新建案。由布登建設指定的玫瑰金建築外觀出發,選定粉紅與橄欖綠作為主色,跳脫過往高端建案慣用的冷調色,卻保有視覺穩定性與高級感,為品牌形象創造鮮明辨識度。

md

品牌識別設計 是三方協作的產物

品牌識別設計從來就不是一廂情願的創作,更像是一場三方共演──客戶的期待、市場的邏輯,以及設計師的堅持。

客戶關注品牌是否清晰可辨、是否具備記憶點;市場則有自身的審美默契與預設框架——以此案為例,在高端住宅領域,視覺語言不能過於有機或奔放,否則容易與消費者心中的「高級感」預期產生落差。設計師則需在限制與縫隙中找出平衡,讓設計兼具美感、識別性與應用性。在這樣的過程中,設計早已不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而是一次次的平衡與轉譯。

md

「得時」即是剛剛好的品牌設計哲學

得時創行中的「得時」來自台語「著時」——合時、應景,是一種對時機的判斷與節奏感。這個概念與日本著名設計大師原研哉所提出的無意識設計不謀而和——好的設計應該是「似有若無」的,讓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設計的存在,而不是被設計所強烈吸引。在『上東門』中,這樣的設計態度展現得淋漓盡致。視覺系統從建築語彙延伸至品牌識別,標誌從「上」、「東」、「門」三字中提煉幾何與拱形符號,感受到高級設計感的同時,符號也保留了無形的文化厚度。

md

得時 × 穆得室內設計,讓品牌設計擁有更多可能性

得時創行能跳脫單一視覺解法,打造可落地的品牌系統,關鍵在於與穆得室內設計的深度合作。一方專注品牌策略與視覺語言,一方掌握空間動線與居住邏輯,兩者共同建構完整的住宅想像。

md

這樣的合作模式打破品牌與空間設計分離的慣性,真正實現從 CIS 到空間的一體統整。當策略與空間同步思考,設計不再侷限於標準模板,而能因應場域與使用情境自由生成,展現多樣的表現力。

md

品牌設計從來不是標準答案式的解法,更像是一種「合適的剛剛好」。讓品牌從無到有,長出樣子,也長出說服力。這正是得時創行所奉行的「著時」哲學——以對的節奏、合宜的美感、精準的策略,創造能被感受的品牌價值。

文|劉承運    圖片提供|穆得設計

2025金馬影展主視覺致敬侯孝賢《最好的時光》:舒淇寫書法、張震拍底片,2款海報聯手塗鴉藝術家凝練20年電影情思

2025金馬影展主視覺致敬侯孝賢《最好的時光》:舒淇寫書法、張震拍底片,2款海報聯手塗鴉藝術家凝練20年電影情思

剛憑自編自導長片《女孩》闖進第82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的舒淇,今再以2005年代表作《最好的時光》主演暨影后之姿,與影帝張震一同為2025金馬影展主視覺獻力。每年金馬盛事皆將海內外優秀影人集結台北,今年更從主視覺便展開跨界合作,由塗鴉藝術家帶來兩款漫溢電影情思的海報創作。本文揭其設計概念,也率先為影展預熱。

2025台北金馬影展將於11月6日至23日登場,本屆主視覺邀請台灣知名塗鴉藝術家REACH跨界操刀,以侯孝賢導演經典之作《最好的時光》為靈感,並由兩位主演舒淇、張震共創而成。通過舒淇書法字、張震攝影作品與塗鴉藝術的巧妙結合,將「最好的時光」意念從電影延伸至街頭,讓動人片刻在日常生活裡持續發生,亦象徵著金馬影展向所有觀眾發出的邀請——讓我們攜手走進光影世界,找尋屬於自己「最好的時光」。

2025台北金馬影展主視覺以侯孝賢導演、舒淇和張震主演的經典電影《最好的時光》為靈感。(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2025台北金馬影展主視覺以侯孝賢導演、舒淇和張震主演的經典電影《最好的時光》為靈感。(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以塗鴉呼應電影3大片段氛圍感

2005年電影《最好的時光》不僅提名第42屆金馬獎11項大獎、讓舒淇在該屆封后,更曾角逐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全片分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3個片段,非按線性時間講述1966年、1911年和2005年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愛情,張震和舒淇分別演繹年紀、身分相異的各片段男女主角。而此次主視覺採用的「塗鴉」手法本身誕生於城市邊陲,表彰著年輕世代對自由與認同的呼喊,恰與3段故事裡的執著、壓抑、奔放遙相呼應。

創作涵蓋牆面、畫板及雕塑的REACH談及,此次設計不只是對經典的致敬,更是以街頭語彙重譯不同時代情感的嘗試,望能開啟跨世代、跨媒介的對話——塗鴉如同電影場景,既短暫卻深刻,存在於城市的縫隙間和每位觀者心中。

台灣知名塗鴉藝術家REACH跨界操刀本屆金馬兩款主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台灣知名塗鴉藝術家REACH跨界操刀本屆金馬兩款主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舒淇、張震時隔20年再續角色情思

一同參與創作的舒淇和張震,也從個人角色延伸出「文字」和「照片」兩種表達媒介,劇裡不斷收到書信和手機簡訊的舒淇,這回終以毛筆親寫「最好的時光」一詞回應,凝練動人情思於揮毫之間。而在〈青春夢〉片段中,「震」一角總是相機不離手,張震便選用攝影作品扣合,「今年的主題是『最好的時光』,所以我從過去工作或日常中曾以底片相機拍照的一些美好瞬間,參與創作。」兩幀影像帶出光與電影的意象聯想,亦以足具開放性的呈現方式留下觀眾詮釋空間。

舒淇(左)以文字凝練角色情感,張震(右)用影像扣合人物形象,透過兩種媒介共同傳達「最好的時光」年度主題。(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舒淇(左)以文字凝練角色情感,張震(右)用影像扣合人物形象,透過兩種媒介共同傳達「最好的時光」年度主題。(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揭開Still、Crash兩款主視覺海報設計概念

兩款海報一靜一動、一簡一繁,交織出「經典」與「當代」的雙重面貌。首先,相對簡約的「Still」款海報從〈戀愛夢〉片段的撞球場景發想,化撞球檯綠色桌布為主體,結合舒淇所寫「最好」二字,讓筆觸滿載情感的濃度與時間的重量,仿若回望人生時的凝神一瞬。繁複魔幻的「Crash」款海報則由REACH取材電影畫面調性,融合張震攝影作品的色彩語境,層層堆疊出曖昧、游移,如夢似幻的影像漩渦。更將其標誌性「Cat Paw」(貓手)圖像結合舒淇所寫「時光」二字疊加其上,衝撞出嶄新的視覺節奏。兩款主視覺都將於影展現場以塗鴉牆形式呈現。

Still(左)、Crash(右)兩款海報寫意融合舒淇字跡和張震作品色調,展現「經典」與「當代」的雙重面貌。(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Still(左)、Crash(右)兩款海報寫意融合舒淇字跡和張震作品色調,展現「經典」與「當代」的雙重面貌。(圖片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本屆金馬影展放映期間為2025年11月6日至23日,第6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影展結束前週六11月22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

>> 更多訊息將陸續公布,可於金馬官方網站官方臉書官方IG關注。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