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無所不在,從每個早上被鬧鐘叫醒、睜開眼、拿起手機按下貪睡的那一剎那,字體便闖進日常。通勤路上遇到的交通站牌、廣告看板;滑手機讀的新聞、看過的每則社群動態;工作上處理的文件⋯⋯每款字體透過高度、寬度的細微差異,或銳與圓角的細節處理,形構復古、時髦、正式、隨興、靜謐、活潑等不同氣質,影響著字句和訊息的語調。
字體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社會的脈動亦影響著字體的呈現,而字體設計師是這段互動關係中的「協調者」。全球知名字體設計公司「Monotype 蒙納」透過2025年度字體趨勢報告《Re:Vision》,從文化面向出發,著眼於未來,預測全球社會的發展將如何形塑字體的表現,過程中字體設計又如何快速回應文化變遷,並形塑時下視覺美學?從AI人工智慧、地緣衝突、高齡社會、氣候變遷,再到多感官體驗的盛行,《Re:Vision》透過6大主題梳理社會對字體的深切影響。

字體擁有建立情感連結的超能力
談及字體設計在眾多設計領域中有何特別?蒙納執行創意總監Phil Garnham認為字體與它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微觀的細節,「字體的高度或寬度、曲線的形狀、圓角的處理……這些微小的細節往往能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僅僅是字距的變化也會讓整體感受不同。」相較之下,其他類型的設計多是在宏觀與微觀之間取得平衡,但字體設計卻僅透過細微調整,深深影響人們對設計的感知,「字體能夠營造一種語調(tonality)和感覺(vibe)。當人們閱讀時,會在潛意識中接受來自文本的情感價值,這種影響或許不容易察覺,但當你從一種字體切換到另一種時,就會明顯感受到不同。」對Phil而言,字體擁有一種「隱藏的超能力」,能夠建立訊息與觀者之間情感上的連結。

不只AI,氣候變遷、高齡社會也正影響字體設計!
蒙納在《Re:Vision》字體趨勢報告中,提出時下及未來可能影響字體設計的6大面向:「聲音與視覺」研究了多感官體驗盛行的時代,字體設計與聲音、影像等多媒體的交集;「人文字體」深入AI與設計之間迅速演變的關係;「生命週期」從高齡社會切入,探討字體設計如何讓資訊傳遞更加友善,為跨年齡、跨世代的讀者提供理想的閱讀體驗;「炎熱與潮濕」從氣候變遷切入,調查字體設計與環境之間的連結;「自由與法治」及「衝突與和平」則與地緣政治、社會運動等相關,探究字體在衝突及行動中,如何作為引發、調解、處理等角色參與。


「Fonic」字體應用新體驗!為字體搭音樂、為歌曲配字體
《Re:Vision》不僅存在於紙上,蒙納更進一步將其延伸,藉跨界合作創造嶄新的字體應用體驗。針對「聲音與視覺」主題,蒙納提到「多感官技術(multisensory technology)」正改變字體的使用和閱讀方式。過去,字體、聲音、顏色、圖像、文字與影片各自獨立,但在社群媒體及短影音的推動下,多種媒材逐漸融合,形成新的敘事方式,且表現形式變化萬千。為此蒙納與倫敦音樂工作室Audiosocket合作,結合AI技術開發應用程式「Fonic」,讓使用者可以在AI的輔助下,替字體搭配聲音,或為歌曲找到合適的字體,將「聯覺(synesthesia) 」這種獨特的感官體驗融入日常字體應用。

未來,蒙納將與設計機構、大學、品牌及字體設計師合作,針對6大主題展開合作專案,試圖讓字體不只是被動地反映文化變遷,而能主動影響社會,同時激發創意工作者思考:「社會發展如何影響我的設計方式?」進而在不斷變動的時代中,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視覺語言。

資料來源|Monotype 蒙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