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產業原來都在彰化?揭開深藏不露的地方實力,《彰化力》帶你走入彰化的製造現場

2025 台灣設計展首次落腳彰化,以《彰化行》為大命題,串連彰化市、田尾、田中、鹿港四地展區,規模為歷屆最大。其中,位於彰化國際展覽中心的「冠軍行」展館,以《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為主軸,從「產業考古」角度切入,透過展覽實地打開彰化的產業幕後。

彰化縣政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處長張寒青這樣形容彰化的製造實力:「彰化就像密封元件,任何產業都需要它,很關鍵,不可或缺,但是常常被隱形了。」策展人許哲瑜則分享觀察:「也許彰化沒有一個單一大品牌或聞名於世的產業聚落,但相反地,在不同鄉鎮裡,我們看到許多工廠彼此緊密連結。上下游的串連與成熟的合作關係,讓彰化的製造力展現出餘裕與彈性,能在挑戰之間保持游刃有餘。」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彰化製造業常再產業中被隱形,透過這次設計展希望讓大眾看見在地工廠彼此間的緊密連結。(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策展團隊田調走訪超過 60 家工廠, 細緻梳理在地產業的脈絡與故事,並歸納出彰化製造的三大特質——柔韌力、協作力、創新力——作為展覽的核心敘事。「柔韌力像是刻在彰化製造業的 DNA,使其面對國際挑戰下仍能靈活應變;協作力則來自村落工廠彼此串連,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創新力則是不斷從既有基礎跨足新領域,從魔鬼氈、自行車零件到循環紡織,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命,成為驅動未來的力量。」許哲瑜說。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柔韌力像是刻在彰化製造業的 DNA,使其面對國際挑戰下仍能靈活應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漫遊於工廠地景中,以聲影重現製造現場

展覽精選出七大代表性產業述說其核心精神,分別為「紡織」、「科技農業」、「車輛與零組件」、「水五金」、「生活」、「循環永續」、「隱形冠軍」。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展場陳列「車輛與零組件」完整樣貌。(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擔任空間設計的辜達齊說明,國際展覽中心本身即如同一座大型開放式廠房,團隊以在地品牌成川鋼管的管材,於場館構造出一座座有著「斜屋頂」的分區展區,象徵著製造工廠的場域意象,「希望觀眾在展場中,就像在彰化的工廠地景中漫遊。」同時運用真人 等高的大型投影裝置,播放以平視視角所拍攝的記錄畫面,加上機械生產時的各種聲響,營造出身歷其境之感,許哲瑜舉例說道,「如鑄造產線是整個水五金工藝的精華所在,我們透過三組大型的螢幕串接,以視覺及敲打聲響讓觀眾彷彿親臨鑄造現場,沉浸式感受水五金的精湛工藝。」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彰化力Made in ChangHua」協同策展人 辜達齊。(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運用真人等高的大型投影裝置,加上機械生產時的各種聲響,營造出身歷其境之感。(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但要如何展現產業間上下游的緊密連結?從接單到出貨,一通電話就能動員十餘個村落工廠,以上下游協作為核心的自行車產業,在其展間中則將凱智綠能的電動車實際拆解,製作出立體的零件爆炸圖,讓觀眾即可很直觀地了解製作一台車所需的零件與各工序銜接的繁複難度。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象徵產業聚落的斜屋頂,就像在彰化的工廠地景中漫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帶得走的產業知識,提升城市品牌信任度

負責服務設計的涂以仁則強調,《彰化力》的任務在於讓深具實力卻長期低調的冠軍產業「被看見」。「這樣的設計,也是一種提升城市品牌信任度的方式。」團隊以資訊設計與動態圖形,把專業知識濃縮成十個關鍵QA,於各展區入口螢幕展示,觀眾只需1~2分鐘即可掌握脈絡;結尾還能獲得濃縮版結論可以「打包帶走」。再搭配聯名商品與互動體驗,使觀眾更深刻理解產業價值。他舉例:「農業早已非傳統的單純種植,從稻米基因改良到畜牧沼氣發電,都展現出跨域創新的力量。」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彰化力Made in ChangHua」協同策展人 涂以仁。(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水五金鑄造工藝以影像與聲響重現,視覺及敲打聲響讓觀眾彷彿親臨鑄造現場。(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許哲瑜最後說道,《彰化力》不僅是一場設計展,更是一場對地方產業精神的凝視。「希望透過展覽,讓大眾對『Made in Changhua』產生新的信任與驕傲,理解這不只是製造的標籤,而是一種柔韌、協作與創新編織而成的品牌價值。」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彰化力Made in ChangHua」策展人 許哲瑜。(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𝟤𝟢𝟤𝟧 台灣設計展 冠軍行|彰化力

時間:2025/10/10-10/26(週日~週四 10:00 - 18:00,週五~週六 10:00 - 20:00)

地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文|黃阡卉 圖片提供|各單位

2025台灣設計展怎麼逛?彰化、鹿港、田尾&田中展區亮點一次看,同場加映市集活動、台鐵限定便當

2025台灣設計展怎麼逛?彰化、鹿港、田尾&田中展區亮點一次看,同場加映市集活動、台鐵限定便當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本屆以「彰化行」為主題,橫跨彰化市、鹿港及彰南(鹿港、田中)3大展區,展期自10月10日至10月26日,期間適逢雙十、光復連假,歡迎人們來一趟彰化行。本文將帶你一探3大展區亮點,同時盤點還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活動!

逛展前,先下載「彰化行」APP!

台灣設計展首次在彰化舉行,展區號稱是歷屆規模最大,而在這場為期17天的盛會,若你暫時還沒有頭緒,非常推薦下載「彰化行」APP,目前已正式於App Store及Google Play雙平台上架,開放民眾免費下載使用。彰化行APP集結場館導覽、展覽資訊、交通接駁、路線規劃、熱門活動與市集資訊等實用內容,讓人們一鍵就能查詢最新消息。

彰化行APP帶你掌握展覽、熱點活動、交通接駁等訊息。(圖片截自彰化行APP)
彰化行APP帶你掌握展覽、熱點活動、交通接駁等訊息。(圖片截自彰化行APP)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開跑!蒐集100張特色卡牌,解鎖在地小吃、節慶與都市傳說

2025台灣設計展怎麼去?

由於3大展區之間都有段距離,若非自駕或怕塞車,建議搭乘免費接駁車。若要去彰化或鹿港展區,可選擇在高鐵台中站或台鐵彰化站轉搭接駁車;彰南展區則可在高鐵彰化站或台鐵田中站轉搭接駁車。更多完整交通與接駁資訊可參考官網資訊,或者下載「彰化行」APP,裡頭也有標示循環接駁車或自行開車如何抵達的訊息。

2025台灣設計展 彰化展區地圖(圖片來源:2025台灣設計展官網)
2025台灣設計展 彰化展區地圖(圖片來源:2025台灣設計展官網)
2025台灣設計展 鹿港展區地圖(圖片來源:2025台灣設計展官網)
2025台灣設計展 鹿港展區地圖(圖片來源:2025台灣設計展官網)
2025台灣設計展 彰南(田中、田尾)展區地圖(圖片來源:2025台灣設計展官網)
2025台灣設計展 彰南(田中、田尾)展區地圖(圖片來源:2025台灣設計展官網)

❬❬❬ 3大展區亮點一次看 ❭❭❭

((( ​彰化​ )))

以彰化縣立圖書館、彰化藝術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及彰化市武德殿為核心,同時串聯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高賓閣+小西商圈,展現彰化的製造實力與設計能量。

彰化行|彰化縣立圖書館

由「光癮嗜艷科技藝術」、「叁式」策劃的彰化行,打造一座「彰化AI智庫多維模型」,收納所有彰化的資料與記憶,包含26個鄉鎮的人文風景、在地產業的資料等,而這些影像也以詩文為引,觸發你我關於這片土地的記憶。最後,人們可透過「彰畫詩景」選一段最觸動你的彰化詩文中的文字,生成一段你和彰化的記憶。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是,彰化|彰化藝術館

由光癮嗜艷科技藝術策劃的「是,彰化」,帶領大家從彰化的角度看設計,並以彰化設計的6大核心特質,展現「彰化行(((CHANGHUA)))」括號向內凝聚向外連結的設計力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八角產業學|彰化縣立美術館1F、3F

你知道每天用到的東西,其實很多都是「彰化製造」嗎?比如來自彰化社頭的襪子、彰化的汽車零件、鹿港的水龍頭⋯⋯。而這次,策展團隊「中間研究室」以「八角產業學」作為觀看視角,提煉出八個製造精神,帶領大家走進猶如工廠的展場,從中了解彰化製造的黃金年代、彰化產業的現況,以及家族代代接力、新世代接班的產業故事,感受彰化獨有的人情味製造浪漫。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創新擴大器|彰化縣立美術館5F

策展團隊「天晴設計」以「擴大器」為展覽核心概念,展示臺灣中小企業在 2023 至 2025 年間,透過設計導入與創新思維所激發的卓越成果。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厚製生活BOLD|彰化縣立美術館5F

周育潤設計工作室策劃的「厚製生活 BOLD」,聚焦台灣彰化與日本兵庫製造業,9組產業與設計師、通路的誇域合作,將傳統技術轉化為貼近現代生活的創新提案。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行》|彰化縣立美術館5F

策展團隊「Co-Assembly」、「ES Design」從彰化的在地場景出發,透過遊戲化的互動平台,讓每個人都能依據不同的城市模塊,成為城市的設計者,視覺化呈現自己對於城市的願景與想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習武所|彰化市武德殿

由「築點設計」策劃的「未來習武所」,將古蹟彰化武德殿化為一座當代的練習場,藉由展示循環設計與科技應用,帶領人們理解如何從材料的再思考、製程的革新,到系統思維的建立,習得面向永續的未來心法。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展場百分之百可以回收,就連腳踩的榻榻米也是,十足展現循環的可能。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靈感選物店|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1F

「靈感選物店」策展團隊「Plan b 第二計劃」將策展融入選品店概念,以「青年共創」為核心理念,邀請各領域的彰化在地青年一同規劃展場內容、空間規劃與品牌選品等,也引領人們了解設計如何解決問題、創造未來。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探索青樂園|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2F

由Plan b 第二計劃、日目視覺藝術策劃的「探索青樂園」,以沉浸式互動體驗帶領大家登入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限定的新奇冒險,展場設有多種互動關卡,沒有固定路線,每一次選擇與嘗試,都是邁向未知與成長的契機,同時看見彰化的多元與創新。

spot! spot!走遊圈|高賓閣 + 小西商圈

由「黑生起司」策劃的「spot! spot!走遊圈」,帶領大家走訪全台7個設計改造商圈,一窺設計加值的商圈進行式,一探這些店家的改造與蛻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還有這些演出活動別錯過!

開彰大戲院|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

活動時間:10/10-10/12 、10/18-10/19、10/25-10/26,特定時段30分鐘展演

阮劇團以《開彰田徑隊》為展演主題,將彰化人精神化為多則人生故事,讓人們在場景中感受在地獨有的溫度。

誇彰未來市|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

活動時間: 10/10-10/12、10/18-10/19、10/24-10/26。週五、週六 13:00-20:00,週日 13:00-18:00

「誇彰未來市」為以青年為主角、以創造為主張的主題市集,邀請在地品牌參與,橫跨工藝、文創、農產、餐飲、設計、選物等類別,展現在地青年百業齊放的設計力。

彰化行好呷市|卦山村、參佛道、N型未來學院、孔廟草皮、美術館​

活動時間:10/10-10/12、10/18-10/19、10/24-10/26

這是一個讓你「吃盡彰化」的市集企劃,從卦山區的「新經典」到美術館區的「新發現」,再到孔廟區的「新交流」,把經典老牌、跨界新風味和多樣派輕食MENU一網打盡。

((( ​鹿港​ )))

以鹿港深厚文化為核心,3大主題分別坐落於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與鹿港公會堂,串連地方文化、信仰與生活記憶,形塑專屬鹿港的精神場域。

圓未來之行|鹿江國際中小學

由奧圖碼股份有限公司策劃的「圓未來之行」,以「用設計建設未來」為核心,透過科技藝術、影像與美學的交織,描繪彰化三百年城市紋理,並以交通、建設、生活三大軸線串聯過去、現在與未來,探索「城市如何與人共同生成長」。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來源: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殿氣現場|亞太鹿港渡假村

由INCEPTION啟藝、StreetVoice街聲、究方社與林強四個不同領域的團隊共同策劃的「殿氣現場」,打造一座融合設計 × 音樂 × 表演藝術的文化能量場,串起彰化的歷史、工藝與日常生活,讓觀眾在聲光、物件與記憶之間遊走,體驗文化持續流動的力量。另外,由協同策展人林強策劃的「殿氣 LIVE」跨界演出,則融合北管、民謠、電子與古典樂,讓聲音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激盪出全新火花。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攝影:汪德範)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攝影:汪德範)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攝影:汪德範)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平安行|鹿港公會堂

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的「平安行」,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引領觀者循著信仰的軌跡,感受有形與無形的各種「平安」。展覽也將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歡迎人們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還有這些演出活動別錯過!

潮派鹿港音樂祭|鹿港體育場 (10.11-12)、彰化八卦山大佛下(10.18-19)

((( ​彰南 )))  

連結田尾公路花園及彰化國際展覽中心,作為無邊界開放式展覽場域,展露彰南多元城市樣貌與設計實力。

彰化力|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由財團法人嶺東科技大學、 樸實創意策劃的「彰化力」,以7個切角深入剖析Made in Changhua的核心產業與重要精神,帶大家看見從紡織、水五金、車輛與零組件等無所不在的「彰化力」。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這些產業原來都在彰化?揭開深藏不露的地方實力,《彰化力》帶你走入彰化的製造現場

溫室城堡|田尾遊客中心旁

由日目視覺藝術、梧樹森林空間 、 文化銀行規劃的「溫室城堡」,融合透氣休憩設計與創新植栽試驗,帶領人們看見前瞻的育種成果到創新的景觀應用,也展現園藝的多元與可能。旅人可在光影與綠意之間漫步,近距離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植物學校|田尾遊客中心

策展團隊文化銀行以「植物學校」為題,帶領大家修習最貼近土地的「田尾學」。從田園聚落的生活脈動與花卉產業的興盛,到原生植物教育與花藝生活體驗,描繪田尾的多元文化樣貌,同時透過展出在地居民共同發想的藍圖,一起想像田尾的下一個五十年。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田尾DNA|田尾公路花園

走進田尾的起源,映入眼簾的是藝術家陳普以全新「品牌再造」IP打造的創意裝置,其將在地特色與產業象徵幻化為療癒的藝術場景,再沿著精心規劃的步行示範區,將會邂逅不同作品,帶領旅人感受這座花鄉的魅力。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植物行|田尾公路花園

文化銀行策劃的「植物行」,帶你走進隱藏的私人園藝天地,感受田尾獨有的「自然工業」風景。每一間店更是一座微型博物館,旅程最後,還能探訪只有在地人熟知的祕徑。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島嶼群像|田尾公路花園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文化銀行規劃的「島嶼群像」,此次與在地商家攜手打造兼具展示、教育與商業價值的植栽空間,展區以20扇植物窗景串聯,旅人可欣賞吳書原構築的原生景觀,也能細賞在地資深景觀設計師的匠心之作,慢慢感受台灣走向世界的植物美學與產業實力。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圖片提供:彰化縣政府)

2025台灣設計展田尾展區專訪:從原生種出發,找到最貼近島嶼樣貌的植物美學!

PLUS!2025台灣設計展 X 台鐵限定便當

臺鐵公司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再次合作,以本屆設計展主視覺「彰化行(((CHANGHUA)))」為策劃核心,由臺鐵公司臺中餐旅分處的便當開發團隊發想出「饗味山海便當」。台灣設計展期間於臺鐵臺中站、彰化站、新竹站及高鐵新烏日站之台鐵便當店銷售,每份售價150元,12點開賣、午餐限定,每日限量100個,售完為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𝟤𝟢𝟤𝟧 台灣設計展
地點|❬❬❬ 彰化 ❭❭❭ ❬❬❬ 鹿港 ❭❭❭ ❬❬❬ 彰南 ❭❭❭
展期|2025.10.10~10.26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當代建築還是人們的「身心庇護所」嗎?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帶你深入思考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即日起至2026125日開展。最早人類為庇護身心、抵抗禍亂而構築建築,我們在此安放且面對恐懼,同時渴望療癒,建築如同人們的「庇護所」。但這層情感聯繫來到當代是否仍存在?這場展覽邀你沈浸聲音和影像,走進空間裝置,重新思索建築作為「生命庇護所」的本質與當代意義。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布恩森‧普瑞姆塔達〈藥草之廟〉。(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建築的起點是「恐懼與療癒」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策展人阮慶岳長期關注建築與社會、文化、心理之間的關係,他強調建築不僅是一種物理構築,更是人類心靈的棲居之所。這場展覽源自一個最根本的提問:「建築為何誕生?」最早人類為庇護身心想方設法構築居所,藉由建築抵禦天災、疫病、他者威脅、甚至是社會秩序崩裂等生命危機。在這樣的脈絡下,建築成了乘載人類恐懼與對療癒的渴望的容器——我們在此面對混亂的真實,同時渴望秩序與安定。而在阮慶岳看來,這兩者皆是生命的根本狀態。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未竟之距〉/松田和久〈集體無意識之行星〉。 (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當代建築還是人們的「身心庇護所」嗎?

阮慶岳也反思,現代建築與城市發展往往未能回應上述的深層思索,反而逐漸落入哲學家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所指的時代困境:「自我的膨脹、最終的空虛、對他者的蔑視、大聲的喊叫、對過往不幸輝煌的凝視。」本展正是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引領觀眾重新理解建築作為「心智庇護所」與「生命棲息地」的當代意涵。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澎葉生〈曲流溯行〉/徐婷〈窗前的灰塵微粒-1〉。(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編輯帶看《建築的恐懼與療癒》7件亮點作品

展覽敘事以4大主題串接而成:「儀式」、「建築的法則」、「召喚」到「里山」,藉此構築出一條從心靈到環境、從歷史到當代的探索軸線,開展建築與生命之間多層次的對話。同時對觀者發出邀請,一同回望人類在構築時的智慧,反思現行建築理論和形式背後的邏輯,思考當代建築如何喚起人們的感知、情感和記憶;最後從社會走向大自然,思索建築如何融入土地,回應在地文化和生活。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曾志偉〈冷槍〉。(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1.〈藥草之廟〉

在泰國傳統中,醫療常發生於居家或寺廟,以草藥作為治療之道的習俗至今依然延續。醫院是治癒身體的場所,廟宇則撫慰人們心靈,泰國建築師布恩森.普瑞姆塔達 (Boonserm PREMTHADA)結合了兩者的特質:以藥草與鋼管建構昏暗、靜謐的半封閉空間,亦建構出冥想的場域,在此氣味成了療養身心的處方,引領人們重新意識到祖先的智慧,如何陪伴人類渡過恐懼與疾病。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布恩森‧普瑞姆塔達〈藥草之廟〉。(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2.〈寄生之廟〉

由建築師賴伯威發起的Willipodi都市研究團隊,透過3年田調研究台灣廟宇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並觀察到廟宇在都市中「夾縫求生」是台灣的獨特現象。這些廟宇多處於非典型的基地上,它們視整個都市為「宿主」,從橋下、圓環中、屋頂上到跨越街道,規模小到一個箱子、大至一棟高樓,「寄生」於都市之中,展現台灣人適應都市環境的韌性;它們是宗教場所,亦是社區的集會場所,雖然極少符合現代建築美學的標準,卻精準地回應了都市的空間需求。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賴伯威〈寄生之廟〉。(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3.〈回音〉

藝術家顧世勇以自身對花蓮景觀的觀察為靈感,將構成巨石的基本單位——石粉,作為觀念雕塑的媒材,用偌大的山石輪廓剪影布滿展場的牆面。當觀眾踩踏著鼓棒敲擊牆面時,隨之而來的鼓聲猶如山谷回音,夾雜著蟲聲、鳥鳴、溪流、瀑布、雷鳴、風雨等聲響,石粉也隨著壁面的共振飄落。透過這回體驗,藝術家邀人們感受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張力,及大自然令人敬畏的未知力量。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顧世勇〈回音〉。(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4.〈構築空氣〉

空氣無所不在,我們卻不得見其形體。由楊秀川與高雅楓聯手成立的「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團隊,假設空氣有了形狀,以不鏽鋼打造空間裝置〈構築空氣〉,透過沈重的材料捕捉空氣輕盈的動態感,讓作品材料與造型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邀請觀眾在有形的結構中,想像空氣流動的無形樣態。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楓川秀雅〈構築空氣〉。(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5.〈黑潮——流變中的臺灣建築〉

本作由符昌鋒導演以臺灣的代表性建築,如總統府、東海大學、台北101等為對象,共訪談141位國內外建築師、建築評論及都市計畫工作者拍攝而成。他以公共建築為鏡,映射出台灣在歷經不同政權統治及社會轉型之下,所形塑的歷史與文化認同。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符昌鋒〈黑潮——流變中的臺灣建築〉。 ((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6.〈歲月與空間的距離——母親的房間〉

本鋼筆速寫系列源自建築師廖偉立定期探望九十多歲母親的紀錄,既象徵著母子間本能的連結,也體現了藝術家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對母親生活與心理狀態的觀察。畫筆追隨著母親的喜怒哀樂,將其日常細微的情緒化為圖像,慢慢編織出一張神秘網絡。最終,這張網對藝術家來說,不只是母親的生活寫照,更成為家的象徵及庇護身心靈的所在。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廖偉立〈歲月與空間的距離—母親的房間〉。(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07.〈李承寬紀錄片旅程〉

這支紀錄片由吳耀東執導,透過5位台灣建築師與學者的記憶與感懷,描繪已逝華人建築師李承寬的生命輪廓。李承寬主張「道法自然」,終生積極倡導有機建築,擅長運用流動的動線、交融的行為與空間、自然光影與植栽,讓住家空間如園林般能「移情轉景」,使建築不僅是提供棲身的處所,更是能完整體現個人世界觀的的歸處。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吳耀東〈李承寬紀錄片—旅程〉。(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綜觀全展,4大子題相互呼應。身處紛亂時代中,即使恐懼時常侵蝕心靈,建築仍能帶來療癒與庇護;回到自我的同時,更延伸至對他者的關懷,也呼應策展人阮慶岳多年來對建築、社會與心靈的思索與實踐。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開展!探索建築作為「身心庇護所」的當代意義
陳東華策畫「影之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典藏及新北市美術館製作。(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展期|2025.10.04-2026.01.25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 6A&6B展覽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